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列入商业战略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陆媒体的报道中知道,中国目前在读的MBA们是很痛苦的,因为MBA的招牌正在国内迅速贬值,媒体不时地嘲笑他们对薪水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更有不少企业家认为某些MBA学生还“乳臭未干”,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实际业务上还存在“不适用”的状况,甚至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MBA已经过剩了。
  可是,反观近年来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数据,以及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强劲表现后,可以说,眼下工商管理硕士正处于最能发挥作用的时期,可为什么现实状况会和预期有着如此之大的反差呢?这同中国社会对知识的认识有关,须知,知识是要列入商业战略的。
  
  知识化产业生存步履维艰
  其实,MBA在中国的经历不是孤立的,因为在大陆受到如此冷遇的并不仅此一家。
  以民营的咨询行业为例,它们提供的知识信息在中国的价值更有些凄凉的味道。时常可以看到,IT行业的某些旗帜公司虽然购买了咨询服务,但却经常拖欠咨询费用。有时甚至为了达到继续降低收费的目的,会在项目的操作过程中,便早地表示只是将咨询数据拿来作为有限的参考使用。
  诚然,部分咨询信息并不能决定一次商业决策的成功与否。但至少这样的轻视咨询业的行为,已经表示了对于知识的不够尊重。将咨询性的知识类服务与一般商品同等看待,肤浅地认为最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诚然,“物美价廉”是计划经济中必备的原则;可毕竟这个观点应对照地使用在同一类商品上,而不是简单地将无形知识商品与有形货物来对比。
  但真正能辨明出这一市场规律的商家仍不多,绝大多数的商家可能只在一次失败后,便将知识性的咨询类商品彻底抛弃,从而在“市场需求”上,根本制约了大陆知识化产业的发展。
  然而,同样的状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譬如,某个海外IT公司在发生业务不太理想的状态时,自己首先会去思考是不是公司在设定计划时,存在不周详的漏洞,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是前期咨询项目的信息导致这一最后的结果。因为知识化的信息产业所提供的只是客观存在的数据,而客户没有利用好这些数据才会是真正的“败笔”。
  
  产业知识化价值不被重视
  早些年便有学者说,在中国之所以会有对于知识化产业的价值认识不足,多少和中国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其实历史上中国人便有嘲笑知识分子的传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俗语很说明老百姓对秀才们办事能力的怀疑,甚至可说是轻蔑的态度。至于嘲笑MBA的主要理由,就是由于很多读MBA的学生根本没有工作经验,或至少没有公司里高层管理经验。这里且不去争论没有工作经验是否就不该读MBA的问题(其实欧美商学院历来会招收虽没有工作经验但十分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学生),这种一棍子打死的做法至少说明了舆论对知识的不看重。
  具体来说,很多企业仍是比较喜欢直接从市场上获得第一手的感性经验,即使这样的做法会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对于系统化的西方管理理论(包括承载较多知识的MBA们),不是很认为其能在中国行得通。企业之所以会这么认为,其辩解的依据是:中国的情况不同,我们的市场是有中国特色的,我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说,部分企业的这种观点并不是提倡“知识无用论”,可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现存的商业游戏规则内,仍然习惯于粗放式的、感性的决策习惯。毕竟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先行者具备先天的优势而去形成某些游戏规则,有实力的参与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自我利益则有可能改变它;较弱小的跟随者往往只能接受这些规则。
  我们不能说所有现行的规则都是不好的,但就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他们中大多数的成功者还都是依附着改革开放的政策,首先富裕起来的,获得第一桶金的人群。他们总会不自觉地首先保障自身利益,对于不同阵营的人群习惯地排斥。因此,“对产业知识化价值认识不深”可能只是简单地出于这一类人群的习惯和自我保护。
  
  民营市场亦在影响知识产业
  中国很多民营富豪的迅速崛起又说明中国人似乎有足够理由轻视知识的价值。国内市场机会太多了,尤其是一些富翁掘的第一桶金很可能只是需要足够的胆量就能够赚大钱。当然“关系”也是赚钱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这也跟知识扯不上边。
  在中国商业中,知识“不值钱”现象比较普遍。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的产业市场附加值低,低技术和劳动力密集输出仍是其重要特征。显然这些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在这些质量不高的行业中过度集中,将会给国家战略安全带来潜在危险。看看大陆舆论和企业界由此养成的对知识以及知识产品的态度,就能想象得出中国的很多企业将在很长的时间内继续在国际商业交往中充当不熟练的跟随者角色。而相对的,那些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同行是乐于看到中国企业如此自废武功的。
  中国在纺织、玩具、服装及小机电等产业的相对优势,其实得益于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使得外国企业愿意将这些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减少本国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从而,让他们得以有机会专注于最新的高附加值的产业。以现在西方成功企业为例,它们的一个产品的价值越来越多体现在它的无形部分,如品牌价值、服务等等,而有形的物质部分所占比例却越来越小。
  
