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芬兰这个仅有52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迅猛发展。从2003年开始,芬兰在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最新排名表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而2006年和2007年的排名也仅次于瑞士。在总结本国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时,芬兰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重视教育。前总理阿霍曾说:“创造新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芬兰被誉为欧洲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为全球的教育界所关注。
芬兰的高中教育是芬兰教育模式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1994年,芬兰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颁布了《高中学校课程框架》,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明确规定了高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正是这次改革,开启了芬兰基础教育的新纪元。1999年1月,芬兰颁布了《芬兰高中教育法案》,在全国全面推行“无班级授课制”,形成了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2004年,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在原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了略微的修改,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科学与技术在高中课程中的比重,编制了新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
芬兰高中课程设置
(一)芬兰高中课程标准
2005年,芬兰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包括七个主要部分和一个附录。
(1)高中的教育目的和基本价值观。包括价值观、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高中的使命。
(2)学校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认知的理论基础——学习的实质、学习环境、学习的原理和教学的原理、学生的角色——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家长的合作。
(3)学校工作的组织。包括不同科目的时间安排、语言数学计划、学校自身的发展定向、新生入学的选拔标准、教学安排、独立学习和远程学习、数家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教学安排。
(4)学生指导、咨询工作的组织。涉及学生指导、咨询的目的和任务;学生指导、咨询的不同组成部分;指导、咨询工作的组织以及对负责不同指导工作的人员的职责规定;就指导、咨询提供信息等。
(5)向学生提供的帮助。主要包括补救性教学、学生福利、为学生提供满足个人需要的学习安排、对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团体提供教学安排。
(6)学生评估与测试。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与发展两个部分。
(7)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涉及多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整合以及特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评估。
(8)附录。主要包括信息策略、学校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学校各项规定等。
(二)芬兰高中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
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与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政府决定教育的总目标以及不同科目间的学时分配。在此基础上,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负责提供核心课程,并规定了各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在国家提供的课程框架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以制订自己的课程实施方案。
芬兰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学习领域、学科与学程三个层次。学习领域包括:①母语及文学(包括芬兰语、瑞典语和萨米语);②外语(可以是母语以外的任何语言);③数学;④环境与自然科学;⑤人类价值观与信仰相关学科;⑥心理学;⑦历史与社会;⑧美学;⑨体育与健康教育;⑩职业教育与指导等。其中,健康教育是2004年新加入的核心课程科目。学科是具体的学习内容,例如芬兰语、瑞典语、萨米语、英语、法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宗教或伦理学、哲学等。学程是学科的细化,一门学科按内容与难度分为数量不等的若干学程,一个学程平均为38课时,一个课时为45分钟。
同时,学校向学生提供三种课程类型:①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基础性课程。②专业性选修课程。主要提供专业教育的课程,即一定科目范围内的知识扩展,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课程。③应用性课程。是指提供专门知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课程。应用性课程由各个学校自行安排,不是全国性课程。
三个课程层次与三种课程类型构成了芬兰高中课程的总体框架。每年的2月份,学校制定课程表,课程表中用简单的字母表示科目、达到的层次等,并把课程表发给每位师生。学期开始前,学生根据课表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而且,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这门课程,还可以进行调整。学生每一学程学习结束后,在考试周进行考试。考试不采取分级,评价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教师确定学生该科学习是否及格,不及格的要在下一考试周进行补考,补考不及格的要重修。
根据芬兰政府的规定,高中学生至少需要完成75门学程的学习,其中包括45~49个必修课程和至少10个专业性课程、30门选修课程。
下面是芬兰普通高中部分学科的学程设置:
母语(以芬兰语为例)
必修课程:①语言是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工具;②从艺术到自我表达;③写作与课文分析;④语言的影响力;⑤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⑥语言、文学与芬兰语文化。
专业课程(至少):①演讲;②写作与阅读。
第一外语(从4年级开始,以英语为例)
必修课程:①青年人及他们的世界;②交际与休闲;③学习与工作;④社会与周围的世界;⑤科学、经济学与技术;⑥文化。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第二外语(从7年级开始,以英语为例)
必修课程:①青年人及他们的世界;②交际与休闲;③学习与工作;④社会与周围的世界;⑤科学、经济学与技术。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数学短期学程
必修课程:①统计与概率论;②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③几何;④数学模型;⑤数学分析;⑥数学研究方法。
专业课程(至少):①计量经济学;②概率与统计。
数学高级学程
必修课程:①函数与方程式Ⅰ;②函数与方程式Ⅱ;③几何;④解析几何;⑤三角与向量;⑥微分Ⅰ;⑦微分Ⅱ;⑧积分学;⑨统计与概率论;⑩数列与级数。
专业课程(至少):①分析;②数值分析;③数论与逻辑。
生物
必修课程:①生命的机理;②遗传与进化。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地理
必修课程:①地球;②人与自然。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物理
必修课程:物理——一门自然科学。
专业课程(至少):①社会中的物理;②力学;③热与能;④波动;⑤电学;⑥电磁学;⑦现代物理。
化学
必修课程:化学——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
专业课程(至少):①生活中的化学;②化学元素;③研究、技术与环境。
宗教/伦理(以伦理为例)
必修课程:①正派的生活;②追求真理的人;③美好的社会。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哲学
