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心理健康一直是儿童教育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近些年来,中国儿童因心理状况不佳导致的各种事故的比例大幅提升,新闻报道中也常能见到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家长应当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故而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儿童心理健康;积极作用;儿童教育
  儿童时期是人格和心理品质形成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儿童塑造健康心理,从而完善其人格,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入手,任何一方的教育都不能够被忽略。尤其是在实施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具有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手法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需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注重其心理健康。
  一、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
  实际上儿童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含了众多内容的具体概念。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个人的智力达到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性格健全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发展,和他人相处时能够保持较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儿童而言,心理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但和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相比,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有更加贴近儿童年龄阶段特色的内容。首先是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自己内心对自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一认识既包含了消极的层面也包含了积极的层面。对于儿童而言,拥有正确且客观的自我认知才能够保障心理健康。具体而言,当儿童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客观分析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不是无法接受失败或挫折,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就是儿童的自我认知需要达到的水平。其次是自信。由于儿童的内心敏感,处于儿童阶段的人通常会以他人的赞美作为自我认知的标杆,故而教师和家长的赞美能够帮助其建立自信。相反,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棍棒式的严苛教育环境之下,自信心可能会受到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可能会受到消极影响。第三点是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儿童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最多的群体就是自己的同龄人,因此如果儿童无法和同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有可能被其他人孤立,从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第四点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儿童生活的环境范围单一,因此这一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是指儿童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1]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帮助儿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近些年来,中国教育的基调一直都是积极向上的[2]。在进行儿童教育的过程中,“阳光教育”、“寓教于乐”、“减负教育”等等关键词成为重要指导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教师和父母都选择采用鼓励式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棍棒式的严苛教育方式。然而,这种鼓励式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今日逐渐凸显出来。目前中国的儿童教育正在体现出“内卷化”的特征[3]。所谓“内卷化”就是资源分布不公造成的教育不公。儿童教育看似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实际上父母对儿童的期待却在不断提升。新一代的儿童家长更加注重儿童的学科培养,对其学习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父母和教师多采用的是积极的鼓励教学方式,但是实际上儿童自己的内心已经开始对自己进行高期望和严格要求。这种心理的产生会导致儿童对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例如有些儿童在语文考试中取得了98分的成绩,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她可能会出现悔恨的心理,质问自己为什么没有考满分。这种心理实际上在目前的儿童群体中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新闻中不断出现的儿童因小事情自杀的现象正是由于这种自我认知偏差导致的。父母和教师的一味鼓励只会让学生更加悔恨自己的无能,从而导致心理消极,更有甚者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现象的出现让儿童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开始思考,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我认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至关重要,自我认知能力的建立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
  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当从不同的维度去帮助儿童培养起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儿童教育者的角度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儿童去进行自我剖析比盲目的鼓励教育更加重要。例如当儿童在某次考试中的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教师需要首先观察到儿童细微的心理状态变化,能够及时察觉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然后将儿童带到办公室进行单独的开导和谈话。在与儿童进行交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儿童的戒备心理放下,教师可以选择从其他谈话内容入手,而不是直接切中要害询问儿童考试成绩的事宜。当儿童的防备心逐渐放下,教师可以开始引导儿童去进行自我的剖析。教师需要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变化进行肯定,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表明了儿童具有较高的进取精神。随后教师开始帮助儿童分析近一阶段的状态,共同寻找考试成绩不佳的原因。教师应当让儿童在这一谈话中可以对自我有更加清晰和客观的认知。清晰准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够帮助儿童在今后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都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反省,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寻找问题的源头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而言自我认知能力代表了自我反思和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行为习惯。这一行为习惯的建立能够让儿童意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但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不要去进行过度的自我苛责,而是应当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从家长的角度看,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儿童进行鼓励,当儿童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应当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其行为进行矫正,不能够放任消极行为的发展。总而言之,教师和家长都应当在教育中引导儿童去全面认知自我,从而帮助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保持自信心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在信息透明且泛滥的时代中,儿童已经成为了各种信息的接收器。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年代,儿童之间的信息交往多是从周围人身上获得的,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十分有限,故而儿童获得的信息也极为有限。但是现在的儿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了解到全世界各地同龄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不平衡,面对那些接受良好教育、家庭条件优渥的儿童,部分儿童会产生自卑的情感。并且这种自卑的情感会伴随儿童成长较长的时间,甚至是一生。儿童由于心智不成熟,在儿童阶段实际上更容易产生攀比的心理。一旦儿童在进行攀比后发现自己的条件要比他人差就可能会导致一种自卑的心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课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细致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变化,并且对其家庭环境要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国的儿童教育中常常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这种社会性的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开始逐渐扩展到城市中。随着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放开,越来越多的城市务工子女开始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但是由于外来者的身份往往会使其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多去关注那些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变化。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定期去与这部分儿童进行谈话,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建立自信心。在建立自信心的教育中,有一点至关重要。这一关键点就是要让儿童意识到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这都只是表面的幸福,真正内在的幸福是家庭的和睦和精神的追求,不管出于何种境地都不能够丧失自己的自信心,要对自己保持信任,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有些时候那些存在自卑心理的儿童只是需要教师的肯定和不断的鼓励,就可以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去迎接光明。保持自信心也会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提升儿童交往能力
