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的心灵面对学生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可能走上这样的歧途,批评学生多于赞美学生,尤其面对学习成绩差或品行比较差的学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事倍功半,不仅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而且最后对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陷入困境,不如反过头来,多多赞美学生,用一些巧妙的技巧让学生从赞美中获得力量。
  
  1.赞美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渴望被肯定是人的自我尊重的需要。爱听赞美之词,是出于人的自尊需要,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一个学生若能不时听到老师对他的赞美,他便会明白自身的价值,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学生若得不到赞美,也许他的心灵迟早有一天会因饥饿而死。赞美学生好比给他们食物,使之补充体力,调整精神状态。赞美的言语会像清晨美妙的音乐永远在学生记忆深处歌唱。
  
  2.赞美是调节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教师总希望学生都能喜欢自己,重视自己所教的学科并乐于接受自己传授给他们的知识,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就得遵守这样的法则: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先怎样对待别人;希望学生喜欢尊重你,你得首先喜欢尊重学生。教师应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承认学生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由衷的赞美。现在,很多师生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自尊的需要,而赞美能够化解师生间的
  许多冲突和紧张。
  
  3.赞美是帮助学生达到光辉顶点的精神鼓舞
  
  美国的科学家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罗斯巴克进行过一次实验。他们对若干名儿童展开了算术测验,把这些儿童分成三组,对这三组儿童各施以不同的刺激。对于A组的儿童,每次都赞扬他们的成绩,对于B组的儿童,老是批评他们。至于对c组的儿童,则不管他们成绩的好坏,采取三不管的态度。结果受到表扬的A组儿童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受到批评的B组儿童虽然进步没有A组儿童明显,但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而c组儿童最成问题,他们自始至终没有丝毫进步。科学家从这一实验里又发现优秀的儿童即使受到批评,也不会影响到他们进步的程度,而那些能力较弱的儿童,一旦受到表扬,成绩就会明显上升,如果屡次受到批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然而不到位的赞美也会有副作用。评价式的赞美有摧毁性;欣赏式的赞美有建设性。所以,在赞美学生时,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
  1. 少用比较、评价式的赞美。
  例如:“做得很好,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这样的赞美会给学生带来焦虑,因为教师赞美学生时,学生会把赞美内容与其自我形象比较,有差别时便会引起压力与焦虑。因此上课的时候,“你表现很好”, “真了不起”这种评价式的赞美应尽量避免。因为它有害无益。很多老师发现在小学课堂举手发言的学生相当热烈,初中就变得稀稀拉拉了,高中则是静悄悄。我曾经问过高中生: “为什么你们慢慢地就不想举手发言了?”学生的回答是:“由小学到中学我们已经是充分吸收经验了,答得好老师就称赞,答不好,他不批评你,自己也怪难受的。”由此看到这种评价式的赞美会给学生制造焦虑,招致防卫。一个人如果想做一个真正的自己,自由地发表意见就必须免于受到评价式赞美的压力。从我的经验看来不受评价式赞美的压力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例如:课堂上学生回答完某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想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发言,所以说:“你真棒!”这位老师继续讲课,并不知道自己已造成了伤害学生。如果学生因为会回答就是棒,那么不会回答就是不棒。所以为了避免出错,这位学生以及他们的同班同学就会防卫——以后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举手!学生把目标只是集中在结果上,而不是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所以在很多的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少。
  总的来说,只要描述正确,不带评论,就不会引致学生焦虑。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赞美是发自由衷的欣赏,并建立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当学生从这些赞美中,为自己作出正面评论时,其自我价值便得以提升。
  2. 多用欣赏、描述式的赞美。
  例如:“你好××!”这样的赞美并不能投其所好。因为这样赞美对某学生来说可以是赞美,但对另一学生来说可能会引起反感,学生便觉得教师不了解他们。学生可能因此与教师保持距离,因为他们害怕教师了解他们多一点后会失望。更甚者,学生会做出一些不良行为,以证明教师的观点错误。学生良好行为的动机,若只是建立于教师的赞美上,而未能加以内化、扎根心中,赞美过后学生的好行为就不能持续了。最有效的赞美,就是让学生内化其良好行为的动机。当学生能把行为建立于一些内化的原因或其他自然结果时,他们就能自发地做出良好行为,不再依赖别人的赞美了。例如:“你准时集合,会令别人更加信任你”,这样的赞美可帮助学生内化良好行为的动机,不再是依赖别人的赞美。若教师的赞美不是出于对学生的由衷欣赏,而是要控制学生的行为,那么赞美只会引来学生的反感与不合作,觉得教师虚伪。
  总之,赞美是施予生命的一缕阳光,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感受阳光的温暖。赞美学生,其实就是换一种眼光来看待学生,把学生放在一个他们所需要的平台上,给予他们真正的关心、帮助和理解,这样教育教学才会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朝前发展。此外,教师在赞美学生时,还应把握好赞美的尺度,如果赞美得不恰当不切实,就往往会使赞美变得泛滥成灾而空洞无效,有的赞美甚至会变质为挖苦或讽刺,尤其对高年级学生,教师恰当切实的赞美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肯定与鼓励。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大量皮划艇训练文献资料分析,对皮划艇运动中专项力量训练系统化提出一个理论依据,在业余训练工作作为参考,实践的基础结果表明:专项训练和力量训练是确定训练内容的主要依据。有效的专项化训练方法是:皮划艇专项力量训练的前提。  关键词 皮划艇 专项力量训练 训练原则    一、前言    竞技体育的训练是一个目标明确、系统和有规律的过程,目的就是要达到最好的成绩。  皮划艇运动是综合力量很强制运
期刊
【摘要】高三的学生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很多的学生出现了焦虑心理,这是比较普遍和正常的事情。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多得森法则: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所以,焦虑也像其他许多好东西一样: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本文以高三学生在高考化学复习中易形成的焦虑心理为例,分析其成因及其正、负面影响,进而提出若干缓解策略。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阐述了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注重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四、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
期刊
摘要:《临安遗恨》是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根据岳飞的《满江红》改编而成的,作于1990年,最初为中阮协奏曲,1992年改编为古筝协奏曲,主要表现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却惨遭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  关键词:筝;《满江红》;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    前言    筝,
期刊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等诸育的和谐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教书育人。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课前深入备课
期刊
内容摘要德育就是走不进学生们的心田里,这是目前学校德育的一个常见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校德育在方式上过于传统,在理念上没有学生的地位,留于形式。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我对于小讲台的建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个性,体会如下,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 班级文化 讲台的建设 保障 个性 落实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
期刊
【摘要】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体育课的素质教育呢?本文从校方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养及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三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谈及英语后进生的普遍原因,首先是因为他们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其次是各种心理障碍,以及教学因素及家庭、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了解后进生,消除他们的种种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建立自信心,努力改进教育方法,让社会学校家庭共同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因素 教育因素 社会家庭因素 教育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成绩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几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
期刊
【摘要】让学生“问”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新课程标准的两大核心要素。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思想。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也日趋重要。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培养 语文课堂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的是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自主意识。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概括孔子的教育理念:  (一)、有教无类: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区分类别,不分贫富、不分高低,一律平等。一、这意味着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二、这意味着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于学习要永不满足,努力学习,决不言弃;教育他人要永不疲倦,认真施教,情绪饱满。  (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