  产业知识化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最近,读到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副会长兼工程学会会长陈立强和18位华裔工程技术专家为中国产业的知识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这些专家学者都是美国著名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的业务骨干,在美国工作多年,富有参与政府政策制定、国际大项目研究、开发和实施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他们重点阐述了以下重要的观点和见解,值得让人深思。
  一、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世纪。
  他们认为,上个世纪60年代是以成本为主的竞争,70年代是质量的竞争,80年代是全球化的竞争,90年代是以创新为主的竞争,而到21世纪将是知识的竞争。美国、欧洲、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印度等十分重视知识、技术及信息的产生、扩散、利用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知识、技术、创意和创新。而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知识发展战略能加速和促进产业和科技的发展。而中国有相当多的政府规划、研究报告和重要企业,还没有真正应用知识发展战略,还停留在以科技和资本为驱动力,没有转到以知识和科技为驱动力的发展战略上来。
  二、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与知识创新同等重要。
  美欧日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资助了大量知识发展战略和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政府研究报告和成果总结、最佳实践和成功案例,在政府网站上向全球公众提供下载或网上学习,促进知识传播和流通。可惜的是,中国大多数研究报告还没有真正传播和应用这些以英文为主的人类宝贵知识。1998年以来三年拨款约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许多优秀研究报告和成果,并没有进行知识传播、流通和分享,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实在存在较大差距。
  三、创造财富越来越取决于信息与知识。
  在21世纪知识革命中领先的美国,从全球快速获得知识和信息来创造巨大财富,而俄国却缺乏有效的体制将其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能力转化为知识和财富,结果在短短20年内沦为经济二流国家。中国应该借鉴美国和俄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获取知识促进发展、创造财富而制定各种知识战略和政策,包括制定以知识和技术为驱动力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切实改变目前在信息化中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轻知识等问题。
  四、知识发展战略的四大创新体系和三大实践。
  他们认为,21世纪知识革命时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促进知识发展的四大创新体系,即:知识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必须强调三大实践,即: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及创新研发。他们希望中国政府按产业+知识化+信息化+科技+管理+服务=高附加值产业的知识发展战略方式,来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特别要重视由知识创新和创造、知识传播和分享、知识应用和加值三大子系统组成的国家知识管理大系统,加强产业知识管理系统、国防知识管理系统、农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组织和研究,加强产业知识化和知识价值化及知识资本等理论研究,并建立各系统各课题各专题的协调集成整合机制。
  五、在21世纪知识革命中,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中国技术管理总体状况排名第24位,远低于台湾地区的第10位水平。中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如“两弹一星”、“863”高新技术及宇航等,但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先进国家中居于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专家学者们建议以“标杆管理”作为有效工具,找出中国相对于美、欧、日及韩国、印度的差距、绩效、优缺点,把2020年中国综合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政府创新、品牌创新),定为世界前7位来制定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六、引进知识化国际化人才。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大量应用知识化国际化人才,重大计划跨部门多部委高效协调机制和应用标杆管理及目标规划法等先进管理方法取得了成功,国家竞争力进入全球前列。因此,专家学者们建议中国应从独立评审和咨询顾问入手,培养和引进具有10年以上美、欧、日等国大公司产业界成功工作经验的知识化国际化人才。
其他文献
虽然近几年政府在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表现异常积极,不断献计献策,也出台了不少措施,但是真正有效果的又有多少?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不平等待遇”由来已久,不管是我国的金融体制、土地制度还是财政体制,都让民营企业的发展磕磕碰碰,民营企业显然还没有完全被解放。  如今,民营资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贡献值完全不输于国有企业。在呼吁着“我国经济转型刻不容缓”的同时,是不是先该帮民营企业再“松
