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的探究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理念呼唤我们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成性课堂教学应运而生,但目前高中语文课堂还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笔者试图针对高中语文课堂生成的一些不足,探寻出些许确实可行的"问题生成"策略。以此为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问题生成 新课改 课堂 高中语文 思考
  一、高中语文课堂问题生成的内涵 问题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对课堂进行适度调控,将教学问题有效地渗透于课堂中,并使得这些问题能进一步再转化生成为新的有效教学资源。顾名思义,高中语文课堂问题生成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语文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根据学生自身的经验产生对文本、对事物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所生成新的资源;另一方面是指语文师生把学习引向深入,当学生完成自我知识建构而产生出新的求知思考,以至于生成了新的有效的语文“教学问题”。
  二、探究语文课堂问题生成的意义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因此为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我们可以积极构建问题生成语文课堂,从实质意义上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此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能。
  (二)“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
  新课程理念认为让课堂教学走向人本,让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师生生命体共同成长的真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即课堂是教师促进学生整体、创造性发展主阵地。而课堂具有真实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全部范围。”因此,善于把握生成的机会,才能使课堂变得灵动。这样探究语文课堂中的问题生成这一课题就变得有意义。
  三、语文课堂问题生成的策略
  (一) 要关注所有学生,不要只顾局部。
  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以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因材施教”,课堂提问以中等难度的问题为主,也要有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也要舍得在后进生身上花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为其回答问题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其敢于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以表扬;答错了,要及时引导,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代替其回答。
  (二)抓住“疑”点,激发生成。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问题生成就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既引导学生对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让学生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在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基础上,再追问一句“还有什么”。如我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当分析到祥林嫂是万恶的社会逼死的这一环节,没有自然收束全课,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一会儿他们就有很多疑惑:为什么第一次到鲁家做工,明明是受剥削,祥林嫂“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呢?同样是被压迫,鲁镇的人们为什么嘲弄再寡的祥林嫂?这些问题决不是表面的分析所能解决的。学生疑惑多,说明他们思考的深入。
  把提问权多给学生,使原先教学过程中单向交流变成双向交流、多向交流。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
  (三)重视“误”点,转化生成。
  “误”就是指学生出现的错误。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就丢脸色或多指责,而要把它变成问题生成资源,使错误也“美丽”!能使学生在错误中思辨,在碰壁中顿悟,自己感悟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从而训练思维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教师不能预设课堂中的错误信息,但可以机敏地利用错误信息生成出精彩。
  (四)捕捉“异”点,延拓生成。
  “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见解或看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新标准的实施,教师、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争议——善于争议——乐于争议,应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要教师及时捕捉语文问题异点,把其变成问题生成资源,引导有方,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一位教师教学《鸿门宴》时,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在探讨人物形象的时候。一个学生忽然提出,刘邦不够英雄,猥琐卑劣;这时,不同声音出现了,另一个学生认为,项羽也不够光明磊落,且有妇人之见,而刘邦机智多谋,才是英雄。于是关于“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的争论产生了。教师很好的捕捉住异点,组成辩论小组,模仿辩论赛形式,把学生分成正反方,各方派代表进行辩论。以此由表及里,在目标导引下,围绕着项羽等人物形象,让学生思考探究,项羽的悲剧性性格也将会被学生了解得更为深刻。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便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显著发展。这是因为他们开始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而自我意识的自觉性又有了进一步提高,这都会使他们不满足于别人告诉他们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地去探求和争议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到发展学生智能的转变,使他们的思维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因此语文课堂中引入争议正如击石取火一般,让学生遇问题不盲目轻信,不浅尝辄止,往深处开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发展个性和潜能,同时也能形成初步的辩证思维思想。
  总之,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问题生成之源,就会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智慧知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
  参考文献:
  [1]陈力.预案?生成?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5.
  [2]金亦挺.课堂教学中的美丽生成策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09.
  [3]化栋.高中语文课堂随机问题生成探究[J].华章,2010,01.
其他文献
莎士比亚的《裘里斯·凯撒》实现了卓绝无比的艺术创新,赋予悲剧现代性的意蕴,提升了审美内涵。从表现主义的视阈出发,从外部世界的异化与内心世界的外化两个方面探析剧中的
健全的人格,是通向未来世界的护身符,体育教学在其中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体育教学传统的固有的模式也在改变,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层出不穷,学生人格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也在不断受到重视。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在中学阶段更应该如此,注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
从1967年第一次给母亲拍照开始,51年来,吴瑞珠每年都会给母亲拍照。如今母亲已100周岁,吴瑞珠也已经70周岁,这上百张照片见证了时光的流逝,也见证了子孙后辈对老人的孝顺。  吴瑞珠说,母亲出生于1918年,18岁出嫁,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他们兄弟姐妹5个抚养长大。母亲自己种棉花、采摘、纺布,再自己做衣服,日子过得很艰苦,可她从没有埋怨过,我始终记得母亲教给我们的三句话:一是要
期刊
浙江省公安厅大院内,有一个“谢贤能视频工作室”。近年来全国很多著名的大案、要案,最终都是在这间办公室里找到答案。国内许多老刑侦说,谢贤能是刑侦战线的一块“宝”。谢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上课,会有不同的风格。同一节课,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上课,会有不同的效果。科学的、艺术的、有效的教学设计会让课堂活力四射、熠熠生辉。繁琐的、无趣的、低效的教学设计则会让课堂了无生趣,让学生学兴低落。所以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立足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这一基点,来处理好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达到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研
摘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我们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又要看到外在教学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教师及其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角度来探讨高中学生英文學习兴趣及水平
以地方院校物理教学难的角度作为文章的出发点,在分析地方院校物理教学难在何处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措施,旨在为实际中的物理教学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
生态农业表现在农业结构上就是农牧结合、牧渔结合、林农牧渔结合、果牧渔结合的生产体系,以及种植上的水、旱轮作、间种等,其目的是建立具有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现生态文化共赢,构建健康和谐农村。  加快农业技术转型,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转变农业发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教育效益才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改善。本文主要从文化融入角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进行探究,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样的梦想,关键是要坚定我们对当今道路模式、综合实力、发展前景、文化根脉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