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刀是否够快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wf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线产品之所以有一刀见血的杀伤力,除了有足够鲜明的产品特点、快速引起市场反应之外,还要有快速的市场行动,快得让对手来不及反应就刀落血起。
  
  快刀才能伤人
  
  朋友曾说起,某某以前很穷,就是在“非典”期间做生意发了财。我笑笑。的确,最能说明“短线产品赚热钱”的事例,莫过于已经远去的“非典”了。但也有人在非典中一败涂地。有个朋友在“非典”热潮中到处找人生产“口罩”,到了5月份,口罩终于到位了,但“非典”已经进入尾声,大量的口罩只能堆在仓库。
  无独有偶,某化妆品企业在“非典”期间,生产了一批“消毒”香皂,一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各地订单络绎不绝,于是除了自己的工厂加班加点外,还到处找工厂OEM加工,到“非典”结束时,库存接近1000万件,不断降价也无人问津。
  以上两个例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反应慢(前者缺少快速销售的渠道,后者缺少快速生产的产能),没能以足够快的速度切入市场,把短线产品当作长线产品那样按部就班地操作。
  当年“旭日升冰茶”炒得如火如荼的当口,“康师傅冰红茶”见机跟上,依靠强大的品牌力量、动作迅捷的营销团队、庞大的渠道网络迅速跟进,并持续开发出“绿茶”等系列,几乎没花什么力气就后来居上,以致于很多年轻消费者都认为是“康师傅”改变了中国人喝“热茶”的习惯。
  等到“旭日升”想要巩固自己的先人品牌地位,并试图通过“冰茶”名的使用权问题来击退后来者时,才发现市场上从来都是胜者为王,消费者用脚选择了“康师傅”。当本地一些中小企业“醒悟”过来,开始大规模跟进“冰红茶”系列时,“康师傅”的地位已经稳如磐石了。
  “康师傅冰红茶”能成功,除了准确把握住市场时机之外,还与其快速的市场动作分不开。做市场要“快”,集中资源优势,在优势领域给予快速而强有力的冲击。
  比如,某个产品的目的是“价格抢攻”,但在渠道关系还没有理顺的市场发动价格抢攻,最后只能是让利给经销商,等到终端价格终于在几番努力下调到位时,竞争对手已经张网以待。
  
  上市与铺市要最快
  
  目前市场上完全创新的产品不太多(尤其是快销品领域),一个新品上市之后,只要有流行开的趋势,就立即有厂家跟进。
  娃哈哈公司是这方面的典范。这是一家跟随策略执行得很出色的公司,小说纯净水与非常可乐,单就其推出的西湖龙井茶,就很有学习价值。龙井茶是国内知名茶叶之一,但杭州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品牌,就把它转让给娃哈哈集团。娃哈哈用三个月时间就把瓶装龙井茶产品推向市场,专门制作了周星驰版广告片在各媒体大量播出,利用全国最好的网络,取得了迅猛的销售增长。无怪乎很多营销专家这样评价娃哈哈:产品不是最好,品牌不是最好,却做出了最好的市场。其短线产品的运作水平可见一斑。
  
  别死在经销商手里
  
  经销商有惰性,卖惯了现有产品和好卖的产品,让其推广新品相当困难,除非新品有很大的利益诱惑力。
  某企业在这方面有过很沉痛的教训。他们倾注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推出一些很有卖点和竞争力的产品。在上市前做产品品尝时评价很好,经销商也十分认同产品卖点和策略,但上市时才发觉全不是那么回事,经销商进货热情并不高,“价格高”,“促销少”、“广告看不到”等借口也全来了,更不要说努力推广了。这时再调整政策,为时已晚。
  
