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和人之兵:当代兵家最高境界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文泉上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纵观古今,深思高举,在认真总结长期从事军事指挥经验的基础上,静下心来进行长达七年深入系统的梳理研究,撰写出《岛屿战争论》这一鸿篇巨制,出言成章,下笔为论,洋洋百万言,洒洒十二论,使兵家叫绝,令政治家振奋。这部巨著,就其形论,宽宏高远;就其质论,博大精深;就其文论,逸态横生;就其艺论,云霞万丈;就其情论,涛聚波涌。朱将军站在时代的高度,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战略与战役战术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以鲜明的世界视野、战略眼光、辩证思维、时代理念,系统地回答了现代战争的诸多重大问题,不仅填补了军事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在诸多领域都将起到开拓和引领作用,无疑为世界兵书增添了新的经典,为当代军人提供了新的教材。书中新分析、新论断、新结论层出不穷,其中贯穿全书的“不战而和人之兵”思想则特别值得细心品味,深入研究。下面从这一思想的要点,以及语源、文源、理源、势源和情源等侧面,试图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贯穿全书的鲜明红线
  《岛屿战争论》是研究现代海洋岛屿战争问题的,但朱将军思考最多的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制止和遏制战争。他在一次报告会中明确指出:“打赢岛屿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最终消灭战争,实现世界和平,走向几千年来人类向往的大同,所以,它的本质是和平论。”为此《岛屿战争论》自始至终紧贴战与和的关系,以“不战而和人之兵”思想贯穿全书,从出发点到落脚点,从目标到手段,从理论分析到现实途径,使“不战而和人之兵”思想成为一个丰满完整的思想体系。
  我领会,“不战而和人之兵”思想起码有以下六个要点。一是研究现代战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遏制战争,维护和平。在全书的开篇,作者就“郑重提出:全力维护和平,时刻警惕战争。要以充分的战争准备制止战争,以磨砺甲兵拥抱和平。”“人们希冀和平之神的出现,目的是为了遏制战争、拥抱和平。”并在书的封底大声疾呼:“休以兵事欺民意,莫拿国运赌战争。”二是战争准备就是战争,目的在于遏制战争、威慑战争。朱将军指出:“虽然我们向往和平、拒绝战争,但和平的实现,既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要依靠充分的战争准备。”“我们向往和平,热爱和平,但不惧怕战争,也不回避战争,更不能一厢情愿地对和平存在盲目幻想。要想赢得真正的和平,必须准备战争。”“做好战争准备,就能够产生无形的威慑力量,有利于制止战争、避免战争,赢得真正的和平。”三是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作者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毛泽东语)朱将军认为,战争真正的胜利,不仅在于赢得军事战场,还要赢得政治战场,尤其要赢得战后较长时期的和平,不至于从一场战争中爬出,又跌入另一场战争;还要赢得人心,得到国际国内大多数人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四是通过国际法来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作者认为,现代国际法(战争法)“彰显暴力中的文明,人类和平希望的曙光”,它“对于约束战争、减少涂炭、推动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五是非武力斗争对于避免战争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非武力斗争上升为独立而重要的阶段,“既有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意义,又有准战争的意义,以及准备战争的意义,它具有‘三刃剑’的作用。”“在政治一时难以沟通的情况下,选择非武力斗争而不是战争是一个重大进步,它避免了直接的暴力厮杀,减少了战争对生灵的涂炭,维持了相对和平的基本环境,将斗争形式总体控制在国际法的框架内,有利于和平解决争端。”六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大同世界”。书中指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有识之士都期望能够出现一个真正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在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人生活幸福美满,相互之间和谐共处。”有了按照大同世界设想而建立的“准世界政府”,有了“大同法”,有了必要的强力部门,“就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国际争端和矛盾,使得诸如裁军、军备竞赛、领土争端等难题可能比较公平地得以解决;能够更有利于制止战争,震慑、预防、惩处各种犯罪以及企图犯罪,从而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时代升华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大军事家孙武,曾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但不论从出发点、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来说,朱将军提出的“不战而和人之兵”思想,都更高明更科学。
  孙子兵法“谋攻篇”开篇即言:“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都不是最好的,不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最好的。因此孙子接着提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孫武的意思是,能通过政治攻势和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就不要用军事手段。在电视连续剧《孙子大传》中,有数处都反映一个问题,就是当时不少人误解了孙武,认为他著《孙子兵法》是出于好战,是为了称霸诸候。而孙武则在不同的场合反复申明,他写《孙子兵法》是为了防止战争,《兵法》的精髓、要义就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与“不战而和人之兵”,一字之差,境界则大为不同。从字面上理解,“屈”则为“屈服”之意,屈服者,“屈伏于人也”,还是要对方拜倒在自己脚下。“和”则为和解、和睦、调和、讲和等意,前提是地位平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尊重,手段是不用武力,合作双赢。很明显,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思想境界的差异、思维方法的不同,“不战而和人之兵”更科学,更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更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军人的胸怀理念。正如朱将军所指出的:“几千年来被奉为经典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再是‘最高境界’,取而代之的‘不战而和人之兵’将成为‘更高境界’。”“从‘和’的愿望出发,遵循‘法’的轨迹,采取协商礼让,平等合作,实现双赢共赢,才是人类真正的和谐美好,才能登上大同的‘最后一级台阶’。”   中华文化“中和”思想的传承弘扬
