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场绝技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jhvherjknv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的明泉县,县中心十字街路口有座广和茶楼,明泉县以及周边地界的艺人们常到这儿跑“码头”。
  每个月初一的晚上,茶楼老板会请来当时颇有名气的燕家杂耍班演专场。到了初一,广和茶楼门庭若市、人头攒动。大家都为了一睹燕家班压轴的绝技“蒙眼飞刀”。飞刀绝技是班主燕三在子夜时分表演,飞刀一出,满堂喝彩,据说当年喝彩声顺着风都能飘出去半个明泉县城。
  这燕三表演飞刀,最早助手只有一个,是他的闺女灵儿。在出事之前,也只有过灵儿。
  飞刀绝技在明泉县地界受欢迎,有它惊险奇绝的看头,是命悬一线的绝技。燕三父女表演时,灵儿先被绑在一个直径近两米、立着的大木桌面上,胳膊与腿分开成“大”字形。燕三面对着灵儿后退五步,紧接着,桌面开始原地旋转,燕三“嗖、嗖”发出两刀,“砰、砰”两声,两刀分别钉进灵儿肩头之上的桌面里,钉进去足有寸余。之后燕三蒙上眼再发出一刀,这一刀钉进灵儿的两脚之间。这第三刀最是惊险,观者几乎室息。
  观众紧张得不得了,表演者却谙熟在心,原来燕三父女有保证安全的技巧。灵儿手里藏着个精巧的响木,准备发第三刀时,桌面旋转到指定位置,她就往桌面上击下响木。响木发出的声音很特别,像磬声又略微低沉。屋里再嘈杂,燕三也听得到,听到了就接到了指令,发出飞刀。父女俩配合得默契,表演得得心应手,有惊无险。
  广和茶楼有个倒茶、发手巾的小伙计叫小柱子,十四五岁,与灵儿年龄相仿,人却瘦小,比灵儿还矮半个头。燕家班经常来茶楼,灵儿和小柱子慢慢就熟絡了。
  又到了初一,灵儿进了茶楼直接就找小柱子。她“小柱子、小柱子”地叫着,等两人见了面,面颊都绯红,这红晕里藏着青春的懵懂。小柱子扭捏地从兜里掏出个木头雕的小兔子,说:“给你。”灵儿是属兔的,这小兔子立刻烫着了灵儿的眼。她马上翻衣兜,最后只翻出两块响木。她表演时都是准备两块的,万一脱手了一块,还有一块应急。她没有迟疑,抬手把其中一块塞给了小柱子,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这块响木最终夺了灵儿的命。子夜时分,燕三表演飞刀绝技。前两刀都很顺利,“砰、砰”钉进了指定位置,观众报以持久热烈的掌声。燕三蒙上眼,准备发第三刀,掌声、叫好声此时还没停息。小柱子也在鼓掌,可他觉得光鼓掌还不足以表达为灵儿捧场的心情,他学着别人的样子拍桌子叫好。他手里头还拿着响木呢,一拍桌子,响木击在桌面上发出了特别的声音,似磬声又略微低沉。不好的是燕三听到了响木的命令,“嗖”的一声,他机械地发出了第三刀。发完燕三就觉察出不对,马上拽下眼罩,可一切都晚了。他几乎和小柱子一起扑到了灵儿跟前,小柱子手里的响木也掉落到灵儿的血泊里。
  没有了灵儿,燕三一蹶不振,再无心思表演飞刀了,即使他想表演飞刀也没有助手了,谁又肯来当活靶子呢?没有了燕三的表演,燕家班也逐渐走向没落。时间长了,艺人们嘴上不说,心里头也都有怨气。
  这一日,茶楼的老板忽然领了个人来找燕三,说是要学“蒙眼飞刀”。燕三一看,正是小柱子,燕三身子不住地颤抖着,拳头上的青筋凸成了老树根。他犹豫了一阵儿,不住地把飞刀掂量了又掂量,摩挲了又摩挲,最终收下了小柱子。
  从此,燕三领着小柱子开始学习“蒙眼飞刀”。这“蒙眼飞刀”不但要学会配合,还得学会发飞刀。小柱子学得认真,仅半年就学得差不多了。
  燕家班选了个初一,发出广告要表演“蒙眼飞刀”。消息一传出,广和茶楼又像当初似的早早地坐了满满当当的观众。
  子夜时分,燕三领着小柱子登场了。桌面在旋转,小柱子紧张地闭上了双眼。“嗖、嗖”两刀正中指定位置,观众们报以此起彼伏的叫好声。该发第三刀了,茶楼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在等着看是否能表演成功。燕三蒙上了眼,桌面缓慢旋转着,还没到指定位置,小柱子突然击响了响木,他紧闭着眼等待着死亡,呵飞刀没有袭来。他又用力地击打了一下,还是没有飞刀。小柱子把响木击打得像敲鼓,还间杂着他的哭声,可燕三始终没有发飞刀,小柱子睁开眼才发现燕三走了。燕三就这样走了,再没有回来过。
  新中国成立后,燕家班改编成了县杂技团,小柱子成了第一任团长,他的飞刀成了保留节目。可他每次表演飞刀只有前面的两刀,看过以前表演的老人都说他只表演了半场绝技,还有人说以后可能都只能看半场绝技了,因为有人看到过小柱子教徒弟时也只教了前两刀。
其他文献
但见一人立于地上,头大臂粗,体阔腰圆,正使劲地抽着战马,战车宛如离弦之箭,飞驰而去。那人徒步飛奔,速度极快,恰如脚踏风火轮,一会儿就赶上了战车,然后双脚一蹬,一个鹞子翻身,便稳稳地窜上了战车,身子未见一丝摇晃。随着驾驾的驭马声,战车宛如一阵疾风,卷起尘土,飞奔向前。啊?众人惊呼,前面是悬崖峭壁。随着一声马嘶声,战车戛然而止,定睛看去,离悬崖边缘仅一步之距。好险!  战神!战神!战神!士兵们不禁啧喷
期刊
