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与有效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ea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犹如一棵树,枝繁叶茂,茁壮生长。而古诗词则化为了它满树的翠叶,装点着大地,播撒着诗意。教材中所被选录的古诗词,都是一些传世已久、情韵丰富的佳作。那么,在平时的教學过程中,师生该如何来学习古诗词呢?
  【关键词】
  古诗词 学习困境 有效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已被纳入考试范围,因此,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此块教学内容付出良多,学生也在“形式所迫”下花费不少心力学习古诗词。但从近几年中考阅卷结果分析的数据来看,古诗词阅读方面的得分情况却非常不理想。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诗词学习上的投入与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如何提高师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的“产量比”,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困境
  在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教师方面
  不少语文教师古诗词素养极为欠缺,部分教师甚至对知名诗人的人生经历依然不了解,会发生挪用他人经历以替当下诗人经历的情况。另外,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们往往忽视了朗读对于一首诗词的重要性,不能引导学生欣赏到古诗词的音韵美。而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时,教师往往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法,即讲解此句何意、彼句又为何意,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进而将这些知识点背出来,待考试时用。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古诗词的一知半解,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
  (二)学生方面
  学习古诗词,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及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却不当。大多数学生错误地将语言凝练的古诗词看成是单调枯燥、难理解的干瘪瘪文字,错误地将表意丰富的古诗词看成是脱轨时代、没有用的“淘汰货”。认知的不正确,导致了他们学习古诗词兴趣的低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与知识的迁移,这导致了很多学生缺乏掌握古诗词的能力。
  二、有效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古诗词的得分率,离不开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古诗词的实践,现就古诗词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
  (一)诵读感知
  古诗词凝练的语言中有着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反复吟诵中,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新,渐渐于恬淡静谧间忘却烦恼,心灵归于平静;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诵读中,我们就能透过浅显直白的文字而感受到诗人、战士心中的豪迈与悲情,从而久久动容。诵读,是我们感知体悟诗词的第一步,也唯有诵读,才能领会出诗词百千的情绪,方不会辜负古诗词独特的美。
  (二)把握内容
  众所周知,文本是情感的依托,要想理解诗词最终想表达的主旨,必须通过其内容。即,要想掌握诗词,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握内容。通俗理解何谓把握内容,其实就是翻译。
  古诗词在创作时注重意象的运用,古人追求“立象以尽意”,希望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我们在翻译诗句时,要学会“抓意象”,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做到关键意象不遗漏,然后运用我们的想象,尽可能将意象还原至意境中,最后将之表述成文字。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包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在翻译时,要翻全,也要翻准,并让想象充当润滑剂,使整幅画面可以真实再现眼前。
  (三)悟透主旨
  好的诗词,它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他们通过自己的诗词才华,将千差万别却又能感染人心的诸多情绪化在了凝练的诗词中。在品悟诗词时,是否也可以有些许方法呢?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品悟古诗词主旨时需注意的几个细点:
  1.知背景
  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主旨,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如杜甫的《春望》诗,诗的写作背景:杜甫欲探家,但正值安史之乱,最终被迫北上安家。后新帝即位,杜甫在投奔的途中被俘,押至长安,因官小,未被囚。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所写。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让诗人挂怀于心,再加上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这才有了传世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知典故
  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在诗词创作中,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在有限的篇幅与凝练的语言中极大增大诗词的表现力,使诗词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但也正因为典故中涉及的故事来源于古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脱轨的,因此,一旦遇到诗词中有典故存在,学生对该首诗词的理解就多了层难度。比如,杜牧《泊秦淮》一诗中的《后庭花》,《后庭花》是一首曲,但它更是一曲亡国之音,只有理解这一典故,才能深入地读懂诗。所以,要想学好古诗词,需要积累典故。
  3.知意象
  古诗词的创作中,一般都会使用到诸多意象,因着这些意象,古诗词才会在我们眼前呈现出美感。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们不禁沉醉于宽广的意境中,沉思于世事变迁的规律中。但在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其本身就有特定含义,如“雁”,诗词中如若出现这一意象,绝大多数都表达着诗人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内心的哀愁;又如“柳”,“柳”同“留”,意味挽留之意,诗词借此表达心中的不舍之情;再如“秋”,秋天落叶萧萧而下,诗人往往借此营造一个肃杀清冷的意境。熟知古诗词中的一些特定意象,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
  4.知手法
  古诗词篇幅虽短,语言虽凝练,但其创作仍有一些常见的手法可寻,如对比手法、环境描写、景物烘托、夸张等。如李白所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岂能三千丈?这不过是诗人用运了夸张手法借以表达内心无限的愁绪罢。但这一夸张手法的运用,却让我们无比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愁绪定是愁不尽的。掌握一些诗词创作的手法,是学生读懂、理解古诗词的一块助板。
  历史的长河洗净尘沙,留下的是无数灿烂的古诗词篇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古诗词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其重要与丰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与鉴赏古诗词,亦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这一灿烂文化。
  【参考文献】
  【1】唐雪梅,唐朝伟.古诗词教学方法探微【J】.宿州师专学报,2003(01)
  【2】于漪.古诗词阅读指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06)
其他文献
1.教学反思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发展不断认识与思考的过程。
站城协同开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下的新一阶段铁路客站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我国站城协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性能”和“模式”的内涵,并认为铁路
【摘 要】  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而作文教学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运用的主要途径。但是高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作文教学缺少具体规划、学生写作功底差、作文缺乏创意等问题。如何解决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問题,一直是诸多高中语文教师思考的主要内容。本文围绕着高中作文教学这一论点,先浅析了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中作文教学困境的解决途径
从内容构成特点、收词情况、释义及例证等三方面看,中外三部莎士比亚词典各有得失。莎士比亚词典收词应尽可能全面,义项和释义力求合理、准确,例证的安排要统筹兼顾,对莎作中有别
一、漫步人生,回忆我的成长历程  我喜欢回忆,虽然人生未满二十载,但回顾自己度过的时光,却也是有笑有泪、有酸有甜,在这样矛盾而又充实的经历中,我不断地成长着。我曾经天真地牙牙学语,想为见到过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后来慢慢长大,渐渐懂得自尊自强,怀起远大的志向。我想,无论遇到了什么,那都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成功、快乐的经历养成了我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失败和挫折也使我不断完善自己,更
东汉初期,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汉,马援奉命率军南征,平定岭南六十余城,开辟道路,兴办水利,福泽深远,受到南征沿途各地民众的崇祀,形成特有的马援崇拜民俗事象。作为马援崇拜的主要载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建设的核心,文章分析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阐述台湾地区社区更新的"社区营造"模式,以桃米社区公共空间营建为例,将社区营造模式植入到乡村公共空间建设
纵观我国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语文学科在设置以来,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无比巨大.但是由于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正不断地与时俱进,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些顽疾也正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文学科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根据2003年9月《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一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致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坊字义为街巷及其围合形成的街区的通称,是城市规划重要相关术语。但在中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坊字意义及其形制有着典型的时代差异。通过分析其意义的变化进而探究里坊制度的
<正> 2003年5月27日晚,我校在田家炳教育书院报告厅举行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启动仪式暨学生志强社成立大会。校党委副书记阳国亮,校关工委副主任陈兴道、江仕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