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合体中高校的作用机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388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联合体作为一种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对推进创新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创新联合体更好地作用于创新进程,从高校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使创新联合体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介绍了我国创新联合体的变化发展过程;其次,分析了创新联合体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和研究偏好,从高校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    键   词]  创新联合体;作用机制;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偏好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208-02
   一、创新联合体的变化发展
   创新联合体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出现了,最早存在的创新联合体名为产学研联合体,并于2006年从国家层面被确立了在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产学研联合体指企业、高校和研究院之间进行合作,各自发挥独有优势,形成一个有利于提高创新技术、实现合作共赢的联合体。随着科技水平和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用户在创新过程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因此,继产学研联合体之后,又出现了政产学研用和政用产学研等新的创新联合体,政产学研用联合体是指在产学研联合体的基础上加上政府和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搭建平台,发挥政府和用户在创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的协同创新模式。
   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家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各个创新主体的共同努力,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若想实现创新发展,必然离不开以下四种要素的支持——合适的合作项目、合理的创新人才配置、各方的协调配合以及明确的政策支持[1]。例如,产学研联合体构建之初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高校和研究院之间合作,各自发挥优势,以实现“1+1+1>3”的效益,为使产学研联合体的效用最大化,在有合适项目的前提下,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寻求创新人才、采取措施努力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然而,一种理论模式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受到相关因素的阻碍,目前创新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
   我国的创新联合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少沟通、彼此不了解的现象。
   第一,缺乏对本国政策的了解。这种现象在企业和高校中都比较常见,首先,高校侧重专业和理论知识教育、书本上的知识相对落后、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等原因,导致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政策、规划和国家发展动态的了解仅局限在课本上,对当前政府最新出台的政策了解不多;其次,部分小型民營企业多关注自身利益需要、公司内部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导致公司人员缺少对政策了解的意愿和能力。
   第二,缺乏对企业需求的了解。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高校中,高校中的本科高校尤为常见,首先,与专科院校相比,本科院校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应用型知识较少,这使学生难以脱离书本思考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用法;其次,目前我国高校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除一些校企合作的专业外,我国高校的专业大多和企业沟通合作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对企业需求了解较少,造成一种只学习理论,不了解应用领域的现象;最后,由于缺乏与企业的合作沟通,高校很难了解企业当前存在的技术难题,导致空有技术和先进设施,却没有用武之地。
   (二)各方结合不紧密
   首先,虽然仅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和成果来说,我国具有明显的技术研发优势[2],并且我国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但是工业实践和科研活动在认知和激励模式上存在根本差异[3],缺乏合作者来完成实验室技术向大规模生产技术的转化[4]等原因,导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未能实现有效对接[5];其次,在申请专利数量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申请国[6],但调查显示,与美国相比,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行为更像是在科研部门内部的竞赛,很少关注工业实践[6];最后,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但是由于过于简单,科研院所没有人愿意帮助解决,而高校、科研院所这种教育和研究类的机构虽然有丰富的技术人才、先进的设施等,但是由于缺少资金和合适的项目而没有研究的动力,因此,创新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带来的危害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创新人才短缺
   我国部分本科高校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加大了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力度,使基础研究失去了它在高校教育中本来的核心地位,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使学生失去了挖掘事物中潜在的基础性科学理论的能力,造成学生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减弱,使创新人才的数量相对减少和短缺。
   总之,创新主体各有优势和不足,并且信息不对称导致各个创新主体之间了解的知识和信息存在差异,各方结合不紧密又导致各创新主体所了解到的消息不能通过沟通和合作传达给其他主体,减弱了创新主体优势互补的可能性。当前高校对基础研究忽略较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思考的能力,加上当前高校学生整体创造力较低[7],而高校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因此导致当前创新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
   创新主体的协调配合以及合理的创新人才配置是推动创新发展过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我国创新发展过程存在的两类最普遍和最严重的问题。
   三、高校的作用机制    高校作为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主体之一,作为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平台,对推动创新发展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从高校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创新主体优势互补,发挥“乘法效应”。
   (一)加强沟通合作
   针对我国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加强高校与政府和其他高校之间的沟通合作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1.高校之间的沟通合作
   如今存在的促进高校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项目数目已不在少数,比如:交换生项目、各国的留学生、访问学者交流、教师互访等。然而,部分高校由于资金和生源,未开办此类项目,从而导致学校缺少与其他地区或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的数量日渐增加,并且国家提出“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的倡议,我国的在线授课平台技术得到了加强和改善。因此,资金和生源能力不足的高校可以借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开展与其他地区或国家高校的沟通合作,从而增加学生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了解,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从沟通交流中迸发新思路,增强创造能力。
   2.高校与政府的沟通合作
   加强高校与政府的沟通合作,不仅为了使学校师生更好地了解政府当前的政策和规划,还为了使师生掌握国内外的方针、法律法规,了解政府推出的项目,以便更好、更准确地选择研究方向。了解政府的政策和规划,就要做好思政教育,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知识传授方式,使学生了解最新政策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新模式[5],以更加积极的行动投身于创新实践中。
   (二)实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存在创新主体相互分离的格局,在高技术产业尤为突出,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主体间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产学研联合体和协同创新模式的提出,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向满足企业需求的方向做出相应改变,未来有必要推动和引导具有关联性的创新成果向产业界转化,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技术对接。
