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善于经商的粟特人一直活跃在丝绸之路繁盛时期,他们不但在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即中国古文献记载的康国,而且还大量来到中原,在当时的长安定居,其中部分人还在中原政权担任官职。今天,在西安地区的各博物馆(院)中保存了许多留葬长安的粟特人墓葬出土文物与陵墓壁画,反映了粟特人的文化习俗与特征。同时,中亚的撒马尔罕阿甫拉昔普出土的大型壁画,也充分体现了粟特文化与以及粟特人国家与唐王朝的交往。通过对西安地区与撒马尔罕地区相关文物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丝绸之路繁盛时期,中原地区与中亚地区的国际交流与往来。
  [关键词]丝绸之路;粟特人;西安;撒马尔罕;博物馆;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0-0005-03
  2017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中亚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讨论丝路文化遗产的协调管理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等问题,形成多项文件与共识。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作为丝路东端“长安”的代表受邀参会,并赴撒马尔罕阿甫拉昔牙卜遗迹考察,与当地文博机构负责人以及学者展开座谈,深入探讨了阿伏拉西卜(Afrasiab)博物馆粟特壁画与西安地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关联性。
  粟特人最早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区域活动。西域于阗古国使用古印度婆罗米字母书写的于阗塞语中,粟特人写成“suli”,即牵利人。塞语名词有阴阳、单复数之分,“suli”的复数“suliya”意为商人。从汉至宋,粟特人将中原的丝绸与西域的软玉、瑟瑟、玛瑙等贩运,沿丝绸之路建立过许多聚落城邦,有名的碎叶城最早便为粟特人所筑的土堡。
  西安博物院馆藏的2003年史君墓出土的石椁上有粟特文和汉文对照的石刻,说明墓主是史国人,本居西土,被授与凉州萨保官职。大象元年(579)86岁时薨于家,其妻是康国人。南北朝、隋、唐时对西域的粟特人国家康、安、曹、石、史、米等,均以其王姓“昭武”泛称。“萨保”是粟特语首领的音译,玄奘取经回程与商队同行时也曾被推举为商团萨保。
  中亚撒马尔罕古城北部著名遗迹阿伏拉西卜,推测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在公元 1世纪初,发展成为联系中国、印度、中亚草原和伊朗的贸易枢纽。虽然在粟特贵族斯皮达马抗击亚历山大,以及之后萨珊与贵霜的战争中曾受破坏,但在5~7世纪恢复繁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其王豪勇邻国承命,兵马强盛多诸赭羯。” 9世纪萨曼王朝及11世纪喀喇汗王朝这里空前发展,直到13世纪蒙古西进。20世纪60年代,苏联考古学家在古城中心遗迹里发现部分墙面下部有2米高的大型壁画,推测创作于8世纪康国王拂呼曼时代。遗迹的东西两面墙上的壁画描绘了来到撒马尔罕的各国使节以及卫士形象,北面的墙上的壁画上绘有唐朝的皇帝和皇后形象。南面的墙上会有撒马尔罕的粟特国王出行图,充满琐罗亚斯德教的仪式感,其中的祆教祭司和鹅等表现形式与西安博物院馆藏的史君墓、安伽墓有极高的艺术相似度。
  壁画东壁所绘的主要是来自东北亚的使团及卫士,戴羽毛的可能来自高句丽、靺鞨或渤海。西壁壁画描绘了各国使节拜见粟特君主的场面,上半部有披长发的突厥人,法国学者格瑞内将顶部复原为康国王,认为是658年康国附属于唐后所绘。
  壁画的整体构图国王位于上部,各国使节从画面下部的左右两侧列队,在粟特侍者的带领下依次前往上部拜见君主。右下部是突厥的使团,原画比较模糊,但隐约可分辨出负责引导的粟特侍者是上部秃顶的短发,粟特人的短发习俗在《魏书·西域传》里有 “康国丈夫剪发” 的记载,这种发型在辽代契丹人的壁画中也有,同一时期突厥人是披发扎辫,由此可以区别出使团和引导人。突厥使团的服饰是波斯式翻领束腰的窄袖长袍配小脚裤、长筒皮靴,今天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服饰还能看到这样的特点。
  突厥使团左边是支汗那和石国的使团,因为右起第三位使者袍子上用粟特文写着使节所说的话,描述的国家与首领和出土钱币上的铭文及《新唐书》中的记录一致。左下方的三名使节穿着波斯连珠纹刺绣长袍,有学者推测是波斯萨珊的使者,因为这种服饰最早流行在萨珊宫廷中,随后才流传到很多地方。例如唐朝名画《步辇图》中,吐蕃特使禄东赞穿的也是这种服饰。由于萨珊王朝在651年灭亡,所以是否为波斯使者还存在争议。
  唐朝使者及突厥侍卫位于西壁壁画中部,公元626年,李世民曾与突厥颉利可汗结下“渭水之盟”时,护卫正是当翻译的粟特人安元寿。壁画中唐使者手持蚕茧、生丝以及丝织品,表明中原的丝绸在当时交往中的重要性。这种使节来访的壁画表现形式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客使图》有着同样的内涵,不同的只是《客使图》中表现的是唐鸿颅寺的官员引领着西域的使者。
