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口数量的统计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国家国情,因此,各个国家都将人口统计纳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工作。由于传统统计思维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统计工作,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人口统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069-01
人口数据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情况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能够为政府制定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对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和人口流动的变化,原有人口统计运行机制、统计方式、队伍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口统计需求,为此本文分析了其问题和对策。
一、人口统计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
目前,人口统计未能与经济发展工作享受同等的重视程度,政府完善了经济指标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分析研究策略,扩大了各项检查方式的应用范围,还能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调整工作指标,其应用的理论模式也更加完善。但同样作为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依据,人口統计工作因其隐形特点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导致人口统计体制不够完善,数据收集方式落后,收集方式以普查和抽查为主,过于单一,其收集数据大多数是行政数据,具有极大的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能够应用在统计工作中的模型和理论更是少之又少。
(二)统计指标不统一。
人口统计工作需要在相应指标下进行,指标可以分为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自然指标主要有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该指标下的数据统计方式比较丰富,但工作人员在社会指标上的研究较少,在加上我国人口统计的工作周期较长,导致工作人员难以全面分析人口问题。另外各个部门上交的人口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统计标准的统一性。
(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人口统计工作分布在公安和计生等多个部门中,其中不乏管理机构不完善的现象,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能力也是不尽相同,有些人员甚至没有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不具备基础的统计理论及知识,拉低了团队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稳定性。统计团队的不专业化,直接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致使此工作无法向更深入的角度展开。
(四)工作难度加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我国人口的流动性,增加了人户分离的现象,群众工作变换导致的住所变换加大了人口统计工作的难度,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城乡结合部中。有的农村住户甚至举家外出,调查这样住户的人员信息时工作人员更是无从下手,另外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不断增强,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人口统计工作也没有那么配合,有一些人对人口存在瞒报、漏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人口统计数据真实性不高的原因。上述因素的存在都大幅增加了人口统计工作的难度。
二、人口统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重视程度。
相关管理部门和国家政府要提高对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建设专门的人口信息数据库,让各级人口统计部门所拥有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科学资源能够共享,加大对人口数据及其影响的研究力度,建设理论模型。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人口普查观念,丰富和扩展人口统计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要从动态和静态两种角度提高人口统计和检测水平,提高人口安全程度和人口服务能力。
(二)建立统计标准。
当下的人口统计工作呈多样化状态,不同统计部门在工作时都会以自身需求为主,执行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标准,为此管理部门要结合此工作实际情况和各个部门的管理水平,建立统计标准,降低人口统计的重复率。现以各省都面临的工作难点——少数民族人口统计为例,分析规范统计标准的相关事项,全国有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省份工共有22个,在不同省份少数民族所占的人口比例也有着极大差别,如西藏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江西省的这一比例仅为0.35%,因此不同的标准也会影响到统计人口的数量,现阶段我国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工作中实行的人口统计方式有所不同,这也是现行统计工作均具有不合理性的表现。针对上述问题管理部门需要在最好人口基础统计工作的同时,以能够反映出人口特征的数据为参考指标,立足于当地的人口增长情况,削减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工作对整体工作的影响。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统计部门在招聘员工时需要严格把关,保证录用者能够满足一定的工作需求,具备专业素质,并在培训期间向其传递统计部门的管理内涵和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而构建人口统计的价值体系。还要定期在工作人员中展开培训工作,培养统计工作者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模型建立、深入扩展能力,制定评定体系和薪资体系来保证专业化建设的实施力度。
(四)加大依法管理力度。
统计部门要健全人口统计工作的法律体系,让统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建立缺口抽样调查体系,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在统一的工作标准下实现人口数据的无缝对接。开展统计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人口统计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统计部门才会定期展开人口普查工作,当下的人口统计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工作范围在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致使该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其统计观念和方式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超. 对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5(13)
[2]樊佳佳. 人口常态化统计方法初探[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08)
