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也是食经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一直是中国文化一个隐秘的中心。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让食物在历史、文化、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最早的文学典籍《诗经》,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渊源。
  《闭宫》为当时鲁国的史诗,说到祭祀,有诗句这样描写:为了秋天举行祭礼,夏天就养好了牛羊,白色的猪与赤色的牛。
  《丰年》一诗,是农事完毕后祭祀祖先的乐歌,诗里说:丰年多黍多稻谷,堆满了高高的粮仓。千車万担难计数,可做成清酒与甜醪,献给先祖先妣,让所有礼仪都合度,福泽自会从天普降。在商周时,鼎甚至成为了国家的首要象征物,其实它就是当年的炊具。
  诗经年代,无论是宫廷的祭祀、庆祝等重大场合,还是民间接待亲朋好友,饮食都是人们活动的中心,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完全类似。
  《楚辞》描绘了周王祭祀祖先的场景:厨师们小心地烹调,案上的肉堆得高高,有的烧,有的烤。君妇仪容端庄,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举止从容地接待宾客。在祭完众神后,食物会被到场的嘉宾分享,这是中国祭祀的独特之处。诗结尾道:席上的菜肴丰盛美好,毫无怨言人人称道,醉了也饱了,老少鞠躬叩首:神灵爱吃这酒食,定会保佑君健康长寿。
  相比起来,民间宴请亲友,则淳朴得多。《伐木》诗中这样描写:伐木声声,酒香萦绕。宰了肥肥的羊羔,邀请诸位伯叔。宁可有事不能前来,也别让人说我怠慢没礼貌。打扫好居室,摆上一桌美味佳肴。诗还总结道:摆好了盛满酒食的碗盏,不要疏远了兄弟姐妹。人与人伤了和气,往往是为了酒食这样的小事,这与我们今天对人情世故的感受,几乎完全一样。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与谁在一起吃饭,谁先入席谁后入席,都是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之一。《诗经》中也有这样的体现。《韩奕》写的是当年镇抚北方诸邦的韩侯。他在受封返国的途中,路过屠城,就是由当地一位名叫显父的富绅接待的他。诗中说,显父设宴为他饯行,清酒百壶,盛况空前。都有些什么荤腥?鳊鱼、老鳖又烧又炖。都有些什么蔬菜?有的是香蒲和竹笋。主人送他什么?一辆高车四匹好马。佳肴摆满宴席,宾主们笑语喧哗。
  至于在宴请时,谁先入席、谁后入席,周初的礼俗倒是比今天多了一些平等的精神。《行苇》写了这样的宴请:茶酒摆好了,席子铺上了,仆人们不断地搬来茶几,宾主们如要敬酒,有各种各样的酒器。肉汁肉酱也都端上了,烧的烤的香气扑鼻。其中牛肚牛舌最为美味,唱歌打鼓喜气洋洋。这时,谁先入席呢?原来要靠射箭比赛来决定:准备了坚硬的雕弓,质地精良的利箭。弓弦响处箭已中靶,按得分次序请入筵席。一个个弓开满月,一支支箭搭上弓弦。射箭的人像树一般站立,就算失败了主人也不会怠慢。原来入席先后,并不是今天的俗套,古已有之。不过参加这样的宴会,还是有些意思的。
  通过《诗经》我们还会发现,那个时代人们对外在秩序的认知、对内心情感的理解,很多时候也是以食物来比照的。《木瓜》中的名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就有这个意思。诗中说的木瓜、木桃,就是当时的水果,但“我”却愿回赠美玉,可以想象作者渴望永远相好的情真意切。
  说《诗经》是食经,并不过誉,因为其中提到食物之处太多了。也许从这部古老的典籍中,我们更能体会到食物在我们文化中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规则和大原则放在第一位,做人首先要树立一个大观念,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努力实践,假如还有多余的能力、多余的体力、有多余的时间,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在李里先生
期刊
当前的日常交际领域,电邮替换了书信,博客替换了日记,键盘输入换下了传承千年的汉字书写,计算机的频繁使用,让许多中国人成了提笔忘字的“新文盲”。一位在媒体供职的媒体人士说:自己上学时还练习书法,现在写的字变得很难看,还经常出错,一手好字被计算机“废了”。现在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幼儿园到大学,为了考试,都只是考英语。社会生活中,许多人对中华文化淡漠,电视字幕和大街上的商家招牌错别字泛滥。一
期刊
