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文化”对学校特色创建的作用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书院历史渊源的现代学校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中创建学校特色?
  “书院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创新和传播高深学问,产生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这是一种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距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朱汉民在《人民日报》“大家手笔”栏目论述《书院文化滋养人文教育》(2015年3月4日07版)到今天,时间正好一年。
  据笔者的工作观察发现,具有书院历史渊源的现代学校,其传统文化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特色定位与发展影响深远。在查阅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后,笔者尝试以容山中学、南菁中学、震川中学、阳山中学为例,找寻“书院文化”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历史上的书院
  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为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讲授知识、答疑解惑、传播文化、培养人才,书院大多选址在风光秀美的山水之间,有注重美育的传统。书院网罗名师,网罗精英人才,以优秀人才来培育优秀人才,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甚至是学术中心;书院以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指具有国家使命、社会担当和人生抱负的中国古代栋梁之才)为己任,不同于一般的私塾;书院追求“德业并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目标,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甚至把道德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书院采用问难论辩的教学方式,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难论辩,注重启发思维,解决疑难。
  重看“书院文化”
  书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书院之间、学者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相互辩论攻诘,即自由为学;开创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自由讲学,进行学术争鸣,兼容并蓄;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情怀浓厚。
  书院精神是“书院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需要我们结合新时期教育的需要来重新诠释。书院创办之初是对官学的一种补充,大多数属于私学性质,研修环境相对宽容,有着实事求是的氛围与作风;书院鼓励学术创新,践行研究型教学,即使是讲授传统经典,也要善于从中发掘新的义理;书院重视社会责任感与爱国精神的培养,具有民族大义,并通过师生入仕为官或提升个人德行来实现。
  容山中学:厚德多元
  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的容山中学始建于1808年,其前身为容山书院,与当时的肇庆星岩书院、惠州丰湖书院、广州海学堂合称“广东四大书院”,至今从未更改校址。容山中学“承古代书院之厚重,揽今日学府之轻灵”,现已发展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厚德多元”的学校特色创建过程中,“书院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容山中学不但在办学理念“承华夏传统,纳四海文明”上体现了“书院文化”的兼容并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贯穿了这一思想。例如,开设法语、韩语及日语等小语种课程,还经常邀请知名学者到校讲学。
  求是、创新是“书院文化”的精髓,容山中学把“求是、创新、超越”作为校训,认为只有形成了求知求是的浓郁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深入钻研,成为实事求是、创新思维、超越先贤的优秀人才。
  容山中学把培养学生的“厚德”放在首位,形成了具有“书院文化”特色的办学模式——“厚德多元”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廉洁教育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容山中学积极探索“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检查反思”,鼓励学生围绕导学案自主学习提纲,各组之间展开辩论,不但是学生之间,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辩论,在辩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全力支持,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平台与指导。目前,该校研发了《版的趣味》《黑白世界》《版画教程》《写作新思维》《文学校园》《中学生文学创作技巧》《金智慧》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已经结题和正在研究中的科研课题共有六十多项,并有多项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学生的多项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南菁中学:情怀大美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起步于1882年的南菁书院,由江苏学政黄体芳和两江总督左宗棠创办,清末为全省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虽然校名几经更改,校址数次搬迁,但是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精髓始终未变,现已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发展了“自主为先、学科培优、国际融合、审美见长”的办学特色。“十二五”规划期间,学校确立了崭新的发展目标: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实施高品质素质教育的典范,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百年名校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打造最具中国文化情怀的学校。
  南菁中学以治国治世、立身立德的精髓:忠、恕、勤、俭为校训,体现了书院文化“以德为先”的目标追求。
  校园文化设计者把南菁老校区内的老校门、宗棠古井、碑廊,这三大经典历史遗存精华复制、移植到新校区(2009年9月启用)的历史文化轴线之上。该轴以老校门为起点,校史馆、沈鹏艺术馆、书院碑廊作为代表性建筑,辅以书院时期的石毂和井圈,将南菁书院厚重的文化气息烘托得恰到好处,并与自然山水相映生辉,反映了“书院文化”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南菁中学明文规定自修时间禁止任何教师进教室集体讲课、订正,而是安排任课教师在教室外个别辅导,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恰恰与“书院文化”所提倡的自由为学相符。
  南菁中学注重以美育重构校园生活。例如,依据校歌素材,原创上下课的音乐铃声;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开发了《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书院文化研究》《南菁碑刻研读》《沈鹏书法艺术赏析》等一系列的美育课程。2011年,该校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美育教育课程基地,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逐渐系列化、体系化,这和“书院文化”一贯重视美育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阳山中学:旧院新风
