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落后是大家对乡村基层教育的普遍印象。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存在,乡村教育人才生态链也因此一直处于恶性循坏的状态。然而,近期中青报上的一篇文章却揭示了乡村教育的另一面:城市老教师想去乡村任教,却被“45岁以下”“学科带头人”等硬性规定挡在了门外。针对如此“傲娇”的“求贤”方式,众多教师以及评论员纷纷表示“不解”,并从多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斌(湖南常德学校教师) 乡村教师招聘,少些条条框框为好
主管乡村教育的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官员应转变引进人才观念,“只选对的,不一定选贵的”,选择适合该地区、愿意为该地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教师才是正确的择师观、择才观。
同时,扶持乡村教育,要创造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就业环境,“想干事的给平台、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政治、经济等)地位”,让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为具有乡村情怀的教师提供更大的人生舞台。通过他们丰富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为乡村教育事业创造辉煌,进而引导更多的优秀教师对农村充满希望和憧憬,心甘情愿地到农村去发展自身事业。
张志林(教育评论员)均衡教育,莫辜负城市老教师的情怀
不可否认乡村教学条件差,教学环境恶劣,教师待遇低。所以,也不能过分责怪那些流动到城市的乡村教师。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拥有教育情怀、想要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老一辈城市教师提出苛求的硬性规定,值得我们去深究。因此,要对此类不容乐观的教育现状正本清源。
缩小城乡差距,促成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从整体大局上统筹规划,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实现资源互补。转变人才观念,选择有能力又适合乡村教育的教师是值得考虑的事情。此外,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把留在乡村支教作为评定职称的优先标准之一,也可以使大批优秀的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愿意留教乡村。
罗义安(湖北安陆小学教师)有情怀的教师,何时不再望“乡”兴叹?
精英教师是稀缺资源,争抢稀缺资源不亚于生源大战,都是“明码标价”,一师难求。乡村学校招聘教师走高端路线,非精英不要,宁缺毋滥,这是偏执。由于缺乏优越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其在争抢中明显处于劣势,抢不到稀缺资源是必然的。
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是农家孩子的福星,是乡村教育的财富。如果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重新认识乡村学校和有教育情怀的城市老教师,继续坚持固有的人才引进观,眼睛只盯着高端人才,必然会耽误农村孩子,延误乡村教育改善的良机。只有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城市的老教师,才会消除偏见,才会对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城市老教师情有独钟,才会网开一面,接纳他们。
李龙广(四川绵阳市中学教师)乡村教育应转变人才观念
从表面上看,城市学校的教师想去但去不了乡村学校任教,是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氛围等差异所致,其实质则是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官员懒政不作为的深刻体现。其实,主管乡村教育的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应该转变引进人才观念,“只选对的,不一定選贵的”,树立适合该地区、愿意为该地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教师就是好教师的人才观。
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真正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愿意去、愿意留下来、愿意甩开膀子加油干,那么,一片生机勃勃的教育之花就会在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广阔大地上绽放。
刘斌(湖南常德学校教师) 乡村教师招聘,少些条条框框为好
主管乡村教育的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官员应转变引进人才观念,“只选对的,不一定选贵的”,选择适合该地区、愿意为该地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教师才是正确的择师观、择才观。
同时,扶持乡村教育,要创造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就业环境,“想干事的给平台、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政治、经济等)地位”,让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为具有乡村情怀的教师提供更大的人生舞台。通过他们丰富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为乡村教育事业创造辉煌,进而引导更多的优秀教师对农村充满希望和憧憬,心甘情愿地到农村去发展自身事业。
张志林(教育评论员)均衡教育,莫辜负城市老教师的情怀
不可否认乡村教学条件差,教学环境恶劣,教师待遇低。所以,也不能过分责怪那些流动到城市的乡村教师。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拥有教育情怀、想要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老一辈城市教师提出苛求的硬性规定,值得我们去深究。因此,要对此类不容乐观的教育现状正本清源。
缩小城乡差距,促成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从整体大局上统筹规划,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实现资源互补。转变人才观念,选择有能力又适合乡村教育的教师是值得考虑的事情。此外,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把留在乡村支教作为评定职称的优先标准之一,也可以使大批优秀的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愿意留教乡村。
罗义安(湖北安陆小学教师)有情怀的教师,何时不再望“乡”兴叹?
精英教师是稀缺资源,争抢稀缺资源不亚于生源大战,都是“明码标价”,一师难求。乡村学校招聘教师走高端路线,非精英不要,宁缺毋滥,这是偏执。由于缺乏优越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其在争抢中明显处于劣势,抢不到稀缺资源是必然的。
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是农家孩子的福星,是乡村教育的财富。如果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重新认识乡村学校和有教育情怀的城市老教师,继续坚持固有的人才引进观,眼睛只盯着高端人才,必然会耽误农村孩子,延误乡村教育改善的良机。只有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城市的老教师,才会消除偏见,才会对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城市老教师情有独钟,才会网开一面,接纳他们。
李龙广(四川绵阳市中学教师)乡村教育应转变人才观念
从表面上看,城市学校的教师想去但去不了乡村学校任教,是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氛围等差异所致,其实质则是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官员懒政不作为的深刻体现。其实,主管乡村教育的基层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应该转变引进人才观念,“只选对的,不一定選贵的”,树立适合该地区、愿意为该地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教师就是好教师的人才观。
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真正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愿意去、愿意留下来、愿意甩开膀子加油干,那么,一片生机勃勃的教育之花就会在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广阔大地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