  短的就不是长的
  
  很多做短线产品的企业,在某一个领域内获得了短暂的胜利后,却陷入了“把这个产品做长”的陷阱。
  须知,“康师傅冰红茶”的优势是全国范围的渠道网络。刚开始的操作像极了“短线”操作,但之后它围绕着“冷饮茶”这个核心,继续丰富产品种类,最终形成了一个系列的茶饮料长线。
  与之相反,网络和实力均不如对手的“旭日升冰茶”,正是因为盲目地发动全面进攻,梦想做个“长线”产品,却在对手的快速进攻下,成了“一帘短梦”。
  中小企业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完善的渠道网络和全面的行动力,那么就要考虑自己的优势范围,不要普遍撒网,而是集中优势,进攻局部领域,才能立竿见影。分散资源,只能降低优势渠道的进攻力度及速度,少了“快”字。
  需要说明的是,短线产品并不是“无品牌”产品。依靠鲜明的产品特点,是可以在某一个“核心点”的周围,凝聚成一个有特色的品牌的。
  短线产品可以做“长”,不是靠“恋战”与某一个产品,而是要围绕着一个企业拥有优势的“核心”,快速、有计划地推出不断变化的包装和功能诉求的系列短线产品。一旦目的实现,迅速撤离并更新,绝不拖泥带水。
  短线产品就是要特点鲜明、快速行动、切勿恋战,因为,短的就是短的!
其他文献
很凑巧,认识这样两位管理者。一位年长的,80年代就进入零售业,现在已经是某区域百货店的老总;另一位年轻的,90年代进入零售业,但做了不到2年就逃离了这个行业,到一家科技应用企业做销售,现在也跻身高层了。  两个人背景很相似,都有较高学历,性格也都差不多,对零售业都抱有兴趣,进企业后的工作环境也类似。但为什么第二位管理者没有继续呢?  当年,那位年轻人经历了最苦的店面实习阶段,马上可以升任,但他最终
期刊
据说在沃尔玛眼里,零售商、供应商分为三种。  零售商方面:第一种零售商是自己拥有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引导消费时尚。它的管理结构非常完善,可以预见整个市场的趋势,下单非常准,这种零售商“具有成熟度”。  第二种零售商有一部分的设计能力,对市场也有某种程度的预测能力,也有补货能力。什么叫补货能力?零售店里的产品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应季品,只销售一段时间,卖完后就不再进货;另一种是常销品,即未来6个月
期刊
折扣是厂家渠道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否则“这个箩筐一定会被撑破”。  折扣常被厂家的销售人员滥用,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经销商对厂家的某些政策和行为不满,不停地和厂家销售代表争吵,甚至投诉。销售代表和经理为了息事宁人,就会给经销商打个折扣,如做个“假招标”,享受点价格折扣。  经销商拿到实惠后,往往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长此以往,厂家的销售代表在经销商心中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这种折扣比商
期刊
“戏曲时代”的消亡    体验经济时代的名著《娱乐至上》里说,“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在电影院里寻找身临其境和娱乐的感觉了。”  首先我们应该弄明白:为什么在电影院里能寻找到娱乐的感觉?  电影、电视的兴起和传统戏曲的衰落,实际上是同一回事,都代表着顾客消费行为的深刻改变。中国传统戏曲的最大特征是,它们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性,用很简单的道具和动作,构成真实的生活场景。观众看戏,需要运用想象来完成对故事
期刊
二级口岸的地理位置是其劣势,但生意的好坏并不仅仅靠地理位置就可以完全决定。天时与人和,有时能放大二级口岸的商机和功能。    选址误区    创业开店,一定要在商圈条件最好的口岸(店址),这是很多人选址的一个基本指导思路。于是很多人把大量时间_花在了搜寻黄金铺面上,只要有机会,就生起一股“不惜代价拿下”的冲动。  从基本的生意经来看,这无可厚非——口岸决定人流量,人流量决定进店率,进店率很大程度上
期刊
不要轻易相信盟主所编撰的品牌背景和辉煌的案例,去看看他们已有门店在门对门阵势下的表现,那才叫真功夫。    连门都在打架!    近几年,糕饼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无论是全国性品牌好利来,还是众多成长中的区域性品牌,部在马不停蹄地开店,有点儿像苏宁和国美扩张时的速度。  于是,一条街上聚集了众多糕饼店,难免出现门对门竞争,甚至总体供应能力已经远远数倍于购买需求。我们通常把糕饼店密度过大的小区域称
期刊
短线产品的优势是快速、灵活,少了长线产品前期市场的预热期、成长期,强调的是一步到位。因此特别要求目的极其明确,产品特点鲜明,快速引起市场反应。  有些企业都不知道这个产品的目的是做什么的,就匆匆上阵,最后没有杀伤力,空忙一场。  那么操作短线产品一般都为了什么呢?    满足特殊性需求,快进快出    这些需求可能是地域性的,也可能是某个特殊群体的,或是来个特殊时期的需求。  这是中小企业最容易犯
期刊
短线操作是恶是善    在营销里,所谓短线运作,是指不顾忌或少顾忌运作方式对品牌声誉及品牌定位的破坏,注重短期利益的经营行为。  或许会有专业人士说这种操作方式小好,但在中国现阶段的大众消费品市场,短线运作显示出了巨大的营销力,使底子薄的企业迅速完成原始积累,诞生出一批足以抗衡跨国公司的本土品牌。  要知道,操作得当,短线一样可以变长线。关键是如何把握尺度,短线过后如何转变。转得好,企业成功;转不
期刊
[编者按]从发达国家的零售发展过程看,卖场表现在零售营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色彩则是卖场表现的关键要素之一。色彩可以有效帮助店铺形成自己的“个性”,甚至能改变顾客对商品价值的看法,在无形中促进销售。  但是,运用好色彩,仅靠几名企划人员根本难以贯彻下去。它需要各部门的普遍掌握才能完成。  本系列将由浅入深地介绍色彩应用之道。近期系列内容将包含:顾客的色彩心理感觉与卖场设计、顾客的色彩嗜好与
期刊
对长短线产品分不清楚,也不想分清楚    这是一种目光非常短浅的认识。消费者可队不知道什么是短线产品,甚至经销商也可能不知道,但厂家必须有清晰的判别和决策,因为长短线产品担负着不同的使命。  长线产品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基础,担负着品牌维护及现金流运转,销售量大而利润低,如乳制品企业的纯牛奶和酸牛奶,果汁企业的橙汁等等。而短线产品是长线产品的补充,以短期内获利为目的。  一者的经营策略也截然小同。长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