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悲剧社会成因探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英译本的《茶花女》入手,研究西方女性悲剧社会成因。《茶花女》以悲为基调,主要讲述一个妓女爱而不得的故事。而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不仅仅受西方文化如《圣经》对造成女性失语、及19世纪法国“金钱至上”的社会把女性抑或妓女商品化的影响,还有长久受男权文化影响下的男性道德观和女性自身价值观对获得男性认可的渴望,她们想反抗却无法挣脱这种世俗的虚伪道德观念,由此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悲剧。
  关键词:茶花女;男权文化;女性失语
  一、《茶花女》作品简介
  (一)《茶花女》人物原型
  《茶花女》这部经典著作,是我国第一部被引进国内的西方名著,描述了一位出身较好的年轻人同一位流转于上流社会的名妓相爱而又被迫分离的曲折爱情故事。它取材于生活,但又比生活来得更高尚。本书是法国作家小仲马根据自身经历改编而成,玛丽·杜普莱西是小仲马曾真爱过的名妓,玛格丽特的形象便是出于此,但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却与玛丽有着大相径庭的性格特点,玛丽“既是一个纯洁无暇的贞女,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娼妇”,但玛格丽特却“像最高贵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她不甘于沉沦却又摆脱不了泥淖,最终以谎言让爱人离开的圣洁。
  可以说作家笔下的作品来源于现实、超越了现实、升华了现实中的妓女的丑陋与庸俗,这样的艺术处理加工旨在引人深思:这样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尚女子”是谁让她如此悲剧的死亡命运呢?反映出作家对女性的同情,作品充满现实主义色彩,在人物塑造方面和莫泊桑的《羊脂样球》同具有向西方社会秩序、阶级状况、男权主义、女性自我意识、道德风尚等的质疑。
  (二)《茶花女》内容
  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位来自乡下的穷苦姑娘,为生计只身来到迷乱的巴黎,但苦于当时社会对女性能取得工作机会的严苛要求,无奈之下,她只能靠出卖肉体来获得生活保障。她那娇美的相貌、不俗的谈吐不久便引得贵公子趋之若鹜;但她却忍受不了自己步入深渊,她整天醉生梦死、寻欢作乐来麻木自己,仍摆脱不了内心的空虚。这种矛盾的心理恰好可以从她每天携带的一束红色或白色茶花中体现,红茶花象征着她美艳的脸蛋和纸醉金迷的生活,而白茶花则象征着她纯洁的心灵和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姜婉婷,2017)。当她结识了阿尔芒,知晓他在她病卧于床两个月间的默默探问,感受到他对她的珍重与尊重时,这个内心深处依然对纯洁的爱情留有幻想的沦落女子,当机立断离开觥筹交错的繁华生活,与阿尔芒隐居乡下。但好景不长,两人间幸福安宁的同居生活被阿尔芒父亲杜瓦尔先生所断送,她被迫重返巴黎重拾旧业。不明真相的阿尔芒立马就被愤怒和嫉妒冲昏了头脑,羞辱、报复接踵向玛格丽特席卷而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她感到愧疚和不安从而使她主动回到自己身边。然而此时在经历过爱情的救赎却又被迫将其放弃的玛格丽特从此精神上失去了支柱,重又过着日夜颠倒、买醉的生活糟践自己,最终一病不起。当阿尔芒重回巴黎,读了玛格丽特留下的书信,明白了她的用意后,悔恨不已,想方设法去找回拍卖会5上拍卖出的那本自己送给她的《玛侬·列斯戈》以睹物思人、吩咐墓区的园丁及时更换她墓前的山茶花,还为了让她能拥有一块永久的新墓地专门去乡下玛格丽特的姐姐家恳请能允许办迁坟,最终看到玛格丽特的尸体时,他脚步更为不稳,踉踉跄跄,牙齿打战,手脚冰凉,焦躁不安。“his steps became more irregular;he seemed to walk by a series of jerks;his teeth chattered;his hands were cold;a violent agitation ran through his body”(小仲马,2013:43)这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沉重打击,失去爱人的痛苦,和最自己的痛恨,如果不轻信,如果相信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和命运。
  愛情的悲剧,命运的悲剧,都在暗示着社会是成因,在什么样的社会里女性这么悲惨?
