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审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涵泳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隐隐觉察到直面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和鉴赏。以生为本的儿童立场,让我们始终把研究目光聚焦于儿童文化审美。
  一、把握儿童文化审美的特征
  爱美,是人的天性。也许,正是在对美的追求、理解、欣赏和创造中,人类文化得以孕育繁衍,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然而,应当与语文教学相伴共生的文化审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干扰,多年来似有若无,或被混同,或被替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从不同理论视角论述语文教学重视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独到深刻,极有见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数次出现了“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享受审美乐趣”等相关表述。审美,以各种不同的样态进入,的确给语文课堂带来一抹久违的亮色。
  儿童是涵泳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主体,他们充分享有文化审美的自由。儿童的文化审美,即使置身相同的课堂情境,面对相同的涵泳文本,也会因各人知识积累、学习经验、情感性格、志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审美感受千差万别,审美表现迥然相异,甚至出现看似矛盾对立的审美理解。这时,对儿童审美差异的真正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教师能否做到 “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决定了涵泳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文化审美中儿童个体心灵能否得到净化和提升。
  涵泳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强调对儿童文化审美个体差异的观照;另一方面重视儿童文化审美整体特征的把握。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们在涵泳语文教学研究中发现,儿童文化审美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
  1.审美对象的表象化。语言文字的描写和叙述,如果学生不需要太费周折就能感知到具体的人物、事件、画面等,容易导致审美的简单化、浅表化。涵泳语文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在自主、独立的语言涵泳品味中,超越对客观世界具体实在的表象依赖,上升到关注丰富深刻的语言世界,以“语言形象”为文化审美对象。
  2.审美过程情绪化。小学生在潜心会文时一旦理解了感同身受的审美内容,会明显表露出波动不定的情绪,因此我们时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感知到学生的笑和泪,爱和恨,悲和愁,课堂失控现象时有发生。涵泳语文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主体的“情境性在场”十分必要,能及时分析并准确把控课堂。
  3.审美方式的碎片化。基于语言文字的文化审美,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渐进式次第完成的,根本无法像美术、雕塑等艺术作品那样获取即视性整体感知,语言文字的 “意义呈现”在时间节点上对语文学习主体而言,处于隔离和孤立状态。涵泳语文提出“建构内容耦合性情境整体”的主张,使分割的“意义碎片”实现审美的完整统一。
  二、培养儿童文化审美的能力
  自然审美是一切审美的基础和源泉。一个懵懂无知的幼儿,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巍峨险峻的高山、繁花似锦的春色和神秘莫测的夜空等自然宇宙景观,光影声色的刺激会引发他的生理、心理反应,但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当幼儿渐渐长大,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以后,主客体的相遇,才有可能发生自然审美。而当这些内容与语言文字密切关联,比如已經(或将要)成为文字表达的内容时,主体阅读(或写作)过程中,文化审美的出现才成为可能。审美需要能力,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涵泳语文是直面语言的高级文化审美。涵泳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我们坚持从语言出发,植根于语言,最终回归语言。
  构成文化审美能力的元素,错综复杂,交织难分。依据涵泳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我们深入思考分析了儿童学习心理过程和审美活动过程,逐步明确了小学生文化审美能力培养的重点,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三个方面。
  1.语感与文感结合,培养审美感受力。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性,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疾,有缓,可分为“语感”和“文感”两类。从涵泳语文阅读教学来看,语感,依凭个人经验,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发生在主体接触语言文字的瞬间,是对文本局部(词句)微观的体会感悟;文感,是对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整体全息性的、宏观的把握领悟,文本的篇幅可能精致凝练如古诗三五十字,也可能洋洋洒洒数千万言。文感在语感的基础上形成,语感使文感丰满充实。语感与文感密不可分,涵泳语文教学把语感训练与文感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2.自主与合作结合,培养审美理解力。自主阅读,潜心会文,是涵泳语文学习主体独立开展的“细细审视”。儿童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解读想象,理解文本,进入意境,文化审美如约而至。理解文本须臾离不开想象,沉寂的文字符号在想象中苏醒、复活,重获勃勃生机。
  3.吸纳与表达结合,培养审美创造力。在涵泳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阅读倾听还是写作说话,小到一个汉字的新颖理解,大到经典名著的独特发现,层出不穷,让人叹为观止,体现了儿童潜在的巨大的审美创造力。涵泳语文教学,教师保护儿童审美创造的自觉,就是让儿童好奇的目光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自由探寻,就是让儿童发问的嘴巴不因我们的无知被禁闭,就是让儿童的心灵始终保持无拘无束的积极进取状态……
  三、建构儿童文化审美的图式
  康德提出并认为,图式是一种先验的存在,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后来,心理学家皮亚杰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他把图式看作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的中介,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儿童文化审美图式的形成,是一柄双刃剑。从积极的角度看,稳定的程序结构、一般性的方法要求等,因为已经被学生理解、接受和熟知,形成他们“内在的知道”的心理图式,因而,他们在涵泳语文教学中,文化审美活动成为自觉。另一方面,儿童长期遵循审美活动的步骤流程,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容易形成隐性的心理疲劳,产生消极怠惰的思想行为,可能使文化审美流于形式。
