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亦农:“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w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罗亦农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1902年5月18日,罗亦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一个富绅家庭,他师从当地的开明秀才郭月钦先生,在民主、改革、救国等思想的浸润下,年轻的罗亦农立志为振兴中华、拯救民族而奋斗。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驱使下,结婚不到4个月的罗亦农在一个黎明前的黑夜里,拿着雨伞,悄悄地离开封建家庭,奔向心中的自由之地。罗亦农先是来到上海一所中学读书。1920年春,经陈独秀介绍,他到商务印书馆当校对。在那里,他阅讀了《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刊物,并于1920年8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他和任弼时、刘少奇、肖劲光等人一同成为第一批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学生。
   1921年冬,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罗亦农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推选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并成为刘少奇的入党介绍人。1925年3月,在莫斯科学习四年的罗亦农按党组织要求回国,任中共广东临时委员会成员,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同年10月,调北京任我党第一所党校——中共北方区委党校校长,12月起调任中共上海区(即江浙区)执委会书记,后兼任上海区执委会军事特别委员会书记和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
   到上海后,他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采取坚决进攻的策略和组织罢工斗争进而准备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罗亦农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在上海组织领导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取得了第三次起义的胜利,占领上海,成立了上海市民政府。周恩来称赞他“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此后,罗亦农奉命调离上海,到武汉参加党的五大,并当选中央委员。1927年5月至9月,他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罗亦农和大多数同志一起,坚决反对党内对于国民党右派的右倾错误政策,主张用革命的、武装的手段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不久又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筹备召开党的六大,罗亦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极大危险,到湖南、湖北等地了解情况,在上海听取各地同志汇报情况,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党制定全国革命斗争方针作准备。正当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赴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之际,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刚刚约见完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罗亦农,在上海英租界被捕。
   面对敌人的审讯,罗亦农除了告诉他们自己公开的姓名和身份外,一句话也未多讲。1928年4月21日,罗亦农在上海龙华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
   (执笔: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肖湘娜 湖南日报记者孙敏坚整理)
其他文献
(一)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就进入政治斗争,经过曲折的道路,走了二十八年,方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积二十八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的讲话中高度评价说:“他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点燃土地革命战争的燎原之火。”  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发动震撼全国的湘南武装暴动,实现了朱毛会师井冈山,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使得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越烧越烈、燎原全国。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在宜章县委的紧密配合下,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
期刊
有趣的是,毛泽东1957年确实谈论过“鲁迅活着会怎样”这个话题。但谈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人物,特别是内容,都与《鲁迅与我七十年》所述迥然相异。  1957年3月6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了一个规模浩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这个会议,目的是解决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后思想理论和宣传文化领域出现的不同认识。参加会议的除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外,主要是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宣传文教部长和各
期刊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2017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2300多名代表济济一堂,共谋党和国家发展大业,同绘民族复兴壮丽画卷。这次被称为“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吸引了全球目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主要政党发来1000多份贺电贺信,130多
期刊
陶瓷,在英文单词中与“中国”同形同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见证,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征服世界,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度”的美誉。素有“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湖南醴陵,二千年来,一直秉持着湖湘文化精神,探索着泥与土、水与火的秘密,不断创新陶瓷新工艺与新技术,让古老的陶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一段永不褪色的千年传奇。  延续千年的筑梦
期刊
“复兴号”来了!2017年6月26日11时5分,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线双向首发。“复兴号”犹如银色长龙在中华大地上疾驰穿梭,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承载着亿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唱响了辉煌中国的时代旋律,驶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复兴征途路漫漫,如今铿锵再启程。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期刊
当今世界,技术革新一日千里,信息化加速发展,全媒体应运而生。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成为媒体领域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   因势而谋占先机,顺势而为赢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洞察大势、放眼全局,坚定不移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从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到强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从提出
期刊
(上接第7期)  一天,桓公与鲍叔牙、管仲几位亲近的老臣在一起饮酒。桓公已微醺,便说,我们这么干喝酒,难道你们就不想对寡人祝贺点什么?这时鲍叔牙忙起身再拜:“愿我王毋忘在莒。”这一句话,让桓公的酒醒了一半。他在莒国流浪几年,国内政局不稳,无日不担惊受怕。作为王储的命运,向来是生死不定。他的哥哥不是已经死于他手了吗?至于生活温饱不济,饿时马料也是吃过的。听到这里,桓公起身正色道,齐国能有今天,全赖两
期刊
“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住?只有余哀逐水流。”2018年清明时节,一群学生冒着细雨在岳麓山翊武亭,朗诵着武昌起义总司令、总指挥蒋翊武在狱中写的四首《绝命诗》,缅怀这位被孙中山称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铁血英雄。  蒋翊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1885年出生于澧县城关镇。1903年,蔣翊武考入常德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曾断言“中国欲图自强,首当倾覆清廷,建设新政府”。19
期刊
2019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约请湖南出席座谈会的代表和部分专家教师就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行笔谈,以提振广大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信心。
期刊