屋内,水生努力地把他爹的腳往热水浸,他爹较着劲把脚往外挣。寒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像锥子一样扎在父子俩身上。水生急了,爹呀,这都啥天气了,你还非得用冷水泡脚?水生不明白,被老寒腿折腾得死去活来的爹为啥拒绝泡热水?  今晚无论如何不能由着他了。这样想着,水生双手加了点劲,老爹别着身子与他僵持着拼死往外挣。水生火了,爹呀,你到底倔个啥劲?  老爹自顾自打来盆冷水把脚伸了进去,一声闷哼,他整个身子都抖了起来
期刊
母親在他面前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他才突然意识到,母亲已经很老了,需要一根支撑身体的拐棍。  他经常到外地出差。好多次,出发前,他都想起要给母亲买根拐棍的。可是,回到家时,他从大行李袋里掏给母亲的礼物,没有一次是拐棍。  终于有一天,给母亲买拐棍的事,在他脑子里扎了根。从此以后,他每到一个地方,办完公事,总要去老人用品店买根拐棍。  渐渐地,他的房间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拐棍,有竹子做的,有木头做的,
期刊
小武初混江湖时,刚过十六岁生日没几天。他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在街上混了几天,发誓这辈子永远不要像爸妈那样种菜卖菜,见人就一脸卑微地笑。  那天黄昏,我和他妹小雯躲在他家后墙角,听他小声给我们讲述他如何经人引见,成了西园最大的混混、外号大头的小弟,直讲得两眼放光,双颊涨红,比中了大奖还激动。我和小雯看着他那干瘦如柴的小身板,同时发出不信任的嘲笑声。  我和小雯有充足的理由嘲笑小武。那一年,我们跟着
期刊
木头站在天井里,两眼直直地盯着月亮。没有昔日的桂花树,也没有玉兔与嫦娥,只有青兰那甜甜笑脸,如昔。  青兰一笑,木头就笑。青兰笑,真好看,不俗也不妖,像一朵莲花,立在荷塘。  以前,木头一犯愣,青兰总是戏弄他:叫什么木头哩,木头不开窍,死心眼儿。  木头不生气,嘿嘿笑。  青兰爱木头,木头爱青兰。两个人一个屯子长大,恋爱,结婚,过日子。  结婚三年,木头总是处处让着青兰,说她小。但也有一样例外,他
期刊
水城不远,也就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可是柳婶一次也没有去水城看过小雨,她有晕车的毛病,每次一闻到汽油味,胃里就翻江倒海般地难受。  去不了水城,柳婶就格外牵挂小雨,那种牵挂在柳婶看来,就像菜园子里的杂草一样,今天刚扒干净了,明天又悄悄冒了出来。特别是女婿大江升职后,杂草就像疯了一样,总是不停地侵略著她的菜园子。  小雨回来是在一个霞光满天的傍晚。那天一大早起来,柳婶就听见喜鹊在院子里叽叽喳喳地叫,她没
期刊
阿毛的个人大事一直没有解决,究其原因,就是过于腼腆。他看见女孩子心就发慌,面红耳赤地说不出话来。  酒能壮胆,最近,通过婚姻介绍所,阿毛认识了个叫丽丽的姑娘。丽丽个性温柔,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而且,看得出来,好像她对阿毛的印象也不错。可是,两人见了几次面后,又停滞不前了。为啥?还是老毛病,两人约会,也就是说说话,阿毛连人家的手都不敢去拉,更别说其他进一步的行动了。  同事们都替阿毛着急,大家通过分析
期刊
叔叔,借我30元钱好吗?  男孩手里攥着10元钱,涨红了脸,看得出他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开的口。  你要买啥?我问。  男孩不正面回答,乞求地望着我说: 我存钱罐里有钱,回去就还你。  男孩拿着钱,穿过来来往往的游人,跑到路边一兜售山果的老农面前。那里,一个铁丝拧成的笼子里,趴着一只恹恹无力毛色疏松凌乱的黑色小松鼠。  给!男孩大声说,递过40元钱,提起笼子就走。  叔叔,我要放了它,我们得找一个安全
期刊
秦观和蔡京二人的书法如果放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几分惊异。不论是手札还是长卷,都让人隐隐感到有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在字里行间飘荡。  秦观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年轻的时候,崇拜过一阵子柳永。那一阵子,他的词都带有一股柳永的味道。他曾填《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苏轼看到了,撇撇嘴。下次见面,用略带揶揄的口吻说:“真才子啊,都撵上柳七了。”  秦观不敢承认,甚至脸上还露出了害羞的神
期刊
列车,在青藏高原上奔跑。雪山、牦牛、湖水,跳跃着扑向车窗。  嘿,错那湖!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是……兴奋的火苗在我头顶跳跃,火箭筒开始喷射。  看到老公脸上弥漫起雾霭,我顿感有些失态,忙环顾四周,发现窗边站着两个藏族姑娘,正朝着我笑。其中一个有着高原红的姑娘,见我看她,便慌张地转头,把脸贴近另一个姑娘的耳朵,嘀咕了一句,就紧抱着那个姑娘。我顿感那笑容有些奇怪,好像在嘲笑我,就毫不客气地直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