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充满质感的力量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大部分学生写作内容空洞,言不及义的现象,究其症结,是作文缺乏生活的真实感、思想的真实性。为此,本文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写出充满质感的文章的问题,就如何切实提高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叙述,质感之根
  作文的质感,就是写作中反映的情感态度的真实和思维活动的真实。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考场上只有议论文才能拿高分,只有文辞优美的文章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于是,在议论文当道的考场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卯足了劲,写文章时拼命地搜刮肚肠,旁征博引,其中不乏刻意地编造与矫情,结果是造就了一篇篇读来琅琅上口的文章,但仔细阅读,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叙述能力,错字、语病不断出现,议论时也显得生硬和空洞。“树因枝干而有姿,房靠梁檩而成形。”叙述就是作文这棵树的枝干,作文这间房的粱檩。所以,写文章亦不妨多一些新闻精神,写下事件的重点,写出事件的内质。
  二、认知,质感之本
  所谓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即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一个学生如果具有准确的目光、深刻的观察力,他就能够从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素材中发现其熠熠的闪光点,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深意来。要学生提高认知能力,首先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畅销文学要快餐式浏览,经典名著更要咀嚼式阅读。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偏向于阅读清新浪漫的校园文学,或是节奏感强烈的武侠小说,对文学大家的作品闻所未闻,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庞大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校园文学如“精致的美食”,可口诱人,而经典著作就似“粗粮”,朴实无华却营养丰富。其次,应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阅读交流。阅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而有效地交流可以让“仁”和“智”彼此碰撞,如掷石于水面,哪怕再小的石块,水面总有涟漪呈现。交流,不仅加深了阅读,更是深化学生对文本中折射出的关于人生、关于精神等问题认知的有效途径。第三,经常收看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评论以其对事件的深入剖析见长,经常收看,可以拓宽学生对事件的认识角度和深度,让学生学会对周围的事物慎思明辨,从而沉入生活的长河里捕捉到鲜活的大鱼——我们写作觅求的源泉、灵感和素材。
  三、生活,质感之源
  作文材料的来源:一是从生活中直接获取;二是从阅读中间接获得。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写在文章中的素材,如果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由此看来,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关键要把学生作文引向多彩的生活。我告诉学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作文的来源,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要做生活的主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关心,更重要地是要对生活有思考和体悟。每天的校园生活貌似无变化,但其实每天都有点点滴滴的新鲜事出现,比如随天气阴晴雨雪的转变或学习的起伏而产生的自我的内心变化,同学间的微妙关系变化、同学身上的变化,甚至还可以是校园、老师的变化等等。假期,更是可以让生活自由飞翔,或陪长辈交谈,感受家庭的温暖;或和久违的朋友叙旧,体会友情的真挚;或漫步田埂,看日落西山,或信走繁华街头,了解众生相……“十·一”假期结束,我让学生“写写假期新鲜事”,外出的学生可以写见闻,宅在家的学生就可以写写家庭之乐等等。把作文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事可叙,有事可议。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一次关于作文教学的发言最后这样说:“作文教学,我们似乎走了一些弯路岔路,我用一首歌唱出作文教学的落脚点,那就是《篱笆、女人和狗》里的一段:星星啊还是那个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呦,粱啊还是那道梁。”其实,归根结底讲的就两个字——“回归”,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回归写作的初衷——以我手写我心。以读代写,以写促读,以悟升写,读、悟、写结合并持之以恒,是提高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民族,一定是具有凝聚力和文化生命力的民族。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教育的功能
期刊
最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者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文本进行了重组,构建了三个教学板块:走进园子,感受生机;走近萧红,感受烂漫;再入园子,体悟情感。教者思路新颖,课堂流畅自然,气氛活泼,整节课情趣盎然。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说到:“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
期刊
作文本身既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的产物,也是学生内心思想的独白、真情实感的倾诉。但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低效令人忧虑,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作文难”成为让学生纠结的困扰。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生活积累  习作的题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观察生活。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把在生活学习中的见闻、体验和经历写成日记,作为习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期刊
2013年3月20日,我们有幸聆听了咸阳市高新一中三位教师的示范课,其中冯老师的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语文教学的迷茫之际嗅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气息。  这是节综合实践课,内容是《寻觅春天的足迹》。在课上冯老师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让自己真正成为生动活
期刊
中国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为例,这册教材中第五组单设了名著欣赏单元,这个单元4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分别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长文短教一直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而这些节选通常都有着非常宏大的背景,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故事背景,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另外,一些节选部分
期刊
本文从“单元整体教学”中课前预习情况的不足分析出发,提出了“单元预习单”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剖析。建设性地阐释了“单元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试图摸索出相应的单元预习策略,使“单元整体教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单元预习单”设计的理论支撑  (一)语文学习中系统论的启示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
期刊
由于教师资源、校园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山区语文朗读教学与朗读自身的魅力相比,那真是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师普通话功底甚差,声调不准是通病,更甚者,有的教师连声、韵母都把握不准,导致学生读错字音,唱读文本。  2.部分教师语文教学理念陈旧,对朗读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3.朗读的方式单一。  4.读错字音、读破句子得不到及时纠正。  5.学
期刊
2008年6月12日,吴店中学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杨不管”事件。地理课上,杨涛和同桌陈某发生争打,正在上课的杨老师没有及时制止。事后,杨涛死亡。杨老师因失职承担10万元赔偿费用,并被停职。  2008年10月21日,丽水缙云潘老师因找丁某带她去家访,丁某将潘老师骗至山上,将其杀害。  2012年12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再曝一起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事件,女教师颜艳红面带微笑,双手捏着男童双耳,向上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高效课堂的大力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已扎根于广大师生的心灵,并逐步成为师生自觉的实践。然而,如何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高效教学,特别是如何提高三政治一轮复课效率,是广大师生多年来一直研究、探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就作者在高三一轮政治复课中获得的几点有益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吃透课标和考试说明,把好“方向盘”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一般从当年9月
期刊
七年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活泼可爱,一脸稚气。习惯于对老师百依百顺,习惯于听从老师的安排。七年级的老师们常这样评价学生:“我说话,他们把我望着,却没听清我说的是什么,要放学了,还要来问我,作业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七年级学生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尽快让他们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谈话引导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一、召开班会,正面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来管理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