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我们知道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站在培养祖国二十一世纪人接班人的高度,在教学中应随时有“如何育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本人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
  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打破原有观念,不要认为自己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就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学者的模样,不会装会、不懂装懂,如果这样,则不仅害了学生,也害了自己。教师同样是一个人,也有许多不懂不会的地方。“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我们现代的教师呢?教师与学生一样,要真诚地对待问题,谦虚请教,努力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多查阅资料,多向其他教师研讨,再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这样反而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学会不断学习。不仅学习新知识,还要巩固知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刚参加工作时,做个习题,感觉不会吹灰之力;可从事工作几年之后,再重做一下当年的习题,却感觉生疏了许多。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适应现代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有宽广的胸怀去爱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熏陶学生,有开朗的性格去影响学生;现代的老师不仅要求“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育人。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存,这都是我们语文课应做到的。
  二、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是语文课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贪玩,自制力不是很强。要提高他们素质,就必须抓住他们好玩爱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娱乐活动中素质得到提升。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设计活动。如:设计讲故事、唱歌、背诗、演讲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说话能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会创设情境,创设好情境,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动中学、趣中学,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展露出来。例如:王维的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东坡语)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个“诗中有画”呢?我们在教学《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时,让学生先闭上眼来想一想大漠是一番什么样子,很多学生都会答道:“广阔无垠、没有生气。”师再问:“大漠给你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道:“荒凉。”师问:“突然之间,你发现这广阔无垠、没有生气的大漠中有一缕炊烟升起,缓缓指向天空,你们心里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答道:“有了生气,因为有了炊烟,那是生命的显露,但还是觉得荒凉。”学生答得很好,老师要鼓励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这一幅画,体味一下这壮美的感受,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诗中所描绘的用画画下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画得很逼真。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创设好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也愈显生动活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三、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是一门功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发挥这门学科的功能性,来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1、“说”的功能。说话训练是发展口头语言学、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多创设一些“人人都参与”的说话活动,使学生思维活跃、有话可说。要做到这样,老师的说话方式要多变,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问话,对学生的谈话要做好随机指导,另外还要发挥家长的积极参与作用。通过学生的说话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丰富了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观察、思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对说话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写”的功能。老师利用作文课来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把自然、社会作为课堂。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多给学生写的机会(如设下一些“快乐作文”活动:让学生写假如想逃课的理由、最想对同桌说的话等),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事、写自己想写的事,让语言和思想有机地结合。
  3、“读”的功能。在教学中应多设朗读活动,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情操、美感、认知感等。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兴趣,让课堂“活”起来,让师生“动”起来,使课堂有效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其他文献
生命哲学家曾经说过,既是人,就会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的确,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其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会蓬勃起来。著名的于澜老师亦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而要达到这一境地,作为教师,我们应高度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使我
期刊
中国的语文教育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在古代,教育提倡灌输式、填鸭式。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中国教育历史辉煌的篇章,但不足之处也历历在目。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由于受特定政治背景的影响,语文教育也经历了极端的异化,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今天,新的课程标准又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领域。不过,这次改革和以往有所不同:这次改革体现了时代的气息,满足了学生的需
期刊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一篇文言文《伤仲永》,文章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年幼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了他才能衰退的原因。课文《伤仲永》以伤饰题,直抒胸臆,给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可是在文中,没有一句是发表见解、抒发情感的,更无一个“哀”或“伤”的字眼,“伤”从何谈起?  一、源于记叙  课文记叙了方仲永从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这样一幕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识字、写字的不同学年段分别作了如下规定:  第一学年段(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要求会写800—1000个,体现多认少写的原则。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会写的字幅度增加到1000—1200个,会认700—900个字左右。第三学段(5
期刊
【摘要】新课程教学,点拨教学、经典阅读、求新求异、人文精神让阅读与写作成为一对孪生姐妹。阅读是写作的文字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再生思想,读有所思,读有所想,把所思所想写出来,就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好文章,阅读是珍珠,写作是璧玉,相互分不开。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点拨教学经典阅读求新求异人文精神 阅读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期刊
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不断地思考得到锻炼,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从课题引入,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一般来说,课文的课题总是提纲挈领之言,它常对课文起制约的作用。只
期刊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有了知识,经过一定的训练,能够运用知识——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这就是有了能力。但是,知识一般不能自然地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极大限度地提高能力转化率。  指导学生自学语文,必须不断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所谓语文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逻辑、篇章、记叙、议论、说明等知识,概括起来就是语言文字知识、篇章结构知识、表情达意知识,也就是听说读写知
期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夫在课堂阅读教学,学生要获得阅读知识与阅读能力都最主要来源于课堂,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渠道。所以加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怎样加强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我们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近年来着力打造“魅力课堂”的活动,以及现在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笔者在这些活动中亲历身为,有很多感触与体会。下面就把自己的一些启迪与感想谈出来,同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交流,以期
期刊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它的特点在于创新。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摇篮。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疑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1、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好。我在上每节课时,都尽
期刊
当我们读到“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样的诗句时,你一定感叹于郭沫若先生的奇思妙想。它是那样的自然而又精妙,形象而又神奇。我想,这些都得力于联想和想象的巧妙运用。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又指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立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