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点思考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m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哲学视角,尤其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分析论述,认为虚拟世界的本质是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是人类的一种意识和认识产物,它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多区别但又联系紧密,并指出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创新等。
  【关键词】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实践;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以网络技术和虚拟实在技术为基础的虚拟世界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对当代网民主体——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而深刻的。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刻性、根本性,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如何从哲学的角度来正确认识虚拟世界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基本论题。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来论述虚拟世界及其本质、特征,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与联系及如何正确处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对虚拟世界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教育与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世界。

一、虚拟世界的概念


  关于“虚拟世界”,学界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但至少有一点共识,即虚拟世界是人类高科技的产物,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将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汇集于一身,形成的一个功能强大的、互动性的、全新的空间。
  笔者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及自己的认识理解,认为虚拟世界是人类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视、听、说、触等感觉和行为,产生出来的一种人类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新型行动空间,它包含了信息技术系统、信息交往平台、新型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生活空间等方面的广泛内容及其特征。一句话,虚拟世界是人造的一种动态的网络社会生活空间。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导致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重世界”由此产生,人在这个“双重世界”间频繁切换,完成着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依赖于物质。虚拟世界作为人类认知与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对现实世界中的物质感知的反映,并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实现,因此,它不是“客观实在”,而是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是人类的一种意识和认识产物——这就是虚拟世界的本质。

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


  现实世界因其客观实在性根本区别于虚拟世界,前者属于“第一性”“决定地位”,后者属于“第二性”“从属地位”。除此之外,虚拟世界因其运作方式的“数字化”“虚拟化”和工具性、存在范围的“时空压缩”和“时空伸延”,以及功能效应的“交互性”“多维性”等特征也区别于人们一般理解中的现实世界。

三、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尽管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许多的甚至根本的不同,但是正是因为其不同,尤其是“物质”与“意识”的根本不同造就了彼此的紧密联系。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可知以下几点。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现实世界是虚拟世界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这样一个过去只能在哲学或观念的层面上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人类行动或实践领域才能真实地展现出来,能够为人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并构成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真实的世界。但是,无论虚拟世界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来说有多么真实,它毕竟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真正的世界,其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特殊的现实世界而成立,本质上还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现实性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互动为基础的。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虚拟世界中,人们的虚拟实践不是真正的实践,它仅仅是一种描述性过程,绝不等同于实践。比如,你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张开双臂拥抱银河或在人类的血液中游泳,但这一行动体验的最终确证,还是要回归到物理的现实世界中来才能得到直接的满足和验证。虚拟现实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提高了物质世界文明,却不能最终决定人类生理上的生存。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的摹写性)。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募写和描述手段,是对现实世界属性的复制和反映。虚拟世界是人们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赋予其现实世界的属性并使这些属性能够为人的感觉所感知而实现的,因此,虚拟世界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属性的转录和反映,虚拟世界中的事物所具备的属性本质上均来源于特定的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的属性和关系并与之相对应。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属性的反映必将趋向更加复杂和多样,但就其永远也不可能完整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属性来看,却正好表明了虚拟世界的存在是以客观的现实世界为前提和界限的。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反映的创造性)。尽管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属性的创造本质上仍然依赖于现实世界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物质属性、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提升,但是虚拟世界的出现并不仅仅只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制和描述,也并不表明虚拟世界就是完全依附于现实世界的,它本身还创造出了许多现实世界不存在的事物,展现出了许多人们以前不曾发现的现实世界的属性。最为可贵的是,虚拟世界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虚拟现实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我们自己的现实世界”。

