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投资者往往是以买白菜的心理来进行投资,但是如果仅仅贪图表面的“便宜”,这样的投资就未必明智了。
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这样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投资者往往是以买白菜的心理来进行投资——什么便宜就买什么。以寻找“价值洼地”的角度来考虑,买“便宜货”当然没有错。比如在证券市场上,寻找到一些暂时被低估但是存在着后续上涨空间的机会,是不少成功投资者战无不胜的秘诀。但是如果仅仅贪图表面的“便宜”,这样的投资就未必明智了。
表面“便宜”不明智
“只买10元以下的股票”,是于阿姨的选股基本原则。于阿姨的道理貌似站得住脚:10元以下的股票股价低,涨跌的空间也小,属于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对于那种三四十元的股票,于阿姨从来都不碰,原因就是“太贵了”,一下子涨涨跌跌,自己犹如坐过山车,太煎熬!
真的是这样吗?假如有A、B两只股票,A股票目前的股价为5元,属于许多人喜爱的低价股;B股票的股价为50元,基本可以算作高价股的范畴。假设我们以10万元的资金分别买入A、B两只股票,那么可以买人A股票2万股、B股票2000股。在最极端的情况下,A、B两只股票同时涨停,那么A股票的股价增长为0.5元,B股票的股价增长为5元。尽管看上去B股票比A股票“赚得多”,但是在实际投资额为一定的情况下(我们设定的是10万元),投资者对于投资两只股票的获利都是一样的,也就是lO万元×10%=1万元。不同的只是投资A股票每股获利为0.5元,但投资者的持股量大;B股票的每股获利虽然高为5元,但持股量小,无论是A股票还是B股票,投人10万元两者的获利总额都是一样的。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
寻找真正的“洼地”
因此,表面的“便宜”并不会改变投资的本质。然而很多投资者对于真正的“便宜”却畏手畏脚,不敢去“捡”。
至今让很多投资者懊悔不已的事情是,在2008年突如其来的熊市之中,真正出现了不少“便宜”的股票,“好多股票的价格都跌到两三元钱,甚至还有1元股票”。偏好“低价股”的于阿姨却产生了畏惧,“回头去看的话,那时候真的是好机会,不少股票价格都跌破了净资产值”。然而熊市的严寒却让投资者们心生畏惧,“怎知不会继续跌下去”?就在极度悲观中失去了大片“价值洼地”。
另外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例子莫过于QDII产品了。或许人们还难忘QDII产品刚刚推出时对投资市场的巨大撼动。某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一日首发,认购规模就达到了900多亿元。事实上,不少积极认购的投资者当时对QDII基金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畏高喜低”的心理使得很多投资者对于“便宜”的面值趋之若鹜。然而,随着全球投资环境的迅速恶化,很多人真正觉悟到了,以“白菜理论”来投资是站不住脚的。
随着QDII产品的巨亏,不少QDII基金的净值甚至跌到了3角、4角的水平,一时间QDII基金也成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产品。可是让投资者们没有想到的是,2009年的经济回暖,让QDII基金浴火重生,除了QDII基金的平均涨幅达到了55,22%,不少银行系QDII产品也拿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单。
“要是在基金净值3角多的时候买入就好了。”看到QDII基金的表现并不逊色,很多人难免发出感叹,可是能在真正的“便宜”出现时,敢于大胆介入的投资者又有几个呢?
因此,表面的“便宜”并不会给我们的投资带来积极的作用,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具体分析投资的内在价值才会带来真正的“便宜”。
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这样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投资者往往是以买白菜的心理来进行投资——什么便宜就买什么。以寻找“价值洼地”的角度来考虑,买“便宜货”当然没有错。比如在证券市场上,寻找到一些暂时被低估但是存在着后续上涨空间的机会,是不少成功投资者战无不胜的秘诀。但是如果仅仅贪图表面的“便宜”,这样的投资就未必明智了。
表面“便宜”不明智
“只买10元以下的股票”,是于阿姨的选股基本原则。于阿姨的道理貌似站得住脚:10元以下的股票股价低,涨跌的空间也小,属于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对于那种三四十元的股票,于阿姨从来都不碰,原因就是“太贵了”,一下子涨涨跌跌,自己犹如坐过山车,太煎熬!
真的是这样吗?假如有A、B两只股票,A股票目前的股价为5元,属于许多人喜爱的低价股;B股票的股价为50元,基本可以算作高价股的范畴。假设我们以10万元的资金分别买入A、B两只股票,那么可以买人A股票2万股、B股票2000股。在最极端的情况下,A、B两只股票同时涨停,那么A股票的股价增长为0.5元,B股票的股价增长为5元。尽管看上去B股票比A股票“赚得多”,但是在实际投资额为一定的情况下(我们设定的是10万元),投资者对于投资两只股票的获利都是一样的,也就是lO万元×10%=1万元。不同的只是投资A股票每股获利为0.5元,但投资者的持股量大;B股票的每股获利虽然高为5元,但持股量小,无论是A股票还是B股票,投人10万元两者的获利总额都是一样的。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
寻找真正的“洼地”
因此,表面的“便宜”并不会改变投资的本质。然而很多投资者对于真正的“便宜”却畏手畏脚,不敢去“捡”。
至今让很多投资者懊悔不已的事情是,在2008年突如其来的熊市之中,真正出现了不少“便宜”的股票,“好多股票的价格都跌到两三元钱,甚至还有1元股票”。偏好“低价股”的于阿姨却产生了畏惧,“回头去看的话,那时候真的是好机会,不少股票价格都跌破了净资产值”。然而熊市的严寒却让投资者们心生畏惧,“怎知不会继续跌下去”?就在极度悲观中失去了大片“价值洼地”。
另外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例子莫过于QDII产品了。或许人们还难忘QDII产品刚刚推出时对投资市场的巨大撼动。某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一日首发,认购规模就达到了900多亿元。事实上,不少积极认购的投资者当时对QDII基金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畏高喜低”的心理使得很多投资者对于“便宜”的面值趋之若鹜。然而,随着全球投资环境的迅速恶化,很多人真正觉悟到了,以“白菜理论”来投资是站不住脚的。
随着QDII产品的巨亏,不少QDII基金的净值甚至跌到了3角、4角的水平,一时间QDII基金也成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产品。可是让投资者们没有想到的是,2009年的经济回暖,让QDII基金浴火重生,除了QDII基金的平均涨幅达到了55,22%,不少银行系QDII产品也拿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单。
“要是在基金净值3角多的时候买入就好了。”看到QDII基金的表现并不逊色,很多人难免发出感叹,可是能在真正的“便宜”出现时,敢于大胆介入的投资者又有几个呢?
因此,表面的“便宜”并不会给我们的投资带来积极的作用,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具体分析投资的内在价值才会带来真正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