  电视连续剧《孙武大传》结尾处有这样一个情节:同时代人老子、孔子、孙子三人见面,各自发表鸿论,孙武在发言中明确指出:他撰写《孙子兵法》的基本指导理念是孔子的“中和”思想。我想,电视剧的导演这么安排应该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中和思想,是中华几千年文化传承中很重要的思想支柱之一。古人认为,中和是万物生化规律的内涵之一,是天地得以安置、万物得以发育的根本。《礼记·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诗外传》指出:“天施地化,阴阳和合……万民育生,各得其所。”以后人们则把和合作为所推崇的原则。《论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至此,人们则把中和作为道德的标准、执政的准绳、处事的原则以及为人的追求。《荀子·王制篇》说:“故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潜夫论·本训》指出:“是故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审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各循其道,和气乃臻,机衡乃平。”所以扬雄《法言序》说:“天下莫尚于中和。”实际上,古人已把中和思想运用到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平天下”就是“和天下”“天下太平”的意思,内含“和平相处、安定天下”之意。我体会,朱将军的“不战而和人之兵”是支撑《岛屿战争论》的核心理念,其重要思想根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
  我党和平发展观的创造性运用
  “不战而和人之兵”思想的提出,直接理论依据是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和平发展的思想,是这一重要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和平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世界不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拥戴和支持。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制定大政方针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年来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政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浓厚的文化渊源,来源于对中国发展需求的清醒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他还说:“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和安全保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它国家的发展;各国要同心协力,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等。很显然,党中央的和平发展观,直接为朱将军提出“不战而和人之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朱将军将和平发展思想运用于军事领域而作出的科学概括和理论创新。
  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
  朱文泉将军提出“不战而和人之兵”思想,不仅仅是好心人的良好愿望,更不是一厢情愿,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分析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是站在时代高度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正确把握。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是任何力量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作者分析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对遏制战争起着积极作用;国际社会爱好和平力量的日益壮大,是遏制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国际法的不断完善与深入人心,也起着遏制战争的效果;战争的代价巨大与后果严重,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战争的爆发;国际政治生活价值观念的改变,也有利于遏制战争。众所周知,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步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正是在这种发展大趋势下,世界人民“希冀‘和平之神’”。正如朱将军在书中分析的那样,“战争是死神的盛宴”,自从战争降临人间,已经吞噬了人类数不清的生命,毁灭了无数个幸福的家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无论哪一场战争,都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空前的浩劫。近代以来,许多“和平之神”代表人民的呼声,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竟然提出他所主导的美国政府将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无核武的世界。大家注意到,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明确地提出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和遏制战争的原则,在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争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战争,这是可喜的现象。特别是现代国际法的不断完善,开辟了实现和平的新的更为可靠的通道。正如书中所说:“现代国际法(战争法)承担着惩治各种罪犯尤其是战争罪犯的重要责任。它彰显暴力中的文明,人类和平希望的曙光。”战争必须合法,既要开战的合法,又要作战行为的合法;既允许自卫作战、民族独立或民族解放战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等特殊情况下的武力使用,又对违法者给予制裁。很明显,国际法是维护和平、遏制战争,进行国际斗争的主要抓手。由此可知,“不战而和人之兵”是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的,一定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中国将军的大爱情怀
  “不战而和人之兵”由中国的朱文泉上将提出来,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光,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中国军人的骄傲。细究起来,这一思想由中国的将军提出来,决非偶然,肯定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中国人有“和”的基因。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比如前面讲过的“和合”思想,以及“仁爱”的思想,都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基因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和为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处事原则,“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和万邦”等等,都是每个善良的中国人的普遍追求,深入人心。另外,中国人讲“仁爱”,有“仁爱”之心。