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85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答人:徐奔
  从经营实体企业的角度出发,其中一个很大的隐性成本在于有形资产的飞速贬值缩水。
  比方说机械设备每年都会折旧,等年限到了要重新采购,有时候因为技术更新的原因要提前淘汰换新。
  再加上现在实体经济衰退,很多企业在倒卖二手设备,供大于求,价格极低。加上技术更迭的加快,企业自身的变化适应,设备的折旧已经不是线性这么简单,全新的设备买回来过两年可能价值缩水到原先的一成都不到。而现在新买一台设备的价格也因为种种原因更高了。预估折旧和新买设备的差价,就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成本。
  一些老板觉得最近实体经济不好,那每年收支相抵只要不亏就够了,实际上这不对,如果新增利润赶不上资产贬值,那就是亏。再严重一点,老板没有认识到资产的快速贬值缩水,把企业折腾倒闭了,心想着这么多资产还可以抵债呢。结果呢?这些资产可能都只能当废铜烂铁卖,到时候非但抵不了债,还有大量缺口填不了,这辈子就可能跌在低谷爬不起来了。
  另外,企业要预留一部分利润空间,或者设立一定的资金池,来应对突然变化。
  特别是突然的政策变动,往往会带来很多额外成本。比方说前些年上海政府要求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工人同工同酬,公司里如果外省市工人居多,那人力成本就会瞬间放大许多。此外还有一些天灾人祸,比如工伤工亡、极端气候、失窃等,这些都会侵蚀公司的利润。
  还有资金链的成本,现在让很多企业非常头疼。结算都是汇票,现金很稀罕,自己公司里也没有预留利润空间和资金池,那急要现金的话只能拿汇票去贴现。银行贴现的费用有时高达面额的8%,几乎把企业净利润都给搭了进去。然后一张汇票几十上百万的资金无法提现,也就没法拿来做其他投资,这部分的利息损失其实也是成本。
  总之,做企业的,没有得过且过,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挣,即亏。盲目压价换市场,乱打价格战的,最终很可能会被不断增长的各类成本给淹没,然后血本无归。老板的目光短浅和不思进取,乃是企业最大的隐性成本。
其他文献
在经过了一番整合洗礼之后,O2O领域开始渐趋理性,也让更多业态有了新的商业想象。理性的回归正在引导实践,使其重新回到真正的商业价值范畴之内。  今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可能引发经营业绩的下滑,已经成为了业界的普遍担忧。一方面,近40年的改革红利正在被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效应对冲,进而出现衰退。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加速融合,催生了诸多新的生产方式或供应方式,从而刺激了新的需求。而新的商业
期刊
IT观察者  中国每年产生4 000万个App,然而用户手机上平均却只安装了约40个,App运营商推动手机应用商店享受了五年高速发展。如今,手机销量增长放缓和分发新渠道崛起,让传统应用商店陷入流量枯竭、引流效果变弱的困境。  在中国,手机应用商店是Google play退出中国市场,移动应用App分发平台出现空白以后出现的继承者。同时,因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商店孕育出和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生
期刊
中国消费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大观园”时代。从单一的市场需求到如今的血海竞争,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从“单恋”进阶为“暧昧”。想要让消费者对你不离不弃,品牌思考的角度也要顺势而变。  如今,大众市场已经瓦解,精众制胜的时代已经到来。因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的精众化聚合,让消费秩序正在重建,品牌需要重新思考精众的需求,在消费场景中去激活和创造消费新需求。  让消费群体更精众化  过去,企业常常用地
期刊
破局  对1919来说,如何在“对”与“错”之间寻求平衡,运用试错机会,做到企业规范化运作的标杆,是做平台必须上的一课。  虽然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有几分运气,但是企业的成功是因为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做对了什么,并且让这种“对”在今后不断复制、重复,最后抵达成功。误打误撞踩上时代机遇的企业不在少数,翻翻中国企业近十年的名录,可以抖落出数不清的名字,他们依靠一时的机遇和运气,一朝成名最终功败垂成。  
期刊
开局  传统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核心竞争力。这是铁律。而“双十一”这一役,让1919开始重新认识了互联网时代的游戏规则。  过去几年,互联网创业者们风光无两,似乎互联网思维可以碾压一切传统行业。但到了最近两年,当互联网逐渐融入线下零售时,这些成天面对MacBook的精英们才发现,他们现在要打交道的,是锱铢必较的蓝领劳动者、是钻营狡诈的街边夫妻店、是风吹雨淋的大马路、是冬冷夏热的仓库和沉甸甸的一堆堆
期刊
同洲电子在“互联网+”转型中不断试错以致迷失,回看这一段坎坷的转型过程,同洲打算以“新瓶装老酒”的方法,走出一条新大道,这一想法,从一开始就错了。  广电系统的骄子同洲电子,国内机顶盒的“老炮儿”,在猴年春节前后,一直在难过的“年关”徘徊。1月12日,因公司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袁明质押的股票接近警戒线,同洲不得不申请股票停牌。  曾几何时,同洲电子在广电系统近乎行业垄断式的“关照”下,成长为机顶盒龙
期刊
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自我生长,每一次自我生长都在孕育着一种新发现。只有把握住每一次新发现,才能更贴近顾客的需求。  可以预言的是,2016年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将处在格局巨变的考验中。如果说互联网带来了消费市场的变化,那么“互联网+”则带来了产业领域的深刻革命。而现在,人们开始谈论工业4.0又将要带来更大的冲击,这一切只是预示着,变化成为常态的同时,企业需要具备全新的能力。  自我生长是一种必然选择
期刊
提到“洛可可”,大多数人还不够熟悉;但一提到“55度杯”,这款曾经在全国疯狂爆卖,温暖了整个冬天的现象级产品,就会迅速唤起你的记忆。  从自主产品研发到用设计资源串联起生产制造,进行体外创新产品研发,如今的洛可可,早已给自己成功“洗白”,撕去那层单一的标签,脱离了依靠制造单品爆款思维来“维持生计”,而是将目光投射到了更高阶的舞台,吹响了从设计匠心到创新平台落地的集结号。  从55度杯到百度筷搜的“
期刊
单纯依靠线上导流,以补贴换取用户的烧钱模式不可能真正实现O2O。通过线上的多种渠道完成交易与支付,结合线下实体店铺的资源,完成服务与商品的闭环,才是根本。    过去一年,O2O企业成片倒下,它们生于流量,死于没钱买流量。  入口正在收拢,最有力的三个入口——社交、搜索、消费,已然被BAT三巨头把持,新的垂直入口又尚未成形,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蓝转红,增转存,流量时代开始进入尾声。  随着去年一大拨
期刊
匠人精神这些年成为了热门话题,不少国人兴起了学习德国、日本匠人精神的风潮。吸取其他国家的好东西无可厚非,但匠人精神真的是舶来品吗?答案是否定的,早在2 300年前,中国就有了匠人精神。  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匠人精神,只是近些年,我们把它弄丢了。  清朝大才子纪晓岚曾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关于匠人精神,老祖宗也早已给过答案。《庄子》一书中,就有对2 300年前中国匠人梓庆的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