必修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心理学
必修课程:无。
专业课程(至少):①心灵——内心世界;②成长中的人;③人——信息的加工者;④大脑与心灵;⑤人——社会中的个体。
历史与社会
必修课程:①人、环境与文化;②欧洲人;③国际关系;④芬兰历史的转折点;⑤权力机构、国家与个人。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音乐
必修课程:①音乐制作;②世界乐坛的芬兰人。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艺术
必修课程:①艺术与绘画;②环境与绘画。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体育与健康教育
必修课程:三门必修学程中有一门是关于健康教育,其他两门是关于体育的。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职业教育与指导
必修课程:职业教育与指导。
专业课程:无。
一般来讲,学校对大部分课程选修没有限制,只是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注明选修该课必需的知识前提。只要有10名学生选修同一门课,学校就将开设这门课。超过30人选修同一门课,就将考虑分班。选修某一门课的学生,可以是刚入学的新生,也可以是即将离校的学生。
芬兰高中课程设置的特色
(一)实行弹性学制及弹性的课程设置
1994年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改变了芬兰高中过去一直实行的统一学制,规定高中基本学制仍为三年,并以此设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二到四年内完成高中的学习,并且不需要经过老师和校长的批准。实行弹性学制的出发点,是为了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么做有利于每个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芬兰的课程设置也具有相当大的弹性。除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的义务教育核心课程外,充分强调中央、地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课程制定中的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和学校可以决定选修科目的数量、类型和教学形式,学生家长有权决定学生选修哪些科目。例如,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除规定每年各门核心课程的最低标准为132个课时之外,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可以自行安排的学时占总学时的百分比分别为10%和20%。而在高中,学校可以自主安排的学时甚至占总学时的30%以上。
(二)学段制
芬兰打破了传统的两学期制,把每个学年分为5~6个学段,每个学段包括6~7个星期,各学段的最后一个星期为考试周。除此之外,还把一门课程从过去平均每周学习2个学时提高到6~8个学时,大部分学校还把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从过去的45分钟改为75分钟。
学段制使学生在本学段内的课程设置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完整掌握。同时,这么做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将某一课程讲授得比较透彻。
(三)无班级授课制
在1999年颁布的《芬兰高中教育法》中,芬兰政府决定打破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有固定班级、固定课程内容、固定教师和单一灌输方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无班级授课制”。学校不再为学生分班级和固定的教室,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
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构建自己的学习课程,拥有独立的不同于他人的课程设计,从而形成适合自己发展要求的学科知识体系。
(四)完备的咨询指导体系
弹性学制、短学期、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尤其是取消年级和传统的班级,使教学组织形式变得很灵活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为此,芬兰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建立学生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和学生自我管理制度等。
芬兰的学校都设有学生顾问,其主要职责就是解答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顾问对学校管理、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情况都有着全面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顾问能够帮助新生选课和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学生顾问一般不负责教学,并且每名学生顾问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300名。
新生入学伊始,虽然无固定的班级,但学生被分为25个人左右的不同管理小组,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指导员由学校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行政事务,组织每星期一次的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员行政上接受专业学生顾问的领导,具体执行学校及学生顾问对全校工作的计划和安排。
另外,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也可担任新生辅导员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等。
“芬兰模式”对我国现行课改的启示
(一)重视多种外语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外语成为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英语也不再是国际交流的唯一通用语言,法语、德语、日语甚至是阿拉伯语在国际交往中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在我国大多学校,中学阶段只提供英语课程的学习,甚至到大学阶段对大多数学生也只提供英语课程。单一的外语课程结构,无法给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更多的自由,也限制了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的兴趣发展。因些,我们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多开设几门外语课程,允许学生选择非英语作为自己的外语学习课程,甚至可以允许有能力的学生选择多种外语课程。
(二)建立完善的学生生涯指导制度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对未来生活方式作出选择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中三年,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
我们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完善的咨询与辅导体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并提供可能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相应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
我国的现行课程结构在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学校还是以高考为目的来安排学生课程。这样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我们应在保证基础课程核心地位的基础上,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及需要开设课程,允许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设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多样性、灵活性的课程结构必然会培养出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结构,也必然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目前所进行的新一轮课改中,结合自身特色和社会状况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海和. OECD/PISA研究中科学系养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生物学通报,2005 (6)