  遗迹南部的壁画绘有国王出行,图中戴口罩的祆教祭司步行带着一匹身上有波斯绵的马,无人骑乘,在马的上方绘有鹅。祭祀前面是骑在骆驼上的两名突厥僧侣,公元6世纪大量突厥部落皈依拜火教,许多突厥人成为拜火教僧侣来到粟特各个城邦。整体布局体现出琐罗亚斯德教的仪式感。
  琐罗亚斯德教发源于伊朗地域,也称“■教”,俗称“拜火教”,金庸小说中称作“明教”。根据进入中原的粟特人墓葬与中外历史、宗教文献记载,粟特祭司均戴口罩,且祭祀活动中有鹅。西安博物院馆藏石椁正面两侧的直棱窗下各有一戴着口罩(很多人误认为胡子),背后有翅下的粟特祭司的形象。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安伽墓墓门额浮雕上也有同样的祭司形象,所不同的是这里由三头骆驼支撑的火坛,骆驼座两侧各有一祭司。
  安伽墓在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的西北,粟特墓主人安伽曾担任过北周同州萨保,与史君担任的萨宝同是北周设立的官职,一般由商队首领担任。墓葬石门门额上表现祭祀,安葬尸体的石榻三面围屏上共有12幅石刻浮雕,与史君墓同样,展现了粟特人出行、狩猎、宴请、舞蹈等生活情景。安伽头戴粟特人特有的帽子——虚帽,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这与撒马尔罕阿伏拉西卜壁画中的粟特人服饰一样。壁画的北壁还绘有唐朝皇帝和皇后形象,构图有波斯风格,人物穿戴汉服。左侧有一条船中央有一位侍女陪伴的女性,有学者推测为武则天,右侧则是皇帝猎豹图。
  阿伏拉西卜壁画画面中描画的唐皇帝狩猎图中的各个人物的骑马姿态与所携带的箭袋等物品,让人立刻想起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章怀太子墓出土狩猎图。
  伴随着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大量考古新发现、墓志的出土和发表,以及传世文献的数字化,现在对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有了比前人更加清晰的认知。尤其是对研究粟特商人,所知更为细致。在与阿伏拉西卜遗迹阿伏拉西卜博物館负责人的座谈中,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两座城市的丝路壁画与文物能一同展出,从而再现丝绸之路各国各民族交流的场景。而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在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丝路各地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旅游组织的指导下,共建丝绸之路旅游信息平台,促进丝绸之路各地区间交流与旅游发展的建议,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认可。目前,研究会在各国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已积极启动数据平台前期工作,包括提取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与丝绸之路相关文物的数字化信息与展示研究。不远的将来,丝绸之路爱好者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在丝绸之路遗迹、文物与壁画之间,穿越时空畅游。
其他文献
[摘要]河西是历史上多民族你来我网、居无恒主的地区。匈奴浑邪王率众归汉,是西汉历史上的大事,是抗拒单于苛暴枉诛而采取的求生之举。 河西之纳之汉朝版图 ,本是得之于匈奴浑邪王的献纳;汉朝和平接管河西,并非通过征战夺取。  [关键词]河西;浑邪王归汉;丝绸之路;民族融合  一  河西原是多民族你来我往、居无恒主的地区。夏商之际,氐羌居此;1西周及春秋之世,西戎居此;2战国以来月氏、乌孙人居此。3秦汉之
期刊
[摘要]裕固族的东迁,与今玉门市辖境有密切关系。关西数卫的东迁和安置,是裕固族形成的重要因素,经历了一个长期、多次甚至反复的过程。今玉门辖境,是裕固族东迁的出发地之一。赤金蒙古卫遗众是构成裕固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玉门;裕固族;赤金蒙古卫;民族融合  裕固族的东迁,与今日玉门市辖境有密切关系。如欲理清裕固族的东迁细节,必须对有明一代在今玉门辖境生活过的各个残元部落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而
期刊
时 间:2017年4月4日  地 点:甘肃省静宁县静宁宾馆三楼会议室  主 持 人:胡晓莉 静宁县兰亭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参会人员:(按发言顺序排名)  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作家  王知三 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  马勤祥 原静宁县政协副主席,静宁方言专家  王小龙 静宁县文广局纪检书记  莫 超 兰州城市学院副校长,教授  胡政平 甘肃省社
