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训新农民,新农民的培训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应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新农民的培训工作,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新农村建设;新农民;培训
一、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训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勾画了新的蓝图,其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依靠的是先进的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才能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广大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离开9亿农民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无本之木。从当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的情况看,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去甚远,据统计,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还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二、新农民培训需要成人高等教育
(一)新农民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民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全面提高科技素养,愿意并敢于使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增强对高新技术吸收、消化和应用的能力,使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二)新农民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然选择
社会经济发展表明,农村经济由最初的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劳动经济,发展到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源经济,现代社会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引发了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智力经济。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达45%-65%,而我国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人,我国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在农村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三)新农民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点一直倾斜在人口和资源集中的城市地区,近几年来招生形势低落,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这对成人高等教育开发农村生源,拓宽办学渠道,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高校要抓住机遇,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向农村迈进的步伐,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在农村广阔的空间中谋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成人高等教育开展新农民培训的优势
成人高等教育开展新农民培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成人高等教育独特的教育职能决定了其适应性强,有着灵活的办学形式,无论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容易形成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理念变革,对职业技能培训有较高的认同感,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农民培训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这是转变教育职能的关键。其二,成人高等教育经历多年的办学实践,在培训应用性技术人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其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人员配备上都有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既拓展了培训范围,又能人尽其才。其四,成人高等教育依托高等院校拥有一支热爱成教事业、具有较高教学经验和业务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其五,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实训设备为开展农民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可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其六,高等院校与企业联系紧密,一方面可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兼任实训教师。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联合,可随时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其七,高校拥有校外函授教学站点,这些函授教学站点一般都处在农村乡镇,有完善的教学条件,高校可利用这些站点在开展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农民培训。
四、成人高等教育开展新农民培训的对策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结合三农实际,密切关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加强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农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重点加强以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中心的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意识地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和价值观念的引导。教学方法上应突出成人学习重“实用与实效”的特点,加强实践个案教学、自我表现导向教学,努力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与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在起来,建立“讲、学、做、用”四位一体的成人教学方法与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唤起农民的学习热情。
(二)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分层次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要坚持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民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应进行分类培训。重点对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青年农民以及农村管理干部,鼓励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学习,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农民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对小学、初中毕业的农民,要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家政、餐饮、建筑、修理、保健和农业技术等,使其掌握1到2门实用技术,经过有关部门的考核,可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对于农村出现的新文盲和半文盲群体,要举办各类扫盲训练班,辅之于各种专门技术、技能的培训。总之,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培训,才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三)落实培训经费,实现农民培训费零负担
落实好培训经费是搞好农民培训的关键。农民需要知识,需要技术,有强烈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普遍收入低,负担重,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在享有公共资源的服务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农民培训经费应实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用工单位、社会捐助等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农民可以凭身份证、务工证等政府核发的有效证件享受免费服务。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要本着非盈利的目的,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努力使培训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协助政府将这项利国利民、功在长远的事情做好。
(四)强化网络建设,实现劳动力培训现代化
农村地广人多、交通不便且经济基础薄弱,要切实满足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仅仅靠高校有形教育机构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大力发展网络这一无形的远程教育形式。网络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创设个体化学习环境,成本低、容量大、覆盖面广,体现了“农业大国办大教育”的特色。高校要组织专业教师研发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使其覆盖县、乡、村,让不同地区的农民都能随时随地的在网上学习并和专家交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遵循教育及心理学规律来编制适合农民培训的教学软件;努力探索适应网络教学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带动劳动力培训的现代化,实现劳动力培训的信息化管理、远距离施教、社会化服务、自动化办公的多级网络互联互通。
(五)利用函授教学站点,共建农民培训基地
函授教学站点是高校成人教育的校外办学点,是学校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与协作,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为当地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外办学点,与地方农村成人学校联合,建设完善、科学、覆盖面广的农民培训基地,使之成为培训新农民的主阵地。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场地优势,由高校提供专业教师和相关设备,以确立面向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为战略目标,立足为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
(六)开展农村成教师资培训,增强其为农服务本领
新农民的培养离不开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利用学校的培训基地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在岗培训;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进修,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组织高校教师到农村开展巡回示范教学、答疑解难;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担任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或引导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从而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农村成教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新农村建设;新农民;培训
