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推出音乐世界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少儿业余学琴和考级热潮一年火似一年。不久前,一年两度的“考级”认证活动又轰轰烈烈地在中央音乐学院拉开了帷幕,大批琴童以及家长涌向各个考场,为其前一个阶段的学习作个总结。每当此时,就会有无数各样情节的“家庭剧”在学校上演,有的孩子欢天喜地,有的则是全家人都垂头丧气,更有甚者当众就上演小小的“家庭暴力”。这是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景象。
  在今年考级的人群中,笔者听到一个孩子兴奋的声音:“太好喽!我再也不用弹钢琴啦!”孩子天真的声音里充满了由衷的幸福,不知道此时他身旁的父母心中作何感想,也不知道他的老师如果听到学生这样的呼喊又会是何种感受,然而同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笔者却听得是触“耳”惊心、满心悲哀!因为,孩子这发自内心的呼喊背后隐藏着的正是目前“学琴热”、“考级热”现象中一些被家长和老师忽视了的重要问题。
  作为曾经的琴童和现在的教师,笔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在一个儿童学习一门乐器的过程中老师所要付出的心血以及家长所要花费的精力、财力、时间、还有小朋友们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为什么家长和老师的辛勤付出却造成一些儿童“厌恶学琴”的局面呢?笔者认为,一个首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和教师在对儿童施教过程中的急功近利。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很多家长为孩子提供学琴机会是源于在儿童培养过程中的竞争意识: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孩子掌握的技能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掌握!有一些家长甚至顾不上去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有学习音乐演奏技能的资质。这样的盲目性不仅仅体现在儿童“学琴热”的现象中,还有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英语班、舞蹈班、画画班、奥数班、围棋班等等;除此之外,家长们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参加考级,成为“特长生”,为其将来的考学加分。正是由于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所以“考级热”也一年热似一年。在这样要求立竿见影的教育目标之下,儿童学琴的目的早已不再是什么“培养儿童的艺术修养,培养其感性能力,增加其生活情趣”。“考级”的结果成为家长衡量儿童学习成果和老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准。于是,许多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考级”展开,一切以“考级”为标准。然而,水涨船高,“特长生”的标准也一涨再涨,甚至钢琴的业余最高级也算不上什么特长生了,于是乎,家长们的视线又转移到了那些比较“冷门”的乐器上,例如大号、大贝斯等等,更顾不上考虑孩子的兴趣了。这样的学习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已经毫无兴趣和快乐而言,完全成了为考学而准备的筹码,别人都有,自己没有不行。没有兴趣也得学,考完级也就不学了,“罪”也就受到头了。正是由于这样,孩子才会说出发自肺腑的话——“再也不想学了”。
  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孩子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如愿以偿地通过考级获得“特长生”资格,还因此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斥责,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于是,恶性循环就出现了,老师生气、家长生气、孩子痛哭流涕,许多经过了这种痛苦学习过程的孩子变得厌恶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实啊!家长、老师、孩子共同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为了这样的结局?然而目前,还有大批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在前仆后继地重蹈这与良好愿望南辕北辙的覆辙!
  其实,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儿童的感性素质,使其具有良好的感性体验能力,这也是幸福人生的具体体现。对于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主要是对其感性能力培养的需要,而不应该仅仅是掌握一门技术、获得一个称号。并且,由于掌握每个儿童对于一门乐器的掌握能力也不是相同的,对于那些天生在音乐方面资质并不优秀的孩子,這样急功近利的过度施教,更是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笔者建议我们广大的家长和教师们一定要从盲目学琴和考级的热潮中冷静下来,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端正教育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避免不当的教学方式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应重于音乐技能的掌握!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盲目施教把这些已经进入音乐大门的孩子再推出音乐的世界!