四、正确处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当下人们不可缺少的交往与生活工具,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因此而呈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重化形态,虚拟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虛拟世界的功能效应开始日渐突出,甚至一些人出现“现实”与“虚拟”的模糊混沌。另一方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与联系也要求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只有立足“实践”,才能破解“虚拟”之谜。创造和超越现实的梦想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虚拟世界永不能代替现实世界,面对虚拟世界,需尊重客观规律,持科学的态度。托勒所预言的21世纪“无法区别真实与幻觉”将永远不会达到,“把握客体自身的属性,乃是一个无限逼近的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只能够愈发逼近地模拟客观现实,而绝不会创造出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第二物质世界。
  (二)进一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对于虚拟世界的认知混乱、分歧以及对其与现实世界关系的担心焦虑,无疑是因为关于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方面的实践及理论的探索、实践还不够,还未形成彻底的科学实践和认知。所以,要想真正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必须要继续进行相关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从而在实践上取得验证,在理论上取得科学。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创造世界。虚拟世界作为人类的认识产物,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人类现实世界。
  (四)自由与必然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终极目标就是利用科学技术造福自身,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总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作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彼此具有互通互融的同一性,是可以也应该和谐共生的,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当今,面对虚拟世界的客观存在,明智的态度应该是坦然接受和面对,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探索与发展虚拟世界,从而使人类不断接近自由王国。

五、结语


  对于新世纪面临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重大问题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它所引发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变革,在于它所导致的技术与人、社会、思维乃至哲学观念等问题的凸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能逃避这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的。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梳理、讨论,以便更好地把握其实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前言,致谢,译者前言.
  [4] 陈志良.虚拟: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N].光明日报,2000-0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民办小学“招生热”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以杭州两所民办小学为例,对这现象背后的家长因素进行了调查,并从家庭背景、家长择校的心理、政策的影响因素以及民办小学吸引家长的原因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民办小学 招生热 家长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民办小学“招生热”现象成为教育领域一个焦点,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特别
【摘要】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几年来政府和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区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文章以结合调查问卷和文献整理的方式分析了陕西省宁陕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并采用SWOT分析法和需求性分析法对宁陕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战略;差异性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环境分析  从研究
【摘要】木球作为当前民族傳统体育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运用在体育项目中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项目构成中,通过木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与青少年加强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培养青少年在领悟木球竞技精神的过程中,同时宣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提升体育教学的精神文化层次和内涵水平。  【关键词】民族传统;青少年;身体素质;木球教学  【基金项目】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融
【摘要】利用微课进行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习作教学尝试。文章从微课的理论支撑入手,分析利用微课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实践探索学生习作个性化的有效路径,研究利用微课资源在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学中的有关注意点。  【关键词】微课;微课资源;习作个性化  翻转课堂由于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如今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件重要的“利器”。 个性化的习作之路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摘要】学校发展关键是教师,如何让教师从外铄引领走向到内生自主发展,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育现场,以学习者的姿态应对终身学习的时态,多年来学校的校本研修发挥了積极的作用。面对负责研修的主要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外流,新教师的不断加入,如何让校本研修从研修走向有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发展推波助澜?学校借助“十三五”课题研究尝试进行“小团队化运作轮流校本研修主持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团
【摘要】依托“科技新苗”培养计划,组织学生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问题设计、项目推进和成果展示,完成项目学习。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落实生物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探索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应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学习;生物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一、项目学习及其应用  (
【摘要】高职院校的机械类操作考试,目的是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技能高考自2013年开始,考试的难度与灵活性越来越高,对教师和学生的考验越来越艰巨。作者参与了学校近两年的数控车技能高考的教学工作,两年下来,对数控车技能高考有了全新的认识,文章就螺纹车削谈谈体会。  【关键词】技能高考;螺纹车削;防碰撞措施一、背景  笔者指导学生数控车技能高考历时两年之久,单从学生考试过后所表现出的状态就能分析出考试的
【摘要】勞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热爱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人们的热情、自觉和创造性的劳动。为了培养合格的下一代,爱劳动必须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通过对幼儿的现状进行分析后,以幼儿园种植园为平台,多途径、多方法来促进幼儿在劳动中形成有责任、有毅力、善合作、能创造等行为品质。幼儿园按照小切口、大文章的教育理念,从“生活种植园”的教育实践
【摘要】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依据,教材的改编体现了学科教育的时代性和发展性。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和学科素养的载体,新教材的改编,更加关注学生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养成。文章结合新旧教材的对比与梳理,从更好地运用新教材、发挥新教材的教育功能上,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完善建议  地理教材的改编,对于地理学科教学而言,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新教材更加强调“
【摘要】文章对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开展的铁路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加以详细分析,从通过率低的问题着手,寻找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关于职业技能鉴定与教育教学衔接的方法,用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达到改善高职院校教学理论与技能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教学衔接  高职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