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所学校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学校文化,这是经过全校师生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具有本校独立品格的文化传统。学校文化具有指导学校办学方向、统一价值观念、引领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的作用。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一个没有独立品格的学校文化传统的学校,学校发展就如一盘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学校理念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两个子系统。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隐性的一种精神文化;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可以外显的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理念文化是目的,环境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只有显性与隐性的结合建设,学校文化才能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文化。
专家解读
何为显性?何为隐性?
学校本来就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应有之义。但不是说,学校一建立起来就有学校文化,要经过全校师生长期的努力。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使学校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完美结合,就先必须深刻理解两者的内涵和构建的意义。
专家观点
学校理念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首先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环境文化要体现学校精神文化,要以学生为本。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
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办学思想、教育观念首先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目标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毫无疑问,学校的目标是育人,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条大家都能背出来,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有的学校并不是这样,而是把目标放在追求升学率上。升学率也是需要的,没有升学率家长不答应,社会不满意。但是升学率是要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育人,包括道德品质的形成、体质的增强,也包括知识的增长。在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以后,升学率也自然会上去。现在有些学校为少数尖子学生开小灶,搞特殊,恐怕不是在建设学校文化,而是在破坏学校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还体现在学生观、师生观上。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哪怕他身上有不少缺点;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赖的、和谐的。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育就能顺利进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我的教育信条,恐怕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建立的观念。
对于学校环境的理解,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的物质建设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等。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是学校文化外显的部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以学生为本。有些学校的建设只重视教室的安排,不注意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如把运动场地安排在离教室很远的地方,不便于学生课间、课后的活动,学生没有活动场地,而学校的运动场地利用率又不高。这就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主流文化。要让师生感到舒适、多样、整洁、欢快。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校要重视仪式、标志的建设。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往往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总之,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义。
专家观点
学校环境文化既有硬环境文化,又有软环境文化;既有显性文化,又有隐性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类文化形态,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角度衡量,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台州市路桥区教育局局长林小朝
林小朝认为,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主要指以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是隐藏在学校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是通过校园的物质层面呈现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体地说,它是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各方面设施综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显性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主要指学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非景观文化,是学校教育理想、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的集中体现。具体地说,它是包括学校的教风学风、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所蕴含的文化内质,是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隐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总之,学校环境文化既有硬环境文化,又有软环境文化;既有视角文化,又有感觉文化;既有显性文化,又有隐性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类文化形态,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角度衡量,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承载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想追求,内涵是十分深厚的。
学校环境往往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伊顿大学之所以能够凭借培育出19名首相、36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而被誉为“领袖摇篮”,就是因为她具有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该校座落在泰晤士河畔,创办于亨利六世,距今五个多世纪。她不仅历史悠久,管理严格,更重要的是环境高雅。校园里建筑古老,文化积淀浓重;绿草如茵,自然风光无限;师生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置身其间,俨然进入绅士世界。的确,正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里诺说过的,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最为微妙的领域之一。
专家观点
学校的一切物质形态都要彰显文化内涵,特别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个性,突出形式与内容、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使之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有育人功能的体现。
——金色标点学校文化建设专业机构专家