[2]李群.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04 (3)
[3]张瑞海.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特色.课程、教材、教法,2003 (4)
[4]唐锡炳.感受以人为本的教育——芬兰教育考察报告.山东教育,2007 (26)
芬兰的高中教育是芬兰教育模式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1994年,芬兰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颁布了《高中学校课程框架》,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明确规定了高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正是这次改革,开启了芬兰基础教育的新纪元。1999年1月,芬兰颁布了《芬兰高中教育法案》,在全国全面推行“无班级授课制”,形成了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2004年,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在原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了略微的修改,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科学与技术在高中课程中的比重,编制了新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
芬兰高中课程设置
(一)芬兰高中课程标准
2005年,芬兰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包括七个主要部分和一个附录。
(1)高中的教育目的和基本价值观。包括价值观、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高中的使命。
(2)学校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认知的理论基础——学习的实质、学习环境、学习的原理和教学的原理、学生的角色——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家长的合作。
(3)学校工作的组织。包括不同科目的时间安排、语言数学计划、学校自身的发展定向、新生入学的选拔标准、教学安排、独立学习和远程学习、数家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教学安排。
(4)学生指导、咨询工作的组织。涉及学生指导、咨询的目的和任务;学生指导、咨询的不同组成部分;指导、咨询工作的组织以及对负责不同指导工作的人员的职责规定;就指导、咨询提供信息等。
(5)向学生提供的帮助。主要包括补救性教学、学生福利、为学生提供满足个人需要的学习安排、对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团体提供教学安排。
(6)学生评估与测试。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与发展两个部分。
(7)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涉及多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整合以及特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评估。
(8)附录。主要包括信息策略、学校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学校各项规定等。
(二)芬兰高中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
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与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政府决定教育的总目标以及不同科目间的学时分配。在此基础上,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负责提供核心课程,并规定了各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在国家提供的课程框架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以制订自己的课程实施方案。
芬兰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学习领域、学科与学程三个层次。学习领域包括:①母语及文学(包括芬兰语、瑞典语和萨米语);②外语(可以是母语以外的任何语言);③数学;④环境与自然科学;⑤人类价值观与信仰相关学科;⑥心理学;⑦历史与社会;⑧美学;⑨体育与健康教育;⑩职业教育与指导等。其中,健康教育是2004年新加入的核心课程科目。学科是具体的学习内容,例如芬兰语、瑞典语、萨米语、英语、法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宗教或伦理学、哲学等。学程是学科的细化,一门学科按内容与难度分为数量不等的若干学程,一个学程平均为38课时,一个课时为45分钟。
同时,学校向学生提供三种课程类型:①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基础性课程。②专业性选修课程。主要提供专业教育的课程,即一定科目范围内的知识扩展,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课程。③应用性课程。是指提供专门知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课程。应用性课程由各个学校自行安排,不是全国性课程。
三个课程层次与三种课程类型构成了芬兰高中课程的总体框架。每年的2月份,学校制定课程表,课程表中用简单的字母表示科目、达到的层次等,并把课程表发给每位师生。学期开始前,学生根据课表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而且,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这门课程,还可以进行调整。学生每一学程学习结束后,在考试周进行考试。考试不采取分级,评价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教师确定学生该科学习是否及格,不及格的要在下一考试周进行补考,补考不及格的要重修。
根据芬兰政府的规定,高中学生至少需要完成75门学程的学习,其中包括45~49个必修课程和至少10个专业性课程、30门选修课程。
下面是芬兰普通高中部分学科的学程设置:
母语(以芬兰语为例)
必修课程:①语言是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工具;②从艺术到自我表达;③写作与课文分析;④语言的影响力;⑤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⑥语言、文学与芬兰语文化。
专业课程(至少):①演讲;②写作与阅读。
第一外语(从4年级开始,以英语为例)
必修课程:①青年人及他们的世界;②交际与休闲;③学习与工作;④社会与周围的世界;⑤科学、经济学与技术;⑥文化。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第二外语(从7年级开始,以英语为例)
必修课程:①青年人及他们的世界;②交际与休闲;③学习与工作;④社会与周围的世界;⑤科学、经济学与技术。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数学短期学程
必修课程:①统计与概率论;②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③几何;④数学模型;⑤数学分析;⑥数学研究方法。
专业课程(至少):①计量经济学;②概率与统计。
数学高级学程
必修课程:①函数与方程式Ⅰ;②函数与方程式Ⅱ;③几何;④解析几何;⑤三角与向量;⑥微分Ⅰ;⑦微分Ⅱ;⑧积分学;⑨统计与概率论;⑩数列与级数。
专业课程(至少):①分析;②数值分析;③数论与逻辑。
生物
必修课程:①生命的机理;②遗传与进化。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地理
必修课程:①地球;②人与自然。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物理
必修课程:物理——一门自然科学。
专业课程(至少):①社会中的物理;②力学;③热与能;④波动;⑤电学;⑥电磁学;⑦现代物理。
化学
必修课程:化学——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
专业课程(至少):①生活中的化学;②化学元素;③研究、技术与环境。
宗教/伦理(以伦理为例)
必修课程:①正派的生活;②追求真理的人;③美好的社会。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哲学
必修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心理学
必修课程:无。
专业课程(至少):①心灵——内心世界;②成长中的人;③人——信息的加工者;④大脑与心灵;⑤人——社会中的个体。
历史与社会
必修课程:①人、环境与文化;②欧洲人;③国际关系;④芬兰历史的转折点;⑤权力机构、国家与个人。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音乐