[3]郝丽. 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7)
[4]张美英. 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7)
关键词: 人口统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069-01
人口数据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情况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能够为政府制定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对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和人口流动的变化,原有人口统计运行机制、统计方式、队伍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口统计需求,为此本文分析了其问题和对策。
一、人口统计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
目前,人口统计未能与经济发展工作享受同等的重视程度,政府完善了经济指标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分析研究策略,扩大了各项检查方式的应用范围,还能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调整工作指标,其应用的理论模式也更加完善。但同样作为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依据,人口統计工作因其隐形特点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导致人口统计体制不够完善,数据收集方式落后,收集方式以普查和抽查为主,过于单一,其收集数据大多数是行政数据,具有极大的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能够应用在统计工作中的模型和理论更是少之又少。
(二)统计指标不统一。
人口统计工作需要在相应指标下进行,指标可以分为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自然指标主要有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该指标下的数据统计方式比较丰富,但工作人员在社会指标上的研究较少,在加上我国人口统计的工作周期较长,导致工作人员难以全面分析人口问题。另外各个部门上交的人口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统计标准的统一性。
(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人口统计工作分布在公安和计生等多个部门中,其中不乏管理机构不完善的现象,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能力也是不尽相同,有些人员甚至没有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不具备基础的统计理论及知识,拉低了团队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稳定性。统计团队的不专业化,直接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致使此工作无法向更深入的角度展开。
(四)工作难度加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我国人口的流动性,增加了人户分离的现象,群众工作变换导致的住所变换加大了人口统计工作的难度,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城乡结合部中。有的农村住户甚至举家外出,调查这样住户的人员信息时工作人员更是无从下手,另外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不断增强,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人口统计工作也没有那么配合,有一些人对人口存在瞒报、漏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人口统计数据真实性不高的原因。上述因素的存在都大幅增加了人口统计工作的难度。
二、人口统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重视程度。
相关管理部门和国家政府要提高对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建设专门的人口信息数据库,让各级人口统计部门所拥有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科学资源能够共享,加大对人口数据及其影响的研究力度,建设理论模型。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人口普查观念,丰富和扩展人口统计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要从动态和静态两种角度提高人口统计和检测水平,提高人口安全程度和人口服务能力。
(二)建立统计标准。
当下的人口统计工作呈多样化状态,不同统计部门在工作时都会以自身需求为主,执行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标准,为此管理部门要结合此工作实际情况和各个部门的管理水平,建立统计标准,降低人口统计的重复率。现以各省都面临的工作难点——少数民族人口统计为例,分析规范统计标准的相关事项,全国有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省份工共有22个,在不同省份少数民族所占的人口比例也有着极大差别,如西藏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江西省的这一比例仅为0.35%,因此不同的标准也会影响到统计人口的数量,现阶段我国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工作中实行的人口统计方式有所不同,这也是现行统计工作均具有不合理性的表现。针对上述问题管理部门需要在最好人口基础统计工作的同时,以能够反映出人口特征的数据为参考指标,立足于当地的人口增长情况,削减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工作对整体工作的影响。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统计部门在招聘员工时需要严格把关,保证录用者能够满足一定的工作需求,具备专业素质,并在培训期间向其传递统计部门的管理内涵和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而构建人口统计的价值体系。还要定期在工作人员中展开培训工作,培养统计工作者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模型建立、深入扩展能力,制定评定体系和薪资体系来保证专业化建设的实施力度。
(四)加大依法管理力度。
统计部门要健全人口统计工作的法律体系,让统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建立缺口抽样调查体系,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在统一的工作标准下实现人口数据的无缝对接。开展统计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人口统计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统计部门才会定期展开人口普查工作,当下的人口统计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工作范围在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致使该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其统计观念和方式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超. 对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5(13)
[2]樊佳佳. 人口常态化统计方法初探[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08)
[3]郝丽. 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7)
[4]张美英. 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