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座”与“台”的语义比较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座”与“台”的各自本义出发,分析各自的认知语义基础,然后对比分析二者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例证,对其搭配情况做出解释,最后基于“座”与“台”的各自义项进行合理分析。
  座
  “座”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后起字,表示“坐位”或者“坐具”。中国古代最初是没有凳子、椅子之类的“垂足而坐”的坐具的,在较为远古的时代,我国古人都是用“席”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席地而坐”。如《孔子讲学图》中所画,孔子周围的七十二弟子坐在几张席子上听孔子讲学。这时人们所坐的席子,便是人们最早的坐具。到了晋、唐以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凳子,比如在唐代壁画中,人们可以看到方形凳、长条凳、圆形凳和椭圆凳等。著名的唐画《纨扇仕女图》中所画的腰圆形凳子,便是其中之一。唐朝以后,又逐渐出现了使人们坐得更舒适的椅子。明朝著名文人方以智曾在《通雅》一书中考证过,后世通行的桌子、椅子,皆是唐朝末年以后兴起的。在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南唐一位著名文人、宰相韩熙载坐在高背椅上的情景。韩熙载是盘腿坐在那把椅子上的,同画中的另外两位官员则都已经“垂足而坐”了。
  从“席地”到“垂足而坐”,坐具从无足到低足到高足,那么,表示“坐位或坐具”这一意义的“座”的空间范畴就开阔起来,“坐位或坐具”是一个承载物,这个承载物按空间的方向可以向上、向下扩展,向上可以引申为坐位上的人。如:
  (1)“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唐·白居易《琵琶行》)
  (2)“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
  例(1)中的“座”指的是在场就座的听琵琶女演奏的客人。而“满”指的是“所有”,那么“满座”的意思就是“所有在场就座的听琵琶女演奏的客人”。因此,满座=满(所有的)+座(客人)。例(2)也是如此,“一座”指的是“所有送行酒宴上的宾客”。
  “坐位或坐具”这一承载物向下可以引申为器物下面的垫子、底座。如:东汉的小说《赵飞燕外传》中有这样一则用例:
  (3)“琉璃屏风一张,枕前不夜珠一枚,含香绿毛狸藉一铺,通香虎皮檀象[一座],龙香握鱼二首,独摇宝莲一铺,七出菱花镜一奁,精金区环四指,若亡绛绡单衣一袭,香文罗手藉三幅,七回光雄肪发泽一盎,紫金被褥香炉三枚,文犀辟毒箸二双,碧玉膏奁一合。”
  其中有“一张、一铺、一座、二首、三幅、四指、二双”等比较明显的同类结构,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数+量”结构。这里的“一座”指的是虎皮檀木的象,这里的“座”指的是有底座作为承载物的事物本身。这个句子中的结构是“屏风+一+张、珠+一+枚、象+一+座”,也就是“名+数+量”。鉴于早期词类使用多比较灵活,从形式上看,这里的“座”也具有了量词的位置特点,这句可以理解为,“一张屏风、一枚不夜珠、一座虎皮檀象”。既然已经说明了事物的名称,那么“座”的指称事物的意义也就弱化了,那么,“座”位于数词之后的地位被人们沿用下来,又加上它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联,因此,逐渐被人们当做计量所要指称事物的量词。
  宋以后,“座”作为量词使用的用例就繁多起来。比如:
  (4)又前行五七步,见[一座]宅,粉墙鸳瓦,朱户兽环。(北宋·小说《大宋宣和遗事》)
  (5)又去官中下状,用钱就襄阳府城外五里头为这尹宗起立[一座]庙宇。(北宋·小说·话本选集《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6)李生正看之间,只见江口有[一座]小亭,匾曰“秋江亭”。(元·小说·话本选集《苏知县罗衫再合》)
  这几个用例中,都出现了“数词+座+名词”的结构,这时的承载物由“人”延伸到“任何事物”,这里的名词“宅、庙、亭”等均具备了向某一承载物的上面的空间继续延伸的特点。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量词“座”的注释为: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这些物体都是有底座的器物或者建筑物,如一座山、一座水库、一座高楼、一座洋房、一座自鸣钟等。
  在“座”的现代意义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在具体意义中,又可以从构成方式角度分为“人工”和“天然”两类,在“人工”这一类中,从模式大小又分为“大型人工”和“小型人工”,大型人工建筑物中,又可以从人类社会角度进行切分,分别有“民用、生产、娱乐、交通等”。小型人工,主要是一些承载物和器物。
  座的现代意义如下图:
  座的古今语义发展图示:
  台
  《说文解字·至部》:“台,观,四方而高者。”许慎认为“台”是“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眺望、游览之用”。从这里发现,“台”具有三个特点:横向上——四方形;纵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顶端具备平整的特点,如《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台”也可以引申表示外形上类似于高台形状的器物。这里的器物即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扩大或者缩小。
  扩大可以表示“比地面稍高的一种设备”。如唐·韩偓《席上有赠》:“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进而引申为高台上的事物。
  缩小可以表示类似于高台形状的搁置器物的底座。如烛台、香炉台等。
  并且许慎所言的“上平”这一特点的发展过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上平”逐渐演变为“下平”,或者说“底座的下方和承载物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面”。
  《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为:1.用于正常演出的戏剧、歌舞等,如一台戏、一台晚会;2.用于机器、仪器等,如一台机床、三台天文望远镜。这两个语义也正符合了“台”的语义发展类型,戏曲、晚会都是在四方形高台之上进行表演的活动,机器和仪器的外形特征具备了“台”的语义发展特点,横向上具有一定的形状,纵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根据事物形状的变化,“台”的纵向上的发展变化不大,但是“上平”的特点也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原本的四方形特征慢慢发展为各种形状,而“下平”的特点却一直保留下来。
  “台”的古今语义发展图示:
  对比分析
  量词“座”与“台”的对比分析图示:
