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多元有效作业 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pip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校,以科研强”为原则,先后进行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2008年学校进行“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打造活力课堂”研究,主要针对课堂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在2010年承担市“课业革命”现场会,受到领导同仁们的好评。2011年响应市教育局召开《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号召,学校立足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学科实际,学校文化实际扎实开展新课堂创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校石校长在市首届新课堂校长论坛做了题为《创建新课堂之我见》的发言受到领导好评;同年在市教研月中,我校承办了邯郸市小学数学、科学导学案、学案有效使用研讨会,会上就数学导学案有效使用经验介绍,石校长做题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的发言又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
  2012年学校又加入丛台区“生本实验校”的行列,对生本教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进行研究与实践。教师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的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俄国近代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不是教,而是帮助学”。因此我们广大教师深刻的认识到关注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前置性作业(课前小研究)、及课后作业的有效性。不仅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应用,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拓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爱上作业,学会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是联系学与教的“桥梁”,是学生学的具体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规定与指导的体现。作业存在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在不同的学习环节,需要不同功能的作业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下面将要介绍我们是如何设计这三类作业有效性,以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加强学习培训,保障有效作业设计顺利开展
  有效作业设计创建之初,我校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大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力度。
  1、培训学习,更新观念
  为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2012年初开学之前,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石校长首先进行了动员讲话,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区文教体局《关于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举办了《有效作业设计的几点策略》、《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建议》、《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建议》等专题讲座,提高了广大教师对有效作业设计的认识,明确了主攻方向。在实际开展中我们邀请市、区语数英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并分学科组织老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汇报,这些都为我校设计作业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保证有效作业创建的顺利开展,创设“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先后成立了有效作业创建领导小组,负责“有效作业”实施的规划指导;同时还成立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的“有效作业”工作小组和由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有效作业”研究小组,在校内形成了。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从统筹规划到具体实施,层层得到了落实。
  “有效作业创”领导小组
  组长:石琰;组员:李振海、李华、李秀斌、裴金梅、钟远、李平
  “有效作业”工作小组
  组长:李华;组员:王艳芳、王文庆、李桂娥、冯关关、张明秀、李美艳、刘晓楠、邢晓璐、刘莉莉
  “有效作业”研究小组
  组长:李华、王艳芳、王文庆、李桂娥、吴艳辉、范莹、柴青、王巍、张川子
  二、积极探索研究,创建“有效作业”做法要点
  做法要点一、设计前置性作业从“备教”转变为“备学”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前置性的作业是将学习要点拆解成若干个思考的“台阶”,以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研究,也便于学习暴露学生理解的过程中的问题。这些关于学习要点理解的基础题,将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及关键变式,也可以视为是促进理解的作业。从“备教”到“备学”,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从目前的实践看,加强前置作业的研究,是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师有针对性实施教与学的较好措施。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做法要点二、设计随堂作业从“讲台上的学习”转变为“课桌上的学习”
  如果前置性作业是老师对学情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的,那么随堂作业就是解决如何放矢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的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如何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这要通过要求学生完成的随堂作业任务来实现。它可能是促使“讲台上的学习”转化为“课桌上的学习”的重要载体。
  随堂作业仟务分成记录型作业任务、思考型作业任务、训练型作业任务和反馈型作业任务。其实,课堂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环节。很多教师将之视为无师自通的自觉,但许多课堂的学习往往受制于学生学习记录的质量。因而,教师要考虑设计一定的记录型任务,以支持或指导学生学会有效记录。思考型作业任务常常是课堂中的核心,因为它是解决理解问题的关键。课堂上还会有一些训练型作业的任务。但教师如何处理好思考考型作业任务与训练型作业任务的组合,这是“促进理解的作业”与“提高熟练性的作业”的一种平衡。反馈型作业任务是过去目标教学实验中常见的随堂检测,它意在评价估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为后继指导提供诊断信息。
  做法要点三、设计课后作业“重复”转变为“丰富”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同样,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因此,我校克服课后作业单一的重复作业来帮助学生熟悉学习要点,形成熟练,而是将课后作业的内容、和完成时间、方式等走向“多元化,由“重复”转变为“丰富”。   课后作业分解成及时性的课后作业、单元性整理性课后作业、探究性作业、观察性作业、设计型作业、合作性社会调查型作业、节日活动型作业、寒假作业、暑假作业等。及时性的课后作业就是最通常的平时作业,其设计要处理好“理解”与“熟练”的关系,要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以适当的重复作业与变式作业,帮助学生熟悉学习要点,形成熟练应对能力的作业。单元整理性课后作业,作业设计时,应注意具体作业的意图与解释性,赋予作业以诊断功能,注意反馈馈环节,以及补偿性作业的及时跟进。单元作业还要体现对本单元的提纲挈领,所以还要设计一些知识整理作业,以梳理联系,促进形成良好知识结构。观察、体验型作业是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形成表象,提升理性认识的基础。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布置一些调查、访问、参观等实践性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在教学《这样做不好》口语交际课时,事先让学生调查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婆、外公心目中认为不好的事情是什么?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谈了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情,还谈了家人都认为的不好的事情,加深了孩子对美丑善恶的体验和分辨。表演型作业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以童话、寓言故事居多。搜集资料型作业,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深入地理解领悟教学内容打下了很好的铺垫。节日活动型作业,根据不同的节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写体会、创造作品,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节日的风俗,节日的意义,提高认知、情感等综合教育。寒假作业、暑假作业,主要结合假期时间长特点,教师设计作业有假期计划表、亲子共读,旅游见闻等,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回味无穷”发展自我目的。
