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桃为何对佳人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xxf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砖黛瓦旁,夭夭桃枝下,如桃花般灼灼明艳的女子,着一袭喜服,粉面朱唇,明眸皓齿,低眉似娇羞,眼中却饱含着炽烈,款款地向着春天而行,向着良缘而去……
  借以桃花比佳人,自春秋时就已有脍炙人口的名篇,《诗经·周南·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了一幅美丽新娘出嫁的画面。至于为何将桃花和新嫁娘作比,《孔疏》中说得很清楚:“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
  桃花与佳人之间的这种提此及彼的“亲密”关系,大抵是有这样几个缘由的:
  一则,桃花的颜色与佳人极似。桃花的雪白、浅粉到深粉、粉红,每一种花色都与佳人的肤色或容妆暗合。三国曹植在《杂诗六首》(之四)中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朝徐悱的《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中有:“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由眼前艳丽的桃花,联想到妻子脸上的胭脂色,表达出对远方妻子浓烈的思念之情。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由此可知,后世诗歌中不可胜数的以花喻女人的想像盖滥觞于桃花。
  二则,桃花的花季正是佳人常被提及的季节。桃花盛开在三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春心萌动的季节,更是古代青年男女婚恋欢爱的大好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若不出些才子佳人的佳话,岂不落寞?就连《周礼》中都有这样一条:“以仲春之月,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借仲春阳气生发之际,以青年男女之情,行阴阳和合之事,从而繁衍新的生命,使国家人丁兴旺,万物荣发。《桃夭》一诗就保留了上古婚姻的这一习俗,所以朱熹论述此诗曰:“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
  三则,桃花与佳人互为审美意象。古往今来,文学描绘中似乎已形成了这样的定律:有佳人处皆有桃花,桃花现处必有佳人。从唐代崔护的“人面桃花”起,后世人当欲描写佳人之姿容时,就会想起桃花;而欲描写桃花之明丽娇艳时,也会用佳人的容颜来作比。与其同时代的韦庄在《庭前桃诗》:“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两句中,则用湘女有泪、息妫无言传神地刻画出了桃花的姿态。
  《天宝遗事》载:唐明皇和杨贵妃都甚喜桃花,其宫中禁苑里有桃树千株,当桃花盛开时,他们常常于树下赏景,而每次唐明皇都要摘桃花插在杨贵妃头上,只因“此花最能助娇态。”桃花佳人,自古以来便如影随形,相得益彰。
  四则,桃花的美容功效与佳人的容颜息息相关。桃花的娇柔常让人联想到生命的丰润美好。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赞美少女娇艳的姿容,而桃花也确实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这一点中国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现存最早的藥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说,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在现代,我们知道是因为桃花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扩张末梢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吸收营养和氧供给,滋润皮肤。因有防止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淀,有效地清除体表中有碍容颜的各种色斑的功效,固可“令人好颜色”。《千金药方》载:“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说出了桃花不仅对美容有好处,瘦身效果也不错。《名医别录》载:“桃化味苦、平、主除水气、利大小便,下三虫”。更是点出了桃花的治病养生功效。上述这些功效,与成就佳人的姿容体态实在密不可分……
  又是三月,到了面若桃花的佳人思春、游春的季节,《诗经》中那簇开在3000多年前的桃花又将灼灼其华。
其他文献
香格纳北京于日前推出了艺术家韩锋在北京的首次个展“Somewhere”,展出作品包括艺术家于2012年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驻地计划未实施的装置作品,以及最新创作的绘画和装置作品。展览中的装置作品将人们从视而不见的日常状态中解脱出来,一些熟悉的日常物品在新的语境下被拉伸、变形。  风与月“风与月——荒木经惟摄影作品收藏展”展出荒木经惟所有“女神”中当属最特别的两位的照片:一个是与荒木经惟有过传奇
期刊
在本届TEFAF马斯特里赫特艺术品与古董博览会首个公开展览日进行的同时,近300位代表参加了TEFAF艺术研讨会,会上发布了《2017年TEFAF艺术品市场报告》。据介绍,此次的报告对于具有代表性的相关行业——艺术品经销商和艺术画廊采用了集中而明确的定义,因此相比以往的报告,行业总体估值减少,但对于艺术品和古董市场而言更具有全球代表性。  据其显示,尽管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具有不确定性,但2016年
