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生的新生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5例,甲组应用常规风险管理,乙组在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实行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甲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新生儿家属对于护理的认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226-02
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的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直接或间接损害、伤残、死亡的可能性,其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危险性等特点[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对于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行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从而减轻护理风险对于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通过对护理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前瞻性控制,来保证每个环节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度。产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在医院发生的护理纠纷中,产妇、新生儿所导致的纠纷占据着大半比例,在婴儿产出后通常会将母亲与新生儿放置在一个房间,通过早接触来建立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但母婴同室也会有许多风险因素存在,负责母婴同室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繁重且复杂,新生儿可能出现很多状况,病情变化迅速,对于护理情况不可预见,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引起护患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产科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细心认真的态度,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解决,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价值[2]。本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过程实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接生的70例新生儿,随机的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5例。甲组新生儿,男20例、女15例,日龄0~7 d,平均日龄(3.35±0.48)d,体重2400~5210 g,平均体重(3780.69±280.73)g,其中顺产新生儿27例、剖宫产新生儿8例。乙组新生儿,男19例、女16例,日龄0~6 d,平均日龄(3.25±0.29)d,体重2500~5100 g,平均体重(3580.29±290.87)g,其中顺产新生儿24例、剖宫产新生儿11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批,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新生儿身体清洁、臍带护理、指导母体正确喂养母乳方法、产妇分娩后护理等。乙组对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予以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分析母婴同室风险:对医院过往的新生儿不安全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性进行分类总结,主要的护理风险因素可归纳为六点:①新生儿错抱;②新生儿窒息;③新生儿黄疸、低血糖;④新生儿溢奶误吸;⑤新生儿意外伤;⑥ 新生儿产后感染。针对这些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2)完善新生儿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核心既是采用制度去对风险进行规避,让护理人员可以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去完成每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来实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对这六项护理风险制定其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如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等,护理人员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责任,熟悉管理制度内容,将每一项举措落实到实处,同时医院还实行护理安全事件上报制度,让护理人员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上报,医院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杜绝更多的隐患,使风险管理制度更加的严谨,贴合临床实际。加强对产后病区的管理,在每个病区都应设置一名保安进行坚守,实行轮班制度,保证24h管理,同时增加每个地方的摄像头,避免新生儿失窃的事件发生。在新生儿的家属与护理人员对孩子进行交接时,应采取两种身份识别方法进行确认,在孩子沐浴、身体检查、出院等过程中,应对新生儿的信息手环进行反复确认,以保证安全无误。(3)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标准,对于新加入医院的护理人员都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依据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决定培训时长,在培训中护理人员会学习产科基础技能和熟悉医院的风险管理措施,会对培训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检查,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岗位。风险管理注重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因此医院会每年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和培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加强对于法律的认识了解,提升风险意识,能够对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察觉,从而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规避。对于医院母婴同室风险中较为经典的案例和差错,将作为教育的素材,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案件的了解,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我预防风险的能力。(4)强化病区环境管理:医院病区人流量较大,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仅会对产妇的休养造成影响,还容易发生细菌感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医院应对病区环境进行强化管理,对于每天病房探视人员的数量以及次数进行限制,同时划分病区,将产前、产后分隔开,新生儿对于外界的抵御能力低,因此对于新生儿所要接触的物品、沐浴室都要进行全面的消毒,避免出现新生儿感染,与新生儿发生接触的人员都应对手部进行消毒液清洗,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应对家属宣传无菌理念,让家属树立防护意识,重视生活中的清洁。(5)观察新生儿状况:对于新生儿的哺乳情况和排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于家属所反映的新生儿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针对新生儿的情况进行身体检查,明确新生儿异常原因,能够对新生儿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巨大儿等体质特殊的新生儿要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对于新生儿的状况进行实时的了解,在发现异样时,要及时的与医生进行沟通,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新生儿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一个评估,共分为三个标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 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用x±s、t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护理环节的工作质量对于护理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是由多个环节所共同组成的,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关注和管理,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将其解决,将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扼杀于萌芽,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但较为常见的一个状况即是大多的护理人员并不会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一般是由护士长负责整个护理工作的统筹安排,因此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意识薄弱。通过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充分的意识到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环节质量控制的工作中来,通过不断的改进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预防护理风险的能力,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4]。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新生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改变,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甲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可以看出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积极效果。护理人员通过履行风险管理制度,对相关的新生儿风险进行预防,新生儿意外上、感染、窒息、溢奶误吸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也降低了产妇感染的可能性,有助于产妇的恢复,缩短了住院的时间,因此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对于新生儿和产妇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5-6]。环节质量控制后。潘秀红等[7]学者的研究中,探究了母婴同室新生儿新生儿管理中应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效果,对新生儿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新生儿通过一系列的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相较于对照组的常规风险管理,在科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情况上都有明显的降低,提升了对新生儿安全的保护。护理环节质量控制降低了护理风险,得到了新生儿家属的广泛认可,减少了护患间的矛盾,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以及醫院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新生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建立护患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 姚维维.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风险和措施[J]. 母婴世界, 2019, 27(17): 288, 291.
[2] 杨艳会. 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32): 396.
[3] 赵超群.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保健文汇, 2018, 26(4): 93.
[4] 谌章丽. 环节质量控制在新生儿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78): 114-115.
[5] 常红艳. 护理安全管理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5): 140-142.
[6] 蒋海燕. 护理安全管理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及产褥感染影响的研究[J]. 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 2018, 7(3): P. 43-44.
[7] 潘秀红, 邬晓倩. 环节质量控制在新生儿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8, 16(12): 1509-1511.