金色标点学校文化建设专业机构的專家认为,学校环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显性文化。学校的校园布局要科学合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等几个区域既要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又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学校的建筑设施要得体大方,适应学龄儿童的学习、生活,其造型、颜色、光感、触感及楼宇的命名等都要力求传达出学校的文化品味;学校的自然景观要灵动感人,如水池、树木、草坪、花坛、假山等自然景观应赋予一定的文化寓意,文化墙、文化走廊、名人雕塑、诗文碑,以及学生作品挂框等人文景观都要产生激励和熏陶的作用;学校的辅助型物质设计要规范精致,如校徽、校旗、校服、路标、班牌、指示牌,以及学生的胸牌等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标准。总之,无论从宏观角度来看,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校的一切物质形态都要彰显文化内涵,特别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个性,突出形式与内容、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使之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有育人功能的体现。
案例解析
显性与隐性结合,为学校铸魂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给人与众不同的行为识别,关键是企业有与众不同的企业理念。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沃尔玛的“永远让顾客买到最便宜的商品”的理念。学校理念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环境品位的需要,更是实施文化育人主题思想的需要。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要相互结合。金色标点学校文化建设专业机构在为学校策划和设计学校文化时,注重把学校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两者相结合,策划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案例】成都市培华小学
成都市培华小学原是一所子弟校,回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以后,该校领导班子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建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学校”。但是在深入考察了学校的现状并预测了学校未来发展之后,金色标点文化建设机构的专家认为,作为一所原本发展基础一般的子弟学校,在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的成都要达成上述目标,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专家结合学校近年内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书法教育,提出了在3—5年内“建成全省书法教育品牌形象鲜明的小学”、用更长一点的时间“跻身全省一流小学行列”的战略目标。
针对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亮点的书法教育,该校自然将“书法教育”当作自己的品牌主题。专家为该校确立了品牌化运行的策略,就是学校的主体工作以凸显品牌形象为重心,将品牌定位、品牌培育与创造、品牌管理、品牌经营传播等跟体现办学导向、实现发展战略、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在教育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结合点上展开运行。围绕书法教育的本质与特质,标点专家提出了该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应以书法为经,国学为纬;技法为表,文化为质;作品为形,做人为魂;展示国学精粹,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坚持把“文化教育和做人教育的有机统一”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以“书法教育创品牌”作为办学要略,从而在精神力层面上牢牢树立起“书法教育”的品牌概念。专家还为学校环境建设列出了“菜单”:①打造学校“书法博览园”,展示中国书法史名垂千古的作品;②建立学校“文化墙”,增强学校环境的文化气息;③打造学校书法作品展览室,展示师生优秀的书法作品;④为学校教学楼重新命名。通过理念文化的和环境文化的规划,学校在整体上焕然一新,人文精神凸显。
金色标点机构专家点评:一些学校在打造学校文化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校只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整个学校看似大气,实则“空洞”,没有底蕴;有的学校为了节约成本,重视理念的建设,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办学思路,校训、班训、口号……一大堆的规范和理念,看似很“扎实”,实则记不住一个,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成了师生的“负担”。所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把学校理念和环境结合起来,理念做指导,环境作用与理念,共同彰显学校的文化,缺一则单调,不符合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和老师的成长。
【案例】四川仁寿职业教育中心
标点专家在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考察的过程中,该校的新校区建设给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建筑大气恢弘、装修精致典雅、环境绿化壮观、功能分区明显,尤其是学校绿化设计精心独到,各类植物具有很好的象征性意义,也就是学校“树”的色彩、形状、种类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预示着学校“树德树人树业”的本质和功能。于是,在为该校进行战略策划时,专家决定凸显“树”的特征,为学校创造出极为鲜明的个性。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确立了“树人树业”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崇德尚技,成功人生”的文化主题,并作了三个方面的阐释:一是“大树下的基业”,意喻学校在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茁壮生长的大树的庇荫下蓬勃发展;二是“建树一番事业”,意喻学校和教师将树木与树人相结合,努力成就教育伟业;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意喻在“崇德尚技,成功人生”的文化引领下,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动修炼自我、积极提高技艺、动手动脑融合、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同时,以这一核心理念为红线,专家展开了一系列的理念创意。比如学校的校训,专家的设计是“品直”,“直”是树的品格,在这里同样以树喻人,激励全体师生为人正直。
在学校环境力建设方面,专辟一块空地作为“新生林”,在每届新生的入学典礼上都设计一项仪式:以班级为单位种一棵树。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将伴随这棵树一起成长,而他们对学校的熱爱也将形象地倾注于这棵树,甚至在毕业后他们也会常常回忆起当年亲手种下的树,也会对母校怀有深深的眷恋。另外,专家还以树名对学校建筑重新命名,如将教学楼命名为 “银杏楼”、“秀松楼”等,这些楼名既有中国古典诗文的出处,又契合各个建筑的功能,可谓将“树文化”彰显得淋漓尽致,并把绿色作为了学校的标准色。
金色标点机构专家点评: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如同一个人一样,也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这种个性和特点在管理学上被称为组织文化;将组织文化的有关理论运用于学校的管理实践,就是学校组织文化,即学校文化。一所学校如果要办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风格,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就得精心设计、规划和建设好自己的学校文化。在建设学校文化时,要贴近实际,就不能脱离实际,不着边际,变成“空中楼阁”。在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上,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要贴近师生,不能把师生的兴趣、爱好、思想、观念、情感、意愿等与学校发展割裂开来。否则,学校文化建设就成了“断线风筝”。因为师生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在学校,任何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授、改造、或创造过程,都离不开师生作为主体而发挥作用。
(责任编校:白水)
学校理念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两个子系统。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隐性的一种精神文化;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可以外显的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理念文化是目的,环境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只有显性与隐性的结合建设,学校文化才能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文化。
专家解读
何为显性?何为隐性?
