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总说朗读很重要,其实真正做到让学生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真得潜心研究,用心指导,从低年级开始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从读流利到会思考、有感情地朗读,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关键词]重视 指导 流利 理解 体会 感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可是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经过五六年的阅读训练,到小学毕业时,还是不会读书。他们念起来不是漏字添字,就是结结巴巴读不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一是由于教师平时不太重视读的基本功训练;二是教师有时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他们也很想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但到底怎么指导,心里没谱。
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思想上引起重视,教师还应掌握一些朗读指导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具体谈谈怎样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根据标点符号恰当地停顿。在以后的朗读中,一直坚持这一要求,培养学生认真朗读的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常常拖腔唱读,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字记得不牢的小朋友,读书就困难,边读邊认字,字字拉腔,形成唱读。而那些汉字记得熟练的小朋友,读书都比较流利,所以要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断巩固汉字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理解水平比较低,不能根据句意来停顿,词与词之间分不清。在这个阶段,教师正确的范读、领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比较直观的指导。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后,教师也可以分析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青蛙和猫头鹰是庄稼的好朋友”这个长句子,小朋友不容易读好,老师就应作具体指导,启发学生说说:“谁和谁是好朋友?”“青蛙和猫头鹰是什么的好朋友?”然后指导学生这样读:青蛙和猫头鹰//是庄稼的//好朋友。
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什么地方是要着重告诉别人的,就得读重一点。如“七星瓢虫和赤眼蜂也是庄稼的好朋友”这句话,重音要落在“也是”上,表示赤眼蜂、七星瓢虫跟青蛙、猫头鹰一样,都是庄稼的好朋友。这样一点一滴地把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 教会学生理解地读,边读边思考
小朋友读书往往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固然跟儿童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有关系,但如果我们把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教给学生,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让学生学会理解地读,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蓝树叶》一课中,学生朗读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林园园思想变化的过程,读懂课文中包含的这些思想感情。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读的:第一次,林园园是吞吞吐吐说的,我们应该用迟疑、曲折的语调这样读:“我——还没画完呢。”第二次,是很担心的样子。“我”后面稍加停顿,强度“怕”、“弄断”,表示担心。第三次是千叮咛万嘱咐,很认真的样子。“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强调“注意”,“削”,“用力”,“太多”。表示很不放心。第四次,读“还要画小草吗?太多了。”好像有点惊讶,要读出小孩子天真坦率的样子。
三、 启发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读得生动一点”,“读出感情来”,那是没有用的,因为学生不知道怎样读生动,怎样有感情。我们只有启发学生思考、想象,理解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表达的愿望,才能使他们自然地读出感情来。
有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年代比较久远的事件,学生不易把握,就容易读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遥远的环境变得形象可见,从而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教《祖国多么广大》一课时,我就想:怎样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广大、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呢?我运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让学生认识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指点他们看,海南岛在中国的南边,长江横跨半个中国,大兴安岭在中国的北面。接着,我让学生看课文的插图,想象这些地方多么美丽。同是春天,然而这些地方的景色各不相同:海南岛已是鲜花盛开的初夏,长江两岸正是柳丝吐绿的春天,而大兴安岭还是雪花飞舞的冬天。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们为有这样一个伟大、可爱的祖国而自豪!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 根据课文特点,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时间不允许我们每课书都作具体、详细的朗读指导,所以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既能提高朗读指导的质量,又不使其他基本功的训练受到影响。一般叙事的课文,我们只要学生用清楚、响亮的语气把事情的经过叙述清楚就可以了。有的课文抒情成分多,适合于朗读,我们就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其中抒发感情的,如《再见了,亲人》。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的课文,我们要着重指导朗读写景部分,要求学生放缓速度,细细品味生动形象、描写细腻的地方,读来要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并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和美的感受。《赵州桥》一课是说明文,我们就要告诉学生在介绍物体方位、大小、功能等语句时要注意重读,给人以清楚的概念;说明中心的语句也要重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朗读,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知识和技巧.。从发音、语气、停顿、速度、语调等几方面多下苦功。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方法,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理解思想内容。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重视 指导 流利 理解 体会 感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可是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经过五六年的阅读训练,到小学毕业时,还是不会读书。他们念起来不是漏字添字,就是结结巴巴读不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一是由于教师平时不太重视读的基本功训练;二是教师有时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他们也很想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但到底怎么指导,心里没谱。
