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急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生命安全也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借助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的关联性及融合的适切性,从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学练流程、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融合,既创新了体育课堂形式,又探索了应急安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技能,总结出了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学练成效,即磨炼学生意志、夯实学生“处突”能力、强化学生基本体能、巩固学生逃生常识。两者的深度融合,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给安全教育和体育课堂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内涵。
关键词:定向运动;应急安全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21
收稿日期:2021-06-10
作者简介:李明(1977-),男,浙江海宁人,本科,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学
在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对“关于建立独立教程将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知识和急救技能纳入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案”的答复中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将共同努力加强大中小学生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知识和急救技能教育。但在第8个“世界急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其他国家,应急教育任重道远,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义务和有责任担负起该部分职责。而将应急安全教育有效融合到定向运动教学中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不仅可以教会学生识图、用图、利用地物特征或太阳与时钟判定方向、选择逃生路线等技能,体验不同难度的应急逃生情境,培育学生的方向感、空间感和行动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危机发生时快速构思逃生方案,并借助定向运动经验迅速逃离事故现场,实现自救。
1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之关联
1.1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的内在关联
应急是面对危险或者灾难时有效实现自我保护、降低生命损害、减少财产损失等的一种自救能力,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来不断强化。青少年受自我认知和行动能力的限制,应急安全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而定向运动教学和比赛因存在多样性完全可以帮助其提升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内的操场、校园角落和绿化带作为定向运动教学的开展场所,将地形条件资源应用到活动场景的设置中,并与应急安全逃生路线设计融合到一起,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逃生情景,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地物特征或太阳与时钟来识别方向,利用地图等工具找到逃生路线,减少危险对自身安全威胁的能力[1]。因此,将定向运动教学应用于应急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训练效果。
1.2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的目标趋同
定向运动教学是以定向运动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活动,定向运动是指个体以最短时间从起点到达终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个体需要想办法克服穿行时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以便成功抵达目的地[2]。而在灾害事故中,现场环境往往是被困人员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被困人员拥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能在灾害发生时借助手中的地图等工具进行逃生方案制定和逃生路线规划,那么被困人员的幸存几率将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定向运动与应急安全教育存在良好的契合性,将定向运动与应急安全教育融合,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教学训练。
1.3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的外延价值定向运动的开展能够提升个体对环境的掌控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如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定向运动,学生对空间布局的掌握程度会进一步加深,同时对空间问题的剖析能力也能得到增强,当现场发生事故灾害时,学生可借助积累的运动经验迅速制定逃生方案,找到最快最优的逃离办法,提高自身生还和获救概率[1]。因此将定向运动融合应急安全教育,是提升应急教育成效的必要选择,教师在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时,也要将定向运动当做一种高效的安全教育手段,让学生在不断参加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逃生能力的全面强化,让学生懂得利用手中的地图等工具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从现场逃离,保护自身安全。
2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2.1 确立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单元目标
确立明确的单元目标是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根本点。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我们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来设定单元目标,以实现定向运动教学的独特价值,最终将安全自救常识转化为青少年知行合一的行动力 (见表1)。
2.2 梳理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单元内容