成功究竟是什么?字典里的解释是达成预期目标,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观念不一样,预期的“目标”不一样,导致了成功的概念也千差万别。  当今所谓的“成功学”对“成功”庸俗而又过分简单化的定义,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陈先生,安东尼罗宾,大家除了知道他们讲述成功学因此而致富出名外,他还有哪方面成功了
期刊
《荀子·宥坐》中有这样的记述: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只倾斜的器皿,便向守庙的人询问:“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君王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便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就会倾覆。”  专家解释说,欹器是一种平衡器,古代的君王将之置于座右,以为戒。在其特定的结构设计之下,水多导致重心升高并向一侧偏移,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
期刊
管仲因其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一代霸业,而成为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人物,孔子及后来的儒家学派对于管仲的品行及事功的评价,核心的议题是管仲之为人和事功与儒家的价值标准之间的关系。    儒家评说管仲  《论语》有关管仲的讨论主要在《八佾》和《宪问》两篇中,其主题略有不同,《八佾》篇主要讨论管仲“不知礼”的问题,而《宪问》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子路、子贡之间关于管仲是否“仁”的对话。  
期刊
闲时浏览“博海”,无意中看到一个朋友的博客名是“像唐诗一样生活”,心下不由起了涟漪。  唐诗的精神气质可以总结为“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前者是社会环境,后者是个人境界。这种精神气质是唐以后的历朝历代所无法企及的。  厄运造就才子,倒霉酿出好诗。在唐朝这个史称盛世的时代,亦不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怀才不遇是诗人永久的招牌,初唐时的王勃虽有《滕王阁序》名世,最终却蹈海而死;诗仙李白怀才不遇,大发“欲
期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话用于开篇告诫,讲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实在令今人汗颜。  “食”不安。今天的食品安全、饮食方式、食用品种、饮食时节、饮食结构都面临诸多问题。中国是美食大国、也是饮食文化古国。今天面临的食品问题,其实核心是文化问题,人类的基本生活习俗问题。为什么食品不安全?是因为利益驱使,是因为良知丧失。在食品的安全面前,人类的基本道德、基本人文、基本善良正在经历严重的考
期刊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袛。’”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生病了,这是在孔子71岁那一年,已经病得比较严重了。孔子生病是因为发生了西狩获麟这样一件事。那一年,鲁国的西边出现了一只麒麟,子路跑去告诉孔子,孔子很高兴,就骑着马去看。半路上,子路又跑来对孔子说,老师,麒麟被打死了。孔子立刻从马上跌下来,七天七夜不省人事。子路很着急,在旁边祈祷,求神
期刊
在人脑愈来愈离不开电脑的现在,只要随便打开一家中文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食品”或“吃”等字词,结果与之最多的关联词便是“安全”和“中毒”,这对素以美食大国自负的国人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即就是当年曾断言:“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的民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若泉下有知,也会惴惴不安的。  带着百姓日常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食
期刊
现在流行写“微博”,有的纸媒也喜欢刊发“微博”,希望微博写手们能从古人“短信”中“学其短”。   神农架有个地方叫古庙垭,那里有座红莲寺,寺里有个观音堂,堂里有块石碑,铭记着清朝同治二年当地百姓捐资修路的经过。令人叹服的是,这几句碑文干净简练,只用了十六个字,就把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要道崩陷,行人险阻,因捐资财,重为修理。”这几行碑文实在可入选钟叔河先生的“学其短”集萃之中。  古人文字的简约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