  二、西方文化中女性所处地位分析
  (一)女性失语
  失语症在医学上是指由大脑损伤引起的无法准确理解话语内含及不能正确将其运用的一种能力缺失,而“女性失语”则指的是由心理上受到创伤而造成的语言功能障碍或损失。在人类初始时期,母系社会占据着主导地位,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女性手中;但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提高,男性在劳力生产中相比女性表现出更大优势,女性的作用被慢慢淡化,其话语权也渐渐转交到男性手中,形成了父系社会。而在此社会下的女性处于被压抑、被受限的状态,不得发声说出内心的真实渴求,成了听凭于男性的一个附属物,自我认知、内在审美价值由男性赋予和认同,女性话语权缺失甚至丧失。那些想为自己的命运反抗却又受到禁锢而使命运更糟的女性,就这样一直恶性循环,难以逃脱女性在社会上低下的地位。
  (二)《圣经》影响
  在西方社会中,作为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有着深远影响的基督教经典《圣经》,对造成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悲惨命运的结局难辞其咎。《圣经》开宗明义,将女性地位定位于依附于男性而活。夏娃是耶和华趁亚当熟睡之时取其肋骨而成的,其存在是为亚当解闷,而非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创造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基督教徒的世界观,即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
  《圣经》对妇女的言行作了规定: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被当作男子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女儿被当做父亲的私有财产,当少女受到伤害时,法律首先认为是父亲的财产受到了损失,而非从少女的立场应给予相应的赔偿。《圣经》中的妇女无权自主决定婚姻,或离婚。而妇女顺服自己的丈夫,不仅是维护以男性统治的社会,更是为了顺服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域境里,女性被忽略,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当时妇女在数千年的男权社会中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境况。她们不被允许参与政治生活、接受教育的洗礼,甚至被剥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权利。她们被迫臣服于男性,自我意识受困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条条框框中,没有肉体、精神的自由。   (三)男权文化
  男权文化下,女性常常被划分为两类——要么是纯洁无邪的贞女,要么是水性杨花的荡妇(苏丽敏,2016)。在封建社会,女子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世人瞩目,稍有不慎,名节扫地,牵连的不仅是个人将来的幸福,更是整个家族的荣辱。节烈女子受到世人颂扬尊敬,而丢失名节的妓女却只能受到世人唾弃、不被认可。《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流落巴黎后,迅速凭借自己的绝美姿色在上流社会中如鱼得水,引来众多王公贵胄的倾慕和追捧。然而,那些蜂拥上前的男性却没有给予她尊重,反而只是将她视为一件依附品、玩物。当阿尔芒不知该以何种方式同玛格丽特见面时,阿尔芒的朋友对他说:“像玛格丽特这样的妓女,她们不知道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礼貌,所以不必认真对待她们,否则你稍微给点好脸色,她们就蹬鼻子上脸”,就连经常出没于玛格丽特身边的“好友”普吕当丝都劝诫他“don’t get any other ideas into your head,and don’t make absurd scenes of jealousy.You know whom you have to do with;Marguerite isn’t a saint”(小仲马,2013:99-100),朋友的这句评价“她们这类人是没有真情的。”对也错,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就观念男权观念,和对女性的不信任不尊重都表露无遗。朋友的话与想法又何尝不是阿尔芒自己的想法呢,我国古代有“观其友知其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的观念就是社会的缩影,就代表着阿尔芒的观念和束缚。玛格丽特的“好友”的评价反映出女性自我价值的缺失。
  三、十九世纪法国社会背景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十九世紀的法国社会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尖锐复杂,先后经历了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覆亡、波旁王朝的复辟等阶段,不断轮回上演着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间的交替与斗争。在此期间,法国社会衍生出了一个新式团体——显贵集团。此时的显贵不仅仅包括贵族在内,只要拥有大量财富、成为量大的纳税人也可进入显贵行列(石广盛,2002)。其唯财富论使得众多出身平凡却又渴望进入贵族阶层的年轻人追本逐利,为了权力和金钱不顾一切,暴露出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弊端,即“金钱至上,物欲横流”。在此金钱和权力支配的社会下,为了满足资产阶级自身愈发膨胀的欲求,妓女成为一份正当职业,却不被人认可,处处受到鄙夷,连同性亦是如此,羡慕她们那奢华生活同时却又予以嘲讽。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引领下的社会宣扬自由,经济、道德、伦理结构也面临着解体,女性也被允许能通过付出劳力而得到工作及酬劳的机会,但其苛刻的工作条件却只能让女性望而生畏,于是出现了一些万般无奈下选择妓女行业的女性。她们是这个社会黑暗面的见证人,是被迫承担这个社会黑暗面对她们释放的恶意的悲剧者,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正是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人与人间的冷漠,将目光转向社会底层妓女的生活,通过描述她们的形象来揭露出当时法国的社会矛盾及丑恶现象。