  四、强化有效作业设计要求扎实推进有效作业的落实
  心理学也认为:机械重复的练习,只能形成某一习惯而不能发展技能更谈不上智力。我们引领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开展“三次教研”,体现“六大特性”,实现“六项创新”。简称为“366”作业革命。“三次教研”为:①“单元作业设计”(月备)即教师带着个人的思考,参加学科团队集体教研,用集体智慧完善个人思考的不足。作业内容要严密、科学、难易适度,作业设计要目的鲜明、精益求精。②“课时作业设计”教研(周备)。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为年级组集体教研时间,年级组的同学科教师再次优化下一周的作业,使每天的课堂作业、课外作业都以作业纸的形式出现,并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学生预习试做,家长辅导参考,达到优化作业之目的。学生作业纸的上端设有题目内容、教师评语、批改日期、评价人姓名等。③“优化个性作业”教研(日备)。每个工作日的下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第二次教研的作业进行适当的调整,确定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堂、课外作业,打印出作业纸,以备第二天上课使用。同时教师研究设计作业的过程既是专业积淀、认识提高的过程,也是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过程。
  “六大特性”为:作业设计注重基础性,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作业设计体现实践性,关注学生生活体验;作业设计的具有层次性,关注不同水平学生发展;作业设计增强综合性,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作业设计增加趣味性,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渗透思想性,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项创新”为:将课后作业创新为课前小研究;将随意性作业创新为优化作业;将个人布置作业创新为集体研讨作业;将只关注书写作业创新为书写、实践、操作相结合作业;将当天课后留作业创新为提前网上公布作业;将评价作业方式的单一性创新为作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前置性作业和随堂作业及课后实践创新作业,激发学生预习、自学的欲望,让学生在预习、自学中了解、学习知识的目标,同时也能发现一些未知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到达了“高效率、轻负担”的目的。学生欢喜的说:“老师留的作业很有意思,我们写完作业回到班上还要交流。”家长们说:“孩子回家不用督促了,自己很主动的完成作业了。”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应紧紧围绕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核心,精心设计有效的前置性作业、随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提高作业质量,让轻负高效落实到实处,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呼声。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生态意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态意识;环境保护;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出现的口语交际训练大多比较切合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训练关键在对语言的运用和驾驭上,要学会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场合等进行得体的表达。  【关键词】 口语交际;训练;轻松应对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情
何公明先生,40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北广传媒数字电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及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北京卫生学校团委书记、北京市委宣传
【摘 要】 “先学后教”作为中国本土原创性的语文教学模式,旨在变革传统语文教学中“师本学末”的师生关系为“学本师辅”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真正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先学后教”理念自提出后,对我国语文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影响颇大。具体表现为:对语文“课程理念”的深刻变革;对语文“授课方式”的抉择扬弃;对语文“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对语文“实施效能”的有力提升。  
【摘 要】 素质教育是更加注重以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的教育。在素质教育视野下,更加强调中职语文教学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个性化、发展性。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对中职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分析了中职语文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中职语文课程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中职语文;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 要】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不只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而更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国学作为数千年中华思想文化的结晶,学生应该从小学习感受我们文化的底蕴,塑造民族精神。  【关键词】 小学;国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随着
【摘 要】 我国新一轮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若干新的问题,其中就包括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而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上亟需关注的新问题之一便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优柔寡断、瞻前顾后,限制其主体性思维和行为的发展,迫使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外在的“权威”预设一致的“提防”心理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理性做法,是全面深入分析其具体的表现,以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性的参考。  【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自主探索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它在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太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九年级化学知识量多、面广,是初中九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科目,学生充满了期待,这一新的领域将会给他们展示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世界。教师应一开始就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以独到的形式讲解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形式要幽默而有趣味。那么每一节化学课将
【摘 要】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感受美、体验美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才能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以及作品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指导学生绘画方向。  【关键词】 侧重;引导;激趣;品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在小学美术课本里,出现了不少美术大师的作品。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