  仅就语文课程学习而言,儿童的文化审美内容越来越丰富,审美能力不断提升。文化审美图式不能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对此,教师应该顺势而为,应时而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新的文化审美图式的形成。涵泳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板块结构”模式“感受理解—玩味领悟—创造运用”迁移转化成“儿童文化审美的图式”,每个板块内容其实是动态的、变化的。字词句篇的文化审美,在不同板块(位次)、不同年龄(学段),听、说、读、写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目标要求螺旋上升,循环递进。
  仅以“感受理解”为例。课标所列“识字与写字”的目标内容,在儿童文化审美的图式中,存在大量“空位”暗藏于“感受理解”的板块结构,等待审美主体挖掘、补充和完成。如“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开展文化审美:首先,汉字整体上的方正之美,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启人深思;其次,结构组合上的变化美,横竖的粗细,点画的聚散,笔画之间谦恭礼让;第三,藏神于形的含蓄美,形义结合,见字会意。
  涵泳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审美,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与语言文字的美好相遇,从自为到自觉,从理解到行动,作为审美主体的师生惬意地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提问开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堂好的小学语文课源于一系列好的问题,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会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恰当地提出问题并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作答,不仅能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一、核心问题的概念与特征  核心问题,是相对于教学中那些内容浅显、提问过多、目
“小梅呀,我腿肿了!”90岁的老父亲给苏梅打来了电话。  “啊?爸,我今晚就回清河!”  俗话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刚在省城落地的苏梅立刻决定转乘火车直奔老家。  今天是周五,单位出差回来,她原打算要在省城的儿子家度过双休日,看护刚满10个月的小孙子。可父亲的这一个电话,使她必须改变行程了。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好孤独,虽然身边还有两个儿女,但能撑事儿说话儿解个难的还得是她这个家中老大。苏梅两
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指出,只有在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提问又是教学对话的关键,只有能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我反思的提问,才能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提问对教师组织有效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效果最好的还是阅读。而语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与任务分解  (一)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其中,《寓言二则》一课选编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告诉学生出现问题要设法解决以及想办法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画杨桃》讲“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形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启发同学们站在“我”的角度观察杨桃之后再下
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经济日益提升,而作为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之一,能源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传统能源相比,核能具有高能效、低污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点。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国家和社会对于核能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如今,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核能事业是大势所趋。  从科学的角度讲,地球上可控的核能发展,大体上将经历由利用核裂变能走向利用核聚变能两大阶
01  门一开,蓝思淼就闻见了饭菜的香味。丁尚萍今天发给他的菜单是清蒸鲈鱼、宫保鸡丁、虾肉包子和什锦汤。自从做了全职太太,丁尚萍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厨房里,她在网上搜集菜谱,打印出来坐在餐桌前研究,再如科学家一般,在厨房里试验,竟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让蓝思淼刮目相看。  从屋外的寒冷走进充溢着食物气息的温暖中,蓝思淼这才意识到,自己是真的饿了。为了和马天娇的约会不迟到,他中午离开公司前,只吃了一个玛
对殷郡伟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应该是在2017年。我受武进区教育局委托,到清英外国语学校进行督导评估。陪同我参观和听课的,就是这个白白净净、敦敦厚厚的小伙子。听着他对学校办学整体架构娓娓道来,我就对他产生了好奇。在随后的汇报答辩中,殷郡伟老师代表学校做了简短汇报。应该说,在我接触到的学校管理者中,我还很少有这样的“惊艳”感。因为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对教育的认识和表达,让我顿时对他有了进一步了解的迫切愿望。
[摘要]残酷与美丽是《似水年华》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特色,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情感经历与成长经历,体现了导演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似水年华》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保留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放弃也是一种爱,而且是被铭记一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间,被永远回忆。  [关键词]《似水年华》 新人文剧 片头曲    一、简介    这部电视剧是黄磊自编自导的一部新人文剧,加上名演员刘若英、朱
摘 要: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本着其特点探索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湖南女子学院“旅游学概论”教学为例,探索从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两个诉求点出发,研究团队合作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促使师、生两方群体共同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探求更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詞: 团队合作 “旅游学概论” 教学实践  一、引言  旅游行业具有实践性
如果一定要推荐一本童书给孩子们,我首选《骑鹅旅行记》。  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用她手中的笔和对孩子无与伦比的爱完成了这本巨著。这本书充满深情,它丰富无比,完美地印证了关于儿童文学的最高美学标准:杰出的作品总是具有向着童年生命和成年生命的不同层面同时敞开的丰富肌理。  一、神奇的鸟瞰视角  这本书缘起于瑞典国家教师联盟的委托。他们希望塞尔玛写一部给儿童看的,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瑞典地理、生物和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