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定员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供电企业劳动定员贯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措施需要长期的规划。文章基于人力资源规划这一有效的平台,从企业管理层面提出可以“分步骤、有计划”解决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相关问题。
关键词:劳动定员;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素质定员;岗位管理
作者简介:王曦影(1980-),女,河北深泽人,北京市电力公司海淀供电公司人力资源处,工程师。(北京 100086)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020-02
人力资源规划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此项工作对大部分供电企业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有具有指导性的人力资源规划,而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需紧密围绕着劳动定员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来进行。自供电企业强化劳动定员贯标工作以来,各供电企业无不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但因供电企业的历史沿革及国有企业的特性,给供电企业的劳动定员贯标工作带来或大或小的困难,导致目前各供电企业在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但又苦无良策的问题。
鉴于“十二五”时期的到来,笔者提出应将解决劳动定员问题作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工作,从管理的高度开展企业劳动定员工作。
一、劳动定额在管理中的意义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根据预先规定的、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劳动消耗标准,进行核定的用工标准。劳动定额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基础,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定员、配置劳动力的依据。
二、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现存问题分析
综合笔者所在单位情况及对其他供电单位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现存的几个共性问题。
1.对企业劳动定额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劳动定额是一门研究人机工程的科学,通过劳动定额方法与时间的研究、生理与心理研究,使企业用人合理、组织生产科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合理的用人不仅会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会提升企业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关系。
现在多数企业的人工成本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很大比重,除去固定成本外,人工成本在操作成本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因此通过降低人工成本,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仍有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对这一点还不够重视,对于企业的劳动定额工作关心程度与支持力度不够。其次,通过系列的动作、方法等研究,可以降低员工的劳动负荷,减少员工劳动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结构性冗员与缺员现象突出
供电企业用工总量超员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多数供电企业不同业务的定员却出现冗员与缺员并存现象。一方面是管理岗位、服务岗位、部分营销岗位和农电岗位冗员;一方面是变电、输电、配电等生产一线岗位缺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供电企业,这种现象表现十分突出。主要原因在于:
(1)供电企业人员引进有限且渠道单一,人员出口不顺畅。供电企业的人员流出仍然是以退休和辞职两种方式为主,尚未能像民营企业和外企一样灵活,加之人员引进在数量上受严格控制和引进渠道单一的原因,致使供电企业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出不去。
(2)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电网发展速度的加快。随“大运行”体系的逐步推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逐步建成和电网规模的快速扩展,一方面组织方式的优化和技术进步提高了供电业务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用工数量;另一方面电网规模的扩大、新设备的大量投放,扩大了对用工需求的数量。
(3)非计划性的人员调配。在供电企业中,普遍存在机关因临时缺人从生产一线岗位随时抽调人员的现象,这样的人员调动进一步加剧了生产一线岗位的用工困境。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上未能满足定员标准要求
企业劳动定员达标的前提是,具备标准所规定的组织技术水平及人员素质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供电企业整体人员素质水平并未能达到这一要求,以至于素质定员目标无法实现,加大了劳动定员贯标工作的难度。在进人方式改革前,供电企业获取新员工的途径主要为上级单位统一招聘、安置复转军人和职工子女顶岗三种方式,供电企业无法按需求进人,而新人的素质水平高低不等,导致供电企业各生产岗位的任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占据劳动岗位的现象。现供电企业劳动力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企业总体用工较大比例,生产技能岗位上技能水平低的人员多,照顾工伤、残疾等特殊性劳动力占一定比例。
4.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企业人力资源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除了获取必需的符合素质要求的人员外,还需有合理的人员结构。目前,供电企业劳动定员人员结构中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技术技能等级结构不合理,高技术技能人员占总体比例过小,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人员缺乏,不利于供电企业的运营管理和电网的快速发展;专业结构不合理,供电企业人员主要以电气专业及生产技术人员为主,而经营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等职能专业管理人员少,制约着企业的专业化及精益化管理的推进;人员分布不合理,供电企业普遍存在能者争上游的现象,导致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人员大多数集中在机关管理或条件较好的岗位,而基层单位中此类人员比例很少,尤其在生产一线岗位。
三、劳动定员的解决对策
供电企业劳动定员贯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分阶段分逐步完成,在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搭建机制平台,完善劳动定员管理
在全面执行劳动定员标准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健全劳动定员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和各专业口定员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及责任,完善供电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功能,使劳动定额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建立与企业薪酬管理、财务管理等并驾齐驱的专业管理机构。
其次,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劳动定额队伍,做好劳动定额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技术、业务水平,培养一支明确劳动定额工作特点,熟悉劳动定额标准与流程,并善于带领、指导企业开展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
再次,建立劳动定员与薪酬激励、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人工成本控制和用工方式等人力资源业务联动的管理机制。现代企业管理把激励作为企业整个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以激励来推进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和劳动定额水平的上升,增强企业劳动定员全面管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从而控制企业劳动定员。