期刊
[摘要]玉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重要文化源头。距今约4000年前就有“玉帛之路”雏形,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区。“玉帛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玉帛之路”上拓展出来。  [关键词]玉文化;西玉东输;玉帛之路;丝绸之路  一、玉、玉器及玉文化  公元前9世纪,在广袤的东亚和中亚地区,我国陆路交通史上有过一次规
期刊
时 间:2017年4月8日  地 点: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四楼会议室  主 持 人: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作家  参会人员:(按发言顺序排名)  贾国江 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诗人  张存学 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作家  巨 虹 《甘肃社会科学》副主编  赵小钧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  张巨鸿 兰州畫院特聘画家,兰州
期刊
[摘要]玉门关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和西域门户,其关址所在几经变迁。不论是西迁还是东迁,玉门关始终与玉门关紧密相联。纵观其变迁过程和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可将之视为“民族融合史中流动的国门”。  [關键词]玉门关;玉门;民族融合;文化交流  翻开华夏民族融合史,玉门关,是一个永远离不开的话题:政治上,它意味着声张国威、威服四夷、海晏河清的一统天下;军事上,它意味着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壮志
期刊
[摘要]唐代僧人泓师以占相堪舆之术游走于王宫贵胄之间,反映了利用俗世技艺推动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特殊方式。僧人习学相面、堪舆等世间技艺,正是大乘佛教习学世间诸法观念影响下的写照。武周及中朝、睿朝二朝佛教的极盛发展为泓师的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正史与杂史、小说、僧传等对其故事的不同记载反映了编撰者各自对佛教的认知态度,前者偏于经世致用,注重说教;后者的创作则以期通过神化和虚构使得人物更为鲜活和丰富。而泓师
期刊
[摘要]唐代都城长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国都。唐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建筑艺术经典之作。唐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的建成,让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文化遗产?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规模宏大,格局完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唐大明宫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科
期刊
春暖花开时节,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拉开序幕。这次考察由兰州城市学院副校长、教授莫超亲自带队,参与人员中有高校教授、学报主编、作家、文博工作者、画家、音乐家、民俗学家、记者,涵盖面较广。  此次活动之所以计划从最东头止于六盘山,乃是推想:六盘山既是古今地理重要分界线,也应该是语言文化分界线。语言学教授雒鹏先生赞同此说。  考察地跨甘、宁两省,主要目标在秦安、静宁、隆德、定西等地,但研究范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宾虹艺术人生的片断回忆,探讨了他文艺载道的画学思想。他作为人民艺术家,当之无愧。  [关键词]黄宾虹;画学思想;艺术人生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宋代文豪书画大家苏轼在其散文《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礼赞。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才华横溢的毛泽东,凭借宝庆版《韩昌黎全集》,练就出色的文字,形成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