  儿童交往能力一部分受到性格的影响,另一部分也能够通过后天培养提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当为儿童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去帮助其加深与周围人的交往。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年代,不仅是儿童,所有群体的人对网络的依赖增强都导致其与周围人的深度交流出现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儿童的与人交往能力,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应当鼓励其放下手中的移动设备去和周围的儿童开展活动。儿童交往能力的提升是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的,并且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大量的实践教学。因此教师在培养儿童交往能力的时候需保持足够的耐心。只有帮助儿童提升交往能力才能够促使其在未来的社交中保持乐观和开朗,从而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一个儿童在接触到新鲜的环境之后能够运用理智和探索精神去调整自己适应环境,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这部分儿童将能够比其他人拥有更高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一直都不注重冒险精神,安土重迁的思想也使得人总是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但是随着世界形势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探索世界的其他地方来提升自我。因此在进行儿童教育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结语
  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当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自信心、与他人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90-191.
  [2]宫月辉.遵循儿童心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探究[J].成才之路,2017(01):16.
  [3]王来平.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C]. .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3:945-950.
  作者简介:王晓路(1983.12-),男,汉族,浙江宁波,大学本科学历,现在读在职研究生,南开大学,周恩来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与传统模式相结合,优化了心理发展教育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学生感悟、积极行为社会化具体化发展效率,为教师教学教育过程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心理
期刊
摘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线上对外汉语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线上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对课前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课下教学阶段进行研究分析,为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设计提供经验总结。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堂管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  序言:  这次的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打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本来在上学期末已经计划好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全部付之东流。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示,所有学
期刊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堪称古今家训之首。而我生活在普通的家庭里,没见过成文成句的家训挂在哪里,只有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像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约束着我健康地成长。  “见人要问好,长辈要礼称,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要把礼貌当做一种习惯……”这些话从小到大一直在我耳边萦绕。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也一直保持着优雅的姿态,礼貌待人。我家的小区平时只有一扇自动关闭的小门供大
期刊
摘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已逐渐被人们遗忘。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文中通过介绍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起到的作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给出教学过程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学素材;课程思政;教育方法  随着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各个地区
期刊
摘要:在大学的教育中有一个和小学、初中、高中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本文将探讨基于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导向创新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学生思想,中国学生已经养成了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去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比较差。其次,对大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要学会去培养学生的学生能力,并把这些培养学生学生能力的方法融会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去。最后,大学英语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检查的方法。
期刊
摘要:学科教学知识将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综合起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手教师在执教之初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着学科知识处理能力不强,教学对象发展规律把握不足,教学策略运用不当的发展困境。为推动新手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新手教师应注重发展自身专业水平,充分解读学科知识,巩固拓展
期刊
摘要: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高校思政教育新的内涵与任务,其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的融合发展,可以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共创先进精神文化;扩大学生社区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平台机制,加大拓展力度三条路径,以提升融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发展;融合共建  一、背景  
期刊
摘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德育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民族性,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深挖本土德育资源,巧借民族传统文化,在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形式中让学生参与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学习、实践、体验、感悟、内化、升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身心素养。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职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理论化与应用化高效融合步伐的加快,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逐渐占据主体地位,各高校应该和合作企业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校企合作,从而达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然而只是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还是不够的,对于教师队伍的改革也十分必要,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才能使教育教学模式更加适应产教融合的需求,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老师作为教学理念的
期刊
摘要:集体化时期农村小学在国家鼓励下数量明显上升,但教育的环境与内容却得不到保证,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充斥着校园生活。特殊的学校教育反映了集体化时期生产力的落后,在“凭票购物”的背景下,农村儿童的吃食简单,甚至经常面对饥饿;衣服也是没有过多的讲究。在娱乐活动方面,集体化时期农村儿童的娱乐活动虽简单质朴,但享有更多的自由。  关键词:集体化;农村;儿童;日常生活  二十世纪初期年鉴学派的兴起标志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