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产教融合的教改路径探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5456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现代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要求的匹配度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和提出现代职业化理念下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以汽服专业为例,研讨高职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 现代职业化 高职教育 改革创新
  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要求的匹配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基本功能重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日益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要与行业、企业的发展同步。重新审视高职教育,正确认识目前高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短板,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措施,在教学中付诸尝试和实践,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职业领域的基层性;二是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三是职业能力的通用性;四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性;五是个体发展的独特性。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来看,他们希望高职学生能实现学院培养与用工需要的无缝对接。他们主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程度、专业能力水平和关键素质四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择优录取。
  由此,可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是符合并超越企业要求的,但用人单位对实习期或应届高职学生用工情况普遍反馈为:(1)学生技术实践和操作能力较弱;(2)交叉性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性不佳;(3)独立再学习能力不强;(4)团队协作、抗压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低下;(5)吃苦耐劳精神和诚信素质不够。
  面对学院培养与企业需要之间的“不完全”匹配,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不匹配背后的原因和当前培养方向的短板。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研究,未来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规格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1)专业知识的复合交叉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决策、认知、沟通、抗压、应变、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3)人格素质的培养。
  只有这样,高职学生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
  二、高职生源和学情分析
  目前,高职的生源比较分散,基本呈现为普高、预科生和中职学生相结合的结构,这就使我们要针对不同生源采用既统一又分层的教学模式。
  1.预科、普高生的培养。
  这些学生较其他学生来讲,自身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素质较高,所以理论教学对他们来讲难度不大,综合素质培养相对容易些,而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和操作能力往往眼高手低,因此,学徒制的引入,订单班的培养,岗位技能证书考核是培养重点。
  2.中职生的培养。
  目前,这类学生是新加入高职学院的血液,他们中的多数在中职阶段已经学会部分职业实操技能,因此,首先对他们所学技能的规范和強化是第一步。其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教学重点。
  面对不同教学对象,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要求,采取不同形式的分层教学,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次考核标准,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要求。
  三、现代职业化理念下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
  1.专业理论知识的复合交叉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1)工具性知识的普及化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通识类基础性知识,如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知识既是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理论知识的达标性学习。专业性理论知识在高职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精选适合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高职教育在理论教学上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理论课比例大于实践课比例”和“公共基础课比例高于专业课比例”等配比不合理模式。通过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础技能和职业岗位技能三个模块进行培养,重新规划各课程比例,分层次实施各层次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职业实践能力。
  (3)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化培养。高职教育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应邀请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充分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计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聘请企业双师型导师与专任骨干教师一起编制实操指导书和考核标准,并同步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4)关联性专业交叉知识的系统学习。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有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分的,每门课程之间都存在一定的交叉知识和关联知识。对于这些交叉知识点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为系统和有效,同时又是实践教学优化整合的切入点。
  2.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又具备各自的培养重心,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分阶段培养。
  (1)核心能力(第一层次)的打造。核心能力包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管理与决策的能力、认知和沟通方面的能力等。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有竞争价值。
  (2)相关能力(第二层次)的培养。如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合作能力、敬业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加强核心能力同外围能力联系的基础。
  (3)外围能力(第三层次)的建立。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打造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3.人格素质培养的基本思路。
  (1)基本素质的培养。独立、敬业、诚实等精神是一个人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创业立业、待人处世的基本素质,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中,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体现。   (2)个体素质的提升。个体素质是一种隐性素质,它是人对事物、行动的选择和执行的原动力,影响个体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路径的选择。
  (3)核心素质的形成。核心素质的内涵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协作,核心素质是未来职业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四、教学改新与创新的具体实施——以汽服专业为例
  1.汽服专业教育教学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
  以汽服专业为例,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每个学期能力培养重点分模块进行规划,即第1学期: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模块;第2至4学期:职业基础技能培养模块第5至6学期:职业岗位技能培养模块,见表1。
  职业通用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对汽车的基本认知等。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参观,4S店的实地走访,企业大讲堂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汽车行业,并形成对汽服专业对应职业的初步认识。
  职业基础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培养模块中,我们根据就业岗位,对典型工作任务、所需岗位技能和对应模块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和分解,形成表2,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岗位与课堂、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三项融合。
  2.决策、认知、沟通、抗压、应变、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1)核心能力(第一层次)的打造。对于核心能力的打造,我们除了通过如:职业商务礼仪、务沟通和谈判、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划、红酒品鉴、茶道、团队户外拓展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认知、沟通、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还通过工学交替、订单班、企业导师制等方式,让学生能在一开始就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课程学习,并利用企业内训的标准、模式及考核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应变力和抗压力等综合素质。