  “+”代表“发生变化”;“—”代表“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座”、“台”语义的整体发展,分别从“纵向、横向、实体、形状”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分析图中可以发现,“座”与“台”在纵向的发展方面具有变化的共同特征,但是方向略有不同:“座”的语义沿着上、下两个空间方向分别延伸,上可指“人”,下可指“物”;“台”的语义在纵向方面是单向的高低变化。在横向这一变化发展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座”所适用的形状面积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保留原本的大小,另一个是有所扩大;“台”的横向适用范围却明显地扩大了。在实体方面,“座”有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之分,“台”一般用于有具体的意义的事物。而不同主要在于形状的变化上,“座”的意义发展过程中没有强调形状的改变,而“台”的意义发展中形状的发展变化却是十分明显的。
  参考文献:
  1.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3.许慎[汉]撰,徐铉[宋]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作者为郑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编校:赵亮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各种课改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关注,尤其是从杜郎口中学脱胎而来的高效课堂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非常高的要求。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没有高效课堂,但是,在实施高效课堂中,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  情景一:某初二数学课堂上,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师下发导学案后先安排学生自学10分
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在对课程改革进行探究和试验时,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调整好师生关系,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地接受知识、观察和体验,并能从实践中得到并运用知识。
摘要:中央苏区的新闻实践,把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作为工作重心,体现了良好的群众性。中央苏区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内容上服务群众、报道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办报。坚持群众性原则,既是当时形势下群众路线的需要,又是符合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央苏区报刊在革命年代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依靠群众办报,为我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我
引言  任何一种语言,使用时总是离不开特定语境。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首先提出来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两个概念。他发现理解话语必须先要了解话语的情景语境以及蕴涵该情景语境的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由语篇类型(语类)来反映的,情景语境体现为语域的三个变项,即语场(field)、基调(mode)和语式(tenor)
双师“素质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如何培养一支符合要求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已成为民办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工作的重点。文章根据民办
作为青年教师教育者们,仅仅依靠知识单方面并不能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教师发展的要求.看到拥有相似专业知识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差异使我们为之困惑,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
一节好的化学课,教师总是尽力找一些情境视频、图片,创设丰富的探究实验等作为调味剂,营造气场,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精神倍增,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这
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基础知识课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法制意识,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因而中职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更应该担当起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健全学生人格的重任。这里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理论联实际、教学有实效  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长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模
通过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国外模式、对国内外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它们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一观念的转变,为打造高效课堂做了前提保障,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打造高效课堂也是当前吉林省大安市教育局提出的一项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