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课外科学活动,让孩子扬帆远航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执教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课“用纸造一座桥”时,全班48名学生分8组,在规定的时间内7个组完成了任务,有的造成了拉索桥,有的造成了拱桥,有的造成了平板桥,分别运用到了瓦楞形、圆形、三角形、拱形等结构。在小结时,有个孩子说:“老师,我们这儿竹子这么多,用竹子代替报纸造桥一定更牢固。”我一愣,是啊,何不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孩子去尝试去创作呢?
  【活动描述】
  我把参加活动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设计造桥方案、画图,一组负责准备造桥材料和工具。孩子们的设计方案让我吃惊。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孩子们根据设计好的方案,量的量,锯的锯,个个兴致勃勃。可怎么把桥墩和横杆搭成桥的框架成了难题,有的说用胶水,有的说用绳子绑起来,一个孩子刚说完,马上被另一个孩子否决了,最后有个孩子说:“在桥墩上打孔哇,用竹片插在孔上不就把桥墩和横杆连起来了吗。”站在一边的我不禁拍手叫好。搭桥的框架时,他们个个神情专注,小心翼翼,特别是有两个平时上课比较调皮的孩子,眼睛盯得死死的,不时手忍不住去摸摸。组装好了,由于每个面都是四边形,不稳定。这时孩子们又有主意了:“在对角钉根竹片就是三角形结构了,不就稳定了?”“在桥的每个面装个竹拱,既符合设计方案,又能固定。”“那竹拱拱足会把桥墩向外推怎么办?”“用绳子拉住桥墩。”“用绳子不好看,可以让竹片穿过桥墩,再打个孔,用竹条插在孔里就可以固定起来了,可惜没工具。”
  中间打孔,把竹片插进孔里,这样每个面都以竹拱拖住桥面。桥面用竹片做材料,要用柴刀,一边的我有些不放心,怕割伤手,但还是横了横心,让孩子们自己做。结果真被细竹丝戳破了手,那孩子拔出竹丝,流出了血,一边擦一边说:“没事,没事。”其他孩子想上,他就是不让。
  造桥刚要完成,不料一个学生说:“我觉得桥侧面的横杆不用竹片用小竹子好,因为竹子是圆形的,桥所承得重主要在这两根横杆上,圆形抗弯曲能力强,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桥面用细竹也更好。”于是孩子们又拆了重新组装。
  就这样,孩子们花两个中午的时间,造了这座竹桥。一个孩子站在竹桥上意犹未尽的说:“要是有机会能造一座钢筋水泥桥那该多好啊。
  【活动启示】
  1、有序组织,积极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兴趣不容置疑,但也容易出现刚开始热情高涨,随着活动的进行,兴趣慢慢减弱,最后干脆放弃的情况。所以,活动前,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激激他们,要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注意事项,特别是活动的难点,课本知识的运用,可作些点拨,涉及安全的更要作详细说明。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计划进行,不可想到哪做到哪;教师还要及时关心询问活动的进展情况,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修正活动方案,改进活动方法,采取激励措施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学生坚持到底。
  2、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活动时,活动材料、工具和活动情境往往会成为活动的障碍。科学活动(如标本的制作、户外采集、科技创作等)会用到很多材料。有些材料学生很难准备齐全,教师要出手相助,或几个学生一起准备,甚至可能还得出点血去购买。需要创设特殊条件而进行的科学活动更需老师提供帮助。不管是材料还是情景,确实办不到的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原因,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内心产生“假科学”的心理疙瘩。
  3、敢于放手,历练得失。在给孩子们提供帮助时,也要讲究策略,不可一提出来,教师就给予解决,不然容易使他们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也得不到培养。教师应鼓励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自己的再努力最终解决了,这也是一种历练。整个过程能让学生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哪怕教师明明知道这样不对,也不必马上指出来,让他们走点弯路,经历失败的成功才珍贵,一句老话“孩子总是在跌打滚爬中长大的”。
  4、展示成果,及时评价。每一次课外科学活动,都是学生的一次科学历练过程,是思维和能力的完善和提高过程,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当学生有了成果后,内心肯定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评价,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向其他同学汇报活动成果,或交流活动心得体会。一方面让活动者享受探究的乐趣,另一方面激励旁观者也有参与课外科学活动的欲望,更为活动者进行下一次科学活动提供动力。就算是失败的活动也有及时评价,帮助学生找出失败原因,总结经验,为以后的科学活动做准备。切不可让活动默默无闻,不了了之。
  5、联系家长,寻求支持。在一部分家长眼中,考试成绩始终是最重要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动刀子、玩虫子会觉得这是“不正经”“没出息”的行为,就会制止孩子,殊不知,往往因为家长这些不经意的举动,生生扼杀孩子的“科学梦”,埋没人才。所以,教师要和家长解释,阐明原因,使家长建立“这也是课堂,也是成绩,甚至比成绩更重要”这样的观念。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学生活动起来就更有信心了。
