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的“雷声大法”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p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意拳谱》上有这样一首歌诀:“夺人千古仗生声,声里威风退万兵;就是痴情天不怕,迅雷一震亦应惊。”这就是心意拳的六艺之一:雷声。
  心意拳的六式是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心意拳是以此作为身法的,缺一而不能成为心意拳的艺法。可是,心意拳传到河北李若能时为了所谓“戒俗”就将雷声“戒”掉了,这种情况如在现代社会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但心意拳的雷声大法是练习内养、内壮的必修上乘大法,不练不行。现将有关雷声介绍如下:
  
  一、关于雷声
  
  心意拳老谱中说:“五行一发响雷声。”雷声在心意拳中是聚集练功者的身体内的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五气进行锻炼,将这五气合一,再自丹田进行培炼爆发而出的喷发之声,其雷声能表示一个练功者的功夫深浅。祖师姬龙峰创此拳时是在终南山里,山野空旷,人少物稀,所以,发雷声并不会影响别人;回家以后,他自家“有地200亩,院几层”,可见练功地方很大,再发雷声也不会影响别人;但姬龙峰的拳术是以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作为此拳身法的,我们要学习他的传统武术,要继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就不能不继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练心意拳又不能不发雷声的原因。
  
  二、雷声的练法
  
  1.练习雷声须于黎明时选择一空旷或树木茂盛处,最好树丛中有高墙的地方。面对高墙,缩身下蹲,成猴束蹲之式,头顶项竖,下颏内收,闭口扣齿,舌顶上腭,微微吸气下沉到丹田;继而长身而起,两肘相向而裹,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指尖向上,一齐向前上方相挫而起,此即拳谱所说:“出手如钢锉”之意,两手十指高不过头顶,掌最好与口平,同时丹田抖动发力,对着墙壁发声出气喊“咦!”,此声必须尖锐、急促、刺耳,如晴天劈雷,足以刺人耳膜。
  2.上势为鹰捉式。两手揸开的十指一齐曲成钩状,然后再攥拳如握住天的“把”状,往下打坠劲(即恨天无柄),当往下落时要以右脚为支撑点,身子往前,左膝曲膝成90度,连同整个身子往下落,当左足落地时,丹田摧力,发一声:“噫!”两手一齐落到左膝内侧,左掌掌心向下,五指揸开向前,但指尖不能露出膝前,意为虎不现爪;右掌掌心向下,五指揸开向左前方,按到裆前护裆。头要上顶,项要竖,下颏内收,闭口扣齿,舌顶上腭,双目前视,神光前射,全身成牮杆之箭,为虎扑式。此声要气往下走,丹田抖力。
  3.虎扑式后退左足,与右足并齐,左手掌从左膝内侧,右手掌从裆前,两手一起随身体后坐向两胯处收去,然后再顺两胯往上贴两肋出时并发一声:“喝!”声音要滚转,雄壮震耳,若山崩海哮或似炮弹爆炸;此声也是发自丹田,震动而出,要“四梢齐发,内劲齐出”。历史上有战国时孟贲“喝水水倒流”,三国时张飞一声断喝“喝断霸陵桥”的传说,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久练雷声确可底气充足,丹田内壮,与人交手动意,我鼓勇向前,手足交加,一声断喝,可震动敌人胆气,使敌人猛然一惊,毛骨悚然,浑身酥软,而无心无力应战,俯首就擒或不战而败。
  心意拳的雷声大法应是“五音”,但它和三性调养一致,所以,差不多都是练习“咦、噫、喝”三声较多。很多人只介绍了雷声之一“噫!”,而将其它几声忽略,也有的根本分不清几字几声的区别,所以用字时就“咦、噫、一”分不清楚,以致给初学者带来困惑。另外,雷声的作用不仅是用于出拳发声、威吓敌胆,并且有舒声透气的作用,其用于内养则常练发声有运动透气借力之功用。舒声透气,可以内震丹田,将练拳时体内之废气通过发声吐出,以保持体内常存留新鲜之气。
  在心意拳的技击中,两人相遇勇者胜。与敌相搏,我突然发声,敌必猝然而惊,一惊则必然大脑产生恐惚之感而使手脚动作放慢,我则趁此瞬间疾快出招,鲜有使敌不败者。另外,我之发雷声则发竖目张,全身神经协调一致,全身警觉,与敌搏击能达到高度统一的状态,能使我的全身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在锻炼中突发雷声,可使全身气血在体内鼓荡,引起血液畅流,这样,全身的筋脉、血管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其他文献
一、霸王折江    接起势(动作要领、要点见本刊2004年第3期第13页),右腿曲膝下蹲,左足向前迈半步微曲成左虚步,同时双臂向右前上方伸直,双手握拳,然后双臂曲臂握拳于两腰间,拳心皆向斜上方。目视前方。  左足提起向左迈半步,成左弓步,双拳在胸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双臂向左前方伸直,拳心皆向上。然后再向下移于两腰间,拳心皆向里。目视前方(图1)。  在上势基础上,提左足(约30厘米,不宜太高),再
期刊