   首先,创立新型培养模式,缩短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鼓励爱好技术研究的学生选择企业导师,与导师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导师提供研发方向和对象,学生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研发方法;其次,增加企业优质人才储备。高校对学生定期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和导师反馈意见选出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将他们作为企业重点培养的后备力量,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其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其以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推动技术创新发展进程[6]。
   (三)注重基础研究
   首先,高校需要围绕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技术需求来开展基础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前沿的发展形势,调整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向[7],调查显示,高校科研倾向于基础研究会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正向影响[8]。这并不是要所有高校将教育方向全部转向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上;其次,高校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在解决企业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者会发现基础性的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进展;最后,高校要控制研究生培养数量。一方面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看,高校扩大研究生培养,引入了大量的研究型人才,增强了高效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推动了高校的科技创新发展进程,并且随着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研究生之间可能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特点;另一方面从研究偏好的角度来看,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团队的研究偏好也会趋于多样化,研究偏好差异越大,研究团队成员的交流合作越少,其向心力和凝聚力也会越弱,不利于提升研究团队的技术创新效率[9]。
   四、总结及建议
   总而言之,为推动创新发展进程,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创新源头,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要充分发挥在知识创新、人力资源、实验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建设属于自身的技术技能创新研究基地,切实落实好各项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工作,加大校园科研工作的投资力度,从而不断提升高校的创新教育能力;还应加强对技术技能的创新技能,实现自身创新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更要与社会高新技术企业展开合作与交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努力建设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与后备力量[10]。
   然而,由于高校存在资金、设备、科研项目等资源短缺问题,因此仅靠高校的作用推进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国家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合适的合作项目、合理的創新人才配置、创新主体间的相互协作和资源共享,需要各创新主体紧密结合,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只有将创新主体的协调配合与创新人才的合理配置工作做好,创新进程才能更好地推进。
   参考文献:
   [1]余兴无,丁恒龙,王文华.常州市产学研联合体的发展历程、瓶颈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0,26(2):58-60,67.
   [2]李姝影,张鑫,许轶,等.产学研关联创新技术主题分析及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165-173.
   [3]封凯栋.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J].宏观经济研究,2013(2):3-9.
   [4]任星欣,余嘉俊.产学研结合具体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J].中国科技论坛,2020(7):11-13.
   [5]熊建.产学研联盟中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20(15):267-268.
   [6]崔金栋,王胜文,高俊青.产学研联盟中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9(7):165-172,180.
   [7]姜于莹,封凯栋.论我国产学研结构性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论坛,2020(7):3-5.
   [8]高擎,何枫,吕泉.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基于我国重点高校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2(5):175-186.
   [9]马卫华,刘佳,樊霞.产学研合作对学术团队建设影响的实证研究:团队特征差异的调节效应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12,26(2):42-47.
   [10]张永,吕品.高校基于政产学研合作创新联合体的构建[J].现代营销,2017(5):36-37.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今jīn天tiān是shì5月yuè1日rì——五wǔ一yī国ɡuó际jì劳láo动dònɡ节jié。我wǒ问wèn妈mā妈mɑ:“劳láo动dònɡ节jié是shì什shén么me节jié日rì?”妈mā妈mɑ告ɡào诉su我wǒ:“劳láo动dònɡ节jié就jiù是shì劳láo动dònɡ人rén民mín的de节jié日rì。”  我wǒ想xiǎnɡ:我wǒ也yě要yào帮bānɡ助zhù媽
期刊
[摘 要] “課程思政”是新时代学校育人的创新发展。中职学校课程思政集中体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的价值要求,为学校“专业成才”与“文化育人”发挥着全息性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面临教师课程思政的观念意识弱化、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断层以及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合力不足等实然困境。因此,中职学校需要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强化课程思政的意识;培养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课
[摘 要] 针对军事职业教育想定类课程在开展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想定类课程的特点,首先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三个阶段出发,分析了进行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需求,然后区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构建了军事职业教育想定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体系,为开展想定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定参考借鉴。  [关 键 词] 军事职业教育;想定类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不仅给予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巨大的鼓舞,同时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财会金融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而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为例,深入梳理专业
在zài浙zhè江jiānɡ省shěnɡ杭hánɡ州zhōu市shì有yǒu被bèi称chēnɡ作zuò“人rén间jiān天tiān堂tánɡ”的de西xī湖hú。我wǒ一yì直zhí很hěn想xiǎnɡ看kàn看kɑn它tā到dào底dǐ有yǒu多duō美měi。  我wǒ和hé父fù母mǔ特tè地dì從cónɡ义yì乌wū坐zuò高ɡāo铁tiě来lái到dào杭hánɡ州zhōu观ɡuān
期刊
以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的校企合作为背景,描述在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下xià雨yǔ了le,我wǒ撑chēnɡ起qi小xiǎo花huā伞sǎn,穿chuān上shɑnɡ花huā雨yǔ靴xuē,跟ɡēn雨yǔ水shuǐ做zuò朋pénɡ友you。  前qián面miàn有yǒu個ɡè小xiǎo水shuǐ坑kēnɡ,我wǒ用yònɡ力lì踩cǎi一yì脚jiǎo,啪pā的de一yì声shēnɡ,溅jiàn起qi许xǔ多duō亮liànɡ晶jīnɡ晶jīnɡ的de小xiǎ
期刊
[摘 要] 当前阶段,我国中职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校农村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促进意义,堪称新时期中职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鉴于此,针对在校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创新教育策略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在校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摘 要] 在国内众多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为开放大学的背景下,作为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关键环节的非学历教育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从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国内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有所启发。  [关 键 词] 转型发展;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24 [文献标志码]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