  (2)相关能力(第二层次)的培养。我们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企业标准化流程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合作能力等,更通过积极参与省市级或行职委举办的各级各类竞赛对学生进行重要职業能力的集训,从而更好地巩固和强化他们的核心能力。
  (3)外围能力(第三层次)的建立。自学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汽服专业主要通过专接本和职业资格考证的方式培养。我们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全面打造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3.人格素质的培养。
  高职人才培养既是职业人的培养,又是素质人的培养。独立、敬业、诚实等精神是一种隐性素质,对于这些素养的培养,汽服专业有专门的素质教育模块,教育内涵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协作。汽服专业搭建了汽服精英联盟,这个联盟是由汽服专业毕业3年—6年的,目前还服务于汽车行业的,年薪超过10万的优秀毕业生组成的,他们既为在校学弟学妹们树立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典范,又把优秀职业人养成的经验加以分享,更为他们提供了实习、就业的机会和资源。另外我们还通过职业大讲堂的定期活动强化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
  五、新形势下对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发展的建议
  1.建立“产学对接式”师资培养与提升机制。
  高职专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师资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高低。“产学对接式”师资培养与提升机制的建立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依托4S店品牌订单班的定期的师资培训,建立转训机制;以合作院校或平行院校交流为补充,建立教科研互通和合作机制;以校外实习合作企业为资源,建立技术支持和培训平台。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师资的课程开发能力、教科研能力及服务社会的能力,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而全面提升学院的教学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2.充分利用公共实训基地资源,构建“政校企”合力共建新模式。
  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搭建的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平台,既解决了各职业院校重复建设实训室的弊端,同时又为企业和各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新型的、规范的、综合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工岗前培训的共享平台。在此平台上,企业与时俱进地部分添置所需的实训设备,并深度参与高职实践教学方面的研讨,将企业的职业化考核标准和用人需求融入教学培养计划中,从而更为务实和有效地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力资源;行业专家、企业有经验的师傅和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公共平台进行充分交流,形成立体式优秀教学团队,为职业院校向企业输送高质量的高职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可以看到当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学院资源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凝聚成一股力量,成功一体化运作,高职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栗茂腾,付春华,李为,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研究型教学、培养实学创新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3,16.
  [2]伍建桥.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8):91-92.
  [3]马海国,马文倩.传统教学模式分析及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129-130.
  [4]张象成,王红彬.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5-37.
  [5]延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系内涵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6):24-27.
  [6]卢俊松.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38-140.
  [7]王冲,刘锦翠.内涵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职教通讯,2014(32):42-45.
  [8]尹曦,杨放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9):15-16.
  [9]王勇.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45-47.
  [10]郭俊朝,陈晗.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与重构[J].职教通讯,2014(7):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好语文不仅是为了有效掌握汉语言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修養。本文首先对核心素养和人文修养做了简单的阐释,其次针对现在高中生人文修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人文修养的措施。  关键词: 高中生 核心素养 人文修养  高中是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期,学生不断获得来自老师和课外的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这一阶段,高中生的人文修养决定了其以后的发展深度,影响社会文明的
摘 要: 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升级的重要措施,必须结合职业院校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行。目前,认识不到位、标准不明确、措施难落实、考核不理想是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把脉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在高职院校落地落实。  關键词: 高职院校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自2016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中国共产
摘 要: 部编本教材自2016年投入使用,社会各界目光齐聚在这套教材上。新课标背景下,对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理念都提出了要求和标准。部编本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本文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理念和对教材运用积极探索三个方面,以期对部编本教材的教学实践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部编本 语文教材 新课标  “部编本”的全称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摘 要: 谚语、名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浓缩,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常引用汉语谚语、名言提升文采,然而如何正确地用英文表述却造成了不少困扰。本文在自建语料库的基础上,结合错误分析法,归纳了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引用汉语谚语、名言时发生的四种主要错误类型:网上“拿来主义”“零翻译 简单英语”拼凑法、引用不准确和母语迁移,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 谚语、名言 自建语料库 错误分析法  1.问题缘起  
摘 要: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是历代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 群众史观  一、《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诞生,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质属于外宣英译。翻译应力求在语篇结构上“求同”,即遵循译入语读者的心理认知及阅读习惯,对于最具文化特质及代表性的文化因子,应力求“存异”,即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凸显中国异质文化的精髓,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英译 翻译策略 异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 要: 本文从顺应论视角研究温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本,选取乐清细纹刻纸、蓝夹缬、乐清金漆圆木、欧塑及绸塑为研究对象。从语言顺应和文化顺应两个方面,分析其英译资料,并总结归纳出八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增译、减译、转换、音译、合译及分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 顺应论 温州地区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
摘 要: 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基础。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制药类人才为目标,从现代学徒制视角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与知名药企进一步深度合作,开设“现代学徒制班”。本研究分析了所在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实施的可行性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从拉康欲望理论入手解读卡森·麦卡勒斯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指出小说中孤独被感知是由于他者欲望对主人公的压迫,孤独感加强的原因是主人公自身欲望被语言能指异化,而倾听要求的部分满足则造成了主人公逃脱孤独的幻象。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心是孤独的猎手》 拉康 欲望理论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 1917—1967)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南方女作家之一。1
摘 要: 从《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到《致敬》,西川诗风突变。这种转型当然是艰难的,而《凭窗看海的人》即是这一转型期标志性的一首诗,因此极具矛盾性和撕裂的张力。本文旨在通过对该诗进行分析、探究,以本诗为例,解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转型期的西川,一窥诗人对理想存在性与价值的思索,并试论诗人转型的复杂性和意义。  关键词: 西川 理想 转型  一、西川早期诗歌理想  西川很早就自觉地进行诗歌创作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