修炼太极拳,不能不研究力点,练拳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应有力点。推手、技击不能不研究力点,不研究力点,就无法化解力点,身上力点不退,双方较技,皆受人制。那么,什么是力点?又该如何利用力点呢?    什么叫力点    什么叫力点,很容易回答。以手接触对方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双方接触的部位称“接触点”,松功比较好的拳家,接触点是空点。如果以手摸扶在对方的前胸,对方想躲逃或稍有反抗的动意,身上便僵硬,僵硬处便
期刊
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有经验的技击家都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脚处于身体下方,实战时,既便于隐蔽出击,又能够放长击远,而且力量大,速度快,短截长踹,变化无穷。若训练有素,使用得法,就能够达到最佳打击效果,克敌制胜。现应读者要求我们整编了部分连环腿击法,谨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一、低勾高踢抢背蹬  甲乙双方以虚步守门势相对峙,并寻机进攻(图甲1-1乙)。当甲乙身体角度处于甲顺乙背时,甲
期刊
拜读了贵刊连续刊载的张晶先生有关点穴术数文后颇有感触,深为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技法传承有人而深感欣慰。余曾随恩师陈盛甫教授习学此艺,苦修多年虽无大成但稍有心得。后随恩师郝文圣老先生习中医针炙及点穴疗法,对针炙、点穴等获益匪浅。今余不揣浅陋,将自己所学所悟所练部分技法整理成文,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  少林点穴法是少林功夫的精华,堪称技击实战、克敌制胜之法宝。虽然近代传奇文学过分夸张,给其蒙上
期刊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散手作为武术的分支,以其“远踢、近打、贴身摔”的独特技法吸引了众多武迷的青睐。散手运动在激烈的比赛中硬拼巧打,拳腿连击,这既是对运动员意志、毅力的考验,也是身体素质的对抗,更是技能技巧的较量。散手基本技术可分为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三大类。  摔法,也称跌法,因其在比赛中2秒钟内摔倒对手才得分,所以习惯上称快摔。快摔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得分取胜的有效手段,同时也给对
期刊
清朝末年,一书生以而立之年初涉京津武界,从学太极巨匠杨澄甫门下,苦练太极功夫七年,之后撰写出一部《太极拳术》,一时声名鹊起,为世人瞩目。继尔又在上海创立致柔拳社,成为继杨澄甫之后杨式太极拳的中兴人物。他就是陈微明。  陈微明,字慎先,名曾则,号微明,在家中行二,湖北浠水人,生于光绪七年(1881年),卒于1958年。陈微明白幼致力于中庸儒学,国学根基非常深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年方21岁
期刊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致生生不息,而阴阳互济可生三才。三才者即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这是宇宙的空间。  现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同时也应是辨证生成的。以矛盾统一规律来解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任何矛盾之间都有中庸,矛与盾加中庸成为三才。人居有内因先决条件,只要能借助天时和地理的两个外因条件,三者合一,万事皆成。练太极拳并不例外,不论是练拳,还是用拳,
期刊
六肘头是八极拳古老的套路,既可单练,又可对练。六肘头套路虽短,却很精练,里面的实战技法丰富,变化莫测。《精武》二00二年第一期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六肘头的单练和对练,那是“官招”(指公开的规定动作)练法,现借《精武》一角,再向广大读者奉献它在实战中变化的招法,拆讲动作要领及使用方法。演练双方相互喂招,练至熟练,用时方能自如。双方对练要考虑对方的接招,如果有一方出暗手,对练就走不出来,因此实战技法不可在
期刊
所谓放人,就是在对敌时,把通过大成拳的功力训练所获得的劲力作用于对方身体,破坏其重心,使之摔跌或被放出。  通过站桩,使身体获得内劲,通过试力,使内劲可以在空间延伸,若能够把这种内劲施之于人,把人放出,则完成了大成拳的放人训练。  初学放人,需要通过辅助动作的的诱导,使体内的内劲发放出来,转变为浑然圆整的自然之力。具体做法如下:  下肢呈丁八步站立,周身放松,两臂垂于体侧,掌心向后,然后两臂由下向
期刊
截拳道在推广过程中,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技术可供人们学习,纵观其格斗体系,腿法沿用比例相当大,在其腿法中,勾踢侧踢相对运用频率最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腿法最具实效。  在截拳道中,勾踢既作为快速踢击的最佳武器,又被当成制服对手的杀手锏,可谓货真价实的优秀腿法,无论在擂台搏击还是街头巷战,它的运用比率几乎超越所有腿法,意欲掌握实战技击术的朋友,理应将其视为重要内容认真学习。    勾踢的技术优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