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31例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在永久性结肠造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31例直肠/肛管癌患者于Miles术/Hartman术中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结果:该组患者中除3例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外,无造瘘口坏死、造瘘口回缩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未见有增加切口感染及造瘘口周围炎的发生率,并且随访6~24个月。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不会增加切口感染及造瘘口周围炎的发生率,并且可明显减少造瘘口回缩、造瘘口狭窄及造痿口旁疝的发生率,其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结肠造口术;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腹膜外一期成形
  
  目前临床对肛管/直肠癌患者在行Miles术/Hartman术,或者晚期直肠癌已经不能行根治切除时,当患者发生排便困难或肠梗阻时,均需行乙状结肠造口术。临床常用的常规术式是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二次成形术,而相应的造瘘口回缩、造瘘口狭窄及造瘘口旁疝等并发症均时有发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需二次手术。2005—01/2008—06,我院外科对33例直肠/肛管癌患者行Miles术/Hartman术中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并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有增加切口感染及造瘘口周围炎的发生率,并且可明显减少造瘘口回缩、造瘘口狭窄及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其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该组病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31~74岁,平均55.7岁;肛管癌8例,直肠癌23例,其中直肠上段(≥10cm)1例(因癌肿巨大浸透肠壁并向周围浸润,与左侧输尿管黏连,且患者一般状况不佳而行Hartman术),直肠中段(5~10cm)3例,直肠下段(≤5cm)19例;行Miles术26例,Hartman术5例。
  1.2手术方法:手术中确定行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后,一般选左下腹腹直肌外侧脐下方约6cm处(约相当于左侧麦氏点部位)作为造瘘口部位,做一梭形或圆形切口,直径约3cm,切除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后,将其做“十”字形切口,直径约4cm,分开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显露腹膜,沿腹膜外脂肪组织间隙,以二指先向后外再向后内,直至左髂窝乙状结肠外侧系膜游离缘处,以钝性方式游离一隧道,使之与腹腔相通,隧道直径约4cm,以稍大于造口肠管直径为准(注意勿损伤腹壁下血管);提起乙状结肠外侧系膜游离缘,将备造口肠管残端以乳胶手套包裹后自隧道引出,高出腹壁约3~4cm,注意肠管方向勿扭转和成角;将结肠浆肌层用不可吸收线与腹外斜肌腱膜结节缝合4针固定,将造口端肠管修剪后局部消毒,以可吸收线将肠壁全层和切口缘皮肤做一圈间断结节缝合,局部覆盖凡士林纱布后包扎固定;注意在包扎切口时以一条宽胶布将造口处敷料和切口处敷料隔开包扎。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1例在分离腹膜外隧道时,因以止血钳暴力分离至腹壁下血管破裂出血,术中结扎止血,3例于术后出现了造瘘口周围接触性皮炎,经外用氧化锌软膏后好转,术后均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无造瘘口肠管坏死、回缩、造瘘口狭窄、造瘘口旁疝及切口感染等结肠造瘘术后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在直肠/肛管癌患者行Miles术/Hartman术行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人工肛门术中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了结肠造瘘口肠管回缩、造瘘口肠管脱出、造瘘口旁疝和内疝的发生率。主要原因是:腹膜外结肠造口消除了结肠旁沟的内裂孔,并且腹膜外隧道对肠管有支撑和固定作用。(2)减少了术后造瘘口狭窄的发生率。造瘘口狭窄常见原因有:①造瘘口浆膜受粪便、分泌物等刺激引起浆膜炎日久瘢痕挛缩引起狭窄;②造瘘口肠管坏死回缩引起狭窄;③造瘘口预留肠管过长,肠管断端与自身肠壁愈着,瘢痕收缩致造瘘口狭窄;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从根本上预防了以上情况的发生。(3)可有排便感觉和部分控便功能:因腹膜外结肠造口肠管蠕动可刺激覆盖于结肠表面之腹膜层,可以使患者有排便感觉,且通过腹壁肌肉的收缩可对肠管产生一定压力,而有一定的控便功能。(4)进食早,符合目前较早期肠道内营养的观点,造口肠管一期开放成形,肠鸣音恢复即可进食。故其可明显减少常规结肠造口引起的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但在以下一些情况应慎用:(1)肠梗阻,肠道准备不佳,腹腔内本已有广泛感染时;(2)造瘘口部肠管血运不理想时;(3)肥胖患者和肠系膜过短者。并且在游离腹膜外隧道时一定要钝性避免暴力分离,以防腹壁下血管的损伤。总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是一种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通常临床上检测阴道炎常用的方法是镜下阴道分泌物检查,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以致于使临床上漏诊率及误诊也相应地有所提高,根据我们这几年的统计分析,其中误诊率为3%,漏诊率为4.9%,主要原因为:①病原菌数量减少。患者在诊断钱自疗用药及局部上药,以至于镜检时病原菌减少,阳性率低,②标本采集部位不当。不同的病原菌感染阴道的部位有所不同。如消失易在阴道后窟窿,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前中段的侧壁,细菌易在阴道腺开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汤加减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和排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63例剖宫产术后中89例应用生化汤加减的患者子宫复旧及术后排气情况与74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术后3天和术后6天宫底下降的高度均比对照组大,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腹胀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生化汤加减可以加快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复旧的速度,可促进术后排气,对剖宫产术后腹胀有较好的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发展稳定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安全和需求。方法:建立集献血招募、献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高效、系统、规范的献血者招募系统。讨论:转变工作方法,完善献血者服务措施,最大限度的利用献血者信息资料,壮大和稳定献血者队伍,满足临床安全用血需求。  [关键词]献血者;预约;献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心理需求。方法:对40例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与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75%的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有较强烈的求助心理需求。结论:子宫切除患者性生活质量改变除了生理因素之外,心理因素及心理需求满足也是重要原因,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与需求,给予耐心疏导、解释,帮助其尽早恢复性生活,提高性生活质量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方法及阴道镜活检的比较,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370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同时采用传统的巴氏涂片法TCT技术。结果:传统方法:按巴氏I级,Ⅱa级,Ⅱb,级,Ⅲ级,Ⅳ级,V级标准,巴氏Ⅱa以下级为正常321例占87%,Ⅱb以上为有细胞学病变者49例占13%。
期刊
病例:患者22岁,住院号:054078,因“停经40+1周,下腹隐痛2小时”于2007年10月9日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1月1日,预产期2007年10月8日,孕期经过正常,从未做过产检,入院前2小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隐痛,伴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无阴道流水,拟“孕1产0,孕40+1周,臀位,先兆临产”收入院。入院时体检:T36.6℃,P102次/分,R20次/分,BP117/83mmHg,心肺(
期刊
梅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近年来,梅毒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其检测方法多样,各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各有不同。现就较常用的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明胶凝结试验(TPPA)、螺旋体血球凝结试验(TPH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方法学展开讨论。
期刊
[摘要]笔者收治106倒胆石症病人,大都恐于手术,采用中药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排石饮;胆石症病人;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收治106例,女59例,男47例,年龄50岁以上者22例,41—50岁者76例,40岁以下者8例,病程长者9年,短者5年。  1.2结石分布:胆囊结石49例,胆管结石57例,其中结石在0.3cm以上者76例,0.3cm以下者30例。 
期刊
[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AP发病有升高趋势。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本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治疗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科常见疾病,绝大多数为轻症胰腺炎(MAP),临床治疗效果好,但有15%~20%的胰腺炎,临床过程凶险,常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
期刊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国内发病率约为5~10%,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的一种紧急症,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近几年来,我们对9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复苏抢救,效果满意,现在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