学校本来就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应有之义。但不是说,学校一建立起来就有学校文化,要经过全校师生长期的努力。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使学校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完美结合,就先必须深刻理解两者的内涵和构建的意义。
专家观点
学校理念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首先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环境文化要体现学校精神文化,要以学生为本。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
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办学思想、教育观念首先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目标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毫无疑问,学校的目标是育人,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条大家都能背出来,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有的学校并不是这样,而是把目标放在追求升学率上。升学率也是需要的,没有升学率家长不答应,社会不满意。但是升学率是要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育人,包括道德品质的形成、体质的增强,也包括知识的增长。在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以后,升学率也自然会上去。现在有些学校为少数尖子学生开小灶,搞特殊,恐怕不是在建设学校文化,而是在破坏学校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还体现在学生观、师生观上。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哪怕他身上有不少缺点;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赖的、和谐的。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育就能顺利进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我的教育信条,恐怕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建立的观念。
对于学校环境的理解,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的物质建设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等。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是学校文化外显的部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以学生为本。有些学校的建设只重视教室的安排,不注意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如把运动场地安排在离教室很远的地方,不便于学生课间、课后的活动,学生没有活动场地,而学校的运动场地利用率又不高。这就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主流文化。要让师生感到舒适、多样、整洁、欢快。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校要重视仪式、标志的建设。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往往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总之,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义。
专家观点
学校环境文化既有硬环境文化,又有软环境文化;既有显性文化,又有隐性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类文化形态,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角度衡量,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台州市路桥区教育局局长林小朝
林小朝认为,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主要指以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是隐藏在学校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是通过校园的物质层面呈现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体地说,它是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各方面设施综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显性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主要指学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非景观文化,是学校教育理想、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的集中体现。具体地说,它是包括学校的教风学风、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所蕴含的文化内质,是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隐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总之,学校环境文化既有硬环境文化,又有软环境文化;既有视角文化,又有感觉文化;既有显性文化,又有隐性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类文化形态,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角度衡量,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承载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想追求,内涵是十分深厚的。
学校环境往往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伊顿大学之所以能够凭借培育出19名首相、36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而被誉为“领袖摇篮”,就是因为她具有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该校座落在泰晤士河畔,创办于亨利六世,距今五个多世纪。她不仅历史悠久,管理严格,更重要的是环境高雅。校园里建筑古老,文化积淀浓重;绿草如茵,自然风光无限;师生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置身其间,俨然进入绅士世界。的确,正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里诺说过的,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最为微妙的领域之一。
专家观点
学校的一切物质形态都要彰显文化内涵,特别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个性,突出形式与内容、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使之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有育人功能的体现。
——金色标点学校文化建设专业机构专家
金色标点学校文化建设专业机构的專家认为,学校环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显性文化。学校的校园布局要科学合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等几个区域既要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又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学校的建筑设施要得体大方,适应学龄儿童的学习、生活,其造型、颜色、光感、触感及楼宇的命名等都要力求传达出学校的文化品味;学校的自然景观要灵动感人,如水池、树木、草坪、花坛、假山等自然景观应赋予一定的文化寓意,文化墙、文化走廊、名人雕塑、诗文碑,以及学生作品挂框等人文景观都要产生激励和熏陶的作用;学校的辅助型物质设计要规范精致,如校徽、校旗、校服、路标、班牌、指示牌,以及学生的胸牌等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标准。总之,无论从宏观角度来看,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校的一切物质形态都要彰显文化内涵,特别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个性,突出形式与内容、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使之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有育人功能的体现。