  《茶花女》的写作背景便是在这一时期,书中所描述的那些所谓的上等人,不论是老公爵、德·N伯爵,还是中产阶级的阿尔芒,他们都有固定但并不唯一的情妇,他们以包养情妇的名声来彰显自己地位的高贵。在这肮脏而又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的社会下,女性被当作是可以任人随意玩弄的商品,被当作是资产阶级维护自尊心和满足他们虚荣心的一种标志,正如第15章中阿尔芒请求玛格丽特再次原谅他时,她劝阻他不要对她过于严密监视和怀疑,她认阿尔芒为自己的情夫,是因为只有在他面前她才能真正的属于自己、才能无所顾忌自由的说话,而面对其他人时她只能“For these people we have to be merry when they are merry,well when they want to sup,sceptics like themselves.We are not allowed to have hearts,under penalty of being hooted down and of running our credit”(小仲马,2013:121)。玛格丽特是有自己对爱情的追求的,不幸的是爱人不能原谅她的不洁,怀疑她的忠诚。
  四、《茶花女》中主宰女性的男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茶花女和阿尔芒间的结合不可避免地受到世俗的牵制,其一便是摩里阿龙公爵。公爵与玛格丽特的相识在巴涅尔,他是为了陪伴女儿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才来到此地,但在玛格丽特抵达后不久就香消玉殒,埋葬于巴涅尔。因不忍离开,便徘徊此地。一次散步时偶遇玛格丽特,恍若见到自己的女儿,便恳求她允许他把她当作自己女儿的形象来看望她。他供养她,将她从声色犬马的生活中解救出来,给予她父爱,却派人监视她,不许她与其他男性接触。而在她找到真爱、意图回归正常生活后,他甚至用拒绝提供经济来源来逼迫她与阿尔芒断绝关系,以期她能重回自己身边。作为公爵的“女儿”,玛格丽特的生活看似风光无度,却没有人身自由,受父权社会、及其当时资本主义物质异化的影响,摩里阿龙老公爵仍将其视为自己的所有物,而非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允许反抗、不允许其有个人意愿。
  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先生是C城权贵显要的税务总监,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坚定拥护者,作为所谓的社会精英,一开始对于阿尔芒找了玛格丽特作为自己情妇的做法并未透露出半分不满,反而很赞同这种看似风流体面的做法。直到阿尔芒疯狂爱上玛格丽特,并开始赌博、甚至不惜将自己母亲留给自己的遗产赠给她时,这一做法激怒了杜瓦尔先生。为了自身利益、家族声望、女儿名誉,他亲自出场劝阻他们的交往。他先是试图劝说阿尔芒主动和玛格丽特分开,但事与愿违,他只好转而劝说玛格丽特。在同她面谈时,他先是用带有威逼性的话语斥责、羞辱她,后在看到典当的票据后,改用亲切的语气说出三个理由:为了阿尔芒的前途、为了阿尔芒妹妹即将幸福圆满的婚姻生活不被破坏、为了杜瓦尔家族的声誉不被玷污,以唤起她内心无意识的父权基准,软化她与世俗抗争的决心,来诱导她选择主动离开。   阿尔芒虽没有接受上流社会的虚伪的道德观念的正统教育,但不可避免地潜移默化地将其内化于脑海中。阿尔芒对于爱情是忠贞的,正是阿尔芒对玛格丽特所展示出的真挚的爱打动了她冰封已久的心,让她重燃对爱情的渴望及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但当玛格丽特同意让他当她的情夫时,猜疑、独占和偏执便开始淋漓尽致地在他身上展现。一天中未见到玛格丽特便胡思乱想、心绪不宁,甚至于要靠赌博来打发与玛格丽特约定的见面前的时间。有次,当玛格丽特写信说不能同他见面时,他脱口而出的便是“she is deceiving me”(小仲马,2013:106),而后便潜伏在玛格丽特家门口,看着她接待德·G伯爵进门,直到凌晨四点都还未走,还写了一封满含挖苦话的信给玛格丽特,盼着她能向自己解释并道歉。而当玛格丽特为了他一家人的幸福离开他时,他没有去弄清她离开的真实原因便对她展开报复,写匿名信攻击她、追求玛格丽特的朋友羞辱她、散播她的谣言等,而阿尔芒的这一报复和刺激也正成了压倒玛格丽特的最后一根稻草。阿尔芒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出于爱,虽然敢于抛下贵族青年的骄傲去追求一个妓女,打破世俗陈规,但受男权文化的影响,他忍受不了玛格丽特不能全身心地属于他。阿尔芒也是这一时代下的一个悲剧产儿,敢于走出世人常规,最终却仍受限于这一常规,而玛格丽特为了自我救赎放弃爱情,离开了他,却没有设身处地想他的内心会有多悲痛,只是认定“I should be raised in your eyes when you came to know the truth”(小仲马,2013:203)。
  五、茶花女的性格特点
  玛格丽特虽沦落风尘,但就如她那携带的白茶花一样,内心依然纯洁善良,坚信生活是美好的;她是顽强的、不屈服命运的安排,敢于反抗男权文化的正统要求、敢于同虚伪的道德体系作斗争。她会开男性的玩笑、会戏弄他人,会为了阿尔芒离开名利场,并做好与世俗抗争的准备。这段不被世人认可的爱情触犯了名利场的“道德”底线,不论玛格丽特如何反抗,都逃不出男權文化对女性精神上的压迫和服从,最终只能落得悲剧的下场。
  玛格丽特是高贵的。得知这段恋情,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先生急忙赶到巴黎,劝说之下,玛格丽特选择了放弃爱情以成全阿尔芒一家。即使后来在面对阿尔芒的侮辱、仇恨时,都一直信守诺言,默默地承担所有过错。病重之际,她写下了一篇篇满含对他的思念之情的日记,就像朱丽所写“Every time the opens her eyes brighten,and she thinks you are going to come in;then,when she sees that it is not you,her face resumes its sorrowful expression,a cold sweat breaks out over it,and her cheek-bones flush”(小仲马,2013:213)。她爱的痴,爱的傻,又爱的高尚。她将她剩余的财产立遗嘱指定给她乡间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小外甥,但前提是永不能来巴黎。她深知是巴黎这个穷奢极欲的社会催毁了她,因此不希望别人蹈其覆辙,恰如神甫给她做临终圣事时所说的“她生如罪人,但是临终成为基督徒”,她的灵魂至死高贵。
