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与启发式讲授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m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直接影响着物理教学效果.目前,虽然比以前更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很多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多开实验课,但实验教学效果往往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仍存在很多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经常是课堂演示实验与启发式教学同时进行,这能使学生有个知觉思维,获得感性认识,又能通过物理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引入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境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得到很好的调动.
  1先演示,后讲授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性格特点,他们具有好奇心理,乐于“异想天开”,而思维要受到某些限制.因此,在教学中就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先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再进行启发式讲授.
  1.1引入抽象物理概念时,宜先演示实验后启发式讲授
  例如,讲授“惯性”概念时,学生对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顽固性”理解有困难.教师可先演示一个小实验:首先拿一只玻璃杯压在一条纸带上,然后将纸带迅速地从杯底与桌面间抽出,结果会发现纸带被抽出而杯子仍停留在原来位置上.这时,再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启发式讲授:(1)原来杯子与纸带处于什么状态? (2)当纸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杯子的运动状态有没有改变? (3)产生这一物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惯性的概念.
  1.2解决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时,宜先演示实验后启发式讲授
  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往往有反复,其中暴露较多的是“似是而非”的理解.为此,一定要用事实来验证.例如,学生总认为“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压力总是与物体的重力有关”.教师同样可以先演示一个小实验:先将一铁块放在托盘秤上,这时托盘秤便会受到铁块的压力,压力的大小等于铁块的重力;然后在铁块上拴一细线,并略用力竖直向上拉紧,但不要使铁块离开托盘秤,此时托盘秤仍受到铁块的压力,压力的大小小于铁块的重力;再将铁块提起离开托盘秤,这时铁块的重力不变,但是对托盘秤的压力已经不存在了,由此表明压力与重力是无关的.经过上述几步的演示实验,再进行启发式教学:什么是压力?什么是重力?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而澄清了学生“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
  1.3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索时,宜先演示实验后启发式讲授
  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未知规律,如果教师泛泛而谈,只能是空中楼阁.倘若先进行演示实验再启发式讲授,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入手,进行猜想、归纳分析,让思维沿着台阶提升.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现象”一节的内容时,要探索“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就可以按课本介绍的实验先演示:(1)闭合回路,导体不动;(2)闭合回路,导体沿着磁感线方向运动;(3)闭合回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4)闭合回路,导体不动,改变磁场方向;(5)回路不闭合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等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规律,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就便于理解,容易接受.
  这种先演示实验后启发式讲授,由现象到结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2先讲授,后演示
  启发式讲解的目的,在于阐述概念的物理意义,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为学生点播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教材以及训练学生推理能力、逻辑能力的需要,有时我们就要采取先启发式讲解后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
  2.1新旧知识衔接较紧时,宜先启发式讲授后演示实验
  有些新课内容与已学过知识有承上启下的紧密衔接时,就要发挥学生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因势利导、顺水推舟,通过板演、师生对话,在复习归纳的基础上,自然引入新知识.要巩固它,让学生有个认识的过程,就得再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例如,在讲授“斜面”一节的内容时,总结“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这一结论,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教学.因为学生已学过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所以先应用简单的逻辑推理讲解,并得出FL=GH的关系式,再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学生心领神会,记忆深刻.
  2.2要验证物理现象规律时,宜先启发式讲授后演示实验
  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内容时,先启发式提问: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并且扩展到光在水中、光在玻璃中如何传播,由此得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最后演示实验逐一验证.使学生感到信服,这种先启发式讲授后演示实验教学的方式,指导性强,目的性明确,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课堂演示实验与启发式讲解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不管采用先演示后讲授,还是先讲授后演示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演示实验与启发式讲授不能脱节
  演示实验为讲授打基础,讲授为演示实验服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不论采取哪种方法上课,都不能为实验而做实验或讲授后草率地做一通实验,两者脱节,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跳跃.只有演示实验与讲授的有机渗透,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才有准备,思考问题就有的放矢,得出规律也就有回味的余地.先讲授,再演示实验,也要密切配合.总之,两者的连贯性强,学生的思维才不会中断.
  3.2重视其它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
  教学中,在采用演示实验与启发式讲授的教学方式时,切不可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使用.若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可以借助于电化教学进行适当的放大显现;还可将学生的课外小制作带进课堂,这样两者会更好地协调配合.
  总之,通过上述实验教学的改革,有效地克服了那种普遍存在的既不认真又不积极思考,结果热热闹闹兴趣很高而又一无所获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实验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初中物理的演示实验与启发式讲授,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式F=ma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形式,它体现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的一致性.在具体应用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时,可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平面直角坐标形式:F_x=ma_x,F_y=ma.例1(
高中较之初中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刚刚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后都对高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应不了,从而导致成绩下滑.尤其是对于物理这类理科学科来说,由于其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学生更难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据调查显示,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物理成绩产生了明显的下滑,很多原本初中物理成绩在80~90分的学生,高中物理成绩却只有40~50分水平,对此,高中物理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物理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以提升课堂效率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情境创设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内驱力,疑问能有效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借助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深层次建构认知,发展与物理学习相适应的能力.教学实践也表明,只有帮助学生形成提出
例题质量分别为mA=4kg,mB=2kg的两物体叠放在光滑平面上,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如图1,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A、B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
随着课程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探究式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在物理课堂中增加恰当的“探究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做新课堂的主人.笔者在实践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  1从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实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就是
职业中学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偏低,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怕写作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呢?
依据“电学黑箱子”所含电学元件的不同,“电学黑箱子”问题可分为多种类型,但高中阶段只要求掌握“纯电阻黑箱子”、“含电源黑箱子”、“含二极管、电容器黑箱子”三种类型
近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立足课程内容特色凸显其德育价值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目标,实施德育教育主要渠道,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产生了良好效果.在取得以上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目前存在着内心迷茫与淡薄价值观的问题,青少年自杀、他杀等事件令人震惊,不少事件产生的原因在于其生命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初中科学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紧密,可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是从审题开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审题中体现的.审题能力是学生成绩提升的瓶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审题也是学生在考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