科学开展家园共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幼儿教育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幼儿园和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家、园这两个教育因素同时发生作用,形成家园共育的模式,才能更加科学地进行幼儿教育工作。家园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一要求为进一步确立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持。要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因此本文将从日常教育事例入手,探究如何更科学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一、有效沟通 讲究方法
  每个人都具有社会属性,都是社会人,因此与人沟通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是幼儿教育机构,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身体、智力、意志品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当今社会的父母也都在寻求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途径。当孩子被送往幼儿园接受教育,家、园的目的就得到了统一。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努力,有效沟通。一旦沟通出现了问题,家园共育的效果就会因此大打折扣。
  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只有沟通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等的看法,相互理解,达成了共识,才能体现沟通的意义。而作为亲师沟通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更要转变观念,主动提高沟通能力,掌握沟通的方法。
  曾经有位教师对我说:“张老师,我觉得你和家长沟通的能力挺强的,家长都愿意找你谈话,了解幼儿的情况。你的家长缘很好,许多家长都成了你的朋友。”的确是这样,有的孩子上小学、上中学了,我和他们的家长还保持着联系,还在了解孩子的情况,在沟通交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教师与人沟通时如鱼得水,甚至让人如沐春风,能轻而易举地达到沟通的目的;但有些教师恰恰相反,不但不能正确传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会造成误会和冲突。要想做到完美沟通,首先要知己知彼,要全面了解学生与家长的背景,这是前提。其次就是要明确目标,准确传达信息,并让对方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在沟通之前明确彼此期望达到的效果。最后是方法。如何沟通?该说哪些话?该用怎样的方式讲话?如何应对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对方。
  二、养成教育 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忽视身边的细节。所以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教育幼儿时都要注重细节。举一个简单的事例:孩子在幼儿园的常规训练中,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每天不间断的监督养成;可孩子放假休息后再返校时,就又忘记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恰恰忽略了这些细节。研究表明:儿童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始于家庭;塑造儿童个性、文化品位、价值观念的关键来自家庭。孩子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单方面依靠幼儿园,家长也要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主动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育中,不要因细节之“小”而对它掉以轻心,要从点滴开始积累,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
  三、成功经验 借鉴学习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光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孩子和谐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接触的信息不仅容量大,而且内容纷繁复杂。这直接造成了一些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束手无策。缺乏经验和指导,使家庭教育面临瓶颈期。而在这一点上,受过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显然更有优势,有更科学的方法和优秀的经验。对此,需要帮助的家长就应该积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
  四、情感投入 贵在坚持
  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的情感投入。情感的投入要稳定、长久,才能让孩子在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中愉快成长。与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交流,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态度,都能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投入程度。这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果,而且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
  我们班的幼儿苗苗,无论在班里学习了什么知识,回家后他的家长都会密切关注并且参与。如果学习了一首儿歌,回到家他的母亲就会翻看他的书,让他把儿歌唱给自己听。自己也会跟着学,不会的地方让孩子第二天再认真听、认真学,回家后再教给妈妈。孩子学做手工,父母也跟着一起动手动脑,遇到不会的,就利用第二天送孩子的机会请教老师。孩子的学习情况时时刻刻都放在家长的心上,家长也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后,家长能认真地听或看孩子的“学习汇报”,并真心肯定他们的进步,会让孩子感到高兴、倍受鼓舞。孩子得到的最佳营养是来自温馨家庭的安全感,最好的礼物是父母用心、长久的陪伴,而不是热一阵、凉一阵的情感发泄。
  如前所述,幼儿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工作,而是需要实现家园互相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对家园共育的关注也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教了什么,孩子学了什么;或者家里教了什么,孩子学了什么上,而是要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有效沟通、长期坚持、互相学习、共同努力,建立良好、长效的合作模式。作为幼儿教师,要以幼儿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使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正确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知识技能,为开展丰富、科学的家园共育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对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为之头痛、困惑,认为农村学生的视野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一、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其实,农村具有丰富的题材,都是我们教学的好素材。古语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我们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有“源头
期刊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一是“鱼”,二是“渔”。在学习过程中,“渔”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因人制宜,因单词教学,潜移默化。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们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策略,以达到掌握学习英语的目标。然而,在策略使用方面,教师们都发现了这样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对使用策略使用方面,这些策略不能帮助他们学好英语,反而起到
期刊
一、了解学生、转变观念  职高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差,也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得到过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受到的只是不满和冷落,得到的是“二等公民”的待遇。为了追求升学率,老师对他们缺少关心,他们对未来茫然和不抱希望,自暴自弃,抽烟、逃学、恋爱、打架,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可谓是劣迹斑斑。有的没有交过一次作业,没有认真听过一节课,没有认真参加过一次考试。进入职校,他们也只想着等熬过这三年,拿到那一纸文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电教媒体,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煩琐的应用题和抽象的几何知识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期刊
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指作文教学活动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学生或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现在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更多地关注于孩子的作文是否通顺,文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调查表明:75%~85%的學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而思想品德课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道德情感、理想价值的课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艺术  1.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知识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期刊
中国古代诗文拥有着丰富的古代语言文学知识,积淀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它以特有的魅力滋养着历代的文人学士,启迪着我们的智慧,感染着我们的情绪,教给我们人生的哲理,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着我们对祖国的爱。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到学生的手中,让文化遗产延绵不断,永放异彩。  然而,现今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却是,由于古诗文与今天相隔久远,古诗文教学只是单纯的串译、重点实虚词的
期刊
在读赖瑞云教授《混沌阅读》一书时,我对于他提出“例子说”和“样品说”有本质不同的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他书中所说,最早提出“例子说”的是夏丏尊先生,而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则是“样品说”。“例子说”是典型的“法则(知识点)→例文→练习”理论,有如数学的“公式(定理)→例题→练习”,即将课文当作演练知识点的例子;而“样品说”的内涵则是“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这里说的样
期刊
一、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性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文本为信息之源,加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为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最后达到重建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中心,采用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