  总之,有效的课外科学活动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科学活动开展的好,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更能激励孩子在科学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开设,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明显化,主要内容是:第一,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第二,可以熟练的掌握体育技能,能够自主的将各项学到的体育技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如跑步、篮球、足球、跳绳等,自主即体育教学最为直接的目的,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第三,可以学习到一些简单的健康小常识,在生活中注意细节,保护自己远离生病;第四,最重要的就是让小学生从小意识到体育
调查背景:不知几何时,常有家长打电话问孩子学习的问题,我惊讶地发现很多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并不沟通,所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管老师表扬还是批评,学生进步还是退步,家长均不了解,只能与老师联系,而交流过后,家长回去也不跟学生沟通。在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存在着断裂。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被教师所替代,三者沟通出现了障碍  我对四年级50位同学进行了调查,反馈的结果是父母对孩子学习程度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
品德教育伙伴组织(CEP,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曾对品德教育做出过简洁而合理的定义:品德教育就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在帮助孩子理解、关心和实践核心伦理价值的有意识的努力。2010 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也指出,学校品德教育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深远意义上讲
孩子,來帮妈妈洗洗菜。
期刊
图画书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画风各异、精彩多变,既能让幼儿阅读也能让幼儿阅美,获得艺术感染和熏陶。因此,图画书已然成为美术教学新的资源宝库。充分利用幼儿对图画书的阅读兴趣,使之转化为幼儿对美术创作的满腔热情,充分利用图画书中的故事及情感线索、画面独特的审美元素,使之成为幼儿想象和表达的不竭动力,使美术创作从书中来,到书中去,这是从图画书走向美术活动的关键。现就以中班创意版画“自己的颜色”为
纵观整个吴江的一些学校,目前很多学生小学临毕业还是“二指禅”,更何况是一些刚接触计算机的小朋友了,为了实现“盲打”,必须要练就正确快速的键盘指法,这对小学生而肓并非易事,那么我们老师作为引路人如何来提高小学生的中英文键盘输入速度呢?而且是建立在让他们乐学易学的基础上,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所有的信息技术老师深思。我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觉得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一、缺少喜欢打字的兴趣和动机。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一、以人为本,循
既然学生来到了学校,他们的学习就已经开始了。于是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也随之产生了。这学习显然不仅仅在学科课堂,课间、晨会、出操、升旗仪式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的课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都可以成为课堂。学生走进校园,就已经徜徉在美丽的课堂里了。作为班主任,更要有效利用这些没有固定时间、没有固定地点,没有预设授课内容的课堂,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在这些特别的课堂里,作为班主任:该告诉学生什么呢?  一、要告诉学
一、现象  一次阅卷时的困惑  一次期末测试,教师进行统一阅卷,在批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大家出现了一点争议,即如460÷6≈有教师认为75也对。这个答案是否合理,也许很难单凭这个数据来下定论。  一次练习题的争论  “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32排,每排有28个座位。如果有750名教师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请用算式说明。”在解答这题时,学生只学过二位数乘二位数的口算与估算,但题目没有明确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科学教育是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则是科学素质的启蒙教师。也就是说,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幼儿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学和自由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掌握学科学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