作者简介:吴慧,女,江苏宜兴人,大学本科,产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产后康复与护理。
【关键词】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226-02
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的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直接或间接损害、伤残、死亡的可能性,其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危险性等特点[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对于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行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从而减轻护理风险对于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通过对护理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前瞻性控制,来保证每个环节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度。产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在医院发生的护理纠纷中,产妇、新生儿所导致的纠纷占据着大半比例,在婴儿产出后通常会将母亲与新生儿放置在一个房间,通过早接触来建立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但母婴同室也会有许多风险因素存在,负责母婴同室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繁重且复杂,新生儿可能出现很多状况,病情变化迅速,对于护理情况不可预见,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引起护患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产科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细心认真的态度,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解决,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价值[2]。本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过程实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接生的70例新生儿,随机的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5例。甲组新生儿,男20例、女15例,日龄0~7 d,平均日龄(3.35±0.48)d,体重2400~5210 g,平均体重(3780.69±280.73)g,其中顺产新生儿27例、剖宫产新生儿8例。乙组新生儿,男19例、女16例,日龄0~6 d,平均日龄(3.25±0.29)d,体重2500~5100 g,平均体重(3580.29±290.87)g,其中顺产新生儿24例、剖宫产新生儿11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批,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新生儿身体清洁、臍带护理、指导母体正确喂养母乳方法、产妇分娩后护理等。乙组对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予以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分析母婴同室风险:对医院过往的新生儿不安全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性进行分类总结,主要的护理风险因素可归纳为六点:①新生儿错抱;②新生儿窒息;③新生儿黄疸、低血糖;④新生儿溢奶误吸;⑤新生儿意外伤;⑥ 新生儿产后感染。针对这些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2)完善新生儿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核心既是采用制度去对风险进行规避,让护理人员可以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去完成每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来实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对这六项护理风险制定其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如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等,护理人员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责任,熟悉管理制度内容,将每一项举措落实到实处,同时医院还实行护理安全事件上报制度,让护理人员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上报,医院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杜绝更多的隐患,使风险管理制度更加的严谨,贴合临床实际。加强对产后病区的管理,在每个病区都应设置一名保安进行坚守,实行轮班制度,保证24h管理,同时增加每个地方的摄像头,避免新生儿失窃的事件发生。在新生儿的家属与护理人员对孩子进行交接时,应采取两种身份识别方法进行确认,在孩子沐浴、身体检查、出院等过程中,应对新生儿的信息手环进行反复确认,以保证安全无误。(3)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标准,对于新加入医院的护理人员都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依据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决定培训时长,在培训中护理人员会学习产科基础技能和熟悉医院的风险管理措施,会对培训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检查,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岗位。风险管理注重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因此医院会每年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和培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加强对于法律的认识了解,提升风险意识,能够对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察觉,从而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规避。对于医院母婴同室风险中较为经典的案例和差错,将作为教育的素材,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案件的了解,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我预防风险的能力。(4)强化病区环境管理:医院病区人流量较大,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仅会对产妇的休养造成影响,还容易发生细菌感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医院应对病区环境进行强化管理,对于每天病房探视人员的数量以及次数进行限制,同时划分病区,将产前、产后分隔开,新生儿对于外界的抵御能力低,因此对于新生儿所要接触的物品、沐浴室都要进行全面的消毒,避免出现新生儿感染,与新生儿发生接触的人员都应对手部进行消毒液清洗,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应对家属宣传无菌理念,让家属树立防护意识,重视生活中的清洁。(5)观察新生儿状况:对于新生儿的哺乳情况和排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于家属所反映的新生儿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针对新生儿的情况进行身体检查,明确新生儿异常原因,能够对新生儿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巨大儿等体质特殊的新生儿要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对于新生儿的状况进行实时的了解,在发现异样时,要及时的与医生进行沟通,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新生儿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一个评估,共分为三个标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 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用x±s、t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护理环节的工作质量对于护理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是由多个环节所共同组成的,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关注和管理,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将其解决,将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扼杀于萌芽,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但较为常见的一个状况即是大多的护理人员并不会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一般是由护士长负责整个护理工作的统筹安排,因此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意识薄弱。通过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充分的意识到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环节质量控制的工作中来,通过不断的改进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预防护理风险的能力,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4]。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新生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改变,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甲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可以看出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积极效果。护理人员通过履行风险管理制度,对相关的新生儿风险进行预防,新生儿意外上、感染、窒息、溢奶误吸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也降低了产妇感染的可能性,有助于产妇的恢复,缩短了住院的时间,因此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对于新生儿和产妇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5-6]。环节质量控制后。潘秀红等[7]学者的研究中,探究了母婴同室新生儿新生儿管理中应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效果,对新生儿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新生儿通过一系列的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相较于对照组的常规风险管理,在科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情况上都有明显的降低,提升了对新生儿安全的保护。护理环节质量控制降低了护理风险,得到了新生儿家属的广泛认可,减少了护患间的矛盾,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以及醫院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新生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建立护患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 姚维维.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风险和措施[J]. 母婴世界, 2019, 27(17): 288, 291.
[2] 杨艳会. 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32): 396.
[3] 赵超群.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保健文汇, 2018, 26(4): 93.
[4] 谌章丽. 环节质量控制在新生儿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78): 114-115.
[5] 常红艳. 护理安全管理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5): 140-142.
[6] 蒋海燕. 护理安全管理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及产褥感染影响的研究[J]. 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 2018, 7(3): P. 43-44.
[7] 潘秀红, 邬晓倩. 环节质量控制在新生儿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8, 16(12): 1509-1511.
作者简介:吴慧,女,江苏宜兴人,大学本科,产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产后康复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