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nyz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意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專业知识应用能力。师范专科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文章对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等师范;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O1-4;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118-02
  师范专科数学教学应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将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数学应用意识的含义与意义分析
  (1)数学应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进行感觉与思考的产物。数学应用意识主要指的是结合自身所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在面临相应数学问题以及其他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数学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对事物进行认识、理解与阐述,并且在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还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学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2)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数学的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时代发展呼唤数学的应用。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总体目标。因此,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尤为重要。然而,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学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难以顾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改变这种教学局面,广大教师应不断深化相关方面的研究,采用更加有效的措施,优化数学教学,使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传统师范专科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师范专科数学教学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要解决问题,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1.教学模式滞后
   传统的师范专科数学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数学应用意识根本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不到有效培养,就认识不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
   2.数学教学没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导致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质量不高,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数学科目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时候,教师如果没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就会降低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效果。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3.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将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数学应用意识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关乎他们未来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让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深入他们的内心。部分教师不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往往把学生引入到追求数学成绩的轨道上,使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意识到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还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认知。
   三、师范专科数学教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措施
   在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上,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实施。要在深入了解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之后,积极研究解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思路
   在师范专科数学教学中,要使得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就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意识,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思路,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自觉性、主动性。
   2.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教材,还要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得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开展生活化教学。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某些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可以引入历史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开展生活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课堂互动,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无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未来进入社会,都大有裨益,能真正发挥出数学应有的作用。此外,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具有数学应用意识。总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3.强化知识应用,提升解题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就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理解并深化对定义定理的认识,在提高数学思维的基础上提高解题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强化数学知识应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最为有效的方法;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增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应用经验
   作为师范专科数学教师,要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数学教学理论与方法,阅读国内外优秀的数学期刊,通过查找资料、积累信息的方式,收集和设计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问题。要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到工厂、到农村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这样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应用经验,将学习到的数学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师范专科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意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师范专科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思路;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强化知识应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应用经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礼桩.中职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
  [2]王旭.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
  [3]安莹.初探师专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策略——以晋中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
  [4]郭辉,屈哲,郑虹.案例教学在大学专科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6).
  [5]周坚,赵士银.高等师范教育数学专业“解析几何”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2020(12).
  [6]张婧.高等师范院校数学分析习题课教学探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构成,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章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语文教学设计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加强美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既是幼儿全面成长的客观需求,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围绕美育与德育内涵概述、幼儿园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的重要性、幼儿园美育与德育的问题分析、幼儿园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的途径、幼儿园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的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美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为幼儿创建人性化、科学化的成長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美育;德育;渗透
摘 要: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再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探索,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新时期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在充分重视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力度,引导和帮助学生将设计与科技、自然、人文等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提高自身的设计素养。文章就人文关怀视域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推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提高高职艺术设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人文关怀;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设计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
摘 要:生态美学源于自然,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助学作用。美术学科教学渗透生态美学观念,符合美术教学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组织、总结中,要运用生态审美观进行具体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美学观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观;视野;美术活动;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
摘 要:语言审美意识是学生的阅读素养之一。良好的语言审美意识能让学生深度感知语言,体会语言的思想情感,把握语言表达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语言激发学生的天性,为他们营造主动体验语言美的氛围,使学生的语言审美意识在积极的感知中得到内化。文章探究加强语文教学,培养儿童语言审美意识的策略:“代言”童趣,张扬儿童的天性;“代言”童真,呈现儿童的表情;“代言”秘密,深抵儿童的内心。   关
摘 要:内科护理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培养护生同理心符合护生专业特点,符合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文章探究体验式教学法在內科护理教学中提升护生同理心的应用效果:分设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体验式教学法。根据自评量表得分情况分析,实验组课后同理心量表总得分优于课前得分,亦优于对照组课后得分(P<0.05)。由此可知,体验式教学法可有效提升护生同理心。   关键词:内科护理;体
摘 要:“课程思政”是指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对“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索,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R47-4;G711 文献标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主题式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文章从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含义及特征入手,探究主题式情境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核心内容为主题,创设多元情境;以生活内容为主题,创设真实情境;以项目化内容为主题,创设互动情境。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兴趣;信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读写结合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论述读写结合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读写结合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读写结合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读写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