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与人类学的对象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lcl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史的人类学转向似乎具有一种暂时性,人类学却长期研究并争论艺术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艺术史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复杂,审美反应是一件艺术品最具决定性的性质。艺术史与人类学之间的学科界限与这两门学科研究者怎样使艺术品为其所用有关。就学科史而言,这两门学科在初期都非常关注艺术品。20世纪早期,目的论的进化论遭到艺术史和人类学界的攻诘,这引起了艺术人类学的民族志转向。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艺术研究处于人类学的边缘,基本上被限定于博厄斯传统的民族志图谱之内。
其他文献
一、《神话信仰一叙事实践的内容与形式》问答范雯(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2011级直博生):我有两个问题,一是老师在讨论神话这个概念的时候,是通过还原的方法试图达到这个概念的本原。但是我有一个疑问,您所做的还原到底是一个还原的过程,还是一个定义的置换的过程?或者说是不是把神话这个概念的内容置换掉了?第二个问题是,老师将神话这个概念作为一种第一叙事,或者是一种元叙事,而元叙事这种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可讨论的东西,那么它是否还能作为民俗学的一个学科的概念,或者说类型来讨论呢?比如老师在文章中提到我们对一
真正发展艺术人类学便必须要将之建立在方法论庸俗主义的基础之上。艺术应归属于技术体系之中,作为“制造之物”是它的基本特质,然而魅惑性又是技术实践活动过程所固有的特性,因而艺术品可以说是一种具有魅惑性的技术过程的产物,且这种魅惑力要以一种“魔法理念”才能解读,与其说艺术品是一种物质存在,不如说它是一种工艺过程的展示。工艺技术的“难度性”使艺术品具有了价值和感染力,这种价值所指的不仅仅是将之占有的欲望,还指它所具有的基本物质特性。艺术品又是社会化的,它存在于社会过程之中。艺术品创作的技术过程与由其产生的社会关系
期刊
左上:山园小梅(行书)(李建春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右上:泉出风归(隶书)(李建春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右中:诸葛亮语(行书)(王晓斌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右下:六条屏(爨体)(王晓斌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晓峰好,你的《中国宋代家具》不久前荣获第二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首先向你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