将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针对安全教育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融合定向运动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每一模块内容都会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具体操作时以应急安全知识为理论知识内容,以定向运动为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户外定向应急逃生和室内定向应急逃生两个模块,分为迷宫定向、校园定向、室内定向、蛛网式定向、往返式定向、障碍式定向等六大内容(如图1)。如在迷宫定向开始前设置迷宫平面图,迷宫设计至少两条以上活路,并注意岔路区的设计。在校园定向开展前由教师挑选场地,设计和规划活动区域,在运动路线上放置山背、土坡的图片,象征该处为对应地势,同时通过对讲机告知学生在该地势不能做出的运动行为,以模拟真实的遇险环境,让学生学会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正确、沉着、冷静应对危险,快速找到出口,提升自己的逃生能力。
2.3 建构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学练流程
2.3.1 创设情境,寻找策略
以学校籃球场、田径场和小花园等区域为活动场地,设置隔离带和岔路区,在对应地段放置图片和视频,用图片模拟地形,用视频模拟现场灾害情况,同时用对讲机告知学生在抵达对应区域时需要注意和规避的活动行为,通过手、脑、眼、耳、心全面协调的情景设置,为学生创造最佳的真实体验,要求学生在运动中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2.3.2 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们,你们在面临灾害事故时打算怎么逃生呢?”或“同学们,请你们选择一种灾害事故,设想自己在事故现场,然后思考如何自主解决逃离现场吧?”一类的提示语,让学生按照“思考问题——解决同类问题——探究逃生规律——应用真实环境解决方法”的迂回思路来剖析问题,并提醒学生在跑动过程中注意对地图等工具的应用,学会将地图和实地结合,根据地图提供信息挑选正确的运动路线。通过不断地操练、感知、分析对定向应急逃生练习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详细存储与针对性处理,强化学生面对危机事件时的条件反射和自动应对能力[3]。
2.3.3 梳理知识,总结规律
在学生完成定向应急逃生练习后,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和总结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和积累逃生经验,并将心得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如果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后得出策略,其参与定向逃生练习的自信心会有很大提升,也能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对定向运动也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问题解决能力、应急避险能力的提高。
2.4 完善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评价体系让教学评价成为学生的需要。在检验学生练习定向应急逃生效果时,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两种评价方式各占总评的50%。
2.4.1 过程性评价——定向应急逃生学习评价表过程性评价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中,设计了定向应急逃生学生评价表,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等第评价和文字叙述等定性评价,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同学、教师等。(见表2)
2.4.2 终结性评价——校园定向应急逃生考核赛在校园内设计一条直线距离约1~1.5 km的定向路线,设置11~12个点标,让学生按照整条定向路线按顺序找对全部点标,并完成相关应急逃生任务。考核以班级为单位,考核时每班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各班比赛第一名成绩为〖WTBX〗T〖WTBZ〗,考核得分为P:100分,其余学生比赛成绩为Tn,考核得分为Pn,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其余学生最后的得
3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的学练成效
3.1 磨炼意志,激发抗压能力
所谓意志品质就是一个人在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含了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紧张、疲惫,这些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意志力,造成学生不能正确应对和处理突发事故。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向应急逃生练习,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掌握了合作和独立处理危机的方法。
3.2 夯实“处突”能力,练就处事
学生在参与定向应急逃生练习后,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保持自己的稳定情绪,用冷静、理智的状态去思考和剖析问题,搜集现场信息。在面临危机事故时也能结合自己对方向的判别和路线的规划较好地构思应对方案,处理突发事件问题。
3.3 强化基本体能,提升自救概率通过参与定向应急逃生练习,学生的快速奔跑、快速反应、耐力素质都得到了增强,学生能在运动中保持更持久的运动时间,从而实现心肺功能以及身体各项素质的强化与提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对突发事件也具有更强的应对能力。
3.4 巩固逃生常识,增强应急能力通过定向应急逃生练习的参与,学生学会了辨析生活中隐藏的危险因素,能准确意识到身边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掌握更多安全方面的知识,懂得预防和应对危险事故的发生以及在危机事件中保护自身安全,实现了对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面对危险时,学生也可以熟练使用指北针和地图等工具,在短时间内规划自救方案和逃生路线,掌握在危机情况下快速、有效逃生的方法,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4 结语应急避险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提高自身获救几率。安全教育工作不仅关系着学校声誉,也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因此理应对其保持高度的重视。而定向运动作为一种集智力与体力于一身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情绪、意志、抗压能力。故学校应当加强应急安全教育的建设,将定向运动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高身体素质和应急避险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其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3]谢颖,邓春凤.基于定向运动的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探索——以安全逃生教育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94-96.