  玛格丽特也是“自私”的。对于她来说,她和阿尔芒的爱情使她鼓起勇气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敢于反抗当时社会对妓女的严格道德约束,她曾对阿尔芒的父亲说:“Do you believe that I had made this love the hope,the dream,the forgiveness–of my life”(小仲马,2013:200)。当她把与阿尔芒的爱作为一种自己感情世界的救赎时,杜瓦尔先生的出现粉碎了这种救赎,她心中升起了另一种救赎,即超越爱情的对自己本真的救赎。她为了获得像杜瓦尔先生这类人的尊重,选择放弃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及感情救赎,正如玛格丽特的日记中所写:“The paternal way in which M.Duval had spoken to me;the pure memories that he awakened in me;the respect of this old man,which I would gain;yours,which I was sure of gaining later on:all that called up in my heart thoughts which raised me in my own eyes with a sort of holy pride,unknown till then.When I thought that one day this old man,who was now imploring me for the future of his son,would bid his daughter mingle my name with her prayers,as the name of a mysterious friend,I seemed to become transformed,and I felt a pride in myself”(小仲马,2013:200)。她可悲之处在于渴望男性的赞同、获得尊严和尊重,虽反抗过却不得不屈服于这男权的影响。
  六、结语
  “人世间的这些悲剧往往是在维护某种道德规范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造成的”,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虽试图反抗,以期实现自我,最终仍受限于这种长期以来男权文化对女性要求的影响,女性内在价值的肯定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男性。她越反抗,越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越是会被社会所唾弃,而她不论是沦落为妓女时,还是义无反顾享受爱情,都不被世俗认可和尊重。因此,当阿尔芒父亲杜瓦尔先生的话语中暗含的对玛格丽特如果放弃爱情便能得到尊重的这一深层含义透露出来后,玛格丽特便迅速在这一虚伪的光环中迷失自我,心甘情愿地听从安排,从而导致这一悲惨结局的发生。
  尽管小仲马在书中试图让她脱离男权文化的影响,成全她的爱情,但他越想成全,她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其悲剧性就越大。玛格丽特只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悲剧缩影,作者通过描述这一悲剧故事来向我们展示了千千万万个悲剧,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人性在面对金钱和权力时的丑陋一面。
  参考文献
  [1] 姜婉婷.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比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茶花女》[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8):85
  [2] 石广盛.19世纪法国的显贵阶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06):53-54.
  [3] 苏丽敏.从《茶花女》分析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悲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0):175-176.
  [4] (法)小仲马.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英文[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和系统等特征,这也决定了数学教学和学习的特性。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从数学概念和公式认识,到各种习题的练习都可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成为合格国家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强,中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中职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也更加强调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实务能力方面的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中职院校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并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更好的推动中职院校机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必须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英语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学习效果重要方式,在作业环节设计中进行思维导图应用,以此丰富作业形式,并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本文从英语词汇、英语语法以及英语写作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思维导图在英语作业设计中应用,以供专业人员进行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作业;运用