期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记者招待会上的中外记者掷地有声地提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人要更有尊严地生活。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对于中国300万家民营企业来说,听到此言,多么渴望民营企业更加有“尊严”!    平等不如人意,尊严难以体现  现在的民营企业到底有多少“尊严”,这个问题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但是,我们可以概括地说:平等不如人意,
期刊
现在千万别随随便便就说你有钱!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随随便便有套房的人就是百万富翁,但问题是:如此拥有百万资产有点“被有钱”的感觉,如何保证财富的持续增长?如何实现从百万到千万财富的质的飞跃?对于这些问题,身边的百万富翁们可能并没有想好。  当房地产调控重拳频出、股市“4·19黑色星期一”突然来袭,你是否想过百万资产的虚幻,就如二十多年前的“万元户”,不知不觉间也许就销声匿迹了?财富是种能力
期刊
闸北水电公司是民国初期上海的一家民营公司。解放前后,它担负整个闸北及附近地区的供电供水。在这家攸关市民日常生活的企业,有一位与工商联有着渊源的人物,他叫王兼士。    家学渊源书香门第   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  王兼士,原名王廉,1905年8月25日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世代显贵的读书人家。祖父王谷生系浙江湖州知府,浙江总兵,显赫一时。父亲王甄如,生有六子三女,王兼士为四子。王兼士的大哥是爱国名将王
期刊
竺鸣,自1996年白手起家,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上海嘉怡广告有限公司从一个5人的团队逐渐发展壮大,并开创了上海主流媒体分类招聘广告之先河,公司营业额也以每年接近50%的速度递增。然而当我们最近一次见到他本人时,发现他又多了一个身份——上海致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这让我们非常好奇,作为一个已在广告业界小有成就的民营企业家,是什么让他选择了一个陌生领域陌生行业,
期刊
中国民营大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在总结管理经验时感叹地说:“联想的成功,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有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但是,我还要特别强调,在今天的中国,当好民营企业的总裁,三要素之外还要有一点,那就是:对中国环境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谁强谁就能活下来   一个企业家,是不是真的了不起;一个企业,是不是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些企业
期刊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品性,一种气节,也是一种信仰。民营企业没有精神,就会家业衰败;民营企业家没有精神,生命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那么,这精神来自何处呢?我认为,企业家的精神来自信仰。  信仰的作用和含义  信仰,最重要的是自信、自强、自立。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都是用勤劳的双手,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干出一番大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创业是一个充满困难、充满挫
期刊
中国民营经济的“接班门”,说到底,还是企业的“命门”问题。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明晰的产权,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已经成为其自身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我国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这一数据与前几年的调查相近。而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却不是
期刊
加强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  2006年以来,上海黄浦区工商联党总支、上海人民企业集团党委、黄浦区福海及龙泉居委会党总支开展了党建“结对”活动。在服务社会中,工商联机关、企业、居委会党组织的“三结对”活动,经受了考验,锻炼了队伍,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管理联动机制,自身建设得到强化,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争先创优”活动中彰显特色。    观念更新 “拧绳合力”  5年前,区
期刊
上海愚园路1015号是一幢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花园老洋房。这幢花园洋房曾是旧上海金城银行办公场所,后为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公馆,现在是长宁区工商联的办公场所,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历史保护建筑。  该幢花园洋房是欧洲近现代风格,三层混合结构,带四层阁楼,屋顶为平缓四坡顶,红色筒瓦铺设,带砖砌壁炉烟囱。东南向屋面开拱形券式小型老虎窗5座,形状轻灵别致,外墙立面用水泥细拉毛饰面,装饰简洁,使用钢门钢窗起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