案例解析
显性与隐性结合,为学校铸魂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给人与众不同的行为识别,关键是企业有与众不同的企业理念。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沃尔玛的“永远让顾客买到最便宜的商品”的理念。学校理念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环境品位的需要,更是实施文化育人主题思想的需要。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要相互结合。金色标点学校文化建设专业机构在为学校策划和设计学校文化时,注重把学校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两者相结合,策划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案例】成都市培华小学
成都市培华小学原是一所子弟校,回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以后,该校领导班子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建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学校”。但是在深入考察了学校的现状并预测了学校未来发展之后,金色标点文化建设机构的专家认为,作为一所原本发展基础一般的子弟学校,在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的成都要达成上述目标,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专家结合学校近年内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书法教育,提出了在3—5年内“建成全省书法教育品牌形象鲜明的小学”、用更长一点的时间“跻身全省一流小学行列”的战略目标。
针对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亮点的书法教育,该校自然将“书法教育”当作自己的品牌主题。专家为该校确立了品牌化运行的策略,就是学校的主体工作以凸显品牌形象为重心,将品牌定位、品牌培育与创造、品牌管理、品牌经营传播等跟体现办学导向、实现发展战略、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在教育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结合点上展开运行。围绕书法教育的本质与特质,标点专家提出了该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应以书法为经,国学为纬;技法为表,文化为质;作品为形,做人为魂;展示国学精粹,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坚持把“文化教育和做人教育的有机统一”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以“书法教育创品牌”作为办学要略,从而在精神力层面上牢牢树立起“书法教育”的品牌概念。专家还为学校环境建设列出了“菜单”:①打造学校“书法博览园”,展示中国书法史名垂千古的作品;②建立学校“文化墙”,增强学校环境的文化气息;③打造学校书法作品展览室,展示师生优秀的书法作品;④为学校教学楼重新命名。通过理念文化的和环境文化的规划,学校在整体上焕然一新,人文精神凸显。
金色标点机构专家点评:一些学校在打造学校文化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校只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整个学校看似大气,实则“空洞”,没有底蕴;有的学校为了节约成本,重视理念的建设,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办学思路,校训、班训、口号……一大堆的规范和理念,看似很“扎实”,实则记不住一个,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成了师生的“负担”。所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把学校理念和环境结合起来,理念做指导,环境作用与理念,共同彰显学校的文化,缺一则单调,不符合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和老师的成长。
【案例】四川仁寿职业教育中心
标点专家在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考察的过程中,该校的新校区建设给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建筑大气恢弘、装修精致典雅、环境绿化壮观、功能分区明显,尤其是学校绿化设计精心独到,各类植物具有很好的象征性意义,也就是学校“树”的色彩、形状、种类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预示着学校“树德树人树业”的本质和功能。于是,在为该校进行战略策划时,专家决定凸显“树”的特征,为学校创造出极为鲜明的个性。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确立了“树人树业”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崇德尚技,成功人生”的文化主题,并作了三个方面的阐释:一是“大树下的基业”,意喻学校在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茁壮生长的大树的庇荫下蓬勃发展;二是“建树一番事业”,意喻学校和教师将树木与树人相结合,努力成就教育伟业;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意喻在“崇德尚技,成功人生”的文化引领下,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动修炼自我、积极提高技艺、动手动脑融合、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同时,以这一核心理念为红线,专家展开了一系列的理念创意。比如学校的校训,专家的设计是“品直”,“直”是树的品格,在这里同样以树喻人,激励全体师生为人正直。
在学校环境力建设方面,专辟一块空地作为“新生林”,在每届新生的入学典礼上都设计一项仪式:以班级为单位种一棵树。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将伴随这棵树一起成长,而他们对学校的熱爱也将形象地倾注于这棵树,甚至在毕业后他们也会常常回忆起当年亲手种下的树,也会对母校怀有深深的眷恋。另外,专家还以树名对学校建筑重新命名,如将教学楼命名为 “银杏楼”、“秀松楼”等,这些楼名既有中国古典诗文的出处,又契合各个建筑的功能,可谓将“树文化”彰显得淋漓尽致,并把绿色作为了学校的标准色。
金色标点机构专家点评: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如同一个人一样,也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这种个性和特点在管理学上被称为组织文化;将组织文化的有关理论运用于学校的管理实践,就是学校组织文化,即学校文化。一所学校如果要办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风格,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就得精心设计、规划和建设好自己的学校文化。在建设学校文化时,要贴近实际,就不能脱离实际,不着边际,变成“空中楼阁”。在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上,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要贴近师生,不能把师生的兴趣、爱好、思想、观念、情感、意愿等与学校发展割裂开来。否则,学校文化建设就成了“断线风筝”。因为师生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在学校,任何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授、改造、或创造过程,都离不开师生作为主体而发挥作用。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