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师生互动的内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交往互动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交往性和活动性、人本性等特征。师生互动特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师生互动的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中去,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机制,从而达到和谐良性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师生互动 教学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抽象,有一定的理论性,因此较为枯燥乏味,但又是全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列主义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不能和谐共进,较易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互动教学机制,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
  (一)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交往互动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要求,通过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相结合,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心理,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对象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实践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精神交往实践活动展开、延续、发展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教育性交往与活动体现着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身的精神交往和对话,没有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也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自觉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现代思想教育过程的基础。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和作用,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强调交往与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也就是说,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平等交往、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使教育者的组织、策划、引导与受教育者主动地参与、体验真正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真正做到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相结合,教学相长,品德共进。
  (二)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特征
  1.交往性和活动性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合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以“情”“意”为基础的动态性发展的过程。离开了交往和活动则无法想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交往性和活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交往和活动中形成,又通过交往和活动表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交往,是指通过语言等各种媒介进行的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基本实践方式;活动是指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意识能动性和个体能动性的基本行为方式。早在20世纪中叶,教育心理学界就对交往和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前苏联列昂节夫的“活动—个性理论”认为,活动是意识和个性形成的决定因素,也是品德发展的基础。教育性的交往与活动加速了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规范和保证了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并对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延时、持续的影响作用。
  2.人本性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的价值取向,是其最根本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鲜明的社会性,它生存、发展于社会之中,受到社会制约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整个过程无不渗透着社会性。但我们也不宜无限地夸大这种社会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当在协调个人的关系方面,尤其在协调个人的自我关系方面更多地发挥它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现时代应该逐渐地更多地考虑如何使个体在精神上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满和完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使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得到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主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通过提升个人的自身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发展促成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不是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而是作为目的来培养。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不致被教育对象视为“异己”的力量,才能使人自觉自愿地接受。
  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目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功能性的转变,使之成为教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和生存的重要实践过程。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个人的人格,保护个人的自尊心,尽可能满足个人正当、合理的需要,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自我教育。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反映了人的思想特点和需求,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人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二、师生互动的内涵
  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相对狭义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特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应如何理解其内涵?对此,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解释。
  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主要从师生互动中的师生间关系来理解师生互动的内涵。一些研究者从哲学认识论出发,认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主客体关系。有认为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占主导地位的,还有师生双主体说等观点。总的来看,这些观点多从主体和客体相对立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分析师生间关系,师生互动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或教师为主体或学生为主体与其客体间的一种相对作用和影响。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互动双方的活动是交互性的,而非对立性的,很难用主客体简单地解释。教育则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中展开的,因此互动中的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互为主体间的“人与人”的关系。对此,现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马丁·贝布尔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主体间的“我—你”关系,是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而不是把双方看做是某种物品的“我—它”关系。师生间这种“我—你”的关系,对师生互动中师生间关系的这种理解,克服了以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不足,把教师和学生都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树立了师生尤其是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在师生互动中的形象,是十分可贵的。   在社会学领域,研究者主要从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行为过程理解师生互动的内涵。在这里,课堂被看做一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由于存在制度性的角色身份及地位的差异,师生之间行为的主要属性是“控制—服从”,教师指向学生的行为其宗旨在于“课堂控制”,控制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师生互动不仅仅表现为控制—服从。在实际活动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师生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等。如果仅仅强调“控制—服从”,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也不利于理解师生互动中师生双向作用和交互影响的本质。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者更侧重从师生互动的内容来探讨其内涵。在这一方面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观点,如认为亲密、矛盾和依赖是师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主要方面;而有人则以依恋为基础,强调在师生相互作用中教师敏感性和参与性的重要意义,并从情感安全性、依赖程度和社会性指导三个方面分析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研究者也提出将参与程度和交往的情感质量作为理解师生互动的主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者也十分强调师生互动的系统性。
  结合对已有的研究和自身对师生互动的分析,我们认为,师生互动是指发生在师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在对师生互动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上,需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师生互动是存在于师生间,在师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
  其次,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同时,师生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最后,师生互动包括师生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是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又可能是发生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交往活动中。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也可能丰富多样。因此,师生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发生在多情景中的、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
  根据以上对师生互动的分析,师生互动具有教育性、交互性、连续性、辐射性、非一一对应性和非正规化等特征。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教学效果不佳已在全社会达成了共识,客观地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者更多的应从自身找原因,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逐渐建立起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普通教师与专家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后者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善于发现新问题,再及时解决新问题。所以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师生互动的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去。
  三、结语
  课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们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活动。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异常复杂困难的局面,探索出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新思路和新形式显得格外重要,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金生鈜.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1).
  [2]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3]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其他文献
一、热水锅炉水质检测的项目介绍rn工业用水的水质应该满足生产用途的需求,保证产品的质量,不同的用途对水质有不同的要求。锅炉把水作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产生蒸汽,成为输送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属于高发的中老年骨关节病变,因其危害大,患者多,治疗难,使该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并承受极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本研究通过随机对比,将双极射
今年一月十二日,胡耀邦同志对冯文彬同志的一个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作家创作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党允许作家在风格和艺术上自由选择,不要干预,但在这类作品中,特别是
【摘要】服装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材质。伴随着当代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服饰着装的要求也越发提高,不仅在审美、颜色、款式上提出要求,而且对服装设计造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造型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平面裁剪,利用精确的数值使面料完美贴合人体,并且根据人体三维计算出数值,从而在不同的结构线上做处理,设计出不同的服装造型款式;另一种则是三维立体裁剪,利用面料直接在人台上做设计,表现形式更直接、灵
摘 要: 政治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这样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想要避免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了几种政治课堂上常见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希望能够对高效政治课堂的构建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手段为
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学校的党风如何,直接影响到校风、校纪的好坏,影响到我们教育对象的政治素质和学校工作的成效。几年来,特别是通过整党,我们从
为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一些用电量较大、配电系统较复杂的现代工业企业从成本的有效控制及优化管理等方面考虑,越来越趋向对配电系统的运行采用智能化控制。主要是利用现代电子
一、多媒体课件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往往起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式的作用。如何合理选择一种适合本学科的多媒体课件,有效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应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政治学科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时代性、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等方面,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就其作用作如下阐述。  1.直观形象性。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而且是学生
思想政治课是中专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现在中专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想活跃,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职工下岗和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存在诸多疑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希望老师能在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
摘 要: 实施多元学习评价是新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初中思品学科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的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注意事项、模式与方法作较为系统的阐述,重点研究思品课实施多元学习评价的模式、方法及注意问题,以期提高多元学习评价的实效性,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学习评价 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