关键词:定向运动;应急安全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21
收稿日期:2021-06-10
作者简介:李明(1977-),男,浙江海宁人,本科,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学
在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对“关于建立独立教程将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知识和急救技能纳入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案”的答复中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将共同努力加强大中小学生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知识和急救技能教育。但在第8个“世界急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其他国家,应急教育任重道远,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义务和有责任担负起该部分职责。而将应急安全教育有效融合到定向运动教学中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不仅可以教会学生识图、用图、利用地物特征或太阳与时钟判定方向、选择逃生路线等技能,体验不同难度的应急逃生情境,培育学生的方向感、空间感和行动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危机发生时快速构思逃生方案,并借助定向运动经验迅速逃离事故现场,实现自救。
1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之关联
1.1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的内在关联
应急是面对危险或者灾难时有效实现自我保护、降低生命损害、减少财产损失等的一种自救能力,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来不断强化。青少年受自我认知和行动能力的限制,应急安全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而定向运动教学和比赛因存在多样性完全可以帮助其提升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内的操场、校园角落和绿化带作为定向运动教学的开展场所,将地形条件资源应用到活动场景的设置中,并与应急安全逃生路线设计融合到一起,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逃生情景,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地物特征或太阳与时钟来识别方向,利用地图等工具找到逃生路线,减少危险对自身安全威胁的能力[1]。因此,将定向运动教学应用于应急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训练效果。
1.2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的目标趋同
定向运动教学是以定向运动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活动,定向运动是指个体以最短时间从起点到达终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个体需要想办法克服穿行时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以便成功抵达目的地[2]。而在灾害事故中,现场环境往往是被困人员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被困人员拥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能在灾害发生时借助手中的地图等工具进行逃生方案制定和逃生路线规划,那么被困人员的幸存几率将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定向运动与应急安全教育存在良好的契合性,将定向运动与应急安全教育融合,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教学训练。
1.3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的外延价值定向运动的开展能够提升个体对环境的掌控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如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定向运动,学生对空间布局的掌握程度会进一步加深,同时对空间问题的剖析能力也能得到增强,当现场发生事故灾害时,学生可借助积累的运动经验迅速制定逃生方案,找到最快最优的逃离办法,提高自身生还和获救概率[1]。因此将定向运动融合应急安全教育,是提升应急教育成效的必要选择,教师在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时,也要将定向运动当做一种高效的安全教育手段,让学生在不断参加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逃生能力的全面强化,让学生懂得利用手中的地图等工具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从现场逃离,保护自身安全。
2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2.1 确立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单元目标
确立明确的单元目标是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根本点。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我们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来设定单元目标,以实现定向运动教学的独特价值,最终将安全自救常识转化为青少年知行合一的行动力 (见表1)。
2.2 梳理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单元内容
将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针对安全教育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融合定向运动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每一模块内容都会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具体操作时以应急安全知识为理论知识内容,以定向运动为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户外定向应急逃生和室内定向应急逃生两个模块,分为迷宫定向、校园定向、室内定向、蛛网式定向、往返式定向、障碍式定向等六大内容(如图1)。如在迷宫定向开始前设置迷宫平面图,迷宫设计至少两条以上活路,并注意岔路区的设计。在校园定向开展前由教师挑选场地,设计和规划活动区域,在运动路线上放置山背、土坡的图片,象征该处为对应地势,同时通过对讲机告知学生在该地势不能做出的运动行为,以模拟真实的遇险环境,让学生学会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正确、沉着、冷静应对危险,快速找到出口,提升自己的逃生能力。
