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昭慧眼识雕母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秋末,苏州一位朋友约我去常州一个刘姓朋友家看古瓷。一大清早出门,路上一点不敢耽误,可是,赶到主人家里,已是中午时分。只见大厅内一桌酒席早已备好,只等我俩入席。说完招呼厅后三位亲友一起入席,主人迎交新友,定六人之数合旧俗“六六大顺”之意,我心领神会。席间宾主洽谈甚欢,菜肴精细,清淡爽口 。
  饭后,品茶,茶水色清,香浓。精美茶具,捧在手里,似同拱璧。不一会,主人捧出两件瓷器,皆清代中叶粉彩瓷器,器美彩艳,惜非官窑,视其款识,客窑而已,颇感失望。碍于情面及考虑到今后情谊之继,出价二两黄金购得其中一件,主人十分高兴,但我自知,出价高了,着眼将来。
  即将告辞时,友人发话,代我轻问:“古钱有吗?”主人说,有几个,只是崇祯小钱而已。言毕嘱女眷取出,我上手一看,一串二十五只小平钱,均“崇祯通宝”只是版式不同,品种繁多,估计也是有心人才能集成二十五种。由于时间紧,我不及细看,通常这种钱仅五分,一角之价,初集者才有兴趣。主人说:“这些钱,若先生喜欢,就送与你罢!”我说:“先生雅意,弟已心领!无功受禄,万万不可!”一摸口袋,身边尚有几个银元,遂以一元银元购下这些小平钱,主人再谢,相互致意而别。
  这些“崇祯通宝”购下后,一直没有当一回事,直至罗伯昭先生来苏,说起“崇祯通宝版别多,可能还缺几种,不妨一看。”才出示。谁料,这些原以为平常之钱,罗伯昭先生一看,竟然,眼睛一亮,面露笑容,连连说:“好!好!”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明白罗先生为什么对这些普通的小平钱会如此叫好!当然,他一叫好,我也心花怒放,年代近的明代古钱竟然也被相中。罗先生说,这枚“崇祯通宝”背面者,为雕母,字体深而规整、镌刻遒劲有力,明代雕母钱是较少之物,若肯割爱,愿以百元大洋入藏!我顿时一惊:真是鸡窝里面飞出金凤凰来了,好不高兴!连忙答谢:“蒙罗先生见爱,乃此钱之幸,敬请笑纳!”
  罗先生回到上海,将此钱出示,众泉友无不叫好,马定祥更赞不绝口。罗先生爱雕母钱,并非偶然,众泉家收藏古钱的友谊竞争,一比珍稀;二比品相。收藏雕母,比的是品相,因为,雕母是品相最好的古钱,自然为泉友瞩目。泉界刮起收藏雕母钱之风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将原来认为普通的清代钱,筛选了一下,竟然发现了四枚雕母钱。罗伯昭功不可没呀。
  本栏目责任编辑 肖阿伍
其他文献
《世纪》杂志创刊于1993年7月,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手打造的文史综合性双月刊。今年喜迎20周岁生日。  20年来《世纪》杂志坚持“积累史料、传承文化”的办刊宗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追求高品位、雅俗共赏、文章史料价值高、可看性强的独特风格,成为一份全国有影响的文史纪实类刊物。《世纪》20年的风雨历程是在成千上万读者热切的关注目光中走过的。值此刊庆之际,本刊编委会暨所有参与编辑、发行
期刊
采访者按:包炮,1940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曾参与毛泽东纪念堂、中国抗战纪念馆的雕塑创作。1966年11月,作为来沪串联的北京红卫兵,促成了上海“工总司”(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的建立。有人说:中国“文革”看上海,上海“文革”看工人,工人“文革”看“工总司”,“工总司”则看王洪文。一个人的一段经历,甚或是偶然的,却在历史舞台的天幕上,刻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一、从抚顺到
期刊
一、奉命接收病伤战俘  1953年4月,我在东北军区后勤卫生部第四医院管理局政治部保卫科任科长时,接到军区保卫部的电话通知,让我到沈阳接受任务。到达后,军区保卫部肖野副部长对我说:“朝鲜停战谈判还没有正式签字,双方已同意先交换病伤战俘,你带两名干事入朝去接收从美军战俘营交换回来的这批病伤战俘,大约有一千多人。他们回国后,由你们医管局的第26陆军医院接收治疗。你们去的任务是:了解美国和蒋介石特务机关
期刊