期刊
摘 要:随着深度学习理念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课堂也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利用思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还要培养学生的立场,以及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从而进一步完善学习理论,促进能力的提高,本文针对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思辨教学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深度学习理念;思想政治课;思辨教学  在学生开启学习的旅途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思辨
期刊
摘 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职教育出来的技术人才也需要加强对外的技术交流,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同必修的专业技术一样,已经有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出初级、中级技术性人才,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讲述了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但语文本身教学一般比较枯燥,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学效果更差。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给出了几点经验,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看法,重视语文的学习,同时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教学的重心,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这样学生
期刊
摘 要:从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学生党员政党认同的意义上阐释政党面临着的认同与支持问题,通过实证调研,反映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效果及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和困境,分析其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政治心理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阐述、作用机理及影响、实证调研、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对比等方面打开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学生党员政党认同的视角;从探索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学生党员政党认同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分析通过主渠
期刊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取信息这一方法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诚然,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如今,互联网新媒体已经成为较为重要的媒体,它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传播等,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信息化。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产生  互联网新媒体的产
期刊
摘 要:“现在的学生比较难教,很多学生根本不想学习了”。这是很多教师的深切体会。学生的厌学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不专心,不动手,也不动口;课后懒散,不做作业,不做练习。出现了教师想努力去教好,学生却不为所动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厌学;曲线教育;感化心灵;多种教学手段;激发责任感  种种状况的出现皆因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长期下去,他们厌学情绪到达一定程度,部分学生可能会“熬”不住了而辍学,从此终断
期刊
摘 要: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融为一体,互联网将分散的计算机互相连接,并使得硬件、软件、数据、图像视频等资源相互共享,还能在共享之后对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互联网网络通信技术正朝着个性化、智能化以及综合化方向发展,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从传统的简单信息通信逐渐朝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多带”支持的通信以及多种网络传输协议等方向转变。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新技术;应用  引言  我国自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