  江苏省无锡市阳山中学由创办于1882年的安阳书院发展而来,校内的安阳书院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书院文化”浸润下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
  阳山中学的核心教育理念“成德达才,敬业乐群”来源于安阳书院“械朴乍人”的育人宗旨,近年来以“打造底蕴深厚的书院文化”为办学特色,并依托安阳书院组建了江苏省国学教育研究基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阳山中学有着书院文化展览馆、校史馆、圣堂、安阳大讲堂等硬件设施,围绕“传承书院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例如,该校与无锡市诗词协会合作成立安阳诗社,开展古诗文吟诵和创作教学,出版了《书院回音》《诗教200首》《诗教韵花》等特色校本教材。
  震川中学:课题助推
  上海市嘉定区震川中学前身为纪念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号震川)而建成的震川书院。180多年间,即使学校几经更名,校址也始终未变,一直传承“以教启智、以文载道、以福维桑”的归有光精神,遵循“心善、体健、行正、志远”的校训,使学校更具书院气,教师更具书卷气,学生更具书生气。
  该校正在研究的《基于“书院文化”的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并以此推进学校特色建设,让各项工作均上一个平台。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部分资料摘编自网络)
其他文献
现代学校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学校公共关系”,这需要家委会切实发挥沟通桥梁作用。  2016年4月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通知》正式施行,要求学校(幼儿园)提高对建立家长委员会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与任务,规范家长委员会的组建与运作,加强家长委员会的条件保障。而此前,家长委员会建设已被纳入广东省教育“创强争先”工作
期刊
校长需要解决各种问题以保障新课改的顺利推进,这需要“技术”,也考验着其方方面面的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过去十几个年头,我们看到中国基础教育确有长足进步,并涌现出了一批课改名校、课改名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好的校长就是领头羊,它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而面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校长进行课改时可能有所侧重,在切入点、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课改中的问
期刊
零不一定是无,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从“零”做起,掀起一阵旋风。  在农村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会有不少人产生怀疑,不仅是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升学压力等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新课程理念难以得到普及和落实,致使农村教育面临着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那么,如何在教育困境中顺利突围?自2008年起,北宋镇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以“减负”为命题的“零”作业下的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已经基本
期刊
一所学霸荟萃的巍巍学府首次向外界正式介绍读书情况,剑指下一个百年。  阅读改变人生,想要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看看他平常喜欢阅读哪些图书。同理推出,一所学校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想要了解一所学校,可以先看看其学生最喜欢哪些图书。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清华大学迎来了105周年华诞。当天下午,该校学生会在新开放的图书馆北馆举办了“师生共话读书”活动。历时5个月
期刊
大部分校长的成长经历都是因为教学成绩优秀,被提拔为科组长或级长,然后到中层,最后到校级领导这样的经历。但作为校级领导的管理与课堂教学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实现由教师到校长的华丽转身。  我在担任校长前曾连续18年担任毕业班的政治教学,之后调入市桥中学任教,2009年8月从市桥中学教导主任调任到榄核二中任校长。到任前的榄核二中,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德育管理还是教学成绩,一直都处
期刊
没有传承就没有经典,没有经典就没有品牌。  没有“书院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千年辉煌,当下国学、经典、优秀传统文化成了国家战略,我们要大胆对韩国总统喊话。尽管“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学校的品牌机遇,但任重道远!  经典教育不是奢侈品,让节气进课堂,让“猴子”进田间,让师生一起素读,让校长“陪餐”,或许就是城中村小学的品牌萌发术。  广州的天河区是现代品牌的代表,因为柳恩铭博士
期刊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国家教育品牌打造的根基,亦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方向。  传统文化是中国学校品牌重要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一日不与传统文化相依为伴,只是有时我们过于习以为常,未曾留意。这种未曾留意,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已深入国民骨髓之中,只要是中国人就无法与之剥离。如日常使用的筷子,一双筷子,使用时就有了一静一动一阴一阳,暗合着白昼黑夜,阴静阳动;又如喝茶时使
期刊
闯入你我眼中的四时顺变是知情识趣的基础,在品味人情冷暖之前,请学会冷暖自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电视台到我们学校采访时,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们正在朗诵《二十四节气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想让学生了解、学习二十四节气,是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与农业有着天然联系,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家长的爱护,不少学生早已远离农事。而二十四节气是
期刊
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情况如何,让调查数据告诉你。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纲要发布已有近两年时间,有部分区域和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已初具品牌。但在全国范围内,教育管理者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如何,区域或学校的开展情况如何,却未可知。本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对传统文
期刊
广东省广州市南华小学品牌文化建维之道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山在那里,校在山间。  广东省广州市南华小学就建在番禺区华南碧桂园这个大型社区的一座小山上。确切地说,南华小学是将这座小山铲平而建。山石坚硬,足足建了四年时间。学校建成前一年,南华小学借其他小学的两间空教室,开学了!当时,学生有79个,老师只有4名,在校长卢智的带领下,拖着买来的移动音箱,和“房东学校”协商,借操场做“大课间”、借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