前些日子,我阅读了《世纪》2011年第5期刊载李海文写的《1975年释放国民党战犯内情》一文。由于我自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91年离休,除“文革”期间下放“五七干校”外,在公安部预审局功德林、秦城监狱做监管工作35年。50年代到1975年最后一批释放关押在秦城的多数战犯的思想表现等情况,均留在我的脑海里。在阅读李文后,勾起我回忆一个未能赶上最后一批特赦的人,他名叫徐远举,在秦城关押战犯的编号为12
期刊
“文革”中,《毛主席语录》是人人必备的工具,无论到哪里,都有用处,如果不备,会遇到许多麻烦。譬如,从上海乘火车到长沙,那时没有什么暮发朝至的快车,在火车上要度过一天两夜或两夜一天。因此,列车员便要把车厢变成“毛泽东思想大课堂”。每天早晚,照例要“早请示、晚汇报”。请示汇报之前,照例要念几段毛主席语录。这时,列车员便会站在车厢一端,摆起架势,挺胸抬头,手执《语录》,右臂平抬置胸前,大家立即起立,如法
期刊
曹文彦密报成了蒋、叶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1961年,台湾奋力阻止蒙古入联合国大会未果,引发台湾政坛的剧烈震动。其后不久,时任“驻美大使”的叶公超,“骤然”遭贬。  叶公超(1904-1981),广东番禺人,生于江西九江。1920年赴美国留学,后复转赴英国,1924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归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英文系讲师、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1941年起
期刊
2012年9月18日,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当年仁安羌战役中被113团解救的英军中,目前唯一健在的老兵、退役上尉杰拉德·费茨派垂克(Captain Gerald Fitzpatrick)在和刘放吾将军后人联系后,于2012年9月16日,以93岁高龄,偕妻子专程赶到美国,向70年前在缅甸仁安羌战役中拯救过他及其余7000名英军同袍的恩人后人致上迟来的谢意。费茨派垂克向刘放吾将军的儿女追忆当年那场惊心
期刊
1922年1月,一百一十多人从中、朝、日等远东国家秘密前往苏俄,参加远东人民代表大会。此前受命组团的中共广泛联络各界人士所组成的37人的中国代表团规模堪称庞大,格外醒目。更加引人入胜的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张国焘对代表们在大会上的表现所作的评述——中国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在会上“以突出的姿态,”反击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批评,他“针锋相对的发言,可以说是大会中较为精彩的场面”。这究竟是一次什么样的大会 ,“精彩
期刊
1942年4月中旬,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在英缅军第一师官兵和眷属以及英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等7500多人被日军围困于缅甸仁安羌油田地区,断粮断水,陷于绝境时,奉命飞兵相救,以不足一团兵力,在军力、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鏖战数昼夜,出奇制胜,一举击溃数倍于己的日寇强敌,解救盟军于危亡之中。  仁安羌一战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唯一的大捷,也是盟军于缅甸战场的第一次
期刊
乾隆皇帝弘历(1711—1799),是个自命不凡、好大喜功的皇帝,他大兴土木,兴建别囿园林,到处游历,留下许多御题碑刻,一生仅御制诗就达四万余首。他又喜爱书画,宫藏许多古代珍贵书画中有许多他涂抹的题跋,没有题跋的也会有“乾隆御览之宝”等印章。他还自诩“十全武功”,晚年自号“十全老人”。所有这些,都为他树立了“万古流芳”的形象。尤其出人意料的是:我在故宫工作时,有一次参观佛堂,陪伴我的工作人员指着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