孔子讲“仁者,爱人”,这个“爱人”,不仅爱自己的家人、亲人,还要擴展到爱社会上的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此,尤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不愿干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想达到的美事,要“推己及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中国人有爱和平的基因,而没有称霸、侵略的基因。其次,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近现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战争,使中国割地赔款,受尽凌辱,经济社会停滞不前。中国人受帝国主义战争的苦太多、太深、太甚了,罄竹难书!而今天的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指出的:“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再次,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军人历来秉承老祖宗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理念,其理想、其情怀、其境界,既是脚踏实地的,又是超越时空、超越地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祖国以及对人类的这种大爱,在朱文泉将军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在书中深情地说:“多年以来,我潜心研究岛屿战争,迈入古稀仍坚持不懈,越研究越深感海洋、岛屿的重要,越研究越深感责任重大。这是赤子对祖国母亲的回报之爱,是一个公民对国家的挚诚之爱,是一名军人忠于党和人民的职责所系,是一位将领对民族命运的深度思考,是革命者对自己、对子孙负责的历史交代。因为有爱,才格外关注海洋,关注岛屿;因为有爱,才殚精竭虑,夙兴夜寐,道义铁肩,永不离开。”我们为朱将军的“大爱”胸怀而敬佩,为其“不战而和人之兵”思想而喝彩,为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模范将军而自豪。
其他文献
在春光明媚的上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迈进新四军老战士、离休干部郁正凡家中采访,请他讲述反清乡斗争经历。他娓娓道来,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推演。  郁正凡说,他1925年4月2日出生,1943年在江家镇海门中学高中毕业就参加了革命。那时正是抗日反清乡进入高潮时期。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为了在中国进一步推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阴谋,在结束了苏南清乡后,将目光对准了苏中地区,进行了大规
期刊
本刊讯 初夏清和,草木葱茏。5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军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大学,围绕《岛屿战争论》学术价值及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之前,南大隆重举行仪式,聘任该书作者南京军区原司令员、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高级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文泉上将为兼职教授。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陈骏颁发聘书,并为他佩戴校徽。南大党委副书记、教授杨忠致辞。朱文泉向南大
期刊
退休是每个公职人员人生都要经历的最后一道坎。但男人和女人不一样,传统女人退休可能是一种解脱,从大家回到小家,自然而然。而男人则不同,对于一个从不谙于家务的男人来说,要是一退退到灶台边,掉进家窝窝肯定是“死路一条”。  我倒没有此“厄运”,40年的工作生涯、多岗位履职,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不怕没事做。  2008年初,我行将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届满退下,已经有多家单位找上门来要我去发挥余热。这时,省人大
期刊
城市:北京  时间:2014年10月29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钱正英  约访钱正英,要感谢她的女儿。  冒昧打电话过去,是她女儿接的。我把事由说了,她爽快地说,“先与秘书联系一下。”秘书叫王松,河南人,经过沟通,约好今天采访。  大门有武警站岗,王松迎我们到客厅。钱正英已在等候我们。  钱正英,祖籍浙江嘉兴,1923年生在上海。她生日7月4日,是美国的建国日。父亲是美国留学生,曾希望儿女留学海外
期刊
浮梁,是镶嵌在赣东北的一颗璀璨明珠,隶属景德镇市。她素以“瓷之源、茶之步、林之海”闻名于世,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  浮梁还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浮梁县委书记林群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传承铁军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浮梁”的目标,顺时而为、逆势而进,统筹做好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稳增长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  2014年12
期刊
铁蹄暴虐践中华,  四起狼烟蔽日霞。  閣舍毁焚灰塞谷,  同胞屠戮血流涯。  群英操戟铜墙垒,  倭寇丢盔纸虎爬。  鬼社招魂犹玩火,  醒狮缚魍勿忘疤。
期刊
黑雪不挂白旗  纷纷落向地狱  选择黄泉的日本兵  不肯投降  如同顽石,拒绝醒悟  就连今天的有些日本人  仍死不承认  “玉碎”过的历史  不承认曾经的累累罪恶  不用把“碎”字拆开  全世界也知道  顽石,不一定就是玉  但卒,注定是侵略者的下場
期刊
1942年,侵华日军平林十七师团和十三师团混成旅团纠集伪军一部共9000多兵力,以钳形包围之势,对苏皖边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驻扎在洪泽湖西岸的新四军主力,摧毁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新四军中一个由苦娃子组成的“小鬼班”,面对顽敌,在历时33天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中,大显神威,展示了英雄本色。  1942年12月9日,已连续奋战20多天的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的爱国将士,虽然体力消
期刊
清明前的一天,我来到闽北红色之旅景点光泽县中山台烈士陵园正中的一个墓前。墓旁高高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那么肃穆、庄严,青松翠柏团团守护着这里长眠的巍巍英魂。  这里长眠着一位历史的伟人,这里长眠着一个民族的精魂,他就是為光泽解放、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献身的闽北红军司令员吴先喜烈士。  1933年,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在闽赣边大地上,受苦受难的闽北光泽人民在悲愤与血泪中举起了反抗的刀枪。在共产党领导下
期刊
西出金陵往孝昌,高铁腹穿大别山;  群孥同忆先辈情,最喜忠训相承传。  乙未正月十八日,恰逢刘震将军百年诞辰,刘震将军子女和数十位新四军后代齐聚湖北孝昌县城,举行了一场风格独特的纪念活动,堪称简约、紧凑、意深、情浓。  活动由刘震子女组织主持,出席活动的有黄克诚、吴信泉、李雪三、宋乃德等各位老前辈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后人的代表,和分别来自北京、沈阳、太原、南京、淮安以及孝昌本地的受邀嘉宾、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