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语言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方面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呢?
一、营造良好语境,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准确交流数学思想,正确表达数学观点,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或是模棱两可的理解.因此,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要规范、有趣、通俗易懂.如对于“数位和位数”、“数和数字”、“除和除以”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所以,教师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其次是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方言来表达.数学语言不仅严谨、准确,还要有规范性要求.对于某些抽象的概念、定律、法则等,教师应该用非书面语言叙述,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二、学会阅读数学,感悟数学语言
一般说来,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觉得数学不再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运用潜移默化,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44×25=?我只教给学生一种算理:44×25=11×(4×25).这是根据学生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来解的.我讲解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叙述.接着再问,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将课堂氛围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组织小组讨论,发展数学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由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借助实践操作,提升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一外部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如教学10÷5=2时,先让学生弄清题意,接着让每个学生拿出10个△学具,按题中的要求摆上,然后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算式是什么?表示什么意义?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说出:第一次,我是从10个△中拿出5个每堆放一个,再拿出剩下的5个,每堆再放一个,所以10÷5=2,这个算式表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第二次我是从10个△中先拿出两个放一堆,再拿出两个放一堆……一共放5堆,所以10÷5=2,表示10里面有5个2.接着又让学生们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结果学生们叙述得都很正确.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的数学语言不断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罗峰
一、营造良好语境,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准确交流数学思想,正确表达数学观点,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或是模棱两可的理解.因此,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要规范、有趣、通俗易懂.如对于“数位和位数”、“数和数字”、“除和除以”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所以,教师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其次是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方言来表达.数学语言不仅严谨、准确,还要有规范性要求.对于某些抽象的概念、定律、法则等,教师应该用非书面语言叙述,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二、学会阅读数学,感悟数学语言
一般说来,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觉得数学不再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运用潜移默化,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44×25=?我只教给学生一种算理:44×25=11×(4×25).这是根据学生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来解的.我讲解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叙述.接着再问,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将课堂氛围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组织小组讨论,发展数学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由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借助实践操作,提升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一外部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如教学10÷5=2时,先让学生弄清题意,接着让每个学生拿出10个△学具,按题中的要求摆上,然后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算式是什么?表示什么意义?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说出:第一次,我是从10个△中拿出5个每堆放一个,再拿出剩下的5个,每堆再放一个,所以10÷5=2,这个算式表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第二次我是从10个△中先拿出两个放一堆,再拿出两个放一堆……一共放5堆,所以10÷5=2,表示10里面有5个2.接着又让学生们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结果学生们叙述得都很正确.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的数学语言不断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