必修课程:①音乐制作;②世界乐坛的芬兰人。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艺术
必修课程:①艺术与绘画;②环境与绘画。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体育与健康教育
必修课程:三门必修学程中有一门是关于健康教育,其他两门是关于体育的。
专业课程:未明确规定。
职业教育与指导
必修课程:职业教育与指导。
专业课程:无。
一般来讲,学校对大部分课程选修没有限制,只是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注明选修该课必需的知识前提。只要有10名学生选修同一门课,学校就将开设这门课。超过30人选修同一门课,就将考虑分班。选修某一门课的学生,可以是刚入学的新生,也可以是即将离校的学生。
芬兰高中课程设置的特色
(一)实行弹性学制及弹性的课程设置
1994年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改变了芬兰高中过去一直实行的统一学制,规定高中基本学制仍为三年,并以此设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二到四年内完成高中的学习,并且不需要经过老师和校长的批准。实行弹性学制的出发点,是为了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么做有利于每个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芬兰的课程设置也具有相当大的弹性。除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的义务教育核心课程外,充分强调中央、地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课程制定中的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和学校可以决定选修科目的数量、类型和教学形式,学生家长有权决定学生选修哪些科目。例如,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除规定每年各门核心课程的最低标准为132个课时之外,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可以自行安排的学时占总学时的百分比分别为10%和20%。而在高中,学校可以自主安排的学时甚至占总学时的30%以上。
(二)学段制
芬兰打破了传统的两学期制,把每个学年分为5~6个学段,每个学段包括6~7个星期,各学段的最后一个星期为考试周。除此之外,还把一门课程从过去平均每周学习2个学时提高到6~8个学时,大部分学校还把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从过去的45分钟改为75分钟。
学段制使学生在本学段内的课程设置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完整掌握。同时,这么做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将某一课程讲授得比较透彻。
(三)无班级授课制
在1999年颁布的《芬兰高中教育法》中,芬兰政府决定打破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有固定班级、固定课程内容、固定教师和单一灌输方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无班级授课制”。学校不再为学生分班级和固定的教室,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
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构建自己的学习课程,拥有独立的不同于他人的课程设计,从而形成适合自己发展要求的学科知识体系。
(四)完备的咨询指导体系
弹性学制、短学期、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尤其是取消年级和传统的班级,使教学组织形式变得很灵活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为此,芬兰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建立学生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和学生自我管理制度等。
芬兰的学校都设有学生顾问,其主要职责就是解答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顾问对学校管理、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情况都有着全面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顾问能够帮助新生选课和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学生顾问一般不负责教学,并且每名学生顾问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300名。
新生入学伊始,虽然无固定的班级,但学生被分为25个人左右的不同管理小组,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指导员由学校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行政事务,组织每星期一次的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员行政上接受专业学生顾问的领导,具体执行学校及学生顾问对全校工作的计划和安排。
另外,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也可担任新生辅导员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等。
“芬兰模式”对我国现行课改的启示
(一)重视多种外语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外语成为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英语也不再是国际交流的唯一通用语言,法语、德语、日语甚至是阿拉伯语在国际交往中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在我国大多学校,中学阶段只提供英语课程的学习,甚至到大学阶段对大多数学生也只提供英语课程。单一的外语课程结构,无法给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更多的自由,也限制了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的兴趣发展。因些,我们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多开设几门外语课程,允许学生选择非英语作为自己的外语学习课程,甚至可以允许有能力的学生选择多种外语课程。
(二)建立完善的学生生涯指导制度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对未来生活方式作出选择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中三年,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
我们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完善的咨询与辅导体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并提供可能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相应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
我国的现行课程结构在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学校还是以高考为目的来安排学生课程。这样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我们应在保证基础课程核心地位的基础上,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及需要开设课程,允许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设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多样性、灵活性的课程结构必然会培养出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结构,也必然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目前所进行的新一轮课改中,结合自身特色和社会状况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海和. OECD/PISA研究中科学系养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生物学通报,2005 (6)
[2]李群.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04 (3)
[3]张瑞海.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特色.课程、教材、教法,2003 (4)
[4]唐锡炳.感受以人为本的教育——芬兰教育考察报告.山东教育,2007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