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激素作为肝脏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已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近几年来,随着新的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以及激素的长期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如感染、抵抗力降低、肿瘤复发等,激素的应用正在逐渐减少,甚至不用[1,2]。
【机 构】
:
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统计室,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素作为肝脏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已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近几年来,随着新的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以及激素的长期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如感染、抵抗力降低、肿瘤复发等,激素的应用正在逐渐减少,甚至不用[1,2]。
其他文献
胆道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较高,是胆道外科疑难问题之一.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采用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难治性胆道结石53例,效果良好.同时回顾性分析该科通过纤维胆道镜治疗的胆道结石50例资料,比较分析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疗效。
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笔者按一定的筛选标准对48例胆石症病人分别采用支架管内引流或T管引流的方法处理切开的胆总管,探讨支架管内引流在胆道探查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肝脏移植在我国发展迅速,每年的肝移植例数成倍增加,而且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高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成功预防,术后长期存活的病人不断增多,而各种原因造成移植肝失功需再次移植的病人数也不断增加。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手术后使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PM)与普乐可复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否有助于防止肝癌的复发与转移.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19例肝癌行肝移植病人(米兰标准6例,扩大米兰标准13例)随机选取其中10位病人作为治疗组(米兰标准2例,扩大米兰标准8例)手术后使用雷帕霉素与普乐可复为主免疫抑制治疗,9例(米兰标准1例,扩大米兰标准8例),采用普乐可复为主的肝癌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胆道重建方式在医源性胆管损伤和肝移植中的应用,探讨胆管对端吻合法的疗效.方法 分别回顾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0年来术中发现胆管横断性损伤并及时修复的19例临床资料和66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并对其胆道重建方式进行探讨.结果 胆管对端吻合法在医源性胆管损伤术中的效果优良率达86.6%,肝移植术中供受体胆管端端吻合是否留置T管对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胆管对端吻合
病人女,68岁,因右上腹坠胀伴乏力2个月入住外院,CT显示肝轮廓明显增大,肝右叶向下至髂棘水平,肝右叶被巨大低密度影肿块占据,约21 cm×15 cm× 28 cm,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见动脉期肿块内少许线样强化灶,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门脉期肿块内强化显著,诊断为肝巨大血管瘤。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的502例PD,其中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7例,联合切除19例.结果 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5%(158/502),手术死亡率为3.2%(16/502),因并发症而再手术32例,再手术死亡率9.4%(3/32).以1999年为界将PD
1.病例报道:病人,男,39岁,体重50 kg,因发现转氨酶升高、皮肤巩膜黄染10年,加重3年人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择期全麻下行减体积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因术中见胃窦部一约3 cm溃疡性缺损,周边质硬,不能排除恶性,加行远端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该项研究的目的是阐明合并代偿性肝硬化的肝细胞癌病人行首次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0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1987—1994年行肝切除术的250例肝细胞癌病人,其中145例Child A级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91例为Child B级或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不包括14例失去随访的病人,随访0.04~18.2年,中位随访期4.5年;
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pancreaticobiliaryductal union,APBDU)时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过长的共同通道,胆汁和胰液互流,引起多种胰胆系统病变.APBDU胆管癌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且发生年龄也比正常人提前.尽管对APBDU进行了大量研究,其机制还未完全明了.以往的研究大多限于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已有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的生理解剖结构有较大差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