一、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训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勾画了新的蓝图,其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依靠的是先进的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才能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广大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离开9亿农民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无本之木。从当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的情况看,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去甚远,据统计,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还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二、新农民培训需要成人高等教育
(一)新农民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民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全面提高科技素养,愿意并敢于使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增强对高新技术吸收、消化和应用的能力,使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二)新农民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然选择
社会经济发展表明,农村经济由最初的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劳动经济,发展到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源经济,现代社会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引发了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智力经济。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达45%-65%,而我国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人,我国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在农村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三)新农民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点一直倾斜在人口和资源集中的城市地区,近几年来招生形势低落,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这对成人高等教育开发农村生源,拓宽办学渠道,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高校要抓住机遇,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向农村迈进的步伐,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在农村广阔的空间中谋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成人高等教育开展新农民培训的优势
成人高等教育开展新农民培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成人高等教育独特的教育职能决定了其适应性强,有着灵活的办学形式,无论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容易形成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理念变革,对职业技能培训有较高的认同感,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农民培训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这是转变教育职能的关键。其二,成人高等教育经历多年的办学实践,在培训应用性技术人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其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人员配备上都有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既拓展了培训范围,又能人尽其才。其四,成人高等教育依托高等院校拥有一支热爱成教事业、具有较高教学经验和业务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其五,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实训设备为开展农民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可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其六,高等院校与企业联系紧密,一方面可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兼任实训教师。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联合,可随时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其七,高校拥有校外函授教学站点,这些函授教学站点一般都处在农村乡镇,有完善的教学条件,高校可利用这些站点在开展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农民培训。
四、成人高等教育开展新农民培训的对策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结合三农实际,密切关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加强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农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重点加强以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中心的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意识地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和价值观念的引导。教学方法上应突出成人学习重“实用与实效”的特点,加强实践个案教学、自我表现导向教学,努力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与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在起来,建立“讲、学、做、用”四位一体的成人教学方法与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唤起农民的学习热情。
(二)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分层次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要坚持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民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应进行分类培训。重点对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青年农民以及农村管理干部,鼓励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学习,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农民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对小学、初中毕业的农民,要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家政、餐饮、建筑、修理、保健和农业技术等,使其掌握1到2门实用技术,经过有关部门的考核,可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对于农村出现的新文盲和半文盲群体,要举办各类扫盲训练班,辅之于各种专门技术、技能的培训。总之,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培训,才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三)落实培训经费,实现农民培训费零负担
落实好培训经费是搞好农民培训的关键。农民需要知识,需要技术,有强烈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普遍收入低,负担重,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在享有公共资源的服务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农民培训经费应实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用工单位、社会捐助等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农民可以凭身份证、务工证等政府核发的有效证件享受免费服务。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要本着非盈利的目的,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努力使培训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协助政府将这项利国利民、功在长远的事情做好。
(四)强化网络建设,实现劳动力培训现代化
农村地广人多、交通不便且经济基础薄弱,要切实满足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仅仅靠高校有形教育机构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大力发展网络这一无形的远程教育形式。网络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创设个体化学习环境,成本低、容量大、覆盖面广,体现了“农业大国办大教育”的特色。高校要组织专业教师研发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使其覆盖县、乡、村,让不同地区的农民都能随时随地的在网上学习并和专家交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遵循教育及心理学规律来编制适合农民培训的教学软件;努力探索适应网络教学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带动劳动力培训的现代化,实现劳动力培训的信息化管理、远距离施教、社会化服务、自动化办公的多级网络互联互通。
(五)利用函授教学站点,共建农民培训基地
函授教学站点是高校成人教育的校外办学点,是学校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与协作,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为当地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外办学点,与地方农村成人学校联合,建设完善、科学、覆盖面广的农民培训基地,使之成为培训新农民的主阵地。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场地优势,由高校提供专业教师和相关设备,以确立面向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为战略目标,立足为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
(六)开展农村成教师资培训,增强其为农服务本领
新农民的培养离不开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利用学校的培训基地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在岗培训;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进修,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组织高校教师到农村开展巡回示范教学、答疑解难;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担任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或引导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从而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农村成教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