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实用型人才,要改变那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双导师工作室”是一种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模式。
【关键词】双导师工作室;高职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27-01
前言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职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核心和重点问题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教育要把握定位和方向,承担起经济发展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培养高端的技能型人才,“双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一、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受欢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他们的高职教育班级人数少便于对学生的培养,我国的高职教育班级多学生也多,在教学中理论学习在课堂里上课的而学生多一点也可以进行教学,但是这么多的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实际操作就比较困难了,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探讨一个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比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些专业必须在工厂里实地学习机械和设备的操作,才能为企业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在沿用传统的班级制度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适合理论教学对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来说,必须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符合高职的培养路线。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造成老师面对众多的班级照顾不过来,学生升入高职院校以后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比较迷茫,因为高职院校毕竟不同于普通的高校,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学校的老师以外还需要得到企业和社会老师的指点迷津,所以高职院校目前有以下弊端:
1.学生管理和专业不相符。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在沿用辅导员制度,教学工作当然还是由老师和教授负责。这种管理方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点不切实际,因为辅导员只会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了解所以在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方面不会起到指导的作用。专业老师除了进行专业教学任务以外因为学生众多所以也分身乏术,因此形成教学和管理无法有机的互相配合,对高职的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帮助作用。
2.高职的教学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所以一些高职院校还在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的教学对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所以造成了高职的学生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有的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级而来的,所以就援用了中专的教学模式,这种中专教学模式缺乏理论基础所以也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发展。
3.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强。
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和高校的扩建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从学生毕业之后,就直接被招聘到高职老师的位置上了,所以基本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只会进行理论教学。这些新晋来的年轻老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和级别,都在复习考试所以很大的精力都用在自己晋升方面上了,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就分身乏术了。
二、“双导师”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
导师制度起源于外国的教育和学分制、班级制并称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的作用是在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牛津大学就是采取了这样的导师制的办学模式,培养了无数的科学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大学。我国也引进了这种导师制度尤其在研究生的学习中,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一个导师一般最多只允许带6名左右研究生,这样就可以保证导师可以单独或者小范围的给研究生授课或者进行单独的辅导,以保证研究生可以学到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在高职教学中实行的“双导师”制度是一种对导师制度的升级版。高职院校的双导师是除了校内的理论导师之外,还要聘请一位企业的工作人员作为校外的导师,这样就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双导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双导师”制度形成了校内外的导师的互补作用,校内的导师负责讲授专业知识,校外的导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实际的职业教育,补上学生缺乏实践的短板,这种教学模式相得益彰的进行了高职学生的理论和时间的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2.“双导师”有助于培养职业素养。
“双导师”的管理模式克服了以前的管理弊端,让在校的学生可以接收到来自企业的文化熏陶,为以后走上职场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学生同过这种教学制度可以了解到企业的世界,对于高职学生来尽快的适应职场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来自企业的导师也已很好的给他们进行职场导航,让他们不再对前途充满迷茫。校外的导师为他们带来了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双导师”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实用型职业人才,所以双导师可以帮助学生的到校外企业导师的专业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不会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来自职场的导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在职场上打拼,企业的导师可以知道学生那些专业知识是职场必备的,因此学生可以准确的知道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学习,那些是职场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4.“双导师”可以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都规定了校外实践的时间,但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完不成计划的实践时间。采用了双导师制度学生不必为了达不到校外的实践的时间而苦恼,校外的导师作为专业的职场人才,可以给学生带来正式的职场指导,让学生可以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用武之地。
结语
“双导师”制度是一种创新的高职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专业知识,通过来自企业的导师可以尽快的了解职场社会,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浅析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15,07.
[2]刘学伟.“双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作用研究[J].高职园地,2016,08.
【关键词】双导师工作室;高职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27-01
前言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职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核心和重点问题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教育要把握定位和方向,承担起经济发展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培养高端的技能型人才,“双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一、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受欢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他们的高职教育班级人数少便于对学生的培养,我国的高职教育班级多学生也多,在教学中理论学习在课堂里上课的而学生多一点也可以进行教学,但是这么多的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实际操作就比较困难了,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探讨一个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比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些专业必须在工厂里实地学习机械和设备的操作,才能为企业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在沿用传统的班级制度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适合理论教学对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来说,必须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符合高职的培养路线。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造成老师面对众多的班级照顾不过来,学生升入高职院校以后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比较迷茫,因为高职院校毕竟不同于普通的高校,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学校的老师以外还需要得到企业和社会老师的指点迷津,所以高职院校目前有以下弊端:
1.学生管理和专业不相符。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在沿用辅导员制度,教学工作当然还是由老师和教授负责。这种管理方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点不切实际,因为辅导员只会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了解所以在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方面不会起到指导的作用。专业老师除了进行专业教学任务以外因为学生众多所以也分身乏术,因此形成教学和管理无法有机的互相配合,对高职的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帮助作用。
2.高职的教学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所以一些高职院校还在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的教学对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所以造成了高职的学生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有的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级而来的,所以就援用了中专的教学模式,这种中专教学模式缺乏理论基础所以也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发展。
3.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强。
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和高校的扩建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从学生毕业之后,就直接被招聘到高职老师的位置上了,所以基本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只会进行理论教学。这些新晋来的年轻老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和级别,都在复习考试所以很大的精力都用在自己晋升方面上了,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就分身乏术了。
二、“双导师”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
导师制度起源于外国的教育和学分制、班级制并称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的作用是在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牛津大学就是采取了这样的导师制的办学模式,培养了无数的科学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大学。我国也引进了这种导师制度尤其在研究生的学习中,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一个导师一般最多只允许带6名左右研究生,这样就可以保证导师可以单独或者小范围的给研究生授课或者进行单独的辅导,以保证研究生可以学到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在高职教学中实行的“双导师”制度是一种对导师制度的升级版。高职院校的双导师是除了校内的理论导师之外,还要聘请一位企业的工作人员作为校外的导师,这样就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双导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双导师”制度形成了校内外的导师的互补作用,校内的导师负责讲授专业知识,校外的导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实际的职业教育,补上学生缺乏实践的短板,这种教学模式相得益彰的进行了高职学生的理论和时间的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2.“双导师”有助于培养职业素养。
“双导师”的管理模式克服了以前的管理弊端,让在校的学生可以接收到来自企业的文化熏陶,为以后走上职场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学生同过这种教学制度可以了解到企业的世界,对于高职学生来尽快的适应职场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来自企业的导师也已很好的给他们进行职场导航,让他们不再对前途充满迷茫。校外的导师为他们带来了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双导师”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实用型职业人才,所以双导师可以帮助学生的到校外企业导师的专业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不会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来自职场的导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在职场上打拼,企业的导师可以知道学生那些专业知识是职场必备的,因此学生可以准确的知道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学习,那些是职场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4.“双导师”可以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都规定了校外实践的时间,但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完不成计划的实践时间。采用了双导师制度学生不必为了达不到校外的实践的时间而苦恼,校外的导师作为专业的职场人才,可以给学生带来正式的职场指导,让学生可以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用武之地。
结语
“双导师”制度是一种创新的高职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专业知识,通过来自企业的导师可以尽快的了解职场社会,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浅析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15,07.
[2]刘学伟.“双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作用研究[J].高职园地,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