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19中段:叶城—墨脱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iem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车新藏线,不亚蜀道难。库地大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大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大坂旋,九十九道湾;界山大坂弯,伸手可摸天……”
  这段顺口溜,是对新藏公路艰险的真实写照。新藏公路即老G219,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南至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全长2140公里。
  本篇所截取的G219中段,几乎完整包含了新藏公路,并向东延伸数百公里直至墨脱。从叶城沿着G219出发,从这里你将走向世界屋脊——穿越数座举世闻名的巨大山脉,全程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艰险的公路,也是最险峻的进藏“天路”。

新、藏之间唯一通行的公路穿行在险峻的无人区


  新疆与西藏,占据了中国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两大自治区分界线长达1300多公里,但因昆仑山脉的阻挡以及藏北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往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新疆和西藏之间,早年仅有几条古道用于通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条是克里雅古道。
  克里雅古道北起新疆于田县普鲁村,经多个达坂至克里雅山口后到达藏北羌塘无人区,之后再利用藏区内部的交通网络抵达拉萨。
  如今的新藏公路,原本计划沿克里雅古道修建,但建造历程充满艰辛。从1950年起,新疆骑兵师多次勘探修建公路都未成功,只是建了极其简易的骡马便道用于运输急要物资到阿里地区驻军处。1956年3月,贺景富探路队从西藏方向探索,终于发现了建设公路的可行性。但修筑途中,在硫磺达坂附近遇到阿什库勒火山爆发,遂放弃了从于田县经过的计划,改道喀什地区,才有了如今的G219国道新藏公路走向。这条路线由叶城出发,翻越昆仑山脉至阿克赛钦盆地继续南下,至藏北羌塘高原、阿里狮泉河。到达狮泉河镇后,新藏公路已经大体完成连接新藏两地交通的使命,之后可以利用其他道路直抵拉萨。
新藏线是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一条进藏路线。途中,会翻越多座海拔4900米以上的垭口,其中最高的红土达坂海拔为5400米,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G219国道都是新、藏之间唯一通行的公路。公路全线很多路段都是无人区,需穿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翻越16个冰达坂,涉44条冰河,所以,这条公路堪称世界上最艰险的公路之一。尤其是沿途的库地达坂、麻扎达坂、死人沟等地,更是令过往司机谈之色变。
  库地达坂因地势险要而得名,库地在维语的意思是“连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是新藏线上第一个冰雪达坂。几十公里的攀山路,如同在灰色山坡上用刀子劈砍而出。头顶是悬在半空的砂砾与巨石,脚下是干涸的山涧,偶尔能看见山羊在岩缝中啃食低矮的旱地植物。再往上,接近垭口,则几乎看不见任何绿色植物。按理说,库地达坂3200余米的海拔并不算太难翻越,但站在垭口往前望,下山的烂路在悬崖中弯曲急转,险得瘆人。几年前,一名单车车友在116公里处的U型急彎上不幸坠崖身亡。而在路边杂草丛中还掩映着一处墓碑,上面写着:5名筑路工人长眠于此。
  麻扎达坂是新藏线第二个高山口,海拔4950米。达坂周边高山陡峭,直入云天,路边嶙峋而狰狞的巨大山体上寸草不生,满是褐色砾石,似乎随时会倾塌下来。麻扎达坂的凶险更胜界山达坂一筹,而上下约40公里的连续坡道,更是随时考验着司机的勇气和技术。
下图为气势磅礴的扎达土林。

  同库地达坂、麻扎达坂相比,“死人沟”最令人惊悚。走过新藏线的人,都以“天山达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来形容自己经历丰富、胆大气壮,由此可见“死人沟”在人们心里的恐怖程度。
  死人沟处于喀喇昆仑山脉腹地,它并非一个具体的点,而是一条全长近300公里、平均海拔5000~5200米的山谷。这里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真正是“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由于从喀什、叶城方向过来,到这里海拔陡升,常人的身体一下子难以适应,所以这里也是新藏线上最容易发生高反的地方。传说1957年,一支解放军进藏先遣部队曾在此扎营过夜,但一夜之间因高原反应而全军覆没,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称为“死人沟”。这是新藏线上“第一大凶险恶地”,车辆经过,凄厉的风声犹如鬼哭狼嚎,让人不敢停留……

