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鲁迅请辞“半个‘国学大师’”桂冠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戌狗”年岁中,有过一场热闹非凡的“论争”,让人至今不忘。据说全世界有130多万华人(当然是有文化的读书人),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评出了10位“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鲁迅先生忝列其中。有趣的是国人中的一些“国学名流”对鲁迅先生的入选,很是不以为然,其根据则是鲁迅先生“既不读‘经’,又不研‘史’”,根本不是“国学家”,更谈不上“国学大师”了。至于小说和杂文,只能算雕虫小技,未入“国学”之流。为表示时下“国学”派的大度,于是封给鲁迅先生一个雅号——“半个国学大师”。这让人联想起自诩为“大师”的李敖先生,也曾说过鲁迅没写过长篇小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实话实说,李“大师”的长篇小说——《上山•上山•爱》,在“浊者”我辈的眼中看来也只不过是教人“房中术”之类的“三枝九叶草”而已。
  大凡读过鲁迅著作的人大概都知道,在那“风雨如磐”的年代,先生多次申明:“我主张青少年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书,乃是用许多苦痛换来的真话,决不是聊且快意,或什么玩笑,愤激之辞。”从这点上来看,鲁迅先生连“半个国学大师”的资格都不够。鲁迅先生谢世70多年后殊荣“半个国学大师”的头衔,实在是违背先生的意愿,勉为其难,未免有些滑稽和荒唐。
  可是,从读书和研究“国学”的视点去看,鲁迅先生曾经下过大力气“攻读”和“咬嚼”“诸子百家”的“经”和“史”,甚至去“读佛”。看看先生生前的购书账单,就可以一目了然,为了当“绿林好汉”,不惜金钱去购买“盒子炮”。鲁迅先生撰写或校勘的《汉文学史纲要》、《古小说钩沉》,以及《嵇康集》、《后汉书》等学术专著,恐怕那些自以为是“国学家”者也望尘莫及。一篇《估〈学衡〉》勾勒出“国粹派”的嘴脸,“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是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煞人”!让“国粹派”足以汗颜。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讲,“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这就是兵书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罢!
  鲁迅的朋友郁达夫先生在纪念先生的文章中说,“如问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逸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鲁迅的“论敌”林语堂先生在《悼鲁迅》的文章中讲过这样的话,“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可见鲁迅先生“存铁取‘敌’,别立新宗”的战斗精神。
  日前拜读季羡林先生的新著《病榻杂记》,其中有先生“三辞”,即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国宝”的肺腑之言,十分感人,受益匪浅。季老在辞“国学大师”的文字中说,“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鉴于此,窃以为我们应当替鲁迅先生请辞“半个国学大师”的桂冠,这符合先生遗嘱中所说“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的意愿,让鲁迅先生在九泉之下更宁静地睡着,别吵醒他。
其他文献
凌志军写中关村发展史的书《中国的新革命》中有一个片段让我难忘。  在2005年的一天,他在双清路上的清华创业园A座302房看到的场景,让他感到是“新世界的混沌初开”。“这间屋子装着38家公司,每家公司占有其中一个方格,由一张简易电脑台和一把转椅组成,和大公司那种员工座位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在通常镶嵌员工姓名的那些地方,贴着公司名称,一律由普通道林纸打印而成,凌乱一片,电脑台后面坐着的那些人,个个
期刊
城市形成的过程是剥夺自然的过程,在中国尤其如此。一个人一旦进了城市,首先需要的就是自然“绝对安全”,不约而同地做的同一件事,就是对自然实施替换。填平河流,砍去树木,修上道路,盖上房子。  这时候,留住荒凉,甚至故意制造荒凉,就成了难得可贵的事。  2002年,以高科技农业起家的锦锈大地公司,突然着了魔,要花十年时间,在北京的西北角,培育出万亩湿地公园。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呢?是为了企业的私益,还是为了
期刊
初見刘世平,是在中关村民族品牌创业高峰论坛上。那次论坛不仅有雷军、王志东、鲁瑞清这些中关村的“老前辈”在台上畅谈创业路,还有一群80后的创业者意气风发,李想、戴志康、温质铭、茅侃侃这些中关村的“后生”不甘示弱,妙语叠出,把气氛搞得异常热烈。  刘世平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上台演讲的。上台第一句,他说:“我今天准备是跟大家调侃的,侃侃创业的情况。在来的路上碰到红绿灯,在车上我写了几个很简单的点子,跟大家
期刊
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具、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书本、一次性材料、一次性家具,这些快速而便利的产品,给中国人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无穷的烦恼。中国似乎是得了“一次性”病的国家,再也不肯恢复到可延续的传统生活了。    一次性筷子的三重危害   尽管有许多专家出面声明,说一次性筷子所用材料,有的是竹子,有的是速生杨树,有的则是其他木材的边角料,因此,来源充足,可带动林
期刊
2007年4月1日,北京市委第一会议室庄严而热烈,“北京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正在这里举行。  当刘淇书记和王歧山市长等市领导向30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颁奖时,人们突然发现,一位残疾人正满面春风地从刘淇书记手中接过奖杯。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把钦佩的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因为他在这次表彰会上创造了三個惟一——惟一一个残疾人、惟一一个摄影师、惟一一个个体户!  他叫周志武,“七色光图
期刊
7月,北京最热的月份,也是北京美丽的“市花”——月季花尽情绽放、恣意芬芳的月份,似乎,难耐的暑热更加激起了它们顽强的斗志和生命的能量。  2000年的7月,分明比往年更热一些。7月14日,对44岁的邢筱萍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从教委领导手中接过了中关村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的聘书,党、政一把手两副重担同时落在她的肩上。  “中关村中学现在正处于万事待兴的时期,校长这副担子可不好挑啊!
期刊
提起“王石”这个名字,人们往往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他是万科的总裁,国内地产界的领头羊。同时,人们也会对“王石”这个人产生更多的不同的记忆和认知,那就是他还是一名极限运动爱好者,积极参加各种公众活动的社会名流……随着媒体纷纷关注王石本人的经历和个性、尤其是其攀登喜马拉雅峰的壮举,“万科”的品牌效应也随之不断攀升。毫无疑问,王石的个人品牌和万科的企业品牌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推动。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
期刊
权当絮语  我对佛教素来未有任何研究,读过些许谈“佛”的书,也都是随便翻翻,多作为一种消遣,谈不上信仰,但我记住了一句话——“人到无求便是佛”。大约20年前,我在《文史知识》杂志上读过季羡林先生《我和佛教研究》的文字,至今还记得文章中的故事。有人半开玩笑地问季先生,“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当和尚呀?”季先生答曰:“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也不例外。”日前,我在国家图书馆购得一部中华书局2007年出
期刊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名言最为现代女性所诟病。鲁迅先生曾提出质疑,“把女子和小人归为一类,但不知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论语》中还有记录,在谈及治国方略时,武王说,“我有十位能人。”孔子更正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可见在孔子的眼中,女性是何等的不足道哉!  我们的“孔子学院”早已办到美国,可“山姆大叔”却不大相信孔子的话。日前,美国众议院迎
期刊
经过多年发展和努力,中关村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高密度科技智力资源地区之一。这里聚集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39所,几乎囊括了现代科技所有专业和学科,拥有最雄厚的师资队伍和最优秀的学生群体。在校学生近100万人,每年大学毕业生达到50万人。在以中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为首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基地300多家,每年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千项靠科技产品以及成果。  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