2.建立健全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基于企业内部分配的现状,分工序、工种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标准定额,加强劳动定额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完成从以人为经验估工到科学管理劳动定额的转变,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
3.规范用工管理机制,加强用工控制
在原有的以合同管理为主的基础上,以岗位管理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机制。按照定员标准、岗位需要的要求,合理确定用工总量,严格保证进人质量。建立企业内部岗位体系,通过对各岗位用工情况的清理,结合工作流程及岗位工作的负荷度、岗位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综合确定各岗位的合理用工方式,建立“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新近人员应首先考虑补充生产一线岗位,加大管理岗位和辅助岗位的用工控制力度,扭转企业存在的“一线紧、二线松”的非正常现象,树立整体效率观念。
4.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提高人员素质
构建企业各专业岗位序列标准,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开展工作分析,完善企业岗位设置,对岗位的任职条件进行梳理,建立定员岗位任职资格体系,为岗位定员提供基础依据;结合企业各专业人员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岗位序列标准,指导建设各专业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制定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借助人才有序的流动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协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从而为实现科学合理定额奠定良好基础。
5.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标准
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是一项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相连的工作,要使其能够成功应用于企业实践,劳动定额标准就一定要符合生产经营实际,具有实操性。在定额方法和时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针对不同的劳动的特质,采取不同的定额方式,如看管定额、技术核定、按比例定员、同业比较推定、按岗定员等,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实操性强的定额标准,使企业员工工作负荷整体趋于合理,更好地发挥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6.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优化调整内部人员结构
在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企业管理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每年的人员调整措施及实施计划。对于冗员岗位,需加强其岗位管理,做好富余人员往缺员岗位调配的工作,并严格控制企业人员往冗员岗位流动。对于缺员岗位,除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外,可通过单位内部调配,如加强冗余岗位人员的转岗培训等,合理调整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员配置;亦可通过优化组织方式或提高技术改造力度,减少因企业业务发展带来的人员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解决劳动定员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依靠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企业用工水平的提升和人员素质提高,需要长期的系统的逐步的实现。目前国有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仍然是管理系统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将会给我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供电企业,更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国家各项政策,与时俱进。因此,企业要将劳动定额管理上升到企业整体的管理层面进行研究,完成从人为凭经验估工到科学定员定额管理,从单一的管理上升到企业全面管理的转变,从而提升企业效率与整体管理水平。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笔者通过以上论述,提出了在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中解决供电企业劳动定员问题的对策。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劳动定员;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素质定员;岗位管理
作者简介:王曦影(1980-),女,河北深泽人,北京市电力公司海淀供电公司人力资源处,工程师。(北京 100086)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020-02
人力资源规划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此项工作对大部分供电企业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有具有指导性的人力资源规划,而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需紧密围绕着劳动定员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来进行。自供电企业强化劳动定员贯标工作以来,各供电企业无不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但因供电企业的历史沿革及国有企业的特性,给供电企业的劳动定员贯标工作带来或大或小的困难,导致目前各供电企业在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但又苦无良策的问题。
鉴于“十二五”时期的到来,笔者提出应将解决劳动定员问题作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工作,从管理的高度开展企业劳动定员工作。
一、劳动定额在管理中的意义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根据预先规定的、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劳动消耗标准,进行核定的用工标准。劳动定额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基础,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定员、配置劳动力的依据。
二、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现存问题分析
综合笔者所在单位情况及对其他供电单位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现存的几个共性问题。
1.对企业劳动定额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劳动定额是一门研究人机工程的科学,通过劳动定额方法与时间的研究、生理与心理研究,使企业用人合理、组织生产科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合理的用人不仅会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会提升企业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关系。
现在多数企业的人工成本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很大比重,除去固定成本外,人工成本在操作成本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因此通过降低人工成本,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仍有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对这一点还不够重视,对于企业的劳动定额工作关心程度与支持力度不够。其次,通过系列的动作、方法等研究,可以降低员工的劳动负荷,减少员工劳动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结构性冗员与缺员现象突出
供电企业用工总量超员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多数供电企业不同业务的定员却出现冗员与缺员并存现象。一方面是管理岗位、服务岗位、部分营销岗位和农电岗位冗员;一方面是变电、输电、配电等生产一线岗位缺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供电企业,这种现象表现十分突出。主要原因在于:
(1)供电企业人员引进有限且渠道单一,人员出口不顺畅。供电企业的人员流出仍然是以退休和辞职两种方式为主,尚未能像民营企业和外企一样灵活,加之人员引进在数量上受严格控制和引进渠道单一的原因,致使供电企业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出不去。
(2)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电网发展速度的加快。随“大运行”体系的逐步推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逐步建成和电网规模的快速扩展,一方面组织方式的优化和技术进步提高了供电业务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用工数量;另一方面电网规模的扩大、新设备的大量投放,扩大了对用工需求的数量。