2.3 建构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学练流程
2.3.1 创设情境,寻找策略
以学校籃球场、田径场和小花园等区域为活动场地,设置隔离带和岔路区,在对应地段放置图片和视频,用图片模拟地形,用视频模拟现场灾害情况,同时用对讲机告知学生在抵达对应区域时需要注意和规避的活动行为,通过手、脑、眼、耳、心全面协调的情景设置,为学生创造最佳的真实体验,要求学生在运动中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2.3.2 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们,你们在面临灾害事故时打算怎么逃生呢?”或“同学们,请你们选择一种灾害事故,设想自己在事故现场,然后思考如何自主解决逃离现场吧?”一类的提示语,让学生按照“思考问题——解决同类问题——探究逃生规律——应用真实环境解决方法”的迂回思路来剖析问题,并提醒学生在跑动过程中注意对地图等工具的应用,学会将地图和实地结合,根据地图提供信息挑选正确的运动路线。通过不断地操练、感知、分析对定向应急逃生练习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详细存储与针对性处理,强化学生面对危机事件时的条件反射和自动应对能力[3]。
2.3.3 梳理知识,总结规律
在学生完成定向应急逃生练习后,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和总结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和积累逃生经验,并将心得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如果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后得出策略,其参与定向逃生练习的自信心会有很大提升,也能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对定向运动也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问题解决能力、应急避险能力的提高。
2.4 完善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评价体系让教学评价成为学生的需要。在检验学生练习定向应急逃生效果时,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两种评价方式各占总评的50%。
2.4.1 过程性评价——定向应急逃生学习评价表过程性评价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中,设计了定向应急逃生学生评价表,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等第评价和文字叙述等定性评价,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同学、教师等。(见表2)
2.4.2 终结性评价——校园定向应急逃生考核赛在校园内设计一条直线距离约1~1.5 km的定向路线,设置11~12个点标,让学生按照整条定向路线按顺序找对全部点标,并完成相关应急逃生任务。考核以班级为单位,考核时每班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各班比赛第一名成绩为〖WTBX〗T〖WTBZ〗,考核得分为P:100分,其余学生比赛成绩为Tn,考核得分为Pn,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其余学生最后的得
3 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的学练成效
3.1 磨炼意志,激发抗压能力
所谓意志品质就是一个人在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含了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紧张、疲惫,这些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意志力,造成学生不能正确应对和处理突发事故。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向应急逃生练习,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掌握了合作和独立处理危机的方法。
3.2 夯实“处突”能力,练就处事
学生在参与定向应急逃生练习后,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保持自己的稳定情绪,用冷静、理智的状态去思考和剖析问题,搜集现场信息。在面临危机事故时也能结合自己对方向的判别和路线的规划较好地构思应对方案,处理突发事件问题。
3.3 强化基本体能,提升自救概率通过参与定向应急逃生练习,学生的快速奔跑、快速反应、耐力素质都得到了增强,学生能在运动中保持更持久的运动时间,从而实现心肺功能以及身体各项素质的强化与提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对突发事件也具有更强的应对能力。
3.4 巩固逃生常识,增强应急能力通过定向应急逃生练习的参与,学生学会了辨析生活中隐藏的危险因素,能准确意识到身边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掌握更多安全方面的知识,懂得预防和应对危险事故的发生以及在危机事件中保护自身安全,实现了对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面对危险时,学生也可以熟练使用指北针和地图等工具,在短时间内规划自救方案和逃生路线,掌握在危机情况下快速、有效逃生的方法,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4 结语应急避险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提高自身获救几率。安全教育工作不仅关系着学校声誉,也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因此理应对其保持高度的重视。而定向运动作为一种集智力与体力于一身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情绪、意志、抗压能力。故学校应当加强应急安全教育的建设,将定向运动与应急安全教育深度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高身体素质和应急避险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其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 刘阳,柳文杰.定向运动体验式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19(06):108-112.
- [2]黄梅,王成科.安全教育背景下高校定向运动参与者地图识别和路线选择研究[J].搏擊·武术科学,2012(11):122-125.
[3]谢颖,邓春凤.基于定向运动的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探索——以安全逃生教育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