期刊
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不过我想并非每个人心中的感觉都截然不同,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或许也会相互交错,被隐秘的小径所连接。  在此期策划的最后,不再问桃,而是问心。您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呢?  或许您已有理想,又或许正在寻觅。在这里,我们请来了几位不同年龄层的人士将他们心中的桃花源告诉您。  只希望当桃花开败,桃果下肚后,一份向往仍能留在心间。这份向往或许能带我们穿越时空,连接古今,更
期刊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话依旧笑春风。”如果不是这首诗,大概没有多少人能记得崔护。去年今日,就在这长安南庄的门中,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分外艳丽;时隔一年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却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旧笑对着这和煦春风!  才子佳人的邂逅,场景世俗而亲切,温情得深入骨髓。原以为是一厢情愿,没成想却两情相牵,还牵得那么执着。一个绝了红尘,一个要随了她去
期刊
桃花,给人的意象,总是春风拂面般地美好。桃花入诗,我随口能背出几首,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诗深情,表达的是人性美的一面。世间万物无一不存在多面性,美艳如桃花者,也不例外。诸位也许听过了太多“桃花运”的故事,好吧,我来讲一个“桃花劫”的故事。  话说1935年的北平城,六年前因为政府定都南京,一笔写不出两个京,北京只好改回叫“北平”,名
期刊
三月,春风拂面,桃花盛开。季节更替之际,一部仙气满满的古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赶在桃花盛开前俘获了一众少女心,或许更使有心人对这场春天愈加期盼……  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中,桃不仅因其花而与美好的恋情相关联。人在初春感到的欣喜,對佳人的赞赏,对红颜的惋惜,对情色的隐喻,甚至与神仙的“沟通”,都能以桃为使者,使桃不仅具有喜人的颜与味,更饱含人文的温度。  冬日离去,桃也与冬眠的情感一起随春天苏醒。
期刊
诗人陶潜(365年至427年)生活在东晋末期和南朝刘宋易代之际,届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靖节先生曾作《桃花源诗并记》,叙述武陵渔人驾舟出游,为两岸桃花所吸引,遂缘溪而行,最后舍船入山口,亲眼目睹为避战乱而逃居此地的世外村落,亲身享受村民的好客招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指出:“西晋末年,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靖节先生很可
期刊
3月的荷兰,其魅力不仅体现在随春风转动的风车与刚刚盛开的郁金香,更由第30届TEFAF马斯特里赫特艺术品与古董博览会所散发。在3月9日的预展日上,超过1万名收藏家和机构代表在马斯特里赫特展览和会议中心参观了此次博览会,为私人收藏和公共收藏选购艺术品。而在3月10日的首个公开展览日上,博览会更接待了超过7000名参观者。众多来自全球的收藏家和艺术机构都在和煦的初春一聚于此,随着琳琅满目的各色佳物陆续
期刊
明清瓷器上的绘画艺术,很多人注重研究的是青料、粉彩、纹饰,还有就是历史故事、人物等等,而很少有人研究风在瓷器上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实早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绘画里便有“吴带当风”之称。他笔下的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故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的迎风起舞的动势,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衣着自然结合的美。  风和花织地  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描绘风的句子,也不乏异国诗人描写的好句子。比如朝鲜保光法师在四川峨眉
期刊
菲兹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1896年至1940年),美国现代作家,“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海明威的好友;《大亨小传》(《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作者。菲氏远不止这些。他是把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天才,也因此成为不可自拔的悲剧人物。他与泽尔达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具有“爵士乐时代”的疯狂传奇色彩,是郎才女貌的佳例。  | 梦幻生活的开始 |  菲兹杰拉德是美国梦的书写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