(3)非计划性的人员调配。在供电企业中,普遍存在机关因临时缺人从生产一线岗位随时抽调人员的现象,这样的人员调动进一步加剧了生产一线岗位的用工困境。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上未能满足定员标准要求
企业劳动定员达标的前提是,具备标准所规定的组织技术水平及人员素质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供电企业整体人员素质水平并未能达到这一要求,以至于素质定员目标无法实现,加大了劳动定员贯标工作的难度。在进人方式改革前,供电企业获取新员工的途径主要为上级单位统一招聘、安置复转军人和职工子女顶岗三种方式,供电企业无法按需求进人,而新人的素质水平高低不等,导致供电企业各生产岗位的任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占据劳动岗位的现象。现供电企业劳动力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企业总体用工较大比例,生产技能岗位上技能水平低的人员多,照顾工伤、残疾等特殊性劳动力占一定比例。
4.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企业人力资源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除了获取必需的符合素质要求的人员外,还需有合理的人员结构。目前,供电企业劳动定员人员结构中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技术技能等级结构不合理,高技术技能人员占总体比例过小,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人员缺乏,不利于供电企业的运营管理和电网的快速发展;专业结构不合理,供电企业人员主要以电气专业及生产技术人员为主,而经营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等职能专业管理人员少,制约着企业的专业化及精益化管理的推进;人员分布不合理,供电企业普遍存在能者争上游的现象,导致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人员大多数集中在机关管理或条件较好的岗位,而基层单位中此类人员比例很少,尤其在生产一线岗位。
三、劳动定员的解决对策
供电企业劳动定员贯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分阶段分逐步完成,在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搭建机制平台,完善劳动定员管理
在全面执行劳动定员标准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健全劳动定员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和各专业口定员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及责任,完善供电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功能,使劳动定额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建立与企业薪酬管理、财务管理等并驾齐驱的专业管理机构。
其次,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劳动定额队伍,做好劳动定额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技术、业务水平,培养一支明确劳动定额工作特点,熟悉劳动定额标准与流程,并善于带领、指导企业开展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
再次,建立劳动定员与薪酬激励、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人工成本控制和用工方式等人力资源业务联动的管理机制。现代企业管理把激励作为企业整个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以激励来推进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和劳动定额水平的上升,增强企业劳动定员全面管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从而控制企业劳动定员。
2.建立健全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基于企业内部分配的现状,分工序、工种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标准定额,加强劳动定额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完成从以人为经验估工到科学管理劳动定额的转变,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
3.规范用工管理机制,加强用工控制
在原有的以合同管理为主的基础上,以岗位管理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机制。按照定员标准、岗位需要的要求,合理确定用工总量,严格保证进人质量。建立企业内部岗位体系,通过对各岗位用工情况的清理,结合工作流程及岗位工作的负荷度、岗位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综合确定各岗位的合理用工方式,建立“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新近人员应首先考虑补充生产一线岗位,加大管理岗位和辅助岗位的用工控制力度,扭转企业存在的“一线紧、二线松”的非正常现象,树立整体效率观念。
4.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提高人员素质
构建企业各专业岗位序列标准,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开展工作分析,完善企业岗位设置,对岗位的任职条件进行梳理,建立定员岗位任职资格体系,为岗位定员提供基础依据;结合企业各专业人员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岗位序列标准,指导建设各专业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制定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借助人才有序的流动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协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从而为实现科学合理定额奠定良好基础。
5.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标准
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是一项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相连的工作,要使其能够成功应用于企业实践,劳动定额标准就一定要符合生产经营实际,具有实操性。在定额方法和时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针对不同的劳动的特质,采取不同的定额方式,如看管定额、技术核定、按比例定员、同业比较推定、按岗定员等,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实操性强的定额标准,使企业员工工作负荷整体趋于合理,更好地发挥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6.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优化调整内部人员结构
在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企业管理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每年的人员调整措施及实施计划。对于冗员岗位,需加强其岗位管理,做好富余人员往缺员岗位调配的工作,并严格控制企业人员往冗员岗位流动。对于缺员岗位,除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外,可通过单位内部调配,如加强冗余岗位人员的转岗培训等,合理调整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员配置;亦可通过优化组织方式或提高技术改造力度,减少因企业业务发展带来的人员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解决劳动定员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依靠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企业用工水平的提升和人员素质提高,需要长期的系统的逐步的实现。目前国有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仍然是管理系统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将会给我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供电企业,更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国家各项政策,与时俱进。因此,企业要将劳动定额管理上升到企业整体的管理层面进行研究,完成从人为凭经验估工到科学定员定额管理,从单一的管理上升到企业全面管理的转变,从而提升企业效率与整体管理水平。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笔者通过以上论述,提出了在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中解决供电企业劳动定员问题的对策。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