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思想上引起重视,教师还应掌握一些朗读指导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具体谈谈怎样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根据标点符号恰当地停顿。在以后的朗读中,一直坚持这一要求,培养学生认真朗读的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常常拖腔唱读,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字记得不牢的小朋友,读书就困难,边读邊认字,字字拉腔,形成唱读。而那些汉字记得熟练的小朋友,读书都比较流利,所以要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断巩固汉字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理解水平比较低,不能根据句意来停顿,词与词之间分不清。在这个阶段,教师正确的范读、领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比较直观的指导。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后,教师也可以分析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青蛙和猫头鹰是庄稼的好朋友”这个长句子,小朋友不容易读好,老师就应作具体指导,启发学生说说:“谁和谁是好朋友?”“青蛙和猫头鹰是什么的好朋友?”然后指导学生这样读:青蛙和猫头鹰//是庄稼的//好朋友。
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什么地方是要着重告诉别人的,就得读重一点。如“七星瓢虫和赤眼蜂也是庄稼的好朋友”这句话,重音要落在“也是”上,表示赤眼蜂、七星瓢虫跟青蛙、猫头鹰一样,都是庄稼的好朋友。这样一点一滴地把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 教会学生理解地读,边读边思考
小朋友读书往往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固然跟儿童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有关系,但如果我们把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教给学生,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让学生学会理解地读,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蓝树叶》一课中,学生朗读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林园园思想变化的过程,读懂课文中包含的这些思想感情。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读的:第一次,林园园是吞吞吐吐说的,我们应该用迟疑、曲折的语调这样读:“我——还没画完呢。”第二次,是很担心的样子。“我”后面稍加停顿,强度“怕”、“弄断”,表示担心。第三次是千叮咛万嘱咐,很认真的样子。“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强调“注意”,“削”,“用力”,“太多”。表示很不放心。第四次,读“还要画小草吗?太多了。”好像有点惊讶,要读出小孩子天真坦率的样子。
三、 启发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读得生动一点”,“读出感情来”,那是没有用的,因为学生不知道怎样读生动,怎样有感情。我们只有启发学生思考、想象,理解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表达的愿望,才能使他们自然地读出感情来。
有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年代比较久远的事件,学生不易把握,就容易读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遥远的环境变得形象可见,从而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教《祖国多么广大》一课时,我就想:怎样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广大、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呢?我运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让学生认识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指点他们看,海南岛在中国的南边,长江横跨半个中国,大兴安岭在中国的北面。接着,我让学生看课文的插图,想象这些地方多么美丽。同是春天,然而这些地方的景色各不相同:海南岛已是鲜花盛开的初夏,长江两岸正是柳丝吐绿的春天,而大兴安岭还是雪花飞舞的冬天。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们为有这样一个伟大、可爱的祖国而自豪!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 根据课文特点,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时间不允许我们每课书都作具体、详细的朗读指导,所以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既能提高朗读指导的质量,又不使其他基本功的训练受到影响。一般叙事的课文,我们只要学生用清楚、响亮的语气把事情的经过叙述清楚就可以了。有的课文抒情成分多,适合于朗读,我们就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其中抒发感情的,如《再见了,亲人》。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的课文,我们要着重指导朗读写景部分,要求学生放缓速度,细细品味生动形象、描写细腻的地方,读来要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并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和美的感受。《赵州桥》一课是说明文,我们就要告诉学生在介绍物体方位、大小、功能等语句时要注意重读,给人以清楚的概念;说明中心的语句也要重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朗读,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知识和技巧.。从发音、语气、停顿、速度、语调等几方面多下苦功。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方法,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理解思想内容。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