转山转水,信仰丈量山河神山、土林与古格王国之谜


  虽然G219新藏公路沿线了无人烟,但雪山、河谷、湖泊、草原……壮阔的自然风光令人如痴如醉,还有藏野驴、藏羚羊、黄羊等各种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尽显荒蛮和野性。
  从喀什地区南下,进入西藏阿里地区,自然不能不朝拜神山冈仁波齐。它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北部,海拔6638米,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形似金字塔,山体如水晶砌成,宛如玉镶冰雕,而那终年积雪的峰顶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更显神圣。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因为仓央嘉措这句诗,人们对转山并不陌生。而2011年电影《转山》上映,很多人更是因此踏上了进藏转山的旅程。冈仁波齐是藏传佛教神山之首,藏族人相信:围绕冈仁波齐转山1圈可以洗尽一生罪孽,转10圈可在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108圈便可得道成佛……以信仰之名,用最虔诚的方式丈量山河,是雪域高原最震撼人心的文明力量。   沿着G219,我们可以完整体验“转山转水转佛塔”的修行,山是冈仁波齐,水则是双生湖泊——圣湖玛旁雍措与鬼湖拉昂措,至于佛塔,在藏区聚落周边则随处可见……
左上图为冈仁波齐即乌寺前虔诚膜拜的藏民。
墨脱位于北纬29度,和热带区域相去甚远。但是,雅鲁藏布江峡谷的特殊地形,使得这里成为了地球上最北的热带气候区域,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最神奇的自然景观——从峡谷底部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涵盖了从热带雨林一直到冰雪区域的不同植物带,是我国唯一具有完整植被垂直带的地区。