其他文献
3月21日与22日,装修一新的深圳大剧院将迎来重新开张后的首场演出,由上海越剧院带来的新版越剧《红楼梦》,将在这里连演两场。  从去年2月开始改造,历时11个月完成的深圳大剧院大堂部分由原来的两个厅合并而成。大剧院内大剧场与音乐厅的改造以翻新为主。为提高内部空间的舒适度,音乐厅原有的630个座位减少到612座、大剧场由1300座减少到1199座。改造后的舞台设有旋转、升降等多种设施,且舞台布景尺寸
期刊
华裔琵琶演奏家闵小芬,带领其蓝调琵琶艺术团于前不久在纽约皇后区图书馆法拉盛分馆,举办“狗年吉祥亚洲音乐会”。去年,该团已成功地在中华公所演出。  闵小芬指出,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代表之一,但透过编曲和创作又能演奏出随性的蓝调曲风。此次演出,主调琵琶更配合韩裔声乐家金伦宜以爵士调即性發挥的歌唱,加上日本太鼓乐团李杭德的鼓击,给观众带来全然不同的音乐享受。  该团演出了多首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流行乐改编曲
期刊
据法国《论坛报》的统计,到2006年初,法国家庭中每两户就会有一户已经拥有PC机,也就是说在法国有1250万户在使用个人电脑。而在2004年,法国家庭拥有PC机的数量还只停留在45%。这项统计数字说明,法国人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慢慢追赶他们的欧洲邻居。在北欧,拥有PC机的家庭达到平均75%,德国和英国在60%左右。法国人之所以对此类高技术产品感兴趣,得益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和宽带技术的提高。与此同时,越
期刊
最近英国乐坛频频传来不好的消息。前一阵儿,媒体爆出英国大部分交响乐团面临上千万财政帐单,如今又传来英国国家歌剧院主席马丁·史密斯(Martin Smith)递交辞呈的消息。这是英国国家歌剧院在继艺术总监和总执行官西恩·多伦(Sean Doran)突然辞职之后的另一位总监与英国国家歌剧院“道别”。西恩·多伦曾经发誓为英国国家歌剧院“效忠”,但是,在他送交英国国家歌剧院高层委员会的辞职信中公开指责“媒
期刊
《音乐周报》不久前第五版头条刊出了蒋力写的文章《音乐剧缤纷05》,读后不觉甚有感触。  中国音乐剧发展自八十年代起步,至今20年,从第一部原创问世到近年源源不断引进国外音乐剧经典,曾经也是几起几落,走到今天应该又是一个新起步的开始。如果说,音乐剧的发展最终是本土音乐剧创作与市场的繁荣,那么中国音乐剧(指原创)最初曾经的“落”,据说主要原因归于队伍稚嫩,经费不足,市场有待培育。而今天,能歌善舞的演员
期刊
歌曲《吉祥三宝》自今年“春晚”走红后,价码日益看涨了,两天前刚听说歌手出场费10万,两天后就变成了13万,这种递增的幅度,那是“相当的”惊人。有辙吗?这就是市场调节的作用。布仁巴雅尔十多年前写歌唱歌,何曾想过《吉祥三宝》能挣钱,还能挣大钱?相信这既不是他的初衷,更不是他的目的。所以,第一次听《吉祥三宝》的人彼此都能找到共鸣,自然纯净似天籁之音,温暖亲切如草原之灵。  第一次听《吉祥三宝》,肯定不在
期刊
2006年“春之旋律”系列音乐会于3月16日至20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这次系列音乐会与前两届不同的是参加人数多、专业性强、内容丰富。  作为中国第一个考入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声乐系的男中音施衡,将与加拿大著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凯利·霍德森女士合作,演绎西方著名艺术歌曲、歌剧选段和中国作曲家黄自等人的艺术歌曲。  曾担任上海爱乐乐团首席单簧管、旅居美国的中国优秀单簧管演奏家钱俊,前不久刚刚获得音
期刊
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因歌迷们索取乐团签名,发生推挤踩踏事件,至少造成了3死40余伤,其中多人伤势严重。  2月4日中午,在拉丁美洲走红的墨西哥“RBD”乐团在圣保羅一家大型超市的停车场举行签名会。只能容纳两千人的停车场挤进了五千人(另一报导说现场歌迷上万),但主办单位只开放一百个签名机会。于是歌迷们争相向前,挤倒安全围栏,导致人踩人。许多歌迷前一晚就来排队,死者包括一名47岁的女子和两名15、16
期刊
追忆永恒的音乐大师系列三——纪念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专场音乐会3月17日晚在深圳市少年宫举行。音乐会由留俄博士、著名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执棒,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八交响曲》,青年大提琴家秦立巍担任独奏。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共四乐章,《第八交响曲》共五乐章,这两部都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重要作品,既有沉郁悲伤的主题,又有黑暗过后“黎明”到来的田园诗意。肖斯塔科维奇
期刊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优秀音乐教师方能存活的世纪。什么样的音乐教师是优秀的音乐教师?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素质?偶然结识厦门一中王佑杰老师。从他身上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    打开厦门一中网页,点击“佑杰音乐工作室”,呈现眼前的是民歌、交响乐、交响诗、序曲、管弦乐、室内乐、巴洛克音乐、艺术歌曲、进行曲、宗教音乐、芭蕾音乐、歌剧舞剧、小提琴曲(包括协奏曲)、钢琴曲(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