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研究任何学问的一把“金钥匙”。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正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提高化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笔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现将问题情境在化学课堂中的地位及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问题情境 化学思维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主体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任务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是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需要。
  一、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意义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而出现的。而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借助问题情境,不但能够使教师摆脱传统的化学说教模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而且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化学质疑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是服务教学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时刻从三维教学目标为着眼点,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教师要以问题为主线,将这些目标巧妙进行“整合”。
  例如,笔者在向学生讲解“物质的量”的化学概念时,就以如何衡量一粒米的质量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形成实验方案,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主体性原则。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导火索”。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在其主动思考或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笔者在讲解《离子反应》一节时,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金属导电和酸碱盐水溶液导电的原理是一样的吗?”经过思考、讨论,大家能够对离子反应的实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多样性原则。客观上讲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那么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问题设计的多样性,顾及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才能激发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方法
  1.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来设计问题
  化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作为高中生而言,他们之前由于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化学,而且自身已经积累了一些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学情,尝试在生活中挖掘和总结出一些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例如,笔者在向学生介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节时,由于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有中着广泛的用途,学生较为熟悉并且有一定的使用经验,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大家思考:某家庭准备装修门窗(计划使用十年)可供选择的材料有:木材、钢板、铝合金、塑钢,请分析每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和安装成本、利弊等,综合考虑用哪种材料比较好。这样的问题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具有思维发散性。
  2. 从化学实验的现象及结论中设计问题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验也是学生接触化学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学生不仅能直接观察实验现象,更能理性分析实验结果,这为学生探究化学实验,掌握真实确凿的资料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如果此时教师若能从中巧设疑问,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典型的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中①烧杯里酚酞试液是什么颜色?为什么?②挤压滴管的胶头,圆底烧瓶内有何现象?为什么?③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等几个问题的解决既是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或观察演示实验,认真思考,交流讨论便能够轻松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设计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巧问”呢?笔者认为,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设计问题也是一条“锦囊妙计”。认知冲突是指人的原有知识基础或感受与新的现实情境不相符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或对立,从而激发心理上的不平衡。教师恰能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化学求知本能。
  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部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能否利用反应Na KCl=NaCl K来抽取钾?这显然与学生掌握的金属活动顺序相矛盾,由此产生了认知冲突。经过学生讨论可知:由于K的沸点低于Na,只要反应温度控制在高于K的沸点而低于Na的沸点,K的蒸汽不断从反应体系中逸出,平衡右移,即制得金属K。这样的问题会使学生对化学平衡原理产生新的认识。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深度和广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化学教师要坚持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并在沟通交流与动手实践中逐步形成化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周改英.新课程开设化学探究性教学课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0).
  [2]李维富.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化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革新,2011(10)..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西南地区景颇族的传统鬼神信仰急剧衰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缅边境贸易、民族旅游、扶贫项目的发展,更给景颇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处于
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而作文在语文的考试之中占有的比重非常高。写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的取得,也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的获得。下文中笔者
【摘 要】目的:调查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3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学习主观幸福感总得分、学习体验和现有成绩感受维度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习主观幸福感和现有成绩感受、学习体验、环境激励等方面表现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小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随着年级增加逐步下降,提示小学教育在提供知识教育的同时,需重视小学生学习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离开父母能独立生活,少说也要和父母生活20多年的漫长时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孩子基本上是和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家庭的两个支柱——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这就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未来首先是家长来设计,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  我国历来都重视家庭教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是家庭教育的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越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会越理想。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生物,重视生物,就得先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初中生物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其实很多,尤其是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灵活而多样,大多内容都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既注
分析我科自1997年至2001年安置永久起搏器15例,年龄:28岁-84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诊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病态窦房综合症8例.
本文采用小鼠急性死亡率法。测定了4-苯基丁酮-2的药动学参数。ip4-苯基丁酮-2在小鼠体内的经时过程为二房室开放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和残余量法求得α、β、A、B四项表观动力
【摘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多方面获得自己所需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的缺憾。  【关键词】新课改 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具有大容量的信息,超文本的阅读,多媒体的介入,课内外沟通,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恰巧迎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一支粉笔、一张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