  1994年,第一条进入墨脱的公路——扎墨公路(波密县扎木镇到墨脱)修通,但没过多久,这条公路因频繁的雪崩、泥石流等原因被弃用。直到19年后,新的墨脱公路才建成通车,这朵“隐秘的莲花”,终于向世人展开……
  而当人们进入这片隐秘之地时,发现这里不仅有原始的自然风光,还保留著传统的生活方式。
  墨脱当地的原住民是一个叫“珞巴族”的民族,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珞巴族人十分擅长在雨林中狩猎。他们头戴熊皮帽,肩挎竹箭筒,腰拴长刀,手挽强弓,穿着短裤赤着脚,在山林中行走如飞。每个珞巴族的男子都是神射手,百米之内几乎百发百中。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珞巴人不再依靠狩猎为生。现年50多岁的宗巴,以前是猎人,但新墨脱公路开通后,他放弃了狩猎,和妻子开设了一家餐馆。宗巴说:“以前,一个健康的珞巴男人,大概有40年的时间在狩猎,但全家依然吃不饱,在山林里碰到猛兽,还有丧命的危险。现在生活好了,谁还会再去狩猎呢?”不仅如此,宗巴在休猎之后,开始信佛,对以前杀生的行为进行忏悔……
  在墨脱生活的,除了珞巴族外,人数最多的当属门巴族。墨脱也是门巴族最大的聚居地,中国境内几乎70%的门巴族人都生活在这里。但门巴族人并非墨脱的原住民,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仓央嘉措的诞生地——门隅。
  大约在200多年前,生活在门隅地区的门巴族人不堪忍受封建农奴主的压榨,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决定去寻找传说中的“莲花圣地”,以求能在“佛之净土”过上好日子。于是,无数门巴人举家离开门隅,在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到了墨脱并定居下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门巴族东迁”。
  东迁后的门巴族,在墨脱经过几百年的生活,养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最特别的是喝黄酒。门巴族的黄酒,原料是当地盛产的玉米和鸡爪谷(学名穇子)。制作黄酒时,先将原料煮得完全熟烂,然后放凉、晒干,再封存在密封的胶桶里,一般存放半年到一年就会发酵完毕。
  这种黄酒喝法独特,饮用时需将发酵完的原料取出来,装入竹筒,然后在竹筒底部扎几个小洞,再从竹筒顶部倒入冷却的白开水,底部小洞流出来的就是酒。酒的度数不高,味道有一点清苦,非常提神解渴。门巴人特别爱干净,他们相信山里未经处理过的水是不干净的,因此提倡少喝水,多喝黄酒。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他们也会抱出自家的黄酒让客人饮用。要是客人喝醉了,主人会认为是看得起自己,便会很高兴。
  这就是墨脱,一片神圣的净土。至此,1万多公里的G219行程已然完成了大半,接下来,G219南段将围绕中国西南部国境线曲折前行,我们相信,前路依然精彩……
其他文献
湄公河渔民的传统捕鱼方式,并不是随便一网撒下去然后等着收网,而是需要凭借过人的体能和毅力,克服惊涛骇浪,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激流……  渔民莫凭借过硬的本领,平安地抵达了河中间那个竹坡。他将一条大鱼的头放在嘴里使劲一咬,那条鱼便一命呜呼,然后他将鱼叼在嘴里,借着缆绳滑向下一个竹坡。  桑尼恩曾以一己之力,单凭一张渔网,就捕获了一条重达100公斤的巨型鲶鱼,而捕获数十公斤重的巨型鱼类更是不计其数
在美洲热带地区,有一种形状十分奇特的果实,主体部分为倒梨状,长约 4 ~ 5 厘米,非常圆润光滑,顶部有个小凸起形似乳头,整体与女性乳房非常相似,因而被素有生殖崇拜习俗的土著居民冠以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 :“乳茄”。  后来,这种奇特的乳茄逐渐被移植到世界各地,引起越来越多的赞叹,不过,或许是因为有人觉得“乳茄”这个名字太过直白、俗气,所以又根据果实的颜色给它取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黄金果。这个名字
漆黑的夜晚,平静的海面上突然泛起大片魅惑的蓝色荧光,随着海浪涌动,犹如大片蓝色星河坠落人间,美得神秘而浪漫;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海底操纵着这股力量,令人惊叹。  以海为生的老渔民说:“这是海火。”  实则不然,具有奇异发光现象的海湾被称作“荧光海”,其奥妙在于海水中存在一种叫做“夜光藻”的发光生物体。  目前,世界上被称为“生物荧光海湾”的地方共有七个,其中三个在波多黎各,两个在澳大利亚
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2006年,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力船退出了历史舞台,人力拉纤时所唱的“川江号子”也随之濒临失传。  历经7年的波折,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印象武隆》正式公演,著名导演张艺谋再次掀起了一股“川江号子”热潮,濒临消失的“川江号子”用另一种新的方式开启了传承之路……  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有一道宽
施皮茨碧水如镜,雪峰环抱,空气清新,是瑞士著名的休养和水上运动胜地。而在瑞士经典景点少女峰,除了有壮丽的阿尔卑斯山地景色可观赏外,运送游客上山的登山铁路本身就是20世纪初人类的一大工程奇迹。  作为一种设计与装饰风格,“瑞士风情”早已融入到世界各地,尤其许多旅游小镇,都爱以“东方瑞士”为亮点去吸引游客:米白、浅灰、木红等色调搭配,加上尖顶、拱门、塔楼的多变组合,简约、舒适的瑞士格调倍受青睐。 然而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女性为故事主角的章回体小说。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镜花缘》赞誉为“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胡适也对小说所宣扬的女性精神评价极高,他说:“几千年来,中国的妇女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写的这样深刻。这样忠厚,这样怨而不怒。”由此可见《镜花缘》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通俗白话小说,更是一部带有思想启蒙意义的巨著。  透过这部小说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3只充满活力的吉祥物,给全世界人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3只吉祥物來自澳洲本土,分别是笑翠鸟、鸭嘴兽以及一只取名为“Millie”的金色萌物。  这只金色萌物,代表着千禧年和大地,出现在澳大利亚流通的5分硬币上,甚至成为《哈利·波特》中一种名为“嗅嗅”、会掘地寻找金币的动物原型,它就是——澳洲针鼹。  鸭嘴兽的近亲随环境自动调节体温  针鼹是一种仅分布在澳洲的奇特生物,外形
作为一名职业风光摄影师,我对追逐自然之美有着近乎狂热的迷恋,尤其喜欢在高处拍摄风景,因此我将自己称作“巅峰行摄者”,因为那一次次在悬崖边的冒险,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唯有“巅峰”二字才能贴切地表达。  我将自己的拍摄经历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字里行间有我与大自然独处的内心感受,也有我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挣扎。置身高处,一种浪漫的畅想总会油然而生。正如一次夜宿悬崖时我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银河从我头上升起
对印度,大家的看法差异很大,不过,正如已故的印度政治家英迪拉·甘地对英国记者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知道一些关于印度的情况,就必须掏空心中所有的先入之见……”为了亲身感受印度独特的人文、宗教文化,在印度历8月,摄影师水冬青深入印度,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拍摄了印度的普什卡骆驼节。其间,她深入世界上最大的骆驼集市,见证了虔诚的印度教徒的沐浴朝圣,并有幸记录了一场盛大的印度传统婚礼……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
蒙古汗廷音乐被誉为“草原上的学院派音乐”,曾风靡清代宫廷。呼图格沁则被称作“蒙古族戏剧的起源”,演员动作滑稽可笑,语言风趣幽默,极具喜剧色彩。  著名的蒙古族史诗《格斯尔传》,是以蒙古族的英雄可汗格斯尔为原型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视为东方史诗的代表性作品。  凌晨3点,祭敖包仪式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开始,人们往敖包上抛牛羊肉及白酒、牛奶,以感谢苍天的丰富馈赠,接着跪拜在巫师脚下,祈求长生天保佑草原五畜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