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既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但是语文并非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任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语文情感教育的含义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简单来讲,就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加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种“情感教学”也可以被称为“乐学”或者“愉快教学”,强调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因素的渗透,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以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情感教育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现,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引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从语文中学到真善美,树立高尚的情操,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二、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
整体而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主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情感性、兴趣性、审美性。情感性是指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传达出积极、真挚的情感,以达到一种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兴趣性则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高涨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长,与“乐学”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作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审美性说明情感教育过程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和获得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心灵交流。
三、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倡导学生的真善美,初中语文加入情感教育,使学生在领略世界真善美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获得巨大的动力,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且情感教育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中,还有利于消除语文学习的枯燥性,使语文课堂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
1. 营造充满情感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由物质环境、课堂中的人际关系、课堂的气氛等因素构成。课堂物质环境,如室内的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柔和而充分的照明、和谐的色彩、师生的位置关系等,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包含情感因素,但在施教者创设这些环境的时候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在里面的,而且这些也总能让人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从而对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情感环境的营造。如,学生在学习时心理情感的营造、学习气氛的营造等等,对于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对所需要的情感的积累做好一定的铺垫,这些都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必要活动。如,教师在教授朱自清《背影》的时候可以从学生含辛茹苦的父母身上切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一种情绪上的感染,为教师的情感教学奠定基础。
2.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
语文教学是作者、编者、教师和学生四者沟通感情的过程。由于受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限制,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体会不出作者的感情,或体会得很肤浅。教师的真情实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是由情感的感染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教师要准备情感。在备课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的感情色彩与表达方式,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随着人物的遭际、矛盾的起伏、场景的变换去经验一番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师上课前还要酝酿良好心境。其次,教师要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课。教师语言的亲和力,能使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老师的情感。第三,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语言的运用固然重要,眼神、手势、动作等体态语的配合也不可忽视。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总结出如下的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3.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内涵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 教师只有深挖教材,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里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与作品中人物同爱共恨,被情感打动。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如果教师如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最终用教学内容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情感教育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各种情境氛围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以一种健康的情感态度面对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春柳.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初探[J].教育改革与实践,2012(05)
[2]刘国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浅谈[J].新课程学习,2011(12)
一、语文情感教育的含义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简单来讲,就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加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种“情感教学”也可以被称为“乐学”或者“愉快教学”,强调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因素的渗透,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以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情感教育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现,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引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从语文中学到真善美,树立高尚的情操,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二、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
整体而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主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情感性、兴趣性、审美性。情感性是指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传达出积极、真挚的情感,以达到一种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兴趣性则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高涨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长,与“乐学”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作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审美性说明情感教育过程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和获得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心灵交流。
三、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倡导学生的真善美,初中语文加入情感教育,使学生在领略世界真善美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获得巨大的动力,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且情感教育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中,还有利于消除语文学习的枯燥性,使语文课堂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
1. 营造充满情感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由物质环境、课堂中的人际关系、课堂的气氛等因素构成。课堂物质环境,如室内的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柔和而充分的照明、和谐的色彩、师生的位置关系等,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包含情感因素,但在施教者创设这些环境的时候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在里面的,而且这些也总能让人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从而对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情感环境的营造。如,学生在学习时心理情感的营造、学习气氛的营造等等,对于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对所需要的情感的积累做好一定的铺垫,这些都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必要活动。如,教师在教授朱自清《背影》的时候可以从学生含辛茹苦的父母身上切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一种情绪上的感染,为教师的情感教学奠定基础。
2.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
语文教学是作者、编者、教师和学生四者沟通感情的过程。由于受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限制,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体会不出作者的感情,或体会得很肤浅。教师的真情实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是由情感的感染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教师要准备情感。在备课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的感情色彩与表达方式,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随着人物的遭际、矛盾的起伏、场景的变换去经验一番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师上课前还要酝酿良好心境。其次,教师要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课。教师语言的亲和力,能使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老师的情感。第三,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语言的运用固然重要,眼神、手势、动作等体态语的配合也不可忽视。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总结出如下的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3.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内涵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 教师只有深挖教材,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里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与作品中人物同爱共恨,被情感打动。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如果教师如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最终用教学内容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情感教育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各种情境氛围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以一种健康的情感态度面对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春柳.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初探[J].教育改革与实践,